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来,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近年来,短视频的流行成为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国家广电总局不久前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网民日均刷视频约100分钟,互联网视频年度付费用户达6.9亿。
一方面,网络视频特别是短视频的兴起,以生动形象的片断性呈现、多元化题材,满足了网民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短视频也具有社交功能,能够通过拍摄、观看和点赞、评论等行为,让用户之间形成互动。正因如此,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网速进一步提升,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也成为很多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去年10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即时通信。与此同时,一项针对1974名受访家长的调查也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如何更好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需要看到,短视频沉迷有其内在原因。短视频的内容和类型都很丰富,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手指一划就能切换内容。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对那些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来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工作、学习乃至休息时间被占用;专注力受到干扰,很难持续关注较长连续性的事情;观看大量无意义的内容造成生活本身的空洞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现实感欠缺,等等。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社会各界进行了多方努力。国家版权局负责人不久前表示,今年将推动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公众账号运营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从而更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努力消除沉迷造成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也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从而让短视频产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此外,短视频的内容制作者也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对自身的创作负起应有责任,努力避免出现低俗无价值的短视频。
防止短视频沉迷,成年人需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整体社会环境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娱乐观和闲暇观,用更多更好的社会活动让年轻人走出短视频沉迷。同时,要鼓励青少年养成更强的自主和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交往,涵养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对于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摘编自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短视频的流行成为这个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B.短视频是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因为它具有社交功能能够让用户之间形成互动。
C.人均单日短视频使用时长已超即时通信,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
D.预防青少年短视频沉迷,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短视频的兴起为立论前提,并由此引出了激发短视频正向社会价值的论题。
B.文章在论述互联网用户依赖短视频产品时,用调查结果做论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文章论述了针对短视频沉迷的多方努力,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案具有现实针对性。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短视频内容丰富,长度符合注意力法则又由平台精准推送,是青少年沉迷的主因。
B.时间管理和自制能力不强的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短视频,专注力就会受到干扰。
C.如果短视频制作者都创作出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就不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D.监管部门要有效管理短视频的观看行为监督短视频平台按照规定推出青少年模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文艺事业的又一丰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着增强,从小说、戏剧、音乐到美术、电影、电视,从传统文艺到新兴网络文艺,各门类各品种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摘自张贺《文艺创作活力显着增强》)
材料二:
没有大牌明星,没有过多宣传,《跨过鸭绿江》却制造了老中青三代一同追看、围绕相关历史和剧情展开讨论解读的收视景观。《跨过鸭绿江》大开大合,紧跟历史脉搏、聚焦国家命运,以国际视野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用真人真事还原整个过程,热情讴歌了英雄儿女,弘扬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势下,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出罕见的美学格调和国际格局。
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要打?该不该打?关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辨抉择是全剧的核心和前提,《跨过鸭绿江》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从国内外形势、敌我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对比等各方面做了客观公正的利弊分析,对中国这一历史抉择作出了详细而有力的展现。更值得称道的是,该剧依靠真实动人的故事,演员细腻的人物塑造,成功实现了史实与艺术的平衡,做到了以细节打动人心,让观众产生共鸣。《跨过鸭绿江》通过一场场具体的、悲壮的甚至惨烈的战斗,一个个全民捐物甚至捐献飞机大炮的爱国之举,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卓绝与轰轰烈烈。此外,该剧还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数个虚构人物与真实历史人物相得益彰,以故事塑造人物,以人物推动故事的发展。侦察兵郑锐、狙击手陆乘风等众多小人物贯穿于整个故事,又从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揭示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爱和平”的价值内核。
(摘自《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用真情实感礼赞“最可爱的人”》、李宁《<跨过鸭绿江>;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珍爱和平》)
材料三:
23集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国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不断探索脱贫致富路径,通过奋斗获得美好生活的故事。这部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这个“实”是真实的“实”、现实的“实”,也是踏实的“实”。该剧自首轮播出以来,收获了不俗播出成绩,口碑不断发酵上扬,成为一部破圈层的主旋律作品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对文艺创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人民是文艺的创造者,不仅是指人民是狭义的作家、画家表演艺术家,更是指人民及其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中外文艺创作实践表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来自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可能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产物。古今中外,有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判机制。表面上看,充当“审判员”的往往是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但历史证明,只有经得起人民评判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成为经典作品。
(摘自《<山海情>:牵系闽宁的脱贫梦,贯通东西的中国结》、李茂增《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4.下列对《跨过鸭绿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跨过鸭绿江》不依赖大牌明星,也未作过多的宣传,但却引起了收视热潮,在不同圈层的观众之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B.《跨过鸭绿江》弘扬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文艺事业获得丰收背景下的巅峰之作。
C.《跨过鸭绿江》既呈现出了罕见的美学格调和国际格局,又实现了史实与艺术的平衡,能以细节打动人心,极具感染力。
D.《跨过鸭绿江》采取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真实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结合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文艺事业获得了全面丰收,在小说、戏剧、美术、电视,网络文艺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深受群众好评。
B.三则材料虽均谈文艺创作,但其侧重点又各不相同,材料一侧重于“面”,材料二侧重于“点”,材料三既有“点”与“实例”,又有“面”与“理论”
C.《山海情》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其展现了黄土地上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脱贫攻坚道路上人民的主体地位,终以朴实的情怀打动观众。
D.抗战胜利后,丁玲主动请缨,先后奔赴河北怀来、涿鹿农村深入生活;在此基础上,她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可以作为材料三的道理论据。
6.当今时代,如何创作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请综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荞麦花开
李德霞
一大早,爹从车棚里倒出小四轮儿拖拉机,给水箱注满水,往油箱加满油,又挂上车斗子。车斗子里,有带着尖尖犁铧的铁犁,有满满一麻袋荞麦种子。爹来到东院墙根儿下、隔着院墙喊:“大春哥在家吗?”
“在!”大春正在吃早饭,端着饭碗跑出来,“兄弟,啥事?”
爹说:“上午你有空吗?能不能帮我撒撒荞麦种子?”
大春说:“你要种荞麦?”
爹说:“今年春早,大田没收成。这不刚刚下了场透雨嘛,荞麦生长期短,种荞麦还能赶得上趟。这叫大田不满小田补嘛。”
大春往嘴里扒拉一口饭,边嚼边说:“好好好,我帮你撒。”大春说着回了屋。
爹从东院墙走到西院墙,趴着墙头喊:“二贵兄弟在家吗?”
二贵屁颠儿屁颠儿跑出屋,笑嘻嘻地对爹说:“你和大春说的话,我在屋里都听到了。哥,是要我帮你撒荞麦种子的吧?
爹呵呵一笑:“耳朵真尖。”
二贵边回屋边说:“这算啥事?我吃完饭就过去。”
工夫不大,大春来了,二贵也来了,俩人爬上车斗子。爹驾驶着小四轮儿,嘣嘣嘣地跑出门去。
来到地里,卸掉车斗子,挂上铁犁,爹端坐在驾驶座上,整装待发。
大春二贵挎个笸箩,里面装着满满的荞麦种子。两个人齐头并进,从这个地头往那个地头走,边走边撒,天女散花一般。
爹发动着小四轮儿,一路向前,泛着青光的犁铧翻卷起层层泥浪。
小半晌的时候,荞麦已种了大半。爹把小四轮儿停在地头,招呼大春和二贵过来歇歇。三个人头顶头围坐在地边,爹抛一支烟给大春,再抛一支烟给二贵。爹看着大春说:“哥,你就没想过种荞麦?”
大春吸一口烟,吐个烟圈儿说:“想过,咋没想过,可我家没荞麦种子呀。”
爹一脸的不高兴,说:“没有种子不会说话吗?我家荞麦有的是,种多少,你说个数。”
大春想了想说:“我家地多,至少也得种二十亩。”
爹顺手捏起一块小石子,在地上划拉个算式,边划拉边说:“二十亩地,按每亩九斤算,二九一十八,要一百八十斤种子,那就是满满一麻袋了。晌午回去,我给你称。”
大春连连点头,说:“好好好,谢谢兄弟!”
爹扭脸面向二贵,问:“你呢?种多少?”
二贵掐灭烟头,说:“连我爹娘的一块种,少说也有十亩。”
爹说:“一九得九,一百斤足够了。”
二贵点头如鸡啄米,说:“够了,够了。”
爹看着大春二贵说:“咱村还有人家想种荞麦的吗?”
大春说:“大田没收成,谁不想种?可没有种子咋种?”
二贵说:“我表弟狗子昨天还找我借荞麦种子哩。”
多说:“你回去跟狗子说,让他下午来找我。”
那时,我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家里囤了不少粮食,有小麦,有莜麦,有豌豆,有荞麦……爹往外借荞麦的事,很快传遍了村里的犄角旮旯。刚吃过午饭,就有人拎着编织袋上我家借荞麦来了。
娘悄悄把爹拽到一边问:“咱家荞麦,咋个借法?”
爹说:“乡里乡亲的,借一斗,还一斗啊。”
娘拧着眉头说:“现在荞麦都涨到一斤一块五了,是个好价钱了,那要是秋后跌了价可咋办?”
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娘:“那要是涨了价呢?”
娘瘪瘪嘴,说不出话来。
很快,我家三千多斤荞麦都被村里人借走了。下午,村里没闲人,男男女女齐下地,家家户户种荞麦。
又一场雨过后,荞麦开花了。登高远望,满眼的银白,苍苍茫茫,像覆了一层厚厚的雪。爹最爱看这景儿,常常看得心潮澎湃……
荞麦归仓的时候,又传来好消息:荞麦涨价了,涨到了一斤两块钱。
爹回家,笑眯眯地瞅着娘说:“咋样?赚了吧?”
娘一分为二看问题,说:“这是涨价了,那要是跌价了呢?”
爹说:“荞麦可以跌价,但咱的心不能跌价,也不会跌价。你说是不是?”
说这话时,爹像个哲学家。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太过复杂的矛盾冲突,主要围绕种荞麦、借荞麦、荞麦涨价等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农村生活场景。
B小说不仅着力塑造“爹”这一形象,而且对文中其他形象也进行了细腻刻画,如大春的热情爽快、二贵的爱听墙角、“娘”的心胸狭窄。
C.小说语言简洁而不失生动,朴素而略含诗意,如“泛着青光的犁铧翻卷起层层泥浪”“满眼的银白,苍苍茫茫,像覆了一层厚厚的雪”。
D.小说对农村的风俗人情进行了细致描绘,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处处洋溢着温暖的人情味,展示出我国农民淳朴、善良的整体风貌。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爹”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9.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带给人生活的真实感,本文也不例外,文中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梁台,字洛都,长池人也。父去斤,魏献文时为陇西郡守。台少果敢,有志操。孝昌中,从尔朱天光讨平关、陇,一岁之中,大小二十余战,以功授子都督,赐爵陇城乡男。普泰初,进授都督。后隶侯莫陈悦讨南秦州群盗,平之。悦表台为假节、卫将军、左光禄大夫,进封陇城县男,邑二百户。寻行天水郡事,转行赵平郡事。频治郡,颇有声绩。未几,天光追台还,引入帐内。及天光败于寒陵,贺拔岳又引为心膂。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台与诸将议翊戴太祖。从讨悦,破之。又拜天水郡守。大统初,复除赵平郡守。又与太仆石猛破两山屠各,诏增邑一百户,转平凉郡守。时莫折后炽结聚轻剽,寇掠居民。州刺史史宁讨之,历时不克。台陈贼形势,兼论攻取之策,宁善而从之,遂破贼徒。复与于谨破刘平伏。录前后勋,授颍州刺史,赐姓贺兰氏。从援玉壁,战邙山,授帅都督。大统十五年,拜南夏州刺史,加通直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增邑二百户。魏废帝二年,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孝闵帝践阼,进爵中部县公,增邑通前一千户。武成中,从贺兰祥征洮阳,先登有功,别封绥安县侯,邑一千户。诏听转授其子元庆。保定四年,拜大将军。时大军围洛阳,久而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率兵御之。乃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阵二百余步。台望见之,愤怒,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执者遂得还。齐公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不可及也。”五年,拜鄜州刺史。台性疏通,恕己待物。至于莅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不过识千余字,口占书启,辞意可观。年过六十,犹能被甲跨马,足不蹑镫。驰射弋猎,矢不虚发。后以疾卒。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
10.下列四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梁台,字洛都,长池人也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①岳为侯莫陈悦所害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①从援玉壁,战邙山,授帅都督 ②人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D.①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引”字的意义同于“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不同于“虞常果引张胜”。
B.“宁善而从之”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都存在词语的意动现象。
C.赐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表现而赐予姓氏,分赐国姓、赐他姓、赐恶姓几类,以示褒宠或惩罚之意。
D.践,履踏。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释义为走上阼阶主位,可指即位、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台果决勇敢战功显赫。曾参与讨伐平定关中、陇西、南秦州群盗及击败侯莫陈悦等战役。
B.梁台审时度势,善于谋略。刺史史宁讨伐莫折后炽时不能取胜,梁台献计策,最终取得胜利。
C.梁台政绩过人,多次升迁。凭声望、政绩或战功,晋封陇城县男、中部县公,别封绥安县侯。
D.梁台为人仁厚治政有方。虽然他识字不多,但能凭书信占卜推测政事发展,有如亲眼所见。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台性疏通恕己待物。至于莅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见文中画横线处,5分)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见《张衡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空囊①
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②,吾道属艰难。
不爨③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该诗写于759年,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当时战乱动荡未平。②卤莽:苟且求生。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意蕴丰富:诗人穷困潦倒,餐霞食柏,权且充饥;明霞翠柏非俗,借此彰显自我,脱俗守节。
B.颔联由面到点,写世人囿于乱世,说自己世道艰难,反映诗人和底层百姓的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
C.颈联具体写诗人的贫苦,写衣食皆从“寒”字入笔。“不爨”是因“井晨冻”;严冬无衣,夜寒难御。
D.该诗语言平实,格律严谨,以小见大,融个人遭际于国家乱离中,可谓时代之缩影,历史之记录。
15.本诗尾联与《登高》尾联一样写出了诗人作为社会底层百姓生活极其贫苦的境况,但写法有明显不同。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自述在江州的居住环境潮湿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景象描写之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他的浪漫的色彩,会鼓动我们的青年的热情。
B.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C.季老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数种语言,这使得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火爆。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描画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感受。
B.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而定。
C.站在泰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
D.在景点少而精的从化、昆都等地,酒店的地理位置是否优越决定着酒店的房间预订率。
19.下列“你”在不同场合说的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见到了多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你热情地询问对方家人的情况:“令尊身体可好?”
B.听说老师要来家访,你高兴得合不拢嘴说道:“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作为文学社社长的你对作家莫言说道:“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
D.你将陪同班主任去拜访一名同学的父亲,你对该同学说:“下午四点,我陪同班主任去拜访您的家父。”
20.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下面各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其论据( )(3分)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C.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也是激励,随时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
D.通过原始森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可到达的目的地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21.填空。(4分)
(1)《红楼梦》是___________(朝代)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作者姓曹,名霑,雪芹是他的___________。
(2)贾宝玉追求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把当时知识分子沉迷的科举考试讥讽为“钓名饵禄之阶”,又把那些___________的人痛斥为“国贼”“禄蠢”。
(3)“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个比喻指的是___________(人物名)。
22.看图,回答问题。(4分)
星期六,爸爸开车和小明一起从家外出,小明要去学校参加课外活动,爸爸要去菜市场买菜。
上面是他们行走的路线和所用时间,他们办完这些事回到家,至少需要多少分钟?请说明其具体行动安排和路线。要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符合逻辑。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近日,在国航一架由浙江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因飞机前舱有“男团”成员,在飞机落地滑行阶段,后舱有多名粉丝站在过道上举着手机拍照,并试图涌向前舱,机组人员一再劝阻大家回到座位,但无人听劝。
材料二:
如今娱乐圈新生代顶流人物张一山、范丞丞、关晓彤几位当红明星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取景拍摄电视剧《曾少年》。校园里根本就没有学生特意围观明星,来来往往路过的也只是看了一眼后,该上课的上课,该去打水的打水。为了防止人群拥挤造成秩序混乱,剧组还专门雇了保安,结果根本没用上。
材料三: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举行。明阳山殡仪馆外,人们排起了长队含泪送袁老最后一程。载着袁隆平院士遗体的灵车,从地下通道缓缓驶出时,人们齐声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大家追着灵车,跑了很远很远。
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自身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第二段有“正因如此”,表明短视频成为很多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原因包括前面的两个方面,选项只陈述了一个方面。属于以偏概全。
2.A
“以短视频的兴起为立论前提”错,立论前提是短视频兴起之后,出现的短视频沉迷现象。
3.B
A.“主要原因”错,原文有短视频的本身的原因,也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没说哪个是主要原因,属于主观臆断。C.“就不会”,太绝对化,第三段中的负面影响,即使是正能量的作品也可能产生。D.监管部门的管理是制定相关规则,对观看行为进行管理的是短视频平台,属于张冠李戴。
4.B
B项中“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文艺事业获得丰收背景下的巅峰之作”的表述属主观臆断。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山海情》也引起了收视热潮,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作品引起了收视热潮就得出其是“巅峰之作”。
5.D
“丁玲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事例是艺术创作来源于人民的典型实践,据此可以推断出此例可以作为材料三的事实论据而非道理论据。
6.①文艺创作要立足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2分)
②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和生活,反映现实。(2分)
③文艺创作要注重创新,做到真实与艺术的平衡。(2分)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作答此类试题,考生一定要立足文本,一般要先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然后对其加以整合与概括,最后得出结论。就本题而言,立足各材料的观点句,根据材料一可概括出第一点,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可概括出第二点与第三点。)
7.B
“二贵的爱听墙角”“‘娘’的心胸狭窄”错误。二贵在屋里听到“爹”说话,不是故意听墙角,有可能是因为“爹”说话声音大;“娘”对借给村民荞麦有顾虑,是正常反应,说“心胸狭窄”过重了。
8.①勤劳能干:“一大早”就准备下地,趁“刚刚下了场透雨”种荞麦,弥补因春旱而耽搁的收成;(2分)
②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热情直爽):主动提出借荞麦种子给大春,并且把自己家的三千多斤荞麦慷慨借给了全村人;(2分)
③处事公平:借荞麦给全村人,“借一斗,还一斗”,不管荞麦是涨价还是跌价。(2分)
④对生活有哲理感悟:面对乡亲们荞麦种子紧缺的现状,“爹”没有趁火打劫,最终却是既赚了物质还赚了人心,正如“爹”所说“咱的心不能跌价,也不会跌价”。(2分)
(答出三条即给满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人物对话真实:文中对话多用口语、俗语,如“咋”“啥”等词语质朴亲切,“耳朵真尖”“大田不满小田补”等句子充满生活气息;
②人物动作真实:如用“端着饭碗跑出来”表现大春的热情率直,用“趴着墙头喊”体现“爹”与二贵关系亲近随意等;
③人物心理真实:在“有人拎着编织袋上我家借荞麦”的时候,娘悄悄地向“爹”询问怎么借,表现出人的正常心理,有真实感;
④人物性格真实:“爹”把荞麦借给全村人,“借一斗,还一斗”,作者并未刻意拔高“爹”
的形象,这样处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⑤景物描写真实:小四轮儿“嘣嘣嘣地跑出门去”,犁铧“泛着青光”,荞麦满眼“银白”,这些景物描写朴素真实,符合农村实际;
⑥事理叙述真实:文中对荞麦生长期短、每亩地的种子需要九斤、荞麦价格一斤一块五等细节的描述都很真实。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便可酌情给分。)
10.C
A.判断句/非特殊句式;B.被动句/非特殊句式;C.都具有省略句和倒装句的双重特点;D.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11.A
文中“引”字的意义为征召、选用,“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中的“引”字意义为“牵、拉”,“虞常果引张胜”中的“引”字意义为牵攀、招供。
12.D
“虽然他识字不多,但能凭书信占卜推测政事发展,有如亲眼所见”错,原文的意思是他只认得千余字,但口述书信文告,言辞流畅而达意。
13.(1)梁台性情通达,宽厚待人。治理百姓处理政事的时候,尤其把仁爱作为本心。
(“疏通”“莅”“以为”各1分,句意2分。)
(2)(张衡)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补充出主语1分,“从容淡静”1分,“交接”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梁台,字洛都,巴州长池人。父亲梁去斤,在北魏献文帝时担任陇西郡守。梁台年少时果决勇敢,有志气和操行。北魏孝昌年间,(梁台)跟从尔朱天光讨伐平关、陇西一带,年之间,打了大小二十多仗,凭借战功被任命为子都督,被赐予陇城乡男爵位。普秦元年,升任都督。后来(梁台)隶属侯莫陈悦,跟从讨伐南秦州的群盗,平定了盗贼。侯莫陈悦上表推荐梁台担任假节、卫将军、左光禄大夫,朝廷晋封他为陇城县男、食邑两百户。不久,(梁台)掌管天水郡事务,转而掌管赵平郡事务。屡次治郡,很有声望和政绩。不久,尔朱天光将梁台征召回来,留在自己身边任职。尔朱天光在韩陵山被打败时,贺拔岳又征用梁台作为心腹。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梁台与众将商议辅佐、拥戴太祖(宇文泰)。(梁台)跟从宇文泰讨伐侯莫陈悦,打败了侯莫陈悦。又授任天水郡守。(西魏文帝登基后)大统初年,(梁台)再次出任赵平郡守。(梁台)又与太仆石猛击败两山屠各部落,(梁台被)下诏増加食邑一百户,改任平凉郡守。当时莫折后炽聚集轻捷剽悍之徒,侵犯抢掠百姓。(泾)州刺史史宁出兵讨伐他们,很长时间不能取胜。梁台分析敌人的情况,同时论述攻取的策略,史宁认为分析正确,便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击败敌人。(梁台)又与于谨击败刘平伏。朝廷记录梁台的前后功劳,授任他为颍州刺史,赐姓贺兰氏。(梁台)跟从(大军)支援玉壁(总管韦孝宽),在邙山开战,(因功)授任帅都督。大统十五年,(梁台)担任南夏州刺史,加任通直散骑常侍、本州岛大中正,食邑增加两百户。西魏废帝二年,(梁台)升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兼任侍中。孝闵帝登基后,晋封梁台为中部县公,增加食邑,加上以前的食邑共达一千户。武成年间,(梁台)跟从大司马贺兰祥征讨洮阳,率先登城有功,被另封绥安县侯爵,食邑一千户。(朝廷)下诏同意他将该爵位转授给他的儿子梁元庆。保定四年,(梁台)担任大将军。当时大军包围洛阳,久攻不下。北齐的骑兵突然赶到,北周齐公宇文宪率军抵御。竟有几个人被齐军捉去,已经离开周军有二百多步。梁台望见之后,心中愤怒,独自骑马突入敌阵,射杀齐军两名士兵,齐军纷纷败退,被捉去的人终于得以回来。宇文宪经常赞叹说:“梁台勇敢果决,没人比得上他。”保定五年,(梁台)担任郿州刺史。梁台性情通达,宽厚待人。治理百姓处理政事的时候,尤其把仁爱作为本心。(他)只认得千余字,但口述书信文告,言辞流畅而达意。年过六十岁,还能披甲骑马,不用马镫。骑马射猎,箭不虚发。后来因病去世。
14.C
“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表现一贫如洗。
15.①《登高》尾联用“艰难”“潦倒”等沉郁悲凉的词语,直接点明了自身命运的衰颓和失意;(2分)
②本诗尾联直接点明“空囊”题目的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为免他人笑话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的自欺行为;(2分)
③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渲染了内心沉重悲苦的情绪。(2分)
16.(1)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7.B
A.鼓动:这里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B.质疑:提出疑问。这里应为置疑,意为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C.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如堕五里雾中”。
D.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于句中不当。
18.D
A项,“描画……感受”搭配不当,应该是“表达感受”。B项,两面对一面,第二个“是否”与“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不照应。C项,中途易辙,前半句主语是“俯瞰”之人,后半句主语成了看到的景观。
19.A
B项,“府上”不当,改为“家中”;C项,“荣幸”用错对象,应改为“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为我社顾问”;D项,“您的家父”改为“您的父亲”。
20.B
B项突出“爱”、“敬重”、“心”对性灵的重要性。
21.(1)清代、号(每空1分)
(2)追求功名仕进(1分,意思对即可)
(3)贾宝玉(1分)
22.(1)至少需要64分钟。
(2)爸爸先开车4分钟和小明一起从家到中心广场,再让小明步行13分钟到学校,参加40分钟的活动。同时爸爸从中心广场开车5分钟去菜市场,买菜花费40分钟。
(3)买完菜后爸爸从菜市场开车到学校接正好活动完毕的小明。最后爸爸开车带小明从学校经中心广场到家。
(点出最少需要64分钟,1分;点明小明需要步行13分钟,1分;点明爸爸需要开车接或送小明1次,1分;能有意识地使用表时间顺序的词语,1分。)
23.试题解析:
三则材料中出现了两类明星:娱乐明星“男团”和新生代顶流人物张一山等,科技明星袁隆平。出现明星的场景有三个:即将降落的飞机上,大学校园里,长沙街头。除了大学校园里学生群体比较单一外,另外两个场景追星的各种人都有。追逐娱乐明星代表的追星者更在意容貌、娱乐等,缅怀科技明星代表的是人们对社会担当等精神力量的肯定。
1.面对娱乐明星,材料一中飞机上的粉丝试图涌向前舱,做出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理智举动,可知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危害自身的盲目追求娱乐明星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同样面对娱乐明星,材料二中校园里的各做各的事情的学生却没有特意围观,可知目标明确的人更能够理性对待娱乐明星;
3.面对科技明星袁隆平的灵车,长沙市民表现出沉痛悼念之情。可看出科技明星能得到更多人的热爱与尊重。该追什么样的星,该如何去追星,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也可以自己确定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或综合其中的二到三个角度,进行辩证的探究和思考,阐明观点。
此次作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反思“为何追星”的问题。
追星原因不外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一是爱慕虚荣的心理作祟。梦想学“星”的行头酷毙,一夜走红,出尽风头,捞大把的钞票。二是某些传媒推波助澜地大事渲染。这是都是需要反思的。
其二,明白“该追什么星”的问题。
“追星”本是人们的自由,可有两点实在令人担忧:一是“追星”的偏差。大多是一味追逐那些走红一时的歌星、影星等,少有人去追那些为祖国和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之星”“奉献之星”。二是“追星”的痴迷。有些青年对“星”们顶礼膜拜、朝思暮想,达到狂热甚至疯狂的地步……真是荒唐而可悲啊!实际上,真正更加值得新时期的青少年去崇拜、去学习的是那些有所成就的“科学之星”“奉献之星”们其三,掌握“该怎样追星”的方法。
“科学之星”“奉献之星”们孜孜不倦,默默工作,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芒,是强烈而可敬的。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砥砺我们不断前进的硎石;他们为人类创造的不朽价值,是我们享用不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去学习他们的这些方面,为社会为人类奉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歌星、影星等,他们很多人当中,也有很多值得青少年学习的“亮点”,比如自律、爱心、坚持做公益等等。
参考立意:
1.追星当有规则意识追星中,粉丝“代拍”导致航班延误,电影“锁场”、网络“控评”、互泼脏水等不良现象,侵害着流行文化的正向价值。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追星,都不可任性而为,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确保文明秩序,惟其如此,才能长远。
2.用文明指引追星行为
当下,追星中存在一些无序、失序乃至无视社会规范等现象。比如,粉丝互撕,骂战,二二七事件,都折射出部分粉丝的非理性行为。对于这些行为,需要管理部门、媒体和偶像起行动,用文明礼仪加以引导,使其步入正常轨道,进而为文化市场注入更多创造力和正能量。
3.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追星要理性,不能盲目。要知道,追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追星不惜请假、旷工,这就属于盲目追星。因为追星而把自己的生活搞乱,是本末倒置,最终也会得不偿失。
4.有“我”,追星才能不迷航
我们可以追星,但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我。换言之,粉丝可以入戏,却不要沉溺。保持自我,保持理性,才会有一个独立的主体,这样,追星将永不迷航。
5.追星当追“袁隆平”
追星当追求袁隆平,这是追科技之星;追星当追钟南山,这是追担当之星。他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时代先锋,也是“优质偶像”。作为青少年,可以以此为榜样,学习其事迹和精神,鼓舞自己砥砺前行。除了娱乐之星,我们还可以追爱国之星、创新之星、英模之星,等等。
6.追逐时代天空中最亮的星
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一次“爆火”。先是袁老过生日的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紧接着,袁老到湖南农业大学演讲,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对于像袁老这样的科学之星、奋斗之星、奉献之星,值得追逐,因为,他是时代先锋,也是我们心中最亮的星。
7.让英雄成为不老的精神偶像
偶像可以多元化,追星也不能只是单纯追娱乐明星。英雄,是社会的风骨,民族的脊梁。他们,应该成为青少年尊崇的对象。因此,应该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让英雄成为不老的精神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