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4 曲线与方程(课件共62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4 曲线与方程(课件共62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4 11:59:45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2.4 曲线与方程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
学习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学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初步掌握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导语
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坐标平面上的直线,我们通过二元一次方程可以定量计算直线的倾斜角、距离、夹角等数量问题,也可以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判断直线的平行、垂直,这一切都源于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这种对应就是直线上的点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这实际上就是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今天我们对曲线与方程进一步拓展.
随堂演练
课时对点练
一、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二、求曲线的方程
三、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内容索引
一、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问题1 请同学们举出我们所学习过的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提示 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二次函数:二元二次方程?抛物线;幂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都可以用方程f(x)-y=0表示.包括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中的点、线、圆,也都可以用二元的方程来表示.
知识梳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与方程F(x,y)=0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1)曲线C上的_________都是方程F(x,y)=0的解;
(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_______上,则称曲线C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方程F(x,y)=0为____________.
点的坐标
曲线C
F(x,y)=0的曲线
方程
曲线C的方程
例1 (1)(多选)命题“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是真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方程F(x,y)=0的曲线是C
B.方程F(x,y)=0的曲线不一定是曲线C
C.F(x,y)=0是曲线C的方程
D.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解析 “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但“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一定在曲线C上,故A,C,D都不正确,B正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y=1表示的曲线是

解析 由题意知x≠0,则方程|x|·y=1,
(3)已知方程x2+(y-1)2=10.
①判断点P(1,-2),Q(
,3)是否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
反思感悟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即直观地说“点不比解多”,称为纯粹性.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即直观地说“解不比点多”,称为完备性,只有点和解一一对应,才能说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跟踪训练1 (1)“点M在曲线y2=4x上”是“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y=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方程x=
表示的图形是
A.两个半圆
B.两个圆
C.圆
D.半圆

平方得x2+y2=1(x≥0),对应的曲线为半圆.
(3)若方程x2+k2y2-3x-ky-4=0的曲线过点P(2,1),则k=________.
3或-2
解析 由定义知,方程的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满足曲线的方程,即点P(2,1)满足方程x2+k2y2-3x-ky-4=0,
即4+k2-6-k-4=0,即k2-k-6=0,
解得k=3或k=-2.
二、求曲线的方程
知识梳理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设动点M的坐标为(x,y)(如果没有平面直角坐标系,需先建立);
(2)写出M满足的_________,并将该_________用M的_____表示出来;
(3)___________所得方程是否为M的轨迹方程.
几何条件
几何条件
坐标
化简并检验
例2 设圆(x-1)2+y2=1的圆心为C,过坐标原点O作圆C的弦OA,求OA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
解 方法一 (直接法)设点B的坐标为(x,y)(x≠0),连接BC.
由题意,得|OB|2+|BC|2=|OC|2,
即x2+y2+[(x-1)2+y2]=1,
方法二 (定义法)设点B的坐标为(x,y)(x≠0),连接BC.
由圆的性质,知BC⊥OA,记OC的中点为M,
方法三 (代入法、相关点法)设点A的坐标为(x1,y1),点B的坐标为(x,y)(x≠0).
所以(2x-1)2+(2y)2=1,
反思感悟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当所求动点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2)代入法(相关点法):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的坐标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3)参数法:选取适当的参数,分别用参数表示动点坐标中的x,y,得出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其一般方程.
(4)定义法:若能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曲线方程.
跟踪训练2 已知Rt△ABC的斜边为AB,且A(-1,0),B(3,0).求:
(1)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
解 方法一 设C(x,y),因为A,B,C三点不共线,所以y≠0.
因为AC⊥BC,且BC,AC斜率均存在,
所以kAC·kBC=-1,
化简得x2+y2-2x-3=0.
因此,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2x-3=0(y≠0).
方法二 设AB的中点为D,由中点坐标公式得D(1,0),
由圆的定义知,动点C的轨迹是以D(1,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由于A,B,C三点不共线,所以应除去与x轴的交点).
所以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1)2+y2=4(y≠0).
(2)直角边BC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 设M(x,y),C(x0,y0),因为B(3,0),M是线段BC的中点,
所以x0=2x-3,y0=2y.
由(1)知,点C的轨迹方程为(x-1)2+y2=4(y≠0),
将x0=2x-3,y0=2y代入得(2x-4)2+(2y)2=4,
即(x-2)2+y2=1.
因此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y2=1(y≠0).
三、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例3 已知两曲线的方程为C1:2x-5y+5=0,C2:y=
,判断两曲线有无交点.若有交点,求出交点;若无交点,请说明理由.


由①②消去y,得2x2+5x+50=0,

Δ=25-4×2×50<0,因此方程③无实数解,从而方程组无实数解,
反思感悟 结合曲线方程的定义,两曲线的交点的坐标即为两曲线的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所以可以把求两曲线的交点坐标的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的问题,把讨论交点的个数问题转化为讨论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如果只涉及曲线的一部分,常用到数形结合.
跟踪训练3 已知直线l:y=x+b与曲线C:y=
有两个公共点,
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消去x,得2y2-2by+b2-1=0(y≥0).(
)
l与曲线C有两个公共点,等价于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非负实数解,
当直线l与半圆相切时,圆心(0,0)到y=x+b的距离d=1,
当直线l过点(-1,0)时,b=1,
课堂小结
1.知识清单:
(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2)曲线的交点.
(3)求曲线的方程(动点的轨迹方程).
2.方法归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3.常见误区:动点的轨迹与动点的轨迹方程是不同的,易忽视,求得方程后易漏掉检验.
随堂演练
1.方程y=3x-2(x≥1)表示的曲线为
A.一条直线
B.一条射线
C.一条线段
D.不能确定
解析 方程y=3x-2表示的曲线是一条直线,
当x≥1时,它表示一条射线.

1
2
3
4
2.方程x2+y2=1(xy<0)表示的曲线是

1
2
3
4
解析 ∵xy<0,当x>0时,y<0,曲线应在第四象限;
当x<0时,y>0,曲线应在第二象限,且与坐标轴均无交点.
3.曲线y=
与xy=2的交点是
A.(1,1)
B.(2,2)
C.直角坐标系内的任意一点
D.不存在

1
2
3
4
即两曲线无交点.
4.若动点P在y=2x2+1上移动,则点P与点Q(0,-1)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
1
2
3
4
y=4x2
解析 设PQ的中点为M(x,y),且P(x0,y0),
即2y+1=8x2+1,即y=4x2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课时对点练
基础巩固
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是“曲线C的方程是F(x,y)=0”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结合曲线方程的定义易得.
2.方程|x|-|y|=0表示的图形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x|-|y|=0知y=±x,
即表示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或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
3.平面内有两定点A,B,且|AB|=4,动点P满足
=4,则点P的轨迹是
A.线段
    
B.半圆
    C.圆
    
D.直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以AB的中点为原点,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2,0),B(2,0).
设P(x,y),
∴x2+y2=4.
4.与点A(-1,0)和点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
A.x2+y2=1
B.x2+y2=1(x≠±1)
C.y=
D.x2+y2=9(x≠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整理得x2+y2=1,又kPA,kPB存在,所以x≠±1.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x2+y2=1(x≠±1).
5.(多选)若曲线C的方程为y=2x-1(1A.(0,0)
    B.(7,15)
    
C.(2,3)    
D.(4,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y=2x-1(1C,D项中坐标代入后满足方程,故选CD.
6.(多选)下列方程对应的曲线与曲线y=x是同一条曲线的是
A.y=
B.y=
C.y=logaax
D.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点A(1,-2)在曲线x2-2xy+ay+5=0上,则a=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解析 由题意可知点(1,-2)是方程x2-2xy+ay+5=0的一组解,
即1+4-2a+5=0,
解得a=5.
8.已知定点A(0,1),直线l1:y=-1,记过点A且与直线l1相切的圆的圆心为点C.则动点C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x2=4y
解析 设动点C(x,y),根据题意可知,点C到点A的距离与到直线l1:y=-1的距离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已知曲线C的方程为x=
,说明曲线C是什么样的曲线,并求该曲线与y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又x≥0,
所以所求图形的面积为2π.
10.如图,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 设点M的坐标为(x,y).
∵M为线段AB的中点,
∴点A的坐标为(2x,0),点B的坐标为(0,2y).
∵l1⊥l2,且l1,l2过点P(2,4),
∴PA⊥PB,kPA·kPB=-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整理,得x+2y-5=0(x≠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x=1时,A,B的坐标分别为(2,0),(0,4),
∴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1,2),它满足方程x+2y-5=0.
综上所述,点M的轨迹方程是x+2y-5=0.
综合运用
11.方程(x-y)2+(xy-1)2=0表示的是
A.两条直线
B.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C.两个点
D.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方程(x-y)2+(xy-1)2=0,
故方程表示两个点(-1,-1),(1,1).
12.已知y=a|x|和y=x+a(a>0)所确定的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0C.01
D.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a>0,∴y=a|x|和y=x+a(a>0)的图像大致如图,
要使y=a|x|和y=x+a(a>0)所确定的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
则要求y=a|x|在y轴右侧的斜率大于y=x+a的斜率,∴a>1.
13.笛卡尔、牛顿都研究过方程(x-1)(x-2)(x-3)=xy,关于这个方程的曲线有下列说法:①该曲线关于y轴对称;②该曲线关于原点对称;③该曲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该曲线上有且只有三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④
    C.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以-x代x,得到(x+1)(x+2)(x+3)=xy,方程改变,不关于y轴对称;
以-x代x,-y代y,得到(x+1)(x+2)(x+3)=-xy,方程改变,不关于原点对称;
当x<0,y<0时,(x-1)(x-2)(x-3)<0,xy>0,显然方程不成立,
∴该曲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令x=-1,易得y=24,即(-1,24)适合题意,同理可得(1,0),(2,0),(3,0)适合题意,
∴该曲线上有且只有三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是错误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给出下列说法:
①方程
=1表示斜率为1,在y轴上的截距为-2的直线;
②到x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
③方程(x2-4)2+(y2-4)2=0表示四个点.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y轴上的截距为-2的直线(除掉点(2,0)),所以①错误;
对于②,到x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或y=2,所以②错误;
对于③,方程(x2-4)2+(y2-4)2=0表示点(-2,2),(-2,-2),(2,-2),(2,2)四个点,所以③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拓广探究
15.直线l:y=k(x-5)(k≠0)与圆O:x2+y2=16相交于A,B两点,O为圆
心,当k变化时,则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设M(x,y),易知直线恒过定点P(5,0),
再由OM⊥MP,
得|OP|2=|OM|2+|MP|2,
∴x2+y2+(x-5)2+y2=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点M应在圆内,
∴所求的轨迹为圆内的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过点M(1,2)的直线与曲线y=
(a≠0)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这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之和为a,求a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 当过M点的直线斜率为零或斜率不存在时,
不可能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
故设直线方程为y-2=k(x-1)(k≠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消去x,得y2-(2-k)y-ka=0.

当此方程有两个不同的根,即方程组有两个不同的解时,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Δ=[-(2-k)]2+4ka>0.
(
)
设方程①的两根分别为y1,y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1+y2=2-k.
又∵y1+y2=a,∴k=2-a,
代入(
)式中,得3a2-8a<0,
又∵k≠0,
∴2-a≠0,即a≠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本课结束§2.4 曲线与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初步学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3.初步掌握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导语
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坐标平面上的直线,我们通过二元一次方程可以定量计算直线的倾斜角、距离、夹角等数量问题,也可以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判断直线的平行、垂直,这一切都源于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这种对应就是直线上的点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这实际上就是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今天我们对曲线与方程进一步拓展.
一、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问题1 请同学们举出我们所学习过的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提示 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二次函数:二元二次方程?抛物线;幂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都可以用方程f(x)-y=0表示.包括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中的点、线、圆,也都可以用二元的方程来表示.
知识梳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与方程F(x,y)=0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
(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则称曲线C为方程F(x,y)=0的曲线,方程F(x,y)=0为曲线C的方程.
例1 (1)(多选)命题“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是真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方程F(x,y)=0的曲线是C
B.方程F(x,y)=0的曲线不一定是曲线C
C.F(x,y)=0是曲线C的方程
D.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答案 ACD
解析 “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但“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一定在曲线C上,故A,C,D都不正确,B正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y=1表示的曲线是(  )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x≠0,则方程|x|·y=1,
即y==故选C.
(3)已知方程x2+(y-1)2=10.
①判断点P(1,-2),Q(,3)是否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
②若点M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求m的值.
解 ①∵12+(-2-1)2=10,()2+(3-1)2=6≠10,
∴P(1,-2)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Q(,3)不在此曲线上.
②∵M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
∴2+(-m-1)2=10,解得m=2或m=-.
反思感悟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即直观地说“点不比解多”,称为纯粹性.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即直观地说“解不比点多”,称为完备性,只有点和解一一对应,才能说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跟踪训练1 (1)“点M在曲线y2=4x上”是“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y=-2”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y2=4x?y=2或y=-2,
故点M在曲线y2=4x上,但不一定在曲线y=-2上,
∴点M的坐标不一定满足方程y=-2.
反过来,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y=-2,
则点M一定在曲线y=-2上,故也一定在曲线y2=4x上,
∴“点M在曲线y2=4x上”是“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y=-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2)方程x=表示的图形是(  )
A.两个半圆
B.两个圆
C.圆
D.半圆
答案 D
解析 ∵x=,∴x≥0,
平方得x2+y2=1(x≥0),对应的曲线为半圆.
(3)若方程x2+k2y2-3x-ky-4=0的曲线过点P(2,1),则k=________.
答案 3或-2
解析 由定义知,方程的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满足曲线的方程,即点P(2,1)满足方程x2+k2y2-3x-ky-4=0,
即4+k2-6-k-4=0,即k2-k-6=0,
解得k=3或k=-2.
二、求曲线的方程
知识梳理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设动点M的坐标为(x,y)(如果没有平面直角坐标系,需先建立);
(2)写出M满足的几何条件,并将该几何条件用M的坐标表示出来;
(3)化简并检验所得方程是否为M的轨迹方程.
例2 设圆(x-1)2+y2=1的圆心为C,过坐标原点O作圆C的弦OA,求OA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
解 方法一 (直接法)设点B的坐标为(x,y)(x≠0),连接BC.
由题意,得|OB|2+|BC|2=|OC|2,
即x2+y2+[(x-1)2+y2]=1,
化简得2+y2=.
故OA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为2+y2=(x≠0).
方法二 (定义法)设点B的坐标为(x,y)(x≠0),连接BC.
由圆的性质,知BC⊥OA,记OC的中点为M,则点M的坐标为,连接BM,则|BM|=|OC|.
所以点B在以点M为圆心,OC为直径的圆上,
故点B的轨迹方程为2+y2=(x≠0).
方法三 (代入法、相关点法)设点A的坐标为(x1,y1),点B的坐标为(x,y)(x≠0).
由题意,得即
又(x1-1)2+y=1,
所以(2x-1)2+(2y)2=1,
即2+y2=,
故点B的轨迹方程为2+y2=(x≠0).
反思感悟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当所求动点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2)代入法(相关点法):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的坐标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3)参数法:选取适当的参数,分别用参数表示动点坐标中的x,y,得出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其一般方程.
(4)定义法:若能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曲线方程.
跟踪训练2 已知Rt△ABC的斜边为AB,且A(-1,0),B(3,0).求:
(1)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
(2)直角边BC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 (1)方法一 设C(x,y),因为A,B,C三点不共线,所以y≠0.
因为AC⊥BC,且BC,AC斜率均存在,
所以kAC·kBC=-1,
又kAC=,kBC=,
所以·=-1,
化简得x2+y2-2x-3=0.
因此,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2x-3=0(y≠0).
方法二 设AB的中点为D,由中点坐标公式得D(1,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CD|=|AB|=2.由圆的定义知,动点C的轨迹是以D(1,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由于A,B,C三点不共线,所以应除去与x轴的交点).
所以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1)2+y2=4(y≠0).
(2)设M(x,y),C(x0,y0),因为B(3,0),M是线段BC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y=,
所以x0=2x-3,y0=2y.
由(1)知,点C的轨迹方程为(x-1)2+y2=4(y≠0),
将x0=2x-3,y0=2y代入得(2x-4)2+(2y)2=4,
即(x-2)2+y2=1.
因此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y2=1(y≠0).
三、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例3 已知两曲线的方程为C1:2x-5y+5=0,C2:y=-,判断两曲线有无交点.若有交点,求出交点;若无交点,请说明理由.
解 建立方程组
由①②消去y,得2x2+5x+50=0,③
Δ=25-4×2×50<0,因此方程③无实数解,从而方程组无实数解,
因此曲线C1:2x-5y+5=0与曲线C2:y=-无交点.
反思感悟 结合曲线方程的定义,两曲线的交点的坐标即为两曲线的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所以可以把求两曲线的交点坐标的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的问题,把讨论交点的个数问题转化为讨论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如果只涉及曲线的一部分,常用到数形结合.
跟踪训练3 已知直线l:y=x+b与曲线C:y=有两个公共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解 方法一 由
消去x,得2y2-2by+b2-1=0(y≥0).(
)
l与曲线C有两个公共点,等价于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非负实数解,
可得解得1≤b<,
即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1,).
方法二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y=x+b与y=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当直线l与半圆相切时,圆心(0,0)到y=x+b的距离d=1,即=1,解得b=或b=-(舍去).当直线l过点(-1,0)时,b=1,则当直线l与曲线C有两个公共点时,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1,).
1.知识清单:
(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2)曲线的交点.
(3)求曲线的方程(动点的轨迹方程).
2.方法归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3.常见误区:动点的轨迹与动点的轨迹方程是不同的,易忽视,求得方程后易漏掉检验.
1.方程y=3x-2(x≥1)表示的曲线为(  )
A.一条直线
B.一条射线
C.一条线段
D.不能确定
答案 B
解析 方程y=3x-2表示的曲线是一条直线,当x≥1时,它表示一条射线.
2.方程x2+y2=1(xy<0)表示的曲线是(  )
答案 D
解析 ∵xy<0,当x>0时,y<0,曲线应在第四象限;当x<0时,y>0,曲线应在第二象限,且与坐标轴均无交点.
3.曲线y=与xy=2的交点是(  )
A.(1,1)
B.(2,2)
C.直角坐标系内的任意一点
D.不存在
答案 D
解析 联立即1=2方程无解,
即两曲线无交点.
4.若动点P在y=2x2+1上移动,则点P与点Q(0,-1)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y=4x2
解析 设PQ的中点为M(x,y),且P(x0,y0),
则∴
又∵点P在y=2x2+1上,∴y0=2x+1,
即2y+1=8x2+1,即y=4x2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课时对点练
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是“曲线C的方程是F(x,y)=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结合曲线方程的定义易得.
2.方程|x|-|y|=0表示的图形是(  )
答案 C
解析 由|x|-|y|=0知y=±x,即表示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或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
3.平面内有两定点A,B,且|AB|=4,动点P满足|+|=4,则点P的轨迹是(  )
A.线段
B.半圆
C.圆
D.直线
答案 C
解析 以AB的中点为原点,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2,0),B(2,0).设P(x,y),
则+=2=2(-x,-y).∴x2+y2=4.
4.与点A(-1,0)和点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  )
A.x2+y2=1
B.x2+y2=1(x≠±1)
C.y=
D.x2+y2=9(x≠0)
答案 B
解析 设P(x,y),则kPA=,kPB=,
所以kPA·kPB=·=-1.
整理得x2+y2=1,又kPA,kPB存在,所以x≠±1.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x2+y2=1(x≠±1).
5.(多选)若曲线C的方程为y=2x-1(1A.(0,0)
B.(7,15)
C.(2,3)
D.(4,7)
答案 CD
解析 由y=2x-1(16.(多选)下列方程对应的曲线与曲线y=x是同一条曲线的是(  )
A.y=
B.y=
C.y=logaax
D.y=
答案 CD
解析 y=logaax=x,y==x,故选CD.
7.点A(1,-2)在曲线x2-2xy+ay+5=0上,则a=________.
答案 5
解析 由题意可知点(1,-2)是方程x2-2xy+ay+5=0的一组解,即1+4-2a+5=0,
解得a=5.
8.已知定点A(0,1),直线l1:y=-1,记过点A且与直线l1相切的圆的圆心为点C.则动点C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 x2=4y
解析 设动点C(x,y),根据题意可知,点C到点A的距离与到直线l1:y=-1的距离相等,所以=|y+1|,两边平方整理得x2=4y.
9.已知曲线C的方程为x=,说明曲线C是什么样的曲线,并求该曲线与y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解 由x=,得x2+y2=4.
又x≥0,∴方程x=表示的曲线是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右半圆,从而该曲线C与y轴围成的图形是半圆,其面积S=π·4=2π.
所以所求图形的面积为2π.
10.如图,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 设点M的坐标为(x,y).
∵M为线段AB的中点,
∴点A的坐标为(2x,0),点B的坐标为(0,2y).
∵l1⊥l2,且l1,l2过点P(2,4),
∴PA⊥PB,kPA·kPB=-1.
而kPA=(x≠1),kPB=,
∴·=-1(x≠1),
整理,得x+2y-5=0(x≠1).
∵当x=1时,A,B的坐标分别为(2,0),(0,4),
∴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1,2),它满足方程x+2y-5=0.
综上所述,点M的轨迹方程是x+2y-5=0.
11.方程(x-y)2+(xy-1)2=0表示的是(  )
A.两条直线
B.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C.两个点
D.圆
答案 C
解析 方程(x-y)2+(xy-1)2=0,
即解得或
故方程表示两个点(-1,-1),(1,1).
12.已知y=a|x|和y=x+a(a>0)所确定的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0C.01
D.a∈?
答案 A
解析 ∵a>0,∴y=a|x|和y=x+a(a>0)的图像大致如图,
要使y=a|x|和y=x+a(a>0)所确定的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则要求y=a|x|在y轴右侧的斜率大于y=x+a的斜率,∴a>1.
13.笛卡尔、牛顿都研究过方程(x-1)(x-2)(x-3)=xy,关于这个方程的曲线有下列说法:①该曲线关于y轴对称;②该曲线关于原点对称;③该曲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该曲线上有且只有三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以-x代x,得到(x+1)(x+2)(x+3)=xy,方程改变,不关于y轴对称;
以-x代x,-y代y,得到(x+1)(x+2)(x+3)=-xy,方程改变,不关于原点对称;
当x<0,y<0时,(x-1)(x-2)(x-3)<0,xy>0,显然方程不成立,
∴该曲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令x=-1,易得y=24,即(-1,24)适合题意,同理可得(1,0),(2,0),(3,0)适合题意,
∴该曲线上有且只有三个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是错误的.
14.给出下列说法:
①方程=1表示斜率为1,在y轴上的截距为-2的直线;
②到x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
③方程(x2-4)2+(y2-4)2=0表示四个点.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③
解析 对于①,方程=1表示斜率为1,在y轴上的截距为-2的直线(除掉点(2,0)),所以①错误;
对于②,到x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或y=2,所以②错误;
对于③,方程(x2-4)2+(y2-4)2=0表示点(-2,2),(-2,-2),(2,-2),(2,2)四个点,所以③正确.
15.直线l:y=k(x-5)(k≠0)与圆O:x2+y2=16相交于A,B两点,O为圆心,当k变化时,则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y2=
解析 设M(x,y),易知直线恒过定点P(5,0),
再由OM⊥MP,
得|OP|2=|OM|2+|MP|2,
∴x2+y2+(x-5)2+y2=25,
整理得2+y2=.
∵点M应在圆内,
∴所求的轨迹为圆内的部分.
解方程组
得两曲线交点的横坐标为x=,又k≠0,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y2=.
16.过点M(1,2)的直线与曲线y=(a≠0)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这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之和为a,求a的取值范围.
解 当过M点的直线斜率为零或斜率不存在时,
不可能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
故设直线方程为y-2=k(x-1)(k≠0),
联立方程,得
消去x,得y2-(2-k)y-ka=0.①
当此方程有两个不同的根,即方程组有两个不同的解时,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Δ=[-(2-k)]2+4ka>0.(
)
设方程①的两根分别为y1,y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1+y2=2-k.
又∵y1+y2=a,∴k=2-a,
代入(
)式中,得3a2-8a<0,
解得0又∵k≠0,
∴2-a≠0,即a≠2.
∴a的取值范围是(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