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 时、分、秒《秒的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 时、分、秒《秒的认识》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3 17: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时、分、秒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更加正确的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并能熟练地掌握时、分、秒单位之间的转化。
4.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争分夺秒等思品教育。
  二、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傅园慧2016里约奥运会赛后接受采访的视频,学生观看。
观看之后,教师提问题:同学们,你从视频中得到了那些数字信息?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说,分组汇报。
  2.教师揭示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秒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视频: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视频)
刚才,像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秒。
由秒引出时、分另外两个时间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2. 秒针的认识
(1)由时、分、秒引出钟表,并简单的了解一下生活的常见的几种钟表。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2)表盘上有三个指针,你知道哪个是秒针吗?进而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时针、分针、秒针。
教师总结:时短 分长 秒细
3.认识钟面上的秒。(动画:根据下面的要求秒针转动)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
老师揭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那1秒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认真体验一下。
4.体验1秒钟。
  (1)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先自己试一试。\谁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3)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那你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生1:一秒钟可以打开电视机的开关。
生2:看电视时可以调一个台。
生3:可以呼吸一次。
生4:可以站起来。
生5:一秒钟脉搏跳2下。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师: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生1:一秒很短。
生2:是太短了。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5.探究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这表示经过几秒?
(2)(从数字1走到数字3)这次表示经过了几秒?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3)(从数字3走到4和5 之间的位置)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仔细观察钟面后,学生回答。
  (4)(从数字12起走了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学生反馈。(1分=60秒)
(5)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1分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们对秒还真有了不少认识呢,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后面的环节中还有体验五秒、二十秒、体验1分=60秒,1分钟的体验活动等。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课的另一特点是突显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数学不仅仅只是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份,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功能的存在,以致在一般人眼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只是一些没有生机的数字和图形的堆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强调作为科学的数学时,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文化的数学的存在。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秒能做多少事,看刘翔夺冠的资料,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了时间的宝贵,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本课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