《游高梁桥记》(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游高梁桥记》(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0 21:41:35

文档简介

《游高梁桥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这是一节学生和老师都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较少,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要求学生做到能够粗略地知道课文大意,着重理解其中比较精彩的描写优美春景的句子,并且加强记忆;同时让学生积累一些经常用到的文言词。
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努力做到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本节课的探究也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学生质疑,学生解疑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比赛。
游高梁桥记 袁宏道
(定陶县陈集镇中学:张九军)
教师寄语:用思维和精神的历险使自己走向博大。
一. 导入新课。(3分钟)
老师采用语言形式和学生拉进距离,同时采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抽查学生引入课题。
(老师板书文章题目:游高梁桥记)
(老师板书文章作者姓名:袁宏道)
(教师紧扣写景二字引入文章)(灵活掌握)
二. 进入文本(10分钟,7分钟默读,3分钟检查)
(一读,用眼认读,读准读通,读准字音和词语)
(一)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用眼睛默读文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自认为重点的字词。然后试着做好下列题目。(相信自己,有付出就有回报,你能做得最好)
(二) 教师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检查。
(老师抽查学生到讲台上去写,有不同答案的学生可说出来自己的看法)
三.再读文本。(15分钟,8分钟自由朗读,5分钟男女生各一人读,2分钟检查)
(二读,用口朗读,读会读懂,读出节奏和意思)语文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希望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风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发现、感受。
(一) 老师范读课文尽力做到:动情诵读使语文课堂散发着小草般清新芳香的味道。做到:①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②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③语速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具有语声美。
(二) 教师读后,学生自读。
(三) 男女生分开读。学生自评。
(四) 教师抽查。
四.品味文本。(17分钟,7分钟用心品味,3分钟合作交流,7分钟探究文本)
(三读,用心品读,读透读悟,读出感情和境界)
品味课文,写下感受和疑惑, 然后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释疑,老师进行鼓励,多表扬
老师适时板书景和情两个字
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适时介入,老师根据学生问答情况,进行鼓励,让学生再进行质疑问难
学生问答多姿多彩,老师利用时机,引入主旨探究,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而定,更多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老师适时引导板书
(课堂结束一)(课堂结束二)(评出小组和同学)(课堂结束三)
附文章板书: 游 高 梁 桥 记
袁 景 超

宏 痴 (情)

道 景 境
游高梁桥记 袁宏道
(定陶县陈集镇中学:张九军)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师:第一眼看见同学们,老师就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老师就知道同学们是最棒的,是不是?
生:是。
师:声音再大一点,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今天能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课的老师,能不能?
生: 能。
师:好吧。请用最短的时间说出一两个描写身边的春天景色的词语或诗句来。谁来说?不要落后。(教师提问三个或五个同学,并进行适当的评论,多用鼓励性话语)
A生:春意昂然,春风送暖,等等。 B生: C生: D生: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知识丰富,高手云集啊。今天,我们再来探究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题目是什么呢?
生:《游高梁桥记》(老师板书文章题目:游高梁桥记)
师:作者是谁?
生:袁宏道?(老师板书文章作者姓名:袁宏道)
师: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呢?
生: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与其兄宗道、其弟中道并称为“公安三袁”。明代文学家。
师:看来,这位同学了解的不少呀?老师再补充一点。袁宏道主张文章写景应该抒发自己的情怀。在这篇文章中,就体现了作者的这一主张。
师: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题目。
生:《游高梁桥记》
师:再读。
生:《游高梁桥记》
师:哪位同学告诉同学们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这是一篇记叙文。生: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生:这是一篇写作者在高梁桥游玩时写的写景抒情小品文。(小品文: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化)(教师紧扣写景二字引入文章)(灵活掌握)
师:对,这是一篇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文章。在欣赏本文美丽的景色之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进入文本(10分钟,5分钟默读,5分钟检查)(课件1)
(一读,用眼认读,读准读通,读准字音和词语)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用眼睛默读文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自认为重点的字词。然后试着做好下列题目。(相信自己,有付出就有回报,你能做得最好)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课件2)
鳞鬣( )窈( ) 窕( ) 几( )席 缙( )绅( )微岚() 趺( )坐 茗( )饮 以为侑( ) 怒诟( ) 了不相属( )特写镜头。鬣
(抽查学生把自己做的注音念过之后,动笔写,进行记忆)
(二)请用结对子的方式解释重点字词。(课件3)
1窈窕 6全不相关。属,关连。了,全
2微岚 7饮茶。茗,茶
3茗饮 8像傻和尚的样子
4若痴禅者 9山中薄薄的雾气。
5了不相属 10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老师抽查学生到讲台上去写,有不同答案的学生可说出来自己的看法)
师:字词掌握的很好。看来,同学们真是最棒的。不面,同学们比赛朗读课文,敢不敢?
生:敢。
师:声音大一点,敢不敢?
生:敢。
师:好吧,老师先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句子的停顿。老师范读课文尽力做到:动情诵读使语文课堂散发着小草般清新芳香的味道。做到:①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②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③语速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具有语声美。
三.再读文本。(15分钟,8分钟自由朗读,5分钟男女生各一人读,2分钟检查)
(二读,用口朗读,读会读懂,读出节奏和意思)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希望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风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发现、感受。(课件4)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先自由朗读,一会儿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同学自由朗读,用时约8分钟。
师:同学们,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听到女生同学朗读时声音清脆圆润,优美动听,是不是?女同学们?女生:是。(男生可能有意见,引起燥动)
师:男生同学读得如何?男生一起说?
男生:好。
师:男生读得也好,女生读得也不错。到底谁读的更好呢?
生:比一比。
老师:那么男生同学选出班中的男子汉,女生同学选出心目中的女豪杰,一人读一段,好不好?看哪位同学读得最好?
一人选一个段落。(女生选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
生:选第一自然段的女同学先读。同学们认真听。
女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优点是什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读得流畅,垂杨十余里把杨读成柳了。
男生读。
师:老师适当说出优点,请另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认真听。
男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优点是什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这位同学读得声音小些,句子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的节奏读错了。进行改正。
师:两位同学的朗读真是音正腔圆,节奏恰当。散发着小草般清新芳香的味道。看来男女生同学都是最棒的。通过朗读,同学们能不能掌握重点句子的意思呢?能不能?
生:能。
师:好的。请看大屏幕。
(课件5)采用抢答的方式,由一位同学念出原句,哪位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相应句子的理解,(或者抽查学生到讲台上去做)。1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2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3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4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5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句子理解:(温馨提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大意)
而我们也私下认为那些设宴饮酒的堤上游人,喧闹怒骂,跟领略山水的情意,全不相关,有什么乐趣。 我们三人坐在树根上,把品茶当做饮酒,用浪纹树影助饮,把鸟的飞翔,鱼的游泳,游人的来来往往,当做演出观赏。 在座席间望见的西山,早晚变幻着色彩让游人赏心悦目。 那时柳树刚刚吐出新绿,山上蒙着薄薄的雾气,河水涨到和堤岸齐平,两岸飘扬着管乐声。 两条河夹着河堤,堤上杨柳绵延十多里,水流湍急而清澈,沉在水底的鱼儿,鱼鳞鱼鳍都看得清清楚楚。
师:同学们,这些写景的句子,你喜欢哪几句?生:-------------。
师:那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去品味句中描绘的美丽春景吧。(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品味句中的美景吧)
生:学生读,回味。(2分钟左右)。
师:这篇文章的字词句同学们进行了积累。可是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一直困绕着老师,需要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开。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看大屏幕。
四.品味文本。(17分钟,5分钟用心品味,3分钟合作交流,9分钟探究文本)
(三读,用心品读,读透读悟,读出感情和境界)
用思维和精神的历险使自己走向博大
(课件6)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去品味课文,在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或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评价和疑惑,或三言两语,或片言只字。只要是语有所感,情有所发,心有所想,便可写下来,要“驰骋想像,飞扬思绪”。 然后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这次我们采用质疑问难分组问答的方式,选出最棒的小组和我们班最棒的同学。比一比,谁的思维更活跃,见解更独特)
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而定,更多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方法: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在组长安排下,组员说出对文本的体验和疑问,不同的组内讨论。把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记下来,组外讨论。
每组选出一名选手代表本组。评分标准:提出一个疑问计1分,回答一个疑问计1分,提出对方不能解决的疑问计2分,由班内讨论解决,提出独特见解的计2分。1组和2组结合,3组和4组结合,为问答组。由一个小组提问题,另一个小组回答,其它的小组也可以抢答)
1组和2组探究第一自然段。(1组作为提问组,2组解疑组;然后交换。其它组可抢答)
生:本文第一自然段侧重写什么?(老师适时板书景字)
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生:你认为好的原因是什么?
生:-------------------------(用鼓励性性语言进行评议)
师:其它的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见解,请说出来和这位同学分享。生:------------------
(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释疑,老师进行鼓励,多表扬)
生: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生:你认为好的原因是什么?生:-----------------------。(用鼓励性性语言进行评议)
师:把“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换成“堤上游人娱西山之朝夕”如何?(比较后回答)
生:-------------(用鼓励性性语言启发学生思维)
师:引导学生思维,看能否概括出相近的话语。
生: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西山写活了,作者觉得眼前的景物都是为自己而存在,另有一番闲情逸致。
师:相信同学们还能够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有没有?
生:---------------------------------
(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问题,老师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分析)
师:在游人眼中,确实是青山秀水,景色怡人,才有了作者和诗友三月一日的出游。
3组和4组探究第二自然段。(3组作为提问组,4组解疑组;然后交换。其它组可抢答)
生:文章第二自然段侧重于写什么呢?
生:写景抒情。 (老师适时板书景和情两个字)
生: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是什么?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
生: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生:你认为好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释疑,老师
生:--------------------- 进行鼓励,多表扬)
生:其它的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见解,请说出来和这位同学分享。
生:------------------
生:还有没有比较好的句子,请哪位同学说出来?
生: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生:你认为好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适时介入)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这位同学,
作者和诗友在做什么呢?
生:在设宴饮酒,游山赏水。
生:还写了其它人的活动吗?这些人又在做什么呢?
生:写了堤上游人,他们也在设宴饮酒,游山赏水。
(老师根据学生问答情况,进行鼓励,让学生再进行质疑问难)
生:把作者和诗友的酒宴与堤上游人的酒宴进行比较,有没有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哪里?
生:有区别。作者和诗友以茶代酒,以浪纹树影为侑,以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做为观赏的对象。 堤上游人喧嚣怒诟。
生:那么从上面可以看出作者的酒宴是淡雅还是庸俗?从作者的酒宴中你能体悟到什么呢?
生:淡雅。?????---------
师:老师引导学生再体味。堤上游人在那儿大鱼大肉,喧嚣怒骂,而作者和诗友的酒宴却无酒无肉,这说明作者和诗友追求的是不是物质享受呢?
生:不是。
师:是什么呢?
生:是一种欣赏山水情意的精神享受。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和诗友的审美的价值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物质享受。这种超越了一般的物质享受的高尚情怀,用四个字概括是什么呢? (学生问答多姿多彩,老师利用时机,引入主旨探究)
生:―――――
生:学生思考答不出来。(老师适时引导板书)
师:老师提示两个字,超然。(引导学生再思考)
生:意境。
师:意境也就是浏览山水的情意。作者和诗友已经超出这种情意。老师赞成这位同学的观点。(板书老师适时超然意境)
师:作者和诗友自有一种超然意境的情怀,在堤上游人的眼中,作者和诗友的形象又是如何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
生;痴禅者。
师: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呢?
师:对,一个“痴”字,就表现了作者和诗友的超凡脱俗情怀。(板书“痴”字)
师:(课堂结束一)对,这就是作者和诗友的情怀。同学们,下课。
师:(课堂结束二)对,这就是作者和诗友的情怀,让我们再次品味这篇优美的游记,再次去体验作者的这种情怀吧。生:学生在老师领起后,有感情地品读文本。(评出小组和同学)
(课堂结束三)通过欣赏作者摹山拟水的美文,我们领略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通过这节课师生之间和平等对话,老师感受到 在这所学校中,最棒的同学是—,最棒的小组是-----,最棒的班级是-----。同学们,45分钟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美好的记忆是长久的。让我们在长久的记忆中重温这段美好的时光,同学们,再见。
附文章板书: 游 高 梁 桥 记
袁 景 超

宏 痴 (情)

道 景 境
教学反思:在曹县回民中学,通过这节课的师生探究,充分发现了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步传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课堂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笔动脑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让学生走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道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学生质疑,学生解疑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比赛。
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把自己丰富起来。语文是充满语文味的。这种语文味的体现,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因此在这节课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学生朗读的,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和文本的作者相近,和文本的作者进行间接的心灵对话,从语文的字里行间体现出语文的美。
在这节课中,我本着让学生去活动,去体味,留出时间给学生去诵读,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审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取知识,用思维与精神的历险使学生走向博大。(共10张PPT)
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东明县第一初中 郭付阁
读 准 字 音
注 意 停 顿
理 解 文 意
诵 读 课 文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邸 砾砾 噫 貂帽
餬 烟霾 着重裘
léi pàn biāo chuǎn
dǐ lì lì yī diāo
hú mái zhuó qiú
你能读准吗?
牛刀初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
苟非大不得已
而仆仆于是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堆积
同“谈”,言谈
穿
抵挡
忍受
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通“识(zhì)”,记
着迷于仕途钻营
如果、假若
2、翻译下列句子
(1)杨柳尚未抽条,冰未泮。
(2)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3)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4)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我问自己,我也无法解释了。
杨柳还没有发芽,冰已经有些融化。
冷冻的树枝刮落,苍老的树木呼号,乱石相互撞击。
多次求官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
品 读 课 文
注 意 语 气
注 意 语 调
注 意 语 速
1、你从作者的描写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高梁桥春天的风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为什么把京都春天的环境描写得如此恶劣?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课文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袁中道,出游高梁桥时风和日丽,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袁中道,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
袁中道,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