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学案+课件(人民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7-1《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学案+课件(人民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1 09:18:43

文档简介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劝学:标准要求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而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2)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代议制度的特征,“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肯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3)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是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律。近代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利法案》及其以后的《王位继承法》等法律性文件,使英国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了法律的限制,法律的地位高于王权,“法治”取代了“人治”,法律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权力的一种权力象征。
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征。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三个重要机构:议会、国王和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领袖,但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已。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实质使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这样,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到了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君主,但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了实权。这一制度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对世界近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内阁制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源于传统或习惯,英国在中世纪早期就曾有一个由大贵族和高级僧侣组成的所谓“大会议”,协助国王处理国事。后来一个由大约二十人组成的机密会议逐渐代替了“大会议”的职能,机密会议成员协助国王制定政策,并向国王提出建议。“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与几位重要的机密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特别是外交问题的意见。当时,这种会议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意思是在小的密室中举行的会议,小集团成员即内阁成员。到了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中很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而且1714年以后,国王也没否决过内阁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三、.斯图亚特王朝与汉诺威王朝
(1)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家族起源于法国的布列塔尼。12世纪初,斯图亚特家族迁居英国,该家族的一名成员被苏格兰国王任命为宫廷总管的“斯图亚特”,此后,该家族世代继承这个职务,即渐成其姓。14世纪初,斯图亚特家族的瓦尔特和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的女儿结婚,其子在1371年继承罗伯特一世为苏格兰国王,即罗伯特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苏格兰。1603年都铎王朝末代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成为英王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光荣革命”后,斯图亚特家族的玛丽和其丈夫统治英国,他们死后无嗣,王位由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1714年,安妮去世,无嗣,英国王位传给斯图亚特家族的远亲德意志汉诺威的乔治继承,是为乔治一世,汉诺威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2)汉诺威王朝
汉诺威王朝,1714年—1901年。1714年,英王安娜突然去世,无嗣,斯图亚特家族的远亲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汉诺威王朝在英国的统治开始,历经乔治一世(1714~1727)、乔治二世(1727~1760)、乔治三世(1760~1820)、乔治四世(1820~1830)和威廉四世(1830~1837)各个时期。维多利亚女王统治(1837~1901)结束后,汉诺威王朝告终。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本目着重介绍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议会改革,实际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调整与完善。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英国是较早步入政治民主化的国家,而议会改革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工业革命后,英国议会有过多次改革,本目教材重点介绍的是1832年的改革。可从背景、内容、作用等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1)背景:第一,工业近代化必然带来政治民主化。19世纪早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工业化带来财富与出身的尖锐矛盾。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按出身享有政治权利的局面,他们积极谋取参政的权利;工业化带来人口高度集中和都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要求增加议会的席位。第二,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第三,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英国人自古以来富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到了近代政治民主意识更加强烈,正是这种政治民主意识使每一个阶层都在为争取权利而斗争,保证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推进。第四、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议会政治称为旧制度,旧制度不同于等级君主制度,基本适应当时政治发展状况。旧制度实际上是贵族寡头政治,贵族操纵议会。旧制度弊端丛生,主要表现在,首先,从选举权方面来看,主要是选举资格混乱,各选区选举资格不一,各有各的标准,不是以财产为标准,而是以人的出身为标准,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样要求获得选举权。其次,从议会的席位分布情况来看,同样混乱,有的“衰败的选区”已基本无人居住,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有的新兴都市,人口众多,但却没有席位或很少有席位。再次,选举方法腐败,营私舞弊、贿选公开化。改革这种旧制度,势在必行。
(2)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第一,选举资格的改革。方案规定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额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居民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第二,议会名额重新分配。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也从2名减至1名,空出的143年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作用:首先,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创立了走向民主改革的方式,即在对旧制度改革中不断创新,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的进程,这对世界各国的民主进程的推进都是值得借鉴的。其次,使工业资产阶级(主要是中产阶级)跻身于统治地位,从而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更相适应,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再次,劳动人民(工人、贫民)选举资格受到了种种限制。进一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走向了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
继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1867年和1884年,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这些改革,使议会制度日趋民主化。
五、.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1)渐进、平缓。使政治民主少曲折,社会动荡少。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斗争和妥协相结合,是改革成功的两个重要手段。1832年改革前社会各种政治力量有分有合,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赖,妥协成为必然,最终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以英国式的独特的方式解决了政治民主化,为世界政治民主化作出了贡献。
(3)议会改革每次扩大的社会权利都是实际的,不可剥夺的,较之法国的民主权利得而复失来说,英国的经验是成功的。
六、 “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从1887年到1897年,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并使一部分立法权也转入内阁手中,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伴随着政党政治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下院议会党团的控制大为加强。英国议会的许多权力已转向了内阁,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体现了 “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同时意味着英国君主立宪制黄金时代的结束。
七、本课教材的四目内容,构成了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调整→完善→黄金时代结束的全过程,学习时要通过逐目内容的分析,揭示各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英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全貌。
训练:基础与巩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其目的在于
A、实现两党制 B、巩固革命成果
C、限制王权 D、保证议会活动的自由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曾建立共和国,最终却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违背了英国的传统
B、反映了英国的国情
C、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发展的表现之一
3.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
4.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只是改变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但其本质没有改变
B、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未发生什么变化,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C、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国执掌国家大权,两者的权力是平等的。
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了。
5.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王权。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权力被架空。
D、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6.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启蒙思想的影响
7.“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
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
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
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8.在英国政治史上,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开始于
A、“光荣革命”后 B、《权利法案》颁布后
C、1832年议会改革后 D、19世纪70年代以后
9.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的人物是
A、威廉三世 B、乔治一世
C、沃波尔 D、狄士累利
10.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下列哪一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A、大资产阶级 B、新贵族
C、工业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11.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是
A、议会处于黄金时代
B、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内阁,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C、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D、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12.下列对英国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18世纪初
B、内阁首相由国王的亲信担任
C、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D、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探究:提高与超越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
……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摘自《东华录》(清)
请回答:
(1)《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意义何在?
(2)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3)试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作简要评价。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说。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的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所以,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
材料二:当今的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国家之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君主相比,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不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是怎样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对英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君主的地位和权力有何不同?
三、问答
15、什么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怎样确立的?
16、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它的演变趋势如何?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1、C 2、A 3、D 4、D 5、B 6、A 7、B 8、D 9、C 10、C 11、B 12.B
二、材料题
13.(1)它的基本精神是以明确的条款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意义在于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2)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中国皇帝是独断专权,政治体制是封建专制。
(3)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14.(1)君主立宪制度,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对世界近代政治制度产生巨大影响。
(2)革命前君主掌握国家实际权力,革命后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成为名义上的国家之首,国家权力的核心机构是议会。
二、问答
15、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法律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守法律。
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在英国最终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来约束国王的权力,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国王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里。通过这些法律文献,国家的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英国的内阁是由“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发展而来的。汉诺威王朝时期,乔治一世入主英国,因其对英国情况不了解,且又不懂英语,故不能参加内阁会议,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了惯例。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这样,议会的行政权大增,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汇报工作,到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19世纪末,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并使一部分立法权也转入内阁手中,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下院议会党团的控制大为加强。至此,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内阁,内阁权力开始膨胀,形成“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再现光荣革命”的情景,认识“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君主的地位和权力的不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并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形成、发展、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从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及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情感态度目标(共19张PPT)
什么是 代议制
巧记方法:(公民)间接参政,(议会)权力中心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沙特)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德)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
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主要形式:
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伊丽莎白二世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国王
《权利法案》:1689年
《王位继承法》:1701年
统而不治
内阁
议会
起源:“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
形成:18世纪中叶
对议会负责
确立:
国家权力中心
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保留君主,但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象征。
2、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3、责任内阁制是核心,掌握行政权,由议会产生,
对议会负责。
4、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探究: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内阁权力膨胀(19世纪70年代以后)
议会改革: 1832年
19世纪70年代以后权力被削弱
发展:
议会
内阁
明朝废除丞相,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1、阶级属性:明朝内阁是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
2、权利与职责:明朝内阁无法定权职,英国内阁拥有行政权;
3、与皇权的关系:明朝内阁是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不可能
制约皇权,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
思考: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区别?
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
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政治权利
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克伦威尔)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立法权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以下是《权利法案》的部分内容,请你说说,对国王的权利做了哪些限制?
军事权
司法权
财政权
“(议会的)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以上条文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拥有哪些“自由”?
选举自由
言论自由
集会权力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王位继承法》
英国议会大厦
“大本钟”
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除立法、财政权外,还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18世纪中叶
责任内阁
乔治一世起,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
第一位首相(沃波尔)
形成过程:
枢密院
小密室(内阁)
“光荣革命”前后
“cabinet”
内阁制形成后,国王、议会、首相、内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议会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首相
对议会负责
内阁
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国王
形式任命
统而不治
掌握国家大权
监督内阁
国家权力中心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 女王如果反对,首相会不会为此改变策略,为什么?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08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伦三岛早已是深陷泥潭。英国财政大臣达林10月8日上午宣布了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英国政府将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入高达500亿英镑 (88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准备将中小银行国有化。你认为:
◆最终决定这个计划的是?
英国议会下议院
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
①原有选举制度的弊端
②群众及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③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
(3)评价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有一定的提高,仍受到种种限制。
(2)、内容
(1)选举权的相关规定。(2)代表名额的调整。
发展:内阁权力的膨胀(“第三院”)
(1)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2)表现 :①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 ②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 ③议会通过投不信任案来监督和控制内阁的做法的有效性大大削弱了。
这种“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与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特点相适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