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大象》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2课时
授课年级:四年级
课型: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体歌曲。歌曲运用进行的节奏、念白的穿插以及舒展开阔的音高进行。叙述大象与老鼠在广场上的遭遇,表现大象的硕大、老鼠的渺小以及不自量力的老鼠的下场。音乐开始,弱起的十六分节奏,第一小节第三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节奏,以及第三小节两个八分节奏,共同组成的一个富于动感的进行动机,紧接着音乐进入二声部的合唱,节奏舒缓,音域开阔,抒情和语气词富于歌唱性,在平稳中显出开阔和高远的意境。音乐再现歌曲的第二、三句,在逐渐消失的歌声中结束歌曲。
1.是一首寓言歌曲,它的内涵可由学生来探讨、说明。
2.第二段歌词用带节奏的念白,但没有现成的节奏可以套用,可参考第一乐句的节奏,要求学生发挥创造性。
3.演唱时速度一定不能快,要突出“稳健”二字,二部合唱部分为了不打破第一课时的完整性,在第二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初步感受“0XX ”的节奏型。
2、通过有表情地歌唱、说唱、创编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分析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通过歌曲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用流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歌曲的后半拍起唱及一字多音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初听歌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叙事歌曲特点,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了解歌曲主人公。
[设计意图:听范唱的形式讲述故事,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歌曲,了解主人公形象特点,为本课教学做好前奏,为后续不同形式表现歌曲做好铺垫。]
二、:学习歌曲:
1、复听歌曲:了解歌曲速度、演唱情绪。
2、说说做做,用声音与形象模仿一下自己所熟悉的大象
大象:(大象的节奏2/4 X X|X X|X X ||)
(说与做)2/4 咚 咚 | 咚 咚 | 咚 咚 | 咚 咚 | 咚 0 ||
(1)学生模仿大象走路声音与动作。
(2)以大象走路的速度为歌曲速度,学生打节拍,欣赏大象的歌。
[设计意图:将节奏与学生熟悉的声音、形象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自主掌握歌曲速度,树立节拍概念,为大象的歌学习打好基础。]
3、学唱第一段: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逐一解决歌曲内容。
(1)聆听音乐:【大象的歌】
a、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这段音乐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勤劳稳重的大象,它驮着糖果和鲜花,把甜蜜和芬芳送到各个地方,哪位能学能够按歌曲节奏朗读一下歌词。
b、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弱起节奏,齐读歌词。
c、随琴学唱歌曲:解决弱起节奏、一字多音的演唱,发现第一乐句中的重复部分,解决歌曲中“啊”部分的演唱。
d、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大象的歌,尝试背唱。
[设计意图:歌曲旋律流畅,朗朗上口,学生较容易掌握。所以,在第一段的学习中,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并将歌曲的重难点进行着重练习,为歌曲后半部分的学习扫清障碍,打好基础。]
(2)学唱:【老鼠的歌】【花猫的歌】
a、师:你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大象的歌唱下来了,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只大象,它走起路来虽然有些笨重,但却很勤劳可爱,接下来,谁又出场了?(倾听第二段歌词的演唱)
b、体会老鼠形象,在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按节奏试读、学习。
c、学习第三段歌词。
师:正当小老鼠盛气凌人,得意洋洋的时候,一只花猫早就听够了它的骄傲言辞,扑过去一口就把小老鼠吃掉了。大象不为所动,继续前行为人们带去甜蜜和芬芳。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段的旋律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随音乐学习。讨论解决第三段唱的不准确的地方。
d、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突出音乐中“聆听”的作用。通过多次的聆听,让学生对歌曲有整体印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通过随音乐哼唱、难点单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歌唱和表演,既突破了难点,又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巩固歌曲、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故事呀讲完了,除了演唱,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呢?
1、领唱与齐唱。
2、表演和伴唱。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故事中的形象特点,根据形象特点创编个性化的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象大象一样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你发现了吗?你能举出具有这种美好品质的人吗?
(交警叔叔、环卫工人、老师、妈妈等)这些人都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然而象小老鼠这样的人总是嘲笑别人的不足,其实,在自己的身上也有不少的缺点,最后只能落得可悲的下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好好发扬自己的优点,多为别人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到非常的愉快!你们说是吗?
[设计意图:将故事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提高学生对音乐、对美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