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初三语文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教材分析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一、教材分析(1)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一、教材分析(2)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美,感情动人,可以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
(2)探究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品味优美句子。)
(3)采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4)拓展延伸。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品读课文 揣摩语言
精读课文 感悟人物
联系生活 谈论亲情
创新作业 感恩亲情
直观感受 板书设计
反馈升华 结束赠语
(一)情景导入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家,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家,让我们的生命沐浴着阳光成长;家,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飞翔。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
要求: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朗读语气-----温和亲切庄重
朗读语调——平稳深沉抒情 朗读语速——中速略舒缓
思考
1、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
回答.)
分歧。
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思考:
1、这一家四口中,谁是家里真正的决策者?
“我”是家庭的“首脑”,母亲、妻子、儿子
都听我的。
2、一家人最后到底听谁的?
“我”委屈儿子,听母亲的—尊老,母亲心疼孙子—爱幼
3、找出能集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并体会。
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界。
体会: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承前启后的任
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你认为这篇散文美在何处?
画面美
语言美
精读课文感悟人物
1、你最欣赏的人物是哪一位,概括人物特点。
2、主题表达。
3、写作特色
联系生活谈论亲情
1、请回忆你感受过的亲情片段,并作相互交流。
2、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创新作业 感恩亲情
1、真诚行动。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
洗洗脚,揉揉肩……
2、抒写亲情。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直观感受,板书设计
“我” →
↓
母亲
儿子
↖
妻子
↑
爱
尊老
爱幼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 也应尽一份义务。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反馈升华 结束赠语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