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显微镜的结构
目 镜
物 镜
反光镜
镜 筒
镜 臂
镜 座
载物台
粗准焦
螺旋
细准焦
螺旋
通光孔
旋转器
遮光器
压片夹
镜 柱
一.显微镜的构造
1安放: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2对光: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集光器(最大),左眼看调节反光镜—>合适亮度
3放片:载玻片、通光孔
4调焦距:1、眼盯物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靠近载玻片;2、左眼看,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上升,再用细准焦螺旋。
5观察
二、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
5高倍镜观察
3对光
4低倍镜观察
6收镜
2安放
目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镜头长度 透镜大小
10x
12.5x
长
短
大
小
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口率
镜筒长度
盖玻片厚度
放
大
倍
数 镜
头
长
度 透
镜
大
小
10x
40x
长
短
大
小
一、成像特点:经物镜、目镜放大后得到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倒立的物像:上下左右相反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练习1:“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镜头倍数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细胞数
低倍镜 亮 小 多
高倍镜 暗 大 少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注意: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放大的面积是倍数的平方
2、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6、实验时,先用10倍目镜和10倍物镜观察,在视野中看到8个细胞,现目镜不变,换上40倍物镜观察,那么看到的细胞数目为
A、8个 B、32个 C、2个 D、无法确定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看到这行细胞中的个数为
A:2个B:4个C:16个 D:32个
a b c d
3. 组合,视野中看到细胞体积最大, 组合,看到细胞数目最多。
4.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观察一直径为1mm的小圆点,则视野中小圆点像的直径为 ,面积放大 倍。
a.d
b.c
400mm
160000
三、物像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偏左下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7.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四、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1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
2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3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8、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装片,黑点不动,换用高倍镜后仍然存在,则黑点可能在 。
移动物像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盘换成高倍镜→适当增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五、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甲
乙
9、如图是显微镜下看到的两个视野,要把甲图变为乙图,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1) 转动粗准焦螺旋
(2)转动细准焦螺旋
(3)向左上移动装片
(4)向右下移动装片
(5)调节光圈
(6)转动转换器
3.6.5.2
三、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 擦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室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
(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一小块透明薄膜.
(2)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 下出现气泡。
洋葱上皮细胞实验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
①将待观察的洋葱表皮浸入水滴展平 ②盖好盖玻片 ③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撕取洋 葱表皮 ⑤擦净载玻片、盖玻片 ⑥将待观察的洋 葱进行染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②③①⑤④⑥
D.⑤③④①②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