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011-2012学年度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讲评
1.右图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将形成四种配子
C.是次级精母细胞
D.没有同源染色体
第1题
D
补充1.下图是果绳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图Ⅲ中的a、b、c、d 4个细胞不可能有三个极体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②过程出现异常
C
2.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
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C
3.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性腺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该细胞正在进行( )
A.有丝分裂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
D.无丝分裂
解析:选A。分析图示,细胞内共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的行为,所以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A
2.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第2题
B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全能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融合的方法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诱导方法 物理(离心、振荡、电刺激)
化学(聚乙二醇) 物理、化学方法(同左)
灭活的病毒
用途 获得杂种植株 制备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注射抗原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细胞融合、筛选
杂交瘤细胞
细胞培养
筛选,继续培养
足够数量的、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群
体外培养
注射到小鼠腹腔
单克隆抗体
补充1.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 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___种融合细胞。
2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
收集增殖的细胞
3.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A
补充1.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B
2. 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A.9种,9:3:3:1 B.9种,9:6:1
C.9种,9:7 D.9种,1:4:6:4:1
D
3.荠菜三角形角果植株与卵圆形角果植株杂交,F1所结果实全是三角形角果,F1自交获得F2,F2所结果实的性状分离比为三角形角果:卵圆形角果=15∶1。若F1与卵圆形角果植株杂交,则后代所结果实分离比是( )
A.不确定
B.三角形角果3∶卵圆形角果1
C.三角形角果2∶卵圆形角果1
D.三角形角果4∶卵圆形角果1
B
4.某动物的体色有褐色的,也有白色的。这两种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Z与z、W与w控制。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该动物的体色就表现为褐色。现有一对动物繁殖多胎,后代中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值为7︰1。试从理论上分析,这对动物可能是下列哪一组合:
A、ZzWw与ZzWw B、ZzWw与Zzww
C、Zzww与zzWw D、zzWw与zzww
B
4.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C
下丘脑
垂 体
甲状腺
寒冷等刺激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新陈代谢,抵御寒冷
促进
大脑皮层
反馈调节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补充1.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当正常人中午还未进餐时,图示中的激素d不会增多
B.激素c既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但能使特定的靶细胞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C.激素b和激素c有拮抗作用
D.如果人体内激素b分泌过多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C
2.已知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均为蛋白质类物质。请据图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分泌量都将减少
B.切除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②
C.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活动将增强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
D
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
5.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D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粘膜、内脏温觉感受器
脑部血液温度
物理方式调节
神经冲动
皮肤血管
立毛肌
骨骼肌
汗 腺
代谢方式调节
甲状腺
脑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 腺激素
肾上腺
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激素
肾上腺激素
激素 神经递质 酶
化学本质 多种(蛋白质、固醇类) 多种 蛋白质或RNA
发挥作用 起调控作用,
传递信息 突触间传递信息 催化
作用后 失活 失活或摄取或扩散 仍具有活性
如何发挥作用 体内,与靶细胞(细胞膜上或胞内)受体结合调控 体内,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兴奋或抑制 体内或体外,与底物结合催化化学反应
将激素、神经递质和酶比较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启动子: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主停止下来。
29. (18分)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自然界中一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对酒精的耐受能力较差。下面是利用木糖发酵产生酒精的酿酒酵母的培育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葡萄糖带回实验室,用___________________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瓶中的液体经适当稀释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获得各种菌落。
涂布
无菌水
(2)将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存活的酵母菌提取DNA,并用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不能利用木糖发酵(或缺乏木糖发酵途径)
载体PNG17是大肠杆菌、酵母菌的穿梭质粒。既含有大肠杆菌的复制起点pMB1 ori,也含有酵母菌复制起点ARS。同时带有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及酵母菌的尿嘧啶合成酶基因(ura3)作为筛选标记。它还带有β-半乳糖苷酶(LacZ)报告基因。
(3)将目的基因连接到一种穿梭质粒(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在酿酒酵母中表达的质粒)上。该质粒具有两种标记基因,即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尿嘧啶合成酶基因。大肠杆菌被该质粒转化后,应接种于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将质粒导入酵母菌时,由于氨苄青霉素不能抑制酵母菌繁殖,应选择缺乏_________________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从细胞结构看,酵母菌不同于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氨苄青霉素
尿嘧啶合成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4)对转基因酿酒酵母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将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_________ 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能力测试,最初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糖被快速消耗,随着发酵继续进行,酿酒酵母能够___________,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
葡萄糖和木糖
葡萄
利用木糖产生酒精,并且酒精浓度升高对木糖发酵无明显影响
30.(18分)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以及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雄蜂。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自然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极少数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蜜型”雄蜂,做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母本(♀) 父本(♂) 杂交结果
实验一 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非富蜜型(F1)
实验二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实验三 富蜜型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非富蜜型
(2)用
将雄蜂和工蜂的有丝分裂细胞染色,在___________下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则观察到的结果为___________。
(3)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 _ 为显性。
④答题的规范、准确
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
显微镜
雄蜂染色体数目为工蜂的一半
(或工蜂染色体数目为雄蜂的二倍)
基因突变
短毛、浅沟(或非富蜜型)
(4)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_____ _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由实验三结果分析,父本产生了_______种配子,子代雄蜂均为富蜜型,这是由于它们没有从父本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
四种数目相等的
基因的自由组合
一
短毛、浅沟(或显性)
(5)若培育富蜜型工蜂,可选择实验 中的母本和富蜜型雄蜂杂交,从而确保子代工蜂均为富蜜型。
三
31.下图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生产者(或桑树)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一
一
(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
多级(或充分)利用
强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物多样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