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返校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返校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3 20:00:53

文档简介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返校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后,写下这段话。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B.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
C.证明了汉字是使用最久的文字
D.可以了解商朝及早期国家的社会历史
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殷周制度论》中对某制度有这样的记载:“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皇帝制
3.(2020高二上·广德月考)荀子曾经传道授业,韩非子和李斯均为荀子门下高足。荀子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这说明 (  )
①韩非子和荀子的思想实质相近 ②荀子赞同尊“礼”但反对实行“仁”
③韩非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一致 ④与孔、孟相比荀子更具现实主义倾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古籍记载了古代中国诸多的技术与发明,以下选项不属于同一古籍出处的是( )
A. B.
C. D.
5.(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三公”地位并不平等 B.御史大夫应隶属于丞相
C.具有“三权分立”特色 D.太尉掌握最高军事决策权
6.(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元志七》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陔馀丛考》载:“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
A.行省事务须呈报中书省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7.(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秦、汉、唐、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五尺道象郡灵渠小篆
② 铜活字驾火战车水磨腔通番禁令
③ 司隶校尉起绒锦市楼讲经图
④ 柳体夜市越窑进士科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8.(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明朝王骥德《曲律》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
A.把昆曲推上了戏曲舞台 B.使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C.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 D.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9.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由此,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中外之间完全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D.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
10.(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如图为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以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有( )
①以轻工业发展为主 ②集中在沿江沿海铁路沿线
③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1.(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参与材料中这次军事行动的军队应该是( )
A.武昌新军 B.国民革命军
C.工农革命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1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下表是关于毛泽东的理论成果的表述,空白处应填入( )
著作 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大革命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共产党人>发刊词》
13.(2017高三上·中原模拟)学术界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4.(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15.(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权力制衡保证了社会秩序长期安定
B.抽签选举彰显了城邦公平正义风气
C.天赋人权奠定了民主平等自由时尚
D.轮流坐庄促成了贵贱等级差别消失
16.(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有学者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下列相关思想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②西塞罗和塞内卡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斯多亚学派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
④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1665年-1666年间,伦敦曾经发生了大瘟疫,造成数万人死亡,当时牛顿到乡下躲避瘟疫,自我隔离,就在这段独处的清净岁月,他的创造发明能力进入了高峰期。下列关于牛顿成就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
③推动了人类认识社会的变化 ④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思考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全球六地的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现代物理中的黑洞理论正是建立在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的基础上。下列相关说法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黑洞现象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预见性
②通过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③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的思想
④质能相当理论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一把金钥匙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19世纪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一个世纪,下列发生于19世纪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贝尔发明电话机
③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④达尔文出版《生物起源》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20.(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C.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印象主义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
21.(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夜战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带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相互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谈话中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 )
A.被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
B.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C.须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的法规
D.须吸纳广大失业人口以缓解压力
2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戴高乐主义是关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战后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控制的政策和主张,其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这说明( )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 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23.(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问题的是( )
A.传染病横行 B.民族冲突 C.人口爆炸 D.能源危机
24.(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下列作品的风格属于同一类的是( )
①《红与黑》 ②《命运交响曲》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④《向日葵》 ⑤《安娜·卡列尼娜》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③⑤
25.(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屈原有其人乎?主流观点认为:“屈原确实存在”的,依据之一是《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载。到了民国,以胡适为代表抛出了一个倾覆性的观点:“离骚非屈原所作,屈原这个人本就不存在。”依据是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针对这一争鸣( )
A.主流观点错误,单一文献,孤证不立
B.屈原的存在与否,有待考古发掘印证
C.胡适观点还须商榷,所持依据不够充分
D.司马迁离屈原时代较近,记载比较可靠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高三上·商城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
——赵文华《明代海禁政策述论〉
“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27.(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意味着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28.(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升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含泪表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欧洲团结是纸上的童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193年12月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最终由于遭到英法等国的反对无法实到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
苏联随即宣布“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摘编自万柏连《欧战爆发前后苏联欧洲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欧盟外交大事记(部分)
1994年 与俄国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1996年 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美国未参与)。
2000年 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第五个《洛美协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
2001年 严厉批评美国废除《京都议定书》的行为。
——整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角度回答战争的性质;并分析“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30年代苏联对欧政策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一回答:①结合欧盟外交大事记,概括欧盟外交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的意义
29.(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周恩来总理曾经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来概括中日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推古朝以前的日本是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即氏族制国家。在氏族制国家里:没有究备的制度建设;氏姓贵族仗势兼并土地,各置己民,恣情驱使,使国家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592年,苏我马子的甥女被推为推古天皇,圣德太子为掌握实权的摄政,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摘编自胡化令《文化形态的飞跃》
材料二
1959年,国际奥委会决定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日本政府对东京举办奥远会极为重视,并将其作为国家事业,纳入收入倍增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计划。……使日本出现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了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东京奥运会给日本刚开始复苏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被经济学家看作日本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摘选自石秀梅《浅析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田中是一个对国际形势反应非常敏感的政治家”。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认为世界己由“两极”进入“多极”,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基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増强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田中认为,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
——摘选自张跃斌《试析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推古朝改革时期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者的原因,并指出此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在日本社会转型中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名称,并概述其主要内容及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促使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内外因素,并指出此举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解析】【分析】甲骨文只是目前发现的、能被我们认识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不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A符合题意;
甲骨文作为历史的载体之一,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B不符合题意,排除;
甲骨文是迄今人类所指最早的文字,证明了汉字是使用最久的文字,C不符合题意,排除;
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的文字,可以让人了解商朝的史实,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备选项及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宗法制下,受分封的是嫡长子,人们认为这是天意,不可违背。B正确;
分封制下的诸侯由周天子任命,A错误;
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与材料无关,C错误;
皇帝制度产生于秦朝,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结合宗法制的相关知识 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荀子也重视政法制度的重要性,和韩非子思想相近,①符合题意;
据所学可知,荀子主张尊“礼”的同时倡导仁义,②不符合题意;
材料表明韩非子和荀子思想有相同之处,但不代表二者思想主张一致,③不符合题意;
孔、孟在修身、治国上的主张更具理想性,而荀子重视社会行为规范,更具现实主义倾向,④符合题意。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 儒家思想 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4.【答案】B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A是《天工开物》造纸图;
B是《农书》中水排鼓风冶铁图;
C是《天工开物》中瓷窑图;
D是《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
B与其他三项出自不同古籍,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科技,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备选项及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来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同为三公,但御史大夫又是丞相的助手,因此“三公”地位并不平等。A正确;
御史大夫虽是丞相助手,但他们都是隶属于皇帝的,B错误;
材料表明御史大夫受丞相的制约,不具备“三权分立”特色,C错误;
太尉虽然主管军事,但最高决策权在皇帝手中,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下,丞相位高权重,御史大夫相当于副相,且负责监察,位卑权重,太尉负责军务,设而未授,因此三公地位并不平等。
6.【答案】C
【知识点】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行省制度并不是元朝首创的,而是在金朝的基础上改变而来的,因此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C正确;
材料提到行中书省与都省互为表里,但未提到具体事务的裁决方式,A错误;
材料只体现了元朝在金代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但不代表行省制度开始于金代,B错误;
行省本身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行省制,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①秦朝为统一岭南地区修筑灵渠,后开辟五尺道,在东南地区设置象郡;②铜活字印刷术产生于明朝;③汉朝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新的机构,例如司隶校尉等;④柳体是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作品字的总称。按朝代排序为①③④②。D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及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魏良辅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C正确;
昆曲本来就属于戏曲舞台,A错误;
万历末年,昆腔成为全国性剧种,与魏良辅无关,B错误;
昆腔进入北京后才赢得“官腔”的称号,与魏良辅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魏良辅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进行分析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排除A项;
中国近代与西方并没有完全建立起平等关系,故排除C项;
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故排除D项
根据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可知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了中国,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 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 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此时民族工业以纺织、面粉等轻工业为主,①符合题意;
据图可知,此时主要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方,②符合题意;
图片不能看出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③不符合题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④不符合题意。A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 ”结合地图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和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1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国民革命期间北伐军在群众的支持下,不到两个月便攻克武汉三镇,随即向河南、江西进军。B正确;
武昌新军10月10日打响起义,12日便攻克武汉三镇,不符合题意,A错误;
工农革命军的进军方向是向南,且未攻克武汉,C错误;
晋冀鲁豫解放军进军方向是自北向南,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 ”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 1949年6月毛泽东编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他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B正确;
《新民主主义论》编写于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A错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编写于1930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错误;
1939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的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撰写了的发刊词,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等问题,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949年6月毛泽东编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分析即可。
13.【答案】C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无关,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应运而生,符合“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无关,故D项错误。
14.【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来看,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A正确;
唯一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大陆主张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武力的方式,C错误;
一国两制下的台湾不能拥有外交权,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采用抽签选举的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机会成为统治者,体现了城邦公平正义风气。B正确;
材料未体现权力制衡,A错误;
此时天赋人权思想还未产生,不可能成为其基础,C错误;
雅典内部存在等级差别,“等级差别消失”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进行分析即可。
16.【答案】C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①不符合史实;斯多亚学派除了创始人芝诺外,还有西塞罗、塞内卡等著名人物,②符合史实;斯多亚学派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③符合史实;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④不符合史实。C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人文主义起源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7.【答案】A
【知识点】近代科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因此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推动了人类认识社会的变化,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
④量子理论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思考方法,不符合题意,因此BCD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18.【答案】B
【知识点】相对论与量子论
【解析】【分析】①黑洞现象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见性,不符合史实;②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不符合史实;③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符合史实;④爱因斯坦提出的著名的质能关系式,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一把金钥匙,符合史实。因此,说法正确的有2个。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③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④1859年达尔文出版《生物起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D正确,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大科技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0.【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期,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可能推动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D符合题意;
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A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促使各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描绘,因此产生了浪漫主义,B不符合题意;
当时科学表明颜色不是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而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这一观点促进了印象主义的兴起,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及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21.【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指的是与国家合作的工业资本家。罗斯福新政企业须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的法规。C正确;
对金融行业要求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A错误;
国家出资向农民提供补贴,不是企业,B错误;
罗斯福新政规定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失业压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所学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指的是与国家合作的工业资本家,及蓝鹰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22.【答案】A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北约是一个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阵营军事政治集团,法国退出北约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A正确;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错误;
多极化趋势是出现,而不是形成,C错误;
北约至今仍存在,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冷战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 “戴高乐主义是关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 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 ",根据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特别是国家利益冲突加剧,逐渐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
23.【答案】B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冲突属于地区问题,符合题意。B正确;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传染病横行、人口爆、能源危机等一些全球性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民族冲突属于地区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4.【答案】B
【知识点】文学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材料表述的现实主义文学。①是现实主义文学,符合题意;②是浪漫主义音乐,不符合题意;③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不符合题意;④是印象派风格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⑤是列夫 托尔斯泰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5.【答案】C
【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依据“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得出屈原本不存在的观点,这一观点所持依据不够充分,况且从战国到汉代初年,战乱频繁,大量历史资料的损毁,没有找到屈原的记载非常正常,故C项正确。
主流观点不一定错误,针对这一争论,只有多方搜集史料,多方面论证才可以,排除A。
考古发掘并不是解决这争论的唯一办法,有些史料历经岁月冲刷,可能已经不存在,排除B。
D项说法错误,史料与时间远近关系不大,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胡适依据“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得出屈原本不存在的观点,这一观点所持依据不够充分进行分析即可。
26.【答案】(1)消极影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未真正起到防范倭患的作用: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华的世界。
(2)原因:开发开放浦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历史地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来看,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依据材料“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仅没有起到防范倭寇的作用,反而使得中国在19世纪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2)原因:依据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浦东新区的开放并且抓住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浦东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历史地位:依据材料“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来看,浦东新区的开放,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故答案为:(1) 消极影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未真正起到防范倭患的作用: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华的世界。
(2) 原因:开发开放浦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历史地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代海禁政策及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7.【答案】(1)作用:新文化运动使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陈独秀等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2)新特点:深入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意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打破传统的权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依据材料“《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而且新文化运动促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导者成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2)特点:依据材料“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材料来看,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期间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使得知识分子越来越重视工人阶级;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 作用:新文化运动使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陈独秀等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2) 新特点:深入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意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8.【答案】(1)性质: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原因:法西斯德国的不断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苏联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苏联等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3)①特征:独立自主;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全方位外交: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②意义:扩大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缓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1)性质: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它抗击奥匈帝国是一场民族解放斗争,是正义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但其所占据的殖民地远远地少于其他国家,即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依据材料“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来看,德国的不断扩张,促使苏联想要联合欧洲;依据材料“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和苏联为了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没有认清法西斯的侵略本质,导致其对欧洲国家持中立态度。
(3)①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欧盟为了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开始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行全方位外交;②从政治上看,欧盟的行为扩大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从经济上看,欧盟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有利于缓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1) 性质: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 原因:法西斯德国的不断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苏联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苏联等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3) ①特征:独立自主;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全方位外交: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②意义:扩大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缓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9.【答案】(1)原因:改变落后的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阻碍国家发展)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名称:大化改新。
意义: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2)名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主要内容: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因素:认识到应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受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没有究备的制度建设;氏姓贵族仗势兼并土地,各置己民,恣情驱使,使国家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古朝为了改变落后的氏族制度,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多次项中国派遣使者;名称:依据材料时间、人物来看,这指的是大化改新;意义:依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2)名称: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日本大力发展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主要内容:依据所学可知,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特征:此模式下,市场虽然作为基础,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远大于市场的调节。
(3)因素:依据材料“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来看,田中角荣认识到应该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结合所学可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日本国内人民的强烈要求也促进了日本想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依据所学可知,中日两国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
(1) 原因:改变落后的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阻碍国家发展)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名称:大化改新。
意义: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2) 名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主要内容: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 因素:认识到应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受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经济运行方式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 / 1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返校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后,写下这段话。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B.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
C.证明了汉字是使用最久的文字
D.可以了解商朝及早期国家的社会历史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解析】【分析】甲骨文只是目前发现的、能被我们认识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不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A符合题意;
甲骨文作为历史的载体之一,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B不符合题意,排除;
甲骨文是迄今人类所指最早的文字,证明了汉字是使用最久的文字,C不符合题意,排除;
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的文字,可以让人了解商朝的史实,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备选项及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殷周制度论》中对某制度有这样的记载:“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皇帝制
【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宗法制下,受分封的是嫡长子,人们认为这是天意,不可违背。B正确;
分封制下的诸侯由周天子任命,A错误;
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与材料无关,C错误;
皇帝制度产生于秦朝,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结合宗法制的相关知识 进行分析即可。
3.(2020高二上·广德月考)荀子曾经传道授业,韩非子和李斯均为荀子门下高足。荀子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这说明 (  )
①韩非子和荀子的思想实质相近 ②荀子赞同尊“礼”但反对实行“仁”
③韩非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一致 ④与孔、孟相比荀子更具现实主义倾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荀子也重视政法制度的重要性,和韩非子思想相近,①符合题意;
据所学可知,荀子主张尊“礼”的同时倡导仁义,②不符合题意;
材料表明韩非子和荀子思想有相同之处,但不代表二者思想主张一致,③不符合题意;
孔、孟在修身、治国上的主张更具理想性,而荀子重视社会行为规范,更具现实主义倾向,④符合题意。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 儒家思想 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4.(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古籍记载了古代中国诸多的技术与发明,以下选项不属于同一古籍出处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A是《天工开物》造纸图;
B是《农书》中水排鼓风冶铁图;
C是《天工开物》中瓷窑图;
D是《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
B与其他三项出自不同古籍,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科技,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备选项及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5.(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三公”地位并不平等 B.御史大夫应隶属于丞相
C.具有“三权分立”特色 D.太尉掌握最高军事决策权
【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来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同为三公,但御史大夫又是丞相的助手,因此“三公”地位并不平等。A正确;
御史大夫虽是丞相助手,但他们都是隶属于皇帝的,B错误;
材料表明御史大夫受丞相的制约,不具备“三权分立”特色,C错误;
太尉虽然主管军事,但最高决策权在皇帝手中,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下,丞相位高权重,御史大夫相当于副相,且负责监察,位卑权重,太尉负责军务,设而未授,因此三公地位并不平等。
6.(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元志七》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陔馀丛考》载:“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
A.行省事务须呈报中书省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答案】C
【知识点】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行省制度并不是元朝首创的,而是在金朝的基础上改变而来的,因此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C正确;
材料提到行中书省与都省互为表里,但未提到具体事务的裁决方式,A错误;
材料只体现了元朝在金代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但不代表行省制度开始于金代,B错误;
行省本身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行省制,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7.(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秦、汉、唐、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五尺道象郡灵渠小篆
② 铜活字驾火战车水磨腔通番禁令
③ 司隶校尉起绒锦市楼讲经图
④ 柳体夜市越窑进士科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①秦朝为统一岭南地区修筑灵渠,后开辟五尺道,在东南地区设置象郡;②铜活字印刷术产生于明朝;③汉朝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些新的机构,例如司隶校尉等;④柳体是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作品字的总称。按朝代排序为①③④②。D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及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8.(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明朝王骥德《曲律》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
A.把昆曲推上了戏曲舞台 B.使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C.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 D.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魏良辅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C正确;
昆曲本来就属于戏曲舞台,A错误;
万历末年,昆腔成为全国性剧种,与魏良辅无关,B错误;
昆腔进入北京后才赢得“官腔”的称号,与魏良辅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魏良辅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进行分析即可。
9.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由此,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B.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中外之间完全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D.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排除A项;
中国近代与西方并没有完全建立起平等关系,故排除C项;
西方国家改变侵略方式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故排除D项
根据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可知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了中国,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 恪守条约就成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对外交涉中,无论大小事,清政府都一再谕令大臣要“恪守条约” 进行分析即可。
10.(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如图为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以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有( )
①以轻工业发展为主 ②集中在沿江沿海铁路沿线
③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此时民族工业以纺织、面粉等轻工业为主,①符合题意;
据图可知,此时主要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方,②符合题意;
图片不能看出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③不符合题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④不符合题意。A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 ”结合地图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和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11.(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参与材料中这次军事行动的军队应该是( )
A.武昌新军 B.国民革命军
C.工农革命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国民革命期间北伐军在群众的支持下,不到两个月便攻克武汉三镇,随即向河南、江西进军。B正确;
武昌新军10月10日打响起义,12日便攻克武汉三镇,不符合题意,A错误;
工农革命军的进军方向是向南,且未攻克武汉,C错误;
晋冀鲁豫解放军进军方向是自北向南,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 ”进行分析即可。
1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下表是关于毛泽东的理论成果的表述,空白处应填入( )
著作 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大革命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 1949年6月毛泽东编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他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B正确;
《新民主主义论》编写于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A错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编写于1930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错误;
1939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的刊物《<共产党人>发刊词》撰写了的发刊词,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等问题,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949年6月毛泽东编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分析即可。
13.(2017高三上·中原模拟)学术界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答案】C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无关,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应运而生,符合“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无关,故D项错误。
14.(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来看,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A正确;
唯一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大陆主张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武力的方式,C错误;
一国两制下的台湾不能拥有外交权,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进行分析即可。
15.(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权力制衡保证了社会秩序长期安定
B.抽签选举彰显了城邦公平正义风气
C.天赋人权奠定了民主平等自由时尚
D.轮流坐庄促成了贵贱等级差别消失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采用抽签选举的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机会成为统治者,体现了城邦公平正义风气。B正确;
材料未体现权力制衡,A错误;
此时天赋人权思想还未产生,不可能成为其基础,C错误;
雅典内部存在等级差别,“等级差别消失”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进行分析即可。
16.(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有学者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下列相关思想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②西塞罗和塞内卡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斯多亚学派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
④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①不符合史实;斯多亚学派除了创始人芝诺外,还有西塞罗、塞内卡等著名人物,②符合史实;斯多亚学派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③符合史实;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④不符合史实。C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人文主义起源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7.(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1665年-1666年间,伦敦曾经发生了大瘟疫,造成数万人死亡,当时牛顿到乡下躲避瘟疫,自我隔离,就在这段独处的清净岁月,他的创造发明能力进入了高峰期。下列关于牛顿成就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
③推动了人类认识社会的变化 ④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思考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近代科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因此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推动了人类认识社会的变化,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
④量子理论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思考方法,不符合题意,因此BCD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18.(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全球六地的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现代物理中的黑洞理论正是建立在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的基础上。下列相关说法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黑洞现象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预见性
②通过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③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的思想
④质能相当理论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一把金钥匙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知识点】相对论与量子论
【解析】【分析】①黑洞现象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见性,不符合史实;②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不符合史实;③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符合史实;④爱因斯坦提出的著名的质能关系式,成为打开核能源理论的一把金钥匙,符合史实。因此,说法正确的有2个。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9.(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19世纪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一个世纪,下列发生于19世纪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贝尔发明电话机
③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④达尔文出版《生物起源》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③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 ④1859年达尔文出版《生物起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D正确,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大科技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0.(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积极互动,自近代至今,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C.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印象主义的兴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期,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可能推动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D符合题意;
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A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促使各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描绘,因此产生了浪漫主义,B不符合题意;
当时科学表明颜色不是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而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这一观点促进了印象主义的兴起,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及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21.(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夜战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带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相互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谈话中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 )
A.被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
B.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C.须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的法规
D.须吸纳广大失业人口以缓解压力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指的是与国家合作的工业资本家。罗斯福新政企业须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的法规。C正确;
对金融行业要求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A错误;
国家出资向农民提供补贴,不是企业,B错误;
罗斯福新政规定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失业压力,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所学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指的是与国家合作的工业资本家,及蓝鹰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2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戴高乐主义是关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战后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控制的政策和主张,其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这说明( )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C.多极化的趋势正式形成 D.北约退出政治舞台
【答案】A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北约是一个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阵营军事政治集团,法国退出北约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A正确;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错误;
多极化趋势是出现,而不是形成,C错误;
北约至今仍存在,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冷战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 “戴高乐主义是关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 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 ",根据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特别是国家利益冲突加剧,逐渐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
23.(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问题的是( )
A.传染病横行 B.民族冲突 C.人口爆炸 D.能源危机
【答案】B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冲突属于地区问题,符合题意。B正确;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传染病横行、人口爆、能源危机等一些全球性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民族冲突属于地区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4.(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下列作品的风格属于同一类的是( )
①《红与黑》 ②《命运交响曲》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④《向日葵》 ⑤《安娜·卡列尼娜》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③⑤
【答案】B
【知识点】文学的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材料表述的现实主义文学。①是现实主义文学,符合题意;②是浪漫主义音乐,不符合题意;③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不符合题意;④是印象派风格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⑤是列夫 托尔斯泰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25.(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屈原有其人乎?主流观点认为:“屈原确实存在”的,依据之一是《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载。到了民国,以胡适为代表抛出了一个倾覆性的观点:“离骚非屈原所作,屈原这个人本就不存在。”依据是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针对这一争鸣( )
A.主流观点错误,单一文献,孤证不立
B.屈原的存在与否,有待考古发掘印证
C.胡适观点还须商榷,所持依据不够充分
D.司马迁离屈原时代较近,记载比较可靠
【答案】C
【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依据“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得出屈原本不存在的观点,这一观点所持依据不够充分,况且从战国到汉代初年,战乱频繁,大量历史资料的损毁,没有找到屈原的记载非常正常,故C项正确。
主流观点不一定错误,针对这一争论,只有多方搜集史料,多方面论证才可以,排除A。
考古发掘并不是解决这争论的唯一办法,有些史料历经岁月冲刷,可能已经不存在,排除B。
D项说法错误,史料与时间远近关系不大,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胡适依据“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得出屈原本不存在的观点,这一观点所持依据不够充分进行分析即可。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高三上·商城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
——赵文华《明代海禁政策述论〉
“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答案】(1)消极影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未真正起到防范倭患的作用: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华的世界。
(2)原因:开发开放浦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历史地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来看,海禁政策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依据材料“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仅没有起到防范倭寇的作用,反而使得中国在19世纪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2)原因:依据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浦东新区的开放并且抓住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浦东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历史地位:依据材料“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来看,浦东新区的开放,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故答案为:(1) 消极影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未真正起到防范倭患的作用: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华的世界。
(2) 原因:开发开放浦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历史地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代海禁政策及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7.(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意味着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答案】(1)作用:新文化运动使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陈独秀等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2)新特点:深入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意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打破传统的权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依据材料“《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而且新文化运动促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导者成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2)特点:依据材料“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材料来看,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期间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使得知识分子越来越重视工人阶级;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 作用:新文化运动使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陈独秀等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2) 新特点:深入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意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8.(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升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含泪表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欧洲团结是纸上的童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193年12月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最终由于遭到英法等国的反对无法实到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
苏联随即宣布“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摘编自万柏连《欧战爆发前后苏联欧洲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欧盟外交大事记(部分)
1994年 与俄国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1996年 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美国未参与)。
2000年 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第五个《洛美协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
2001年 严厉批评美国废除《京都议定书》的行为。
——整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角度回答战争的性质;并分析“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30年代苏联对欧政策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一回答:①结合欧盟外交大事记,概括欧盟外交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的意义
【答案】(1)性质: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原因:法西斯德国的不断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苏联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苏联等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3)①特征:独立自主;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全方位外交: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②意义:扩大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缓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分析】(1)性质: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它抗击奥匈帝国是一场民族解放斗争,是正义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但其所占据的殖民地远远地少于其他国家,即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依据材料“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来看,德国的不断扩张,促使苏联想要联合欧洲;依据材料“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和苏联为了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没有认清法西斯的侵略本质,导致其对欧洲国家持中立态度。
(3)①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欧盟为了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开始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行全方位外交;②从政治上看,欧盟的行为扩大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从经济上看,欧盟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有利于缓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1) 性质: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 原因:法西斯德国的不断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苏联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苏联等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3) ①特征:独立自主;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全方位外交: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②意义:扩大了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缓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9.(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周恩来总理曾经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来概括中日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推古朝以前的日本是以氏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即氏族制国家。在氏族制国家里:没有究备的制度建设;氏姓贵族仗势兼并土地,各置己民,恣情驱使,使国家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592年,苏我马子的甥女被推为推古天皇,圣德太子为掌握实权的摄政,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摘编自胡化令《文化形态的飞跃》
材料二
1959年,国际奥委会决定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日本政府对东京举办奥远会极为重视,并将其作为国家事业,纳入收入倍增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计划。……使日本出现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形成了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东京奥运会给日本刚开始复苏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被经济学家看作日本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摘选自石秀梅《浅析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田中是一个对国际形势反应非常敏感的政治家”。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认为世界己由“两极”进入“多极”,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基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増强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田中认为,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
——摘选自张跃斌《试析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推古朝改革时期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者的原因,并指出此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在日本社会转型中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名称,并概述其主要内容及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促使田中角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内外因素,并指出此举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原因:改变落后的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阻碍国家发展)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名称:大化改新。
意义: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2)名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主要内容: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因素:认识到应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受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没有究备的制度建设;氏姓贵族仗势兼并土地,各置己民,恣情驱使,使国家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古朝为了改变落后的氏族制度,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多次项中国派遣使者;名称:依据材料时间、人物来看,这指的是大化改新;意义:依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2)名称: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日本大力发展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主要内容:依据所学可知,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特征:此模式下,市场虽然作为基础,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远大于市场的调节。
(3)因素:依据材料“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来看,田中角荣认识到应该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结合所学可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日本国内人民的强烈要求也促进了日本想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依据所学可知,中日两国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
(1) 原因:改变落后的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阻碍国家发展)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名称:大化改新。
意义: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2) 名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主要内容: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3) 因素:认识到应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受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经济运行方式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