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4 11:4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程标准】
1、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2、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能通过史料分析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说明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3.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理解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4.时空观念:通过对古今中外食物储备技术的对比,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食物储备产生的影响,增强时空观念。
5.家国情怀:了解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分析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联系生活实例探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难点】
重点:食物生产、储备现代化对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的重大意义,及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大举措。
难点:经济活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1、描述玉米在世界和中国传播的过程
2、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3、其他物种在美洲传播的影响
物种交流在哪些方面影响世界?
积极:政治:缓解饥荒,社会稳定;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经济:粮食产量,农业发展,人口增长;世界联系与世界市场
文化:文化的发展及交融;
社会生活:食物结构;生态环境等
文明:文明交流及交融,人类命运共同体。
消极:生态问题;人口问题等
概念辨析: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
现代农业 产前:机械、化肥、水利、农业、地膜等
产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
产后: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营销、进出口贸易等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古代农业
-4762564770
25273011430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粗放型: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称“粗放农业”。
(一)现代农业
57150202565
集约型农业: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粗放型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称“集约农业”。
产生条件: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推动 ,科技的进步等。
2、产生过程:(1)、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建立起现代农业
(3)、20世纪下半叶:育种、化肥等发展
3.表现:
(1)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
20世纪初,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2)粮食品种改进:(育种 )
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
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美国:杂交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杂交水稻
中国:超级杂交稻
杂交水稻的贡献——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突出贡献。
(3)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现代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饮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水产养殖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
(4)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突破性进展
设施农业借助人工设施,创设适合动植物生产的环境,使动植物全天候生长的农业生产方式。
(5)生产经营模式——农场、牧场
4.特 点: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科学化
5.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一)粮食储备——之传统储备技术
原始农业社会 (地窖、陶器)
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其温度变化比大气小得多;土壤内的湿度变化也比较稳定,有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土壤中的气体交换较差,加上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地窖内具有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自然气调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证失误不变质!
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一)粮食储备——之现代粮食储备技术
原因:科技的发展
成就:
①通风储粮技术 谷物冷却机、机械低温储粮技术;
②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的广泛应用;
趋势:粮仓容量不断扩大;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食品保存——之原始保存方法
腌制与风干、自然冰
(二)食品保存—之现代冷冻技术
家用冰箱、冰柜等,冷冻食品工业;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097155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的生鲜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
可实现农产品跨区域、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可减少农产品损失,防止食品变质,保障食品安全
提升生活品质;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一)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思考:
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结合教材P15-16及《学思之窗》
原因:人口的激增;城市化、工业化加速;耕地面积的减少;对粮食安全、农业与农村发展长期投入不足;粮食、经济与金融危机;粮食成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气候变化等
应对:
国家层面: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做为首要任务;改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开源);厉行节约(节流)
国际层面:加强国家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
84772538735

联合国粮农组织1945
食品安全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生产者;消费者;国家)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结合教材P17及《史料阅读》
对策: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
课后练习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仓储制度历史悠久。有资料云:“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①备荒赈灾,安定民心;
②平抑粮价,调控市场;
③供养军队,备战应战。
材料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
①有助于防止因官员渎职而导致的仓储管理问题和混乱;
②有助于仓储制度的规范化;
③重视仓储法律的制定,对后世以法治仓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 《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领城,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及其影响。
特征:①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
②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
③成文法 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
④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重视严刑峻法而 疏于预防。
影响: ①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
②丰富和完善了古代律法;
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