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二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A卷)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二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A卷)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3 20:00:53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二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A卷)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边地军事重镇性质的县,国君任命的县长官可以世袭,如楚国的申县、晋国的原县。这一现象( )
A.表明官僚体制已经确立 B.具有社会转型的某些特征
C.奠定了专制统治的基础 D.说明地方自主权日益扩大
2.(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魏晋时期,刘徽提出“极限”的观念,其思维方向接近近代西方解析几何及微积分的基本观念;南北朝时,祖冲之父子推算球的体积公式,并设定了幂式定理。这表明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 )
A.注重经验的积累 B.已形成理论体系
C.超越了实用意义 D.受到国家的重视
3.(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宋代的一般性法律,通常都以“编敕”的形式出现,修敕的权力掌握在通晓法学的士大夫手里。这反映了宋代( )
A.文治色彩浓厚 B.法律体系完备
C.君主权力下降 D.士族地位提高
4.(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宋代有句俗语“苏常熟,天下足”,可是到了清朝中叶,江浙地区却要从湖南湖北调运大量米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B.民众消费观念的提高
C.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
5.(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清朝的财政体制,户部拥有“制天下经费”的权力;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原来掌管地方财政并直接听命于户部的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这表明晚清时期( )
A.政府权威丧失殆尽 B.传统的财政体制已经瓦解
C.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D.地方督抚主导近代化进程
6.(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878年,开平煤矿创立。在其80万两创办资本中,原英商怡和洋行买办徐润一人的股份就达15万两,约占总数的19%。这表明( )
A. 洋务企业转变经营方式 B.政府在经济中作用加强
C.资本主义企业开始起步 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7.(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召开军政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由边区各政党、群众团体、各部队选举产生。大会通过了边区的行政、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议案,并产生了边区政政府。这次大会( )
A.有利于边区土地革命顺利进行 B.消除了国共两党间的分歧
C.是中共对政权建设的有益探索 D.具有直接民主的典型特征
8.(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949年7月21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组建完成,陈云任主任,开始处理全国性的财经 工作,并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此举( )
A. 为工商业改造准备了条件 B.有利于中央对经济的管理
C.完成了政府财政节流改革 D.使得经济形势根本好转
9.(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梭伦法典涉及财产、继承、犯罪的惩罚等方面,原文保存于雅典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立柱公布。法典的公布( )
A.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调解了各阶层间的激烈冲突
C.受到《十二铜表法》影响 D.体现了雅典注重法治的特色
10.(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下表为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时间 1701年 1751年 1773年 1798年
进口 66% 55% 45% 43%
出口 85% 77% 49% 30%
A.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削弱 B.英国贸易重心逐渐转移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英国逐渐丧失欧洲市场
11.(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820年,美国人在密苏里州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上发生争论,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密苏里州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中分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这一结果( )
A. 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B.导致南北战争一触即发
C.表明废奴已成为共识 D.说明州权主义根深蒂固
12.(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975年,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召开了为期超过两年的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参加国有16个北约成员国、7个华沙成员国和12个两大联盟之外的国家。这一会议( )
A. 有助于缓和“冷战”气氛 B.保障了二战后欧洲的安全
C.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D.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来,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民间书坊异军突出。据
学者粗略估计,明代民间书坊共400余家,其中杭州36家、金陵104家、苏州67家。明初 洪武至正德近200年间,南京书坊不满10家,而嘉靖至万历末的近百年间就猛增至40多家。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大致可分成“科举应试
之书”“、日常参考书”(类似百科全书)以及“通俗文学作品”三大类。与此同时,明代图
书出版也存在滥刻之风,印刷品泛滥芜杂,刻书不注重校对,常常随意篡改和删削。
——摘编自杨军《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底蕴》
材料二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使用进口机器、进口纸张,承接挂历、
书籍、彩票、股票、纸币等印刷业务。1903年,商务印书馆吸收日资,编印小学《最新教 科书》,一面世就销售一空。1909年建立远东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东方图书馆,藏书46.3万册,其中8万册是外版图书。到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齐了各年级、各学科课本共 375种,801册。从1919到1937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四部丛刊》、《二十四史》等 丛书2万卷,几乎以一己之力留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929到1949年,出版《汉译 世界名著丛书》,两辑共230多种。丛书涉及哲学、自然科学、各国文学、历史、地理等,共15类。商务印书馆先后创办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等刊物,这些刊
物引领时代,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时尚。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间书坊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呈现出的新特色,并说明其积极作
用。
14.(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仿照军机处模式,以形式选用官员。兼差属于额外劳绩,有相应的“劳绩保奖”作为酬庸。驻外公使由总理衙门任命,可以自行挑选使团人员。由于有借助“劳绩保奖”升迁的好处,一些异途人员或通过贿买,或借助与公使的特殊关系而进入驻外使团。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06年清政府对外交体制进行改革:采用奏调之法,从驻外群体、外语人才中调用属员;改差为职,本部人员专任一职;废除“劳绩保奖”;建立了独特的丞参制度(注:掌机密文书,综领部内事务制度),赋予其三四品的级别,由此成为本部五品司员与二品侍郎之间衔接的桥梁。
——摘编自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
世纪初清朝外交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
世纪初清朝外交体制改革的影响。
15.(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疯狂进攻,美英两国重申了“先欧后亚”的基本战略,导致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许多重要战略基地和殖民地被日本占领。针对日本的进攻,美英采取了战略防御结合局部进攻的方针,重新划分了作战区域:英国负责印度洋区域,美国负责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太平洋区域。
1942年4月,美国轰炸日本东京,受到威胁的日本军方决定进攻美军重要基地中途岛,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6月,中途岛海战爆发。美国以牺牲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击沉日本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途岛海战的意义。
16.(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天宝年间,吐蕃乘安史之乱攻略河西诸州并大肆劫掠。848年,沙洲望族张议潮散尽家财,组织各族人民建立义军,抗击吐蕃。他熟读经书,讲究武备。张议潮率领义军,经过三年时间,先后收复了沙州、瓜州、伊州等十一州并入朝告捷,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861年,收复凉州。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张议潮掌握了河西军事、行政、财经大权,他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同时发展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灌溉。河西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张议潮“训以华风,咸会训良”,使得该地区“轨俗一变”,各族人民和睦地杂居在一起。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议潮取得功绩的原因。
三、论述题
17.(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国商人徐荣村用“荣记湖丝”赢得了金奖。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英国人赫德代表中国参加。
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以“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为主题。日本对各国宣传台湾、 南满洲(东北三省南部地区)为其殖民地。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以“太空时代的人类”为主题,展示了人类借助宇宙飞船进行的环地球飞行的航天壮举。中国没有参加。
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是由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此次世博会以“新的起飞之路”为主题,以“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协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为副主题。中国馆的返回式卫星回收舱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2010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探讨全球城市的发展,是159年来参展国最多、展览面积最大的世博会。
——摘编自潘莉《从世博会看中国形象变迁》
结合材料与相关知识,围绕“世博会的历史”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 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的县,其长官由诸侯任命,但可以世袭,反映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体现了社会转型某些特征,故答案选B;
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
C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县长官自主权的扩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边地军事重镇性质的县,国君任命的县长官可以世袭 ”进行分析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看出刘徽和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包含了理论方面的成就,超越了实用意义,故答案选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经验的积累,排除A;
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形成理论体系,排除B;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家对数学研究的重视,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刘徽和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包含了理论方面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皇帝的命令称敕,士大夫参与修敕,说明宋代国家治理注重文治,故答案选A;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宋代法律体系是否完备,排除B;
C不符合史实,排除;
“士大夫”不等同于士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政治制度,解答本题根据关键信息“ 修敕的权力掌握在通晓法学的士大夫手里 ”结合所学宋代以文治国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清朝中叶,江浙地区粮食产量的下降,原因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故答案选D,排除A;
江浙地区粮食产量下降,要从湖南湖北调运大量米粮,不能说明民众消费观念的提高,排除B;
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可是到了清朝中叶,江浙地区却要从湖南湖北调运大量米粮” 进行分析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直接听命于户部”的“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说明地方督抚掌握了部分财政权,地方权力有所扩大,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故答案选C;
A不符合史实,排除;
B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信息与近代化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直接听命于户部”的“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进行分析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徐润的股份所占比例说明私人资本介入洋务企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故答案选A;
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排除C;
1895年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在其80万两创办资本中,原英商怡和洋行买办徐润一人的股份就达15万两,约占总数的19% ”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这次政权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故答案选C;
1938 年是抗战期间,共产党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
B项“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
根据“军政民代表大会”可知,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 与会代表由边区各政党、群众团体、各部队选举产生。大会通过了边区的行政、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议案,并产生了边区政政府。 ”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故答案选B;
1953年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完成了”表述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夸大了材料举措的作用,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49年九月,中央财经委员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管理全国财经工作进行分析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梭伦法典的公布及其内容,说明雅典注重法治,故答案选D;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排除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典的公布后产生的效果,排除B;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梭伦在公元前6世纪初进行改革,C时间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梭伦法典的公布及其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表中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在逐年减少,与殖民地的贸易在增长,英国的贸易重心发生转移,故答案选B;
A不符合史实,排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减小,并非欧洲市场缩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在逐年减少,与殖民地的贸易在增长进行分析即可。
11.【答案】A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密苏里州成为自由州或者蓄奴州会影响到参众两院中关于各自议席的分配,双方的妥协体现的是权力制衡原则,故答案选A;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共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言过其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美国1787宪法特点的理解,答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1787年宪法原则的把握,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妥协”结合宪法分权制衡原则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A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解析】【分析】1975年美苏争霸,“冷战”的紧张气氛弥漫,这次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的召开,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故答案选A;
B项中“保障了”表述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的效果,排除;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C;
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冷战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冷战格局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 “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 ”及参加国北约成员国、华沙成员国、及两大联盟之外的国家结合冷战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
13.【答案】(1)特点:集中于江南地区;明中后期发展迅速;刻书范围广,以市场为导向;缺少政府监管,存在滥刻之风。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科举考试的需要;印刷等技术的改进。
(2)新特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吸收外资;涉足多领域,业务范围广;出版教科书;与近代传媒相结合;重视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积极作用: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启蒙;有利于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明代民间书坊共400余家,其中杭州36家、金陵104家、苏州67家”得出集中于江南地区;根据“嘉靖至万历末的近百年间就猛增至40多家”得出明中后期发展迅速;根据“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得出刻书范围广,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明代图书出版也存在滥刻之风”得出缺少政府监管,存在滥刻之风。
原因:根据“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通俗文学作品”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根据“科举应试之书”得出科举考试的需要;根据“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民间书坊异军突出”得出印刷等技术的改进。
(2)新特色:根据“使用进口机器、进口纸张”得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根据“商务印书馆吸收日资”得出吸收外资;根据“承接挂历、书籍、彩票、股票、纸币等印刷业务”得出涉足多领域,业务范围广;根据“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得出出版教科书;根据“创办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等刊物”得出与近代传媒相结合;根据“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时尚”得出重视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积极作用:根据“留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出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根据“出版《汉译 世界名著丛书》,两辑共230多种”得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根据“丛书涉及哲学、自然科学、各国文学、历史、地理等”得出有利于文化启蒙;根据“商务印书馆出齐了各年级、各学科课本共375种,801册”得出有利于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根据“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时尚”得出有利于推动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故答案为:(1) 特点:集中于江南地区;明中后期发展迅速;刻书范围广,以市场为导向;缺少政府监管,存在滥刻之风。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科举考试的需要;印刷等技术的改进。
(2) 新特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吸收外资;涉足多领域,业务范围广;出版教科书;与近代传媒相结合;重视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积极作用: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启蒙;有利于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 明代民间书坊 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4.【答案】(1)外交体制落后;外交人员专业素养低;原有外交体制难以适应当时外交的需要;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外力的推动。
(2)提高了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壮大了外交人员队伍;提高了外交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1)根据“总理衙门仿照军机处模式,以形式选用官员”得出外交体制落后;根据“一些异途人员或通过贿买,或借助与公使的特殊关系而进入驻外使团”得出外交人员专业素养低,腐败问题较为严重;结合所学,还可从原有外交体制难以适应当时外交的需要、外力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总结。
(2)根据“从驻外群体、外语人才中调用属员”得出提高了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根据“改差为职,本部人员专任一职”得出壮大了外交人员队伍;根据“建立了独特的丞参制度”得出提高了外交人员的积极性;根据“改差为职,本部人员专任一职”得出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
故答案为:
(1) 外交体制落后;外交人员专业素养低;原有外交体制难以适应当时外交的需要;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外力的推动。
(2) 提高了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壮大了外交人员队伍;提高了外交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 20 世纪初清朝外交体制改革 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5.【答案】(1)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占据优势;美英的战略调整不利于日本继续扩张;日本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2)重创了日本海军;打击了日本的器张气焰;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二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1)根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得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根据“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许多重要战略基地和殖民地被日本占领”得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占据优势;根据“美英采取了战略防御结合局部进攻的方针”得出美英的战略调整不利于日本继续扩张;根据“日本军方决定进攻美军重要基地中途岛,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得出日本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2)根据“美国以牺牲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击沉日本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战争的胜利”得出重创了日本海军,打击了日本的器张气焰;结合所学,还可从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二战胜利创造了条件等分析总结。
故答案为:
(1)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占据优势;美英的战略调整不利于日本继续扩张;日本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2) 重创了日本海军;打击了日本的器张气焰;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二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途岛海战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6.【答案】(1)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原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进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富有政治智慧。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1)根据“抗击吐蕃”“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得出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根据“他推行耕战政策”得出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训以华风,咸会训良”得出传播了中原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进步;根据“各族人民和睦地杂居在一起”得出促进了民族交融。
(2)根据“沙洲望族张议潮散尽家财,组织各族人民建立义军,抗击吐蕃”得出身逢时势,勇于担当;根据“十一州并入朝告捷,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得出善于领兵,英勇善战;根据“组织各族人民建立义军”得出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根据“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训以华风,咸会训良”得出富有政治智慧。
故答案为:
(1) 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原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进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2) 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富有政治智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要人物 张议潮 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7.【答案】示例:
论题:世博会的主题体现时代特色。
阐述: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主题的变化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整个世界面临法西斯的威胁,布鲁塞尔世博会以“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为主题,反映了当时有识之士对和平的诉求;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雅图世博会以“太空时代的人类”为主题,一方面突出科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思维。
综上,世博会的主题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另一方面,世博会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其它论题: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主办世博会说明多极化趋势加强。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自拟论题,并围绕所拟论题进行阐述。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明确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提取历史信息,独立提出论题,论题需要紧扣提取的信息,并有论证的价值如:世博会的主题体现时代特色;其次,围绕论题进行阐述,要求结合相关史实,可从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主题的变化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深化主题。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世博会的主题体现时代特色。
阐述: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主题的变化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整个世界面临法西斯的威胁,布鲁塞尔世博会以“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为主题,反映了当时有识之士对和平的诉求;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雅图世博会以“太空时代的人类”为主题,一方面突出科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思维。
综上,世博会的主题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另一方面,世博会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其它论题: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主办世博会说明多极化趋势加强。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围绕 “世博会的历史” 拟定一个论题,然后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围绕论题加以阐述即可。
1 / 1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二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A卷)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边地军事重镇性质的县,国君任命的县长官可以世袭,如楚国的申县、晋国的原县。这一现象( )
A.表明官僚体制已经确立 B.具有社会转型的某些特征
C.奠定了专制统治的基础 D.说明地方自主权日益扩大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的县,其长官由诸侯任命,但可以世袭,反映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体现了社会转型某些特征,故答案选B;
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
C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县长官自主权的扩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边地军事重镇性质的县,国君任命的县长官可以世袭 ”进行分析即可。
2.(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魏晋时期,刘徽提出“极限”的观念,其思维方向接近近代西方解析几何及微积分的基本观念;南北朝时,祖冲之父子推算球的体积公式,并设定了幂式定理。这表明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 )
A.注重经验的积累 B.已形成理论体系
C.超越了实用意义 D.受到国家的重视
【答案】C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看出刘徽和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包含了理论方面的成就,超越了实用意义,故答案选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经验的积累,排除A;
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形成理论体系,排除B;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家对数学研究的重视,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刘徽和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包含了理论方面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3.(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宋代的一般性法律,通常都以“编敕”的形式出现,修敕的权力掌握在通晓法学的士大夫手里。这反映了宋代( )
A.文治色彩浓厚 B.法律体系完备
C.君主权力下降 D.士族地位提高
【答案】A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皇帝的命令称敕,士大夫参与修敕,说明宋代国家治理注重文治,故答案选A;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宋代法律体系是否完备,排除B;
C不符合史实,排除;
“士大夫”不等同于士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政治制度,解答本题根据关键信息“ 修敕的权力掌握在通晓法学的士大夫手里 ”结合所学宋代以文治国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宋代有句俗语“苏常熟,天下足”,可是到了清朝中叶,江浙地区却要从湖南湖北调运大量米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B.民众消费观念的提高
C.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清朝中叶,江浙地区粮食产量的下降,原因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故答案选D,排除A;
江浙地区粮食产量下降,要从湖南湖北调运大量米粮,不能说明民众消费观念的提高,排除B;
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可是到了清朝中叶,江浙地区却要从湖南湖北调运大量米粮” 进行分析即可。
5.(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清朝的财政体制,户部拥有“制天下经费”的权力;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原来掌管地方财政并直接听命于户部的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这表明晚清时期( )
A.政府权威丧失殆尽 B.传统的财政体制已经瓦解
C.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D.地方督抚主导近代化进程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直接听命于户部”的“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说明地方督抚掌握了部分财政权,地方权力有所扩大,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故答案选C;
A不符合史实,排除;
B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信息与近代化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直接听命于户部”的“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进行分析即可。
6.(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878年,开平煤矿创立。在其80万两创办资本中,原英商怡和洋行买办徐润一人的股份就达15万两,约占总数的19%。这表明( )
A. 洋务企业转变经营方式 B.政府在经济中作用加强
C.资本主义企业开始起步 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主流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徐润的股份所占比例说明私人资本介入洋务企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故答案选A;
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排除C;
1895年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在其80万两创办资本中,原英商怡和洋行买办徐润一人的股份就达15万两,约占总数的19% ”进行分析即可。
7.(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召开军政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由边区各政党、群众团体、各部队选举产生。大会通过了边区的行政、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议案,并产生了边区政政府。这次大会( )
A.有利于边区土地革命顺利进行 B.消除了国共两党间的分歧
C.是中共对政权建设的有益探索 D.具有直接民主的典型特征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这次政权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故答案选C;
1938 年是抗战期间,共产党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
B项“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
根据“军政民代表大会”可知,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 与会代表由边区各政党、群众团体、各部队选举产生。大会通过了边区的行政、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议案,并产生了边区政政府。 ”进行分析即可。
8.(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949年7月21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组建完成,陈云任主任,开始处理全国性的财经 工作,并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此举( )
A. 为工商业改造准备了条件 B.有利于中央对经济的管理
C.完成了政府财政节流改革 D.使得经济形势根本好转
【答案】B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故答案选B;
1953年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完成了”表述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夸大了材料举措的作用,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49年九月,中央财经委员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管理全国财经工作进行分析即可。
9.(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梭伦法典涉及财产、继承、犯罪的惩罚等方面,原文保存于雅典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立柱公布。法典的公布( )
A.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调解了各阶层间的激烈冲突
C.受到《十二铜表法》影响 D.体现了雅典注重法治的特色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梭伦法典的公布及其内容,说明雅典注重法治,故答案选D;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排除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典的公布后产生的效果,排除B;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梭伦在公元前6世纪初进行改革,C时间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梭伦法典的公布及其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0.(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下表为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时间 1701年 1751年 1773年 1798年
进口 66% 55% 45% 43%
出口 85% 77% 49% 30%
A.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削弱 B.英国贸易重心逐渐转移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英国逐渐丧失欧洲市场
【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表中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在逐年减少,与殖民地的贸易在增长,英国的贸易重心发生转移,故答案选B;
A不符合史实,排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减小,并非欧洲市场缩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在逐年减少,与殖民地的贸易在增长进行分析即可。
11.(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820年,美国人在密苏里州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上发生争论,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密苏里州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中分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这一结果( )
A. 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B.导致南北战争一触即发
C.表明废奴已成为共识 D.说明州权主义根深蒂固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密苏里州成为自由州或者蓄奴州会影响到参众两院中关于各自议席的分配,双方的妥协体现的是权力制衡原则,故答案选A;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共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言过其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美国1787宪法特点的理解,答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1787年宪法原则的把握,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妥协”结合宪法分权制衡原则进行分析即可。
12.(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1975年,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召开了为期超过两年的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参加国有16个北约成员国、7个华沙成员国和12个两大联盟之外的国家。这一会议( )
A. 有助于缓和“冷战”气氛 B.保障了二战后欧洲的安全
C.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D.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答案】A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解析】【分析】1975年美苏争霸,“冷战”的紧张气氛弥漫,这次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的召开,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故答案选A;
B项中“保障了”表述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的效果,排除;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C;
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冷战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冷战格局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 “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 ”及参加国北约成员国、华沙成员国、及两大联盟之外的国家结合冷战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以来,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民间书坊异军突出。据
学者粗略估计,明代民间书坊共400余家,其中杭州36家、金陵104家、苏州67家。明初 洪武至正德近200年间,南京书坊不满10家,而嘉靖至万历末的近百年间就猛增至40多家。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大致可分成“科举应试
之书”“、日常参考书”(类似百科全书)以及“通俗文学作品”三大类。与此同时,明代图
书出版也存在滥刻之风,印刷品泛滥芜杂,刻书不注重校对,常常随意篡改和删削。
——摘编自杨军《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底蕴》
材料二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使用进口机器、进口纸张,承接挂历、
书籍、彩票、股票、纸币等印刷业务。1903年,商务印书馆吸收日资,编印小学《最新教 科书》,一面世就销售一空。1909年建立远东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东方图书馆,藏书46.3万册,其中8万册是外版图书。到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齐了各年级、各学科课本共 375种,801册。从1919到1937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四部丛刊》、《二十四史》等 丛书2万卷,几乎以一己之力留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929到1949年,出版《汉译 世界名著丛书》,两辑共230多种。丛书涉及哲学、自然科学、各国文学、历史、地理等,共15类。商务印书馆先后创办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等刊物,这些刊
物引领时代,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时尚。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间书坊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呈现出的新特色,并说明其积极作
用。
【答案】(1)特点:集中于江南地区;明中后期发展迅速;刻书范围广,以市场为导向;缺少政府监管,存在滥刻之风。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科举考试的需要;印刷等技术的改进。
(2)新特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吸收外资;涉足多领域,业务范围广;出版教科书;与近代传媒相结合;重视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积极作用: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启蒙;有利于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明代民间书坊共400余家,其中杭州36家、金陵104家、苏州67家”得出集中于江南地区;根据“嘉靖至万历末的近百年间就猛增至40多家”得出明中后期发展迅速;根据“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因而书坊的刻书范围很广”得出刻书范围广,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明代图书出版也存在滥刻之风”得出缺少政府监管,存在滥刻之风。
原因:根据“民间书坊围绕社会需求刻书”“通俗文学作品”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根据“科举应试之书”得出科举考试的需要;根据“随着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的改进,民间书坊异军突出”得出印刷等技术的改进。
(2)新特色:根据“使用进口机器、进口纸张”得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根据“商务印书馆吸收日资”得出吸收外资;根据“承接挂历、书籍、彩票、股票、纸币等印刷业务”得出涉足多领域,业务范围广;根据“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得出出版教科书;根据“创办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等刊物”得出与近代传媒相结合;根据“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时尚”得出重视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积极作用:根据“留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出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根据“出版《汉译 世界名著丛书》,两辑共230多种”得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根据“丛书涉及哲学、自然科学、各国文学、历史、地理等”得出有利于文化启蒙;根据“商务印书馆出齐了各年级、各学科课本共375种,801册”得出有利于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根据“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时尚”得出有利于推动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故答案为:(1) 特点:集中于江南地区;明中后期发展迅速;刻书范围广,以市场为导向;缺少政府监管,存在滥刻之风。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科举考试的需要;印刷等技术的改进。
(2) 新特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吸收外资;涉足多领域,业务范围广;出版教科书;与近代传媒相结合;重视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积极作用: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启蒙;有利于促进近代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 明代民间书坊 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4.(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仿照军机处模式,以形式选用官员。兼差属于额外劳绩,有相应的“劳绩保奖”作为酬庸。驻外公使由总理衙门任命,可以自行挑选使团人员。由于有借助“劳绩保奖”升迁的好处,一些异途人员或通过贿买,或借助与公使的特殊关系而进入驻外使团。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06年清政府对外交体制进行改革:采用奏调之法,从驻外群体、外语人才中调用属员;改差为职,本部人员专任一职;废除“劳绩保奖”;建立了独特的丞参制度(注:掌机密文书,综领部内事务制度),赋予其三四品的级别,由此成为本部五品司员与二品侍郎之间衔接的桥梁。
——摘编自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
世纪初清朝外交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
世纪初清朝外交体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1)外交体制落后;外交人员专业素养低;原有外交体制难以适应当时外交的需要;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外力的推动。
(2)提高了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壮大了外交人员队伍;提高了外交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1)根据“总理衙门仿照军机处模式,以形式选用官员”得出外交体制落后;根据“一些异途人员或通过贿买,或借助与公使的特殊关系而进入驻外使团”得出外交人员专业素养低,腐败问题较为严重;结合所学,还可从原有外交体制难以适应当时外交的需要、外力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总结。
(2)根据“从驻外群体、外语人才中调用属员”得出提高了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根据“改差为职,本部人员专任一职”得出壮大了外交人员队伍;根据“建立了独特的丞参制度”得出提高了外交人员的积极性;根据“改差为职,本部人员专任一职”得出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
故答案为:
(1) 外交体制落后;外交人员专业素养低;原有外交体制难以适应当时外交的需要;腐败问题较为严重;外力的推动。
(2) 提高了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壮大了外交人员队伍;提高了外交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外交近代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 20 世纪初清朝外交体制改革 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5.(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疯狂进攻,美英两国重申了“先欧后亚”的基本战略,导致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许多重要战略基地和殖民地被日本占领。针对日本的进攻,美英采取了战略防御结合局部进攻的方针,重新划分了作战区域:英国负责印度洋区域,美国负责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太平洋区域。
1942年4月,美国轰炸日本东京,受到威胁的日本军方决定进攻美军重要基地中途岛,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6月,中途岛海战爆发。美国以牺牲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击沉日本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途岛海战的意义。
【答案】(1)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占据优势;美英的战略调整不利于日本继续扩张;日本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2)重创了日本海军;打击了日本的器张气焰;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二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1)根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得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根据“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许多重要战略基地和殖民地被日本占领”得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占据优势;根据“美英采取了战略防御结合局部进攻的方针”得出美英的战略调整不利于日本继续扩张;根据“日本军方决定进攻美军重要基地中途岛,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得出日本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2)根据“美国以牺牲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击沉日本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战争的胜利”得出重创了日本海军,打击了日本的器张气焰;结合所学,还可从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二战胜利创造了条件等分析总结。
故答案为:
(1)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占据优势;美英的战略调整不利于日本继续扩张;日本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2) 重创了日本海军;打击了日本的器张气焰;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二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途岛海战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6.(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天宝年间,吐蕃乘安史之乱攻略河西诸州并大肆劫掠。848年,沙洲望族张议潮散尽家财,组织各族人民建立义军,抗击吐蕃。他熟读经书,讲究武备。张议潮率领义军,经过三年时间,先后收复了沙州、瓜州、伊州等十一州并入朝告捷,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861年,收复凉州。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张议潮掌握了河西军事、行政、财经大权,他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同时发展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灌溉。河西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张议潮“训以华风,咸会训良”,使得该地区“轨俗一变”,各族人民和睦地杂居在一起。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议潮取得功绩的原因。
【答案】(1)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原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进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富有政治智慧。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1)根据“抗击吐蕃”“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得出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根据“他推行耕战政策”得出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训以华风,咸会训良”得出传播了中原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进步;根据“各族人民和睦地杂居在一起”得出促进了民族交融。
(2)根据“沙洲望族张议潮散尽家财,组织各族人民建立义军,抗击吐蕃”得出身逢时势,勇于担当;根据“十一州并入朝告捷,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得出善于领兵,英勇善战;根据“组织各族人民建立义军”得出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根据“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训以华风,咸会训良”得出富有政治智慧。
故答案为:
(1) 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原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进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2) 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富有政治智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要人物 张议潮 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
17.(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国商人徐荣村用“荣记湖丝”赢得了金奖。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英国人赫德代表中国参加。
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以“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为主题。日本对各国宣传台湾、 南满洲(东北三省南部地区)为其殖民地。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以“太空时代的人类”为主题,展示了人类借助宇宙飞船进行的环地球飞行的航天壮举。中国没有参加。
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是由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此次世博会以“新的起飞之路”为主题,以“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协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为副主题。中国馆的返回式卫星回收舱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2010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探讨全球城市的发展,是159年来参展国最多、展览面积最大的世博会。
——摘编自潘莉《从世博会看中国形象变迁》
结合材料与相关知识,围绕“世博会的历史”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 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世博会的主题体现时代特色。
阐述: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主题的变化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整个世界面临法西斯的威胁,布鲁塞尔世博会以“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为主题,反映了当时有识之士对和平的诉求;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雅图世博会以“太空时代的人类”为主题,一方面突出科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思维。
综上,世博会的主题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另一方面,世博会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其它论题: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主办世博会说明多极化趋势加强。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自拟论题,并围绕所拟论题进行阐述。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明确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提取历史信息,独立提出论题,论题需要紧扣提取的信息,并有论证的价值如:世博会的主题体现时代特色;其次,围绕论题进行阐述,要求结合相关史实,可从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主题的变化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深化主题。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世博会的主题体现时代特色。
阐述: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主题的变化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整个世界面临法西斯的威胁,布鲁塞尔世博会以“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为主题,反映了当时有识之士对和平的诉求;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西雅图世博会以“太空时代的人类”为主题,一方面突出科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思维。
综上,世博会的主题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另一方面,世博会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其它论题: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主办世博会说明多极化趋势加强。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围绕 “世博会的历史” 拟定一个论题,然后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围绕论题加以阐述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