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 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重现概念。
1、教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想送大家一句话:温故而知新。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对学过的知识要抓紧时间复习,才能有利于后面的学习。)(教我们学习的方法) 教师:是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哪些知识?
二、概念梳理,形成网络。
1、学生随机回答,教师有序板书
2、连知识点为知识网络图
3、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
三、综合应用,内化知识
教师:那么多的概念经过我们集体的智慧把它整理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有关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这样一个网络图。咱们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整体认识,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同学们会不会学以致用呢,我们来试试吧!
(一)100以内质数表
(二)填空
1、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
2. a和b都是自然数,a÷b=15,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 a和b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在1,2,15,48,60,13,59, 39中,
2的倍数有( ),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有( ),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有因数2,3,5 的有( )。
5、20(包括20)以内,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合数的和是( ),积是 ( )。
6、填素数:21=( )+( )
= ( )× ( )
7.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是最小的质数,其它位是0,这个数是( )。
(三)判断
1 .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一定是偶数。 ( )
2.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
3. 2的倍数一定是合数。 ( )
4. 所有奇数都是素数。 ( )
5. 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 ( )
6.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7.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四)小组合作
根据题型出类似的问题,并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 ),最小因数是( ),最大因数是( )
2.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数为a,另外的两个数是?这三个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吗?
四、课堂小结,完善提高
教师: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通过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不仅有知识的积累,还有方法的收获,会学习!)?数学大师高斯有一句名言“数学是一切科学的皇后。”数论就像皇后头上的皇冠,而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就像皇冠上的一颗珍珠。?
其实,老师想,数学知识真的就像一粒粒珠子,只有把它们串联起来才不会丢失,我们今后也要这样,自觉地把相关联的知识系统化,并依靠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永远不会结束。运用我们学习的方法继续后面知识的整理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