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诗意》(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夜雨诗意》(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0 21:41:35

文档简介

《夜雨诗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字词,了解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和诗意的句子,进而理解作品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悟文章借夜雨抒发的人生感悟,懂得从平常事物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文章,理解文中富有哲理和诗意的句子,理解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夜雨”中蕴涵的的诗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下列几句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 杜牧:《清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 杜甫:《春夜喜雨》)
2、提问:这几句诗分别借雨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教师点拨,引入新课:雨,平平常常,没有生命。但它却给我们以美感,激发了我们的情感。有一位作家,夜深人静时,他伫立窗前,面对着窗外的雨点、雨线,他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呢 (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和诗意的句子,进而理解作品内涵。
3、领悟文章借夜雨抒发的人生感悟,懂得从平常事物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三、跨越字词障碍
炮制 斑斓 逼仄 熨帖
喧嚣 涟漪 蕴藉 泥泞
四、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著名美学家、学者和散文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
五、阅读探究,理解课文内涵
(一)探究一:夜雨与想象
听读课文第一部分3—5段,思考讨论:
1、“夜雨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为什么“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2、夜雨中,“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二)探究二:夜雨与行旅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独立思考:
行旅中的人们面对夜雨有怎样的不同心境?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不同的人,心境不同,选择不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
(三)探究三:夜雨与人生
1、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由行旅联想到了人生和历史,作者说“在人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寻探”,夜雨对人生和历史有什么影响?
2、学生举例,谈谈对“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小结:夜雨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夜雨让弱者望而却步,让强者越发坚强,夜雨悄悄的改变者历史的步伐、生命的历程。夜雨是富有诗意的。
六、个性天地:
1、假如你处在夜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2、看到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任选一组写一段话。
1) 水——滴水穿石——人生
2) 月——圆月(残月)——人生
3) 雨——小草——人生
七、课堂小结
启发学生从日常事物中发掘人生的感悟,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发现美的习惯。(共10张PPT)
夜 雨 诗 意
余秋雨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字词检测
纂集(zuǎn) 惆怅(chóu chàng)
羁绊(jī bàn) 蕴藉(jiè)
逼仄(zè) 熨帖(yù)
憬悟(jǐng) 涟漪(lián yī)
喧嚣(xiāo) 敕令(chì)
熨帖:妥帖舒服。憬语:醒悟。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改弦易辙:变更曲调,改变道路。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你会感受到……特别遥远”应如何理解
解析:点出夜雨的诗意,人专注于想象,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外界的一切似乎都成了遥远的想象。作者挖掘出了“夜雨”的内涵。
如何理解“夜雨是行旅的大敌”?
解析:夜雨让人心情平静,有闲暇时间思考、 想念,而对那些旅行在外的人,更是在孤独、冷清中顿生思亲思家之情,夜越深,情越重,古往今来,多少夜雨思乡的诗篇传世,诗意自然蕴含其中,所以说夜雨是行旅的大敌,夜雨让行旅产生更深重的愁绪别情。
“夜雨中,人生和历史都在蹒跚”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人生和历史都有可能因为一场夜雨而发生改变,因为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乌云密布的雨夜也悄悄地改变过中国历史的步伐。
文章主旨
雨夜是让行走天涯的人更加想家,雨夜是让有着雄才伟略的人更加学会思考。说站在窗前看着雨,其实看不远,又似乎看见很远。玻璃上起了雾气,用手指去划,慢慢地写来写去,就写出了思念。雨夜,更加让人觉得在家里有多么的温暖。“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多么富有哲理与诗意的句子!《夜雨诗意》,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作者是一位具有良好的中西方文化素养的当代名作家,正是因为他那与题目一样富有诗意的文章,面世不久即风靡整个华人世界,历十年而不衰。《夜雨诗意》就是其中一篇优秀的散文。
写作特点
余秋雨从人生的角度给出了文化以丰富生动形象的涵限,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话,那么立于民族、国家角度的关切,则是宏观上对文化的构架。这种关切体现于作者把祖国山水、民族感情、华夏文化三者交融浑然为一体。他视文化为民族的魂灵,把对民族的情感又付之于山水之上。“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透过余秋雨散文把祖国河山、民族情感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的形式,我们会看到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那就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那颗拳拳赤子之心,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他那凄切的乞求和呼唤,不仅仅要保存莫高窟的文化遗产,而且更深刻地蕴藏着爱国的内涵。就其内容的涵盖来讲,大多是穿梭于中国文化和古老、神秘的中国历史之间,而另一方面,当今受众对文坛上散文创作中暴露出的小家子气、小女人散文大行其道等现象越来越不满,故余的散文正好迎合了受众力图追求更高、更高雅的阅读品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