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宝岛台湾
我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我的命运十分坎坷,两度被外国侵略者侵占,又两度回到祖国的怀抱。
后来因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及其实践
高一年级历史组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阅读课文第一框题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并成为国策的?
(3)一国两制的正确含义和内涵是什么?
(4)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台湾问题
1、创设过程: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又称“九条声明”,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
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
明确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2、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①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②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③两制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④两制的主体是什么?
⑤一国两制在对台湾与港澳地区政策是否完全一样?
⑥实行一国两制有没有时间和政策保障?
讨论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3、“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4、“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5、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与港澳有所不同
6、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50年不变”被正式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将粤东九龙司一区……付与大英君主并历后嗣,并归属香港界内。”
材料三:“九龙半岛全部、香港附近大小四十几个岛屿,大鹏湾、深圳湾、香港四周水面,都划做租界区域。租界期九十九年。”
(一)香港的回归
1、背景:
①香港问题由来
二、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1898年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香港回归
中英会谈
1982
《基本法》
1990
胜利回归
1997.7.1
1997 年 7月 1日,中国人民迎来了庄严的一刻
联合声明
1984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亲切会谈
1995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两年,西方有影响的《财富》杂志发表题为《香港之死》的专题报告,预言实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必然会“死亡”。
2001年,香港回归祖国4年后,《财富》选择香港召开了“《财富》全球论坛”,高度评价香港仍然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著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
闻一多
七子之歌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富强,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澳门回归,正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
——何厚铧
探究活动1: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
(2)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前提)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
(4)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
(5)《联合声明》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法律依据)
(6)全国人民喜迎回归,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完成准备工作
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上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澳门同胞从此真正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澳门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中华民族的盛事将永远彪炳史册!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
材料二
思考: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港、澳、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3、历史意义
台湾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台湾·余光中)
台湾问题是中国最大的国殇,浅浅的海峡是中国最深的乡愁。
——温家宝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简述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的情况?
1979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1980年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1992年“九二共识” ;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连战访问大陆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大陆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2,两岸关系的现状如何?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2,两岸关系的现状如何?
1)两岸关系好的一面体现在?
——结束长期隔绝局面,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局面初步形成;
2)当今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2,两岸关系的现状如何?
2)当今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
3)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方针?
——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
——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期限地拖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会上的讲话
探究活动2:
学习了本堂课,请你分析一下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
港澳问题:
殖民侵略问题
国际问题
英军葡军必须撤出
台湾问题:
解放战争遗留问题
内政问题
可以保留军队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性及其实践
(理论)
香港回归
海峡两岸交流
(实践)
“一国两制”的构想
形成过程
意义
成功运用
澳门回归
性质:和平统一
性质:恢复行使主权
祖国的统一大业
提供范例
促进
条件:
①国力;②政策
含义及其内涵
练习巩固
1、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一国两制”的构想中,“两制”是指 ( )
A、两种经济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文化制度
D
B
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于( )
①少数民族问题 ②边境冲突问题
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4、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
C、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D
5、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执子之手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并归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形成的过程,进而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成功解决的情况,认识其历史影响,理解它们和“一国两制”构想的关系。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邓小平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1984年12月19日)”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像片,分析历史意义,从而掌握多角度获取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
围绕“一国两制能实现台湾回归吗?”这一主题,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观看影视资料直观地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体会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把握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感受中华民族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
我思我在
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矢志不渝地追求祖国的统一大业,表现出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重要表现,我们应该学到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从而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3、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它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国力日趋强盛的背景下找到有利时机的,反映了国力与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祖国统一大业史和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史三方面,体现了它的重大意义。这在教材上作了层次清晰的表述。
4、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同样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自古以来的历史事实,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受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台海局势波诡云谲,包括台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当团结一致,制止分裂图谋,为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
5、“一国两制”是统领本课内容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1)形成过程:缘起于台湾问题,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最终还是要运用于台湾问题,同时也是对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的一个启迪。就构想的提出而言,包括几个具体事件: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并获大会通过。
(2)基本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生活方式和法律基本不变,并且高度自治。
(3)实践:首先运用于香港澳门问题,有效地推动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在台湾问题上,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而主动地推进两岸的经济文化和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此后,我们又推动了两岸的政党交流。
(4)评价:它是致力于国家统一的伟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其成功实践,必将在台湾问题上再获有效验证。
6、香港问题也是重要概念,它包括以下内容:
(1)问题由来:近代史上,英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新中国声明,对它拥有主权,并将在适当时机收回主权。
(2)解决:1982年邓小平在和英国首相会谈中提出了以“一国两制”的方式收回香港主权的方案,并否决了英方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提议,经过20多次艰难谈判,中英双方发表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千里之行
一、选择题
1、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其具体建议是( )
A、解放军停止炮击台湾岛 B、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C、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D、两岸实行“三通”和探亲旅游
2、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伟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3、“一国两制”的构想具有法律意义,是因为( )
A、这是完成统一大业的必然选择 B、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C、香港、澳门实现了平稳过渡 D、由宪法规定,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
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的是在(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5、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力较弱,无力与英国对抗 B、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C、与英国签有协定 D、害怕美国进行武装干涉
6、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时,双方领导人分别是( )
A、邓小平、撒切尔夫人 B、叶剑英、撒切尔夫人 C、邓小平、布莱尔
D、江泽民、撒切尔夫人
7、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
A、1997年、1998年 B、1997年、1999年 C、1995年、1999年 D、1997年、2000年
8、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据守的岛屿,从而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9、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方针的核心是( )
A、一国两制 B、两岸直接三通 C、一个中国原则 D、台湾高度自治
10、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1、根据你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澳门回归后享有权利有( )
(1)可以有部分自己的军队 (2)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
(3)可与外国签订各种条约和协议 (4)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5)可以保持财政独立
A、(1)(2)(3) B、(4)(5) C、(2)(4)(5) D、(1)(3)(4)
12、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的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香港澳门的回归 D、台湾问题的解决
13、下列关于“九二共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达成“九二共识”的时间是在1992年10月
B、达成“九二共识”的双方分别是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C、“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根据“九二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D、“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以下哪一项与该表述无关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D、中英《北京条约》
16、我国授权同台湾方面进行经济、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的民间团体是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海峡交流基金会 C、台湾事务学会D、祖国统一促进会
17、英国为维持其在香港的殖民利益,在谈判过程中向中国方面提出了:
A、主权与治权合一的建议 B、将香港作为自治领看待的主张
C、英人与港人共同治理香港的主张 D、用主权换治权的建议
谁能极之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
以不变。
材料二“中国统一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希望台湾的一些领导人把眼界放宽一点,放远一点。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等人时的谈话
回答:
(1)据材料一,邓小平阐述的中国政府在台湾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2)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有什么不同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香港问题政策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主要依靠什么力量 为什么说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希望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日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蓝《台湾地方史》
材料二:(1661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日:“……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怠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以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死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
材料三: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恸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章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一,海外二百余年载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 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
材料四: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下旬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2和材料3,指出它们反映的共同现象。
(3)材料4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2年8 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害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材,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既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60年10月24日《中英南京条约》:“将粤东九龙司一区(按: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付予大英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小岛屿(即所谓“新界”,约占香港地区总面积的91%),租借期为99年。
材料二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民国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到英方拒绝。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并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只要我在白厅的一天,我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
材料三 1982年9 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问题?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邓小平的原则立场是什么?此后中英两国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4)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是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4、下面是闻一多先生写的《七子之歌》之一: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上述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
(2)是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是在哪一年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根据什么构想让“妈港”回来的?这一构想是由谁提出的?
(4)简要解释这一构想的含义。
三、问答题
5、简要阐述“一国两制”构想及其香港澳门回归带给你的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冲击力。
6、请你查阅有关资料,对“一国两制”这一概念作出完整的阐述。你能不能就这一概念的阐述提出些问题呢?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D 2、C 3、D 4、A 5、B 6、A 7、B 8、B 9、C 10、D 11、C
12、C 13、D 14、A 15、B 16、A 17、D
二、材料解析题
1、(1)用和平统一的方 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2)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美国长期干涉中国的内政和主权而造成的。而香港问题则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后果。台湾统一后,可保留自己的军队。
(3)和平统一台湾主要依靠海峡两岸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和统一的民族,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
2、(1)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隶属关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台湾正式归属中央。(2)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作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国列强对台湾的侵占。(3)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4)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着深厚的骨肉情义。
3、(1)从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依仗武力威胁和外交 ,先后三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的香港地区。(2)二战期间,国民政府曾要求收回新界,但不提香港地区,由于英方的拒绝而失败。丘吉尔所谓的“传统”,不过是炮舰和侵略扩张。(3)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设想是指导下,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4)国民政府腐败无能,企图收回香港新界亦不可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强大了,中国人民收复香港地区的 愿才得以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案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典范,是顺利实现香港回归,加速祖国统一的战略决策。
4、(1)澳门。(2)葡萄牙。(3)“一国两制”。(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是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三、问答题
5、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从实际出发,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是最大的启示。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无论是一国两制还是港澳回归,都是国家大统一,都会涌动民族亲情。(以上供参考)
6、它包括提出的经过、理论的和现实的依据、特定内涵、政治操作与影响等方面。问题,例如:它能否提升为一种国际法的原则?它在国家政治学说建设上有什么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