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学案+课件(人民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学案+课件(人民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1 09:18:43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材料一: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材料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国际形势的变化
美苏激烈争夺
美苏相互制约
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
中国在世界战略平衡中的作用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新的科学判断
国内社会主义
建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上来
出发点
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制止侵略行为”、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促成国际合作”等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0年6月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法俄英美首脑历史性会晤
1993年 江泽民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6年 中国等五国元首上海会晤并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 中国第一次举行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6月 推动“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新时期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活动大事记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
共同繁荣”。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新时期外交与新中国
原来外交状况的不同?
想一想
被动外交
主动外交
(转变说明了什么?启示?)
服务于政治
还服务于经济
不仅仅关注本国国家利益,显示了大国风范,承担了大国责任,发挥了大国作用。
使中国文明适应世界文明,让中国文明融入世界文明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近20万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展开救援行动,灾难发生当天,我国政府即决定向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泰国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物资援助和现汇援助。5天后,我国政府再次决定给受灾国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
此次烧鞋事件并不是温州鞋第一次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抵制了,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俄罗斯曾发生过一次查扣中国货物事件,温州鞋卷入其中。在那次查扣货物事件中,整个浙江商人损失大约3亿元人民币,个别企业损失达千万元以上。2003年冬,20多家温州企业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温州鞋名列其中。2004年2月12日,俄罗斯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华商货物,包括温州鞋商在内的中国商人此次损失约3000万美元。……
中国商人没有做到合法经营,手续齐全,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不遵守营业时间和工作时间,雇佣黑工,不交保险,不能融入当地社会,埋下敌意。
法国巴黎也发生过当地居民游行示威,抗议中国商人破坏了他们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当地居民指责说,中国商人只知赚钱,货车经常取货卸货直至深夜,街面也变得不太整洁,原来的面包店、肉店、鲜花店、小酒馆等方便当地居民生活的店铺渐渐被中国人买走,成了一间连一间的服装批发店,彻底破坏了以前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
巩固练习
A组
B组
新时期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方针与政策不包括: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不结盟
D、对外开放
巩固练习A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改革开放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行国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巩固练习A2
巩固练习A3
新时期,邓小平对战争的认识是:
(1)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2)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3)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4)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
A、(1)(2)(3)(4) B、(1)(2)(4)
C、(2)(3)(4) D、(1)(2)(3)
巩固练习A4
新时期,中国推行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不包括: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东盟
D、联合国
巩固练习A5
下列不属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A、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B、中国成功地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
D、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巩固练习B1

当前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巩固练习B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主要反对:
A、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B、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D、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巩固练习B3
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各项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是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
(3)上海合作组织
A、(1)(2)(3) B、(1)(3)
C、(2)(3) D、(2)
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属于
A、区域经济集团
B、军事合作组织
C、区域政治集团
D、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
巩固练习B4
下列符合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
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③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④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睦邻友好和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巩固练习B5
恭喜你,答对了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返回巩固练习
结束
A5
B5
再想想!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A5
B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科学的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奉行不结盟和对外开放政策。
活跃的多边外交:
政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表现: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倡议举行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
成就:1993年,江泽民出席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
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坚持不结盟政策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邓小平的准确分析是()
A.战争危险仍然很大
B.现在已存在战争威胁
C.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D.虽然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但中国仍要做好战争准备
3.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意识形态[司题 B.台湾问题
C.武器扩散问题 D.贸易问题
4.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哪些方面的调整()
①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有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的国策
②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③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5.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 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6.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
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⑤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 ②⑤①④③ D. ③②⑤①④
7.中国在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应该()
①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制度 ②抓住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的时机
③迎接高科技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④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 ②③④
8.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行为
C.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A.西方大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纠纷不断
C.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10.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局势将长期缓和是我国外交方针的一个出发点
B.继续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作为不结盟国家成员之一,我国将长期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D.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11.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这表明邓小平强调要()
A.对内改革 B.对外开放
C.不结盟 D.不称霸
12.“上海五国机制”的五国,除中国、俄罗斯外不包括下列哪一国家()
A.哈萨克斯坦 B.吉尔吉斯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13.上海合作组织的特征不包括()
A.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B.安全先行
C.互利协作 D.以中、俄为中心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而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中美)双方决定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继承发展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共同做出重大努力。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三 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到十一月三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以及两国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21世纪的和平繁荣是重要的。双方同意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中美……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元首决定,中美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中美两国同意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两国同意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通讯联络, 以便利直接联系。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说说中美双方关系取得了哪些进展,说明二者在合作领域方面有哪些变化。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句)
(3)你认为江泽民主席访美意味着什么 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该事件表明中国是在用什么外交政策作指导来开展国际关系的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2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美国政府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破例允许美国公民回国时可带回100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材料二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根据“平等合作,双向互利”的原则,中美建立了中长期反恐交流与合作机制。近来中美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以上材料均选自《共同谱写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材料三 从目前看来,中美关系中的变数还是很大的,两国能否成功地巩固双边关系是我们需要拭目以待的。……“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基尔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中国23年的敌对。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美合作的重要意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贝特斯·基尔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三、问答题
16. 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试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以下问题:
清末中国的弱国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为摆脱弱国地位,民国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结果如何
中国的弱国地位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根本变化的 又是如何逐步提高的
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从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B 7.D 8.D 9.C 10.A 11.B 12.D 13.D
二、材料解析题
14.(1)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之间的交流由科学校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发展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提到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交流,而到了1997年则对经济、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有涉及。
(2)由单纯的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方面发展到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上,表明交流的内容有所扩大和加深;
(3)意味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美双方增进了合作为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而努力。表明中国是在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指导中国的外交。
15. (1)推行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阻止大陆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侵略朝鲜、越南威胁中国安全;长期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有利于双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给中美关系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结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3)对。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不会使中美友好合作的关系破裂。中美是朋友,不是对手。
三、问答题
16.(1)清政府闭关锁国,政治腐败,社会制度落后,导致了中国弱国的局面;
(2) 中华民国政府为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曾经对帝国主义国家妥协,承认清政府与列强 签订的某些不平等条约,但还是无法改变列强侵略中国的局面;
(3)根本改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独立为前提,自主地决定自己国家内部的事务,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4)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国力逐步提高,实行正确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
17.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并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在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因时调整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才能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际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识记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的新的科学判断、中国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中国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等史实。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诊断。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科学判断的依据,学会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国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表》,培养学生依据图表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通过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的调整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