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3 14: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品味其独特的语言。
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品味其独特的语言。教学难点:由壶口瀑布枯水季水势的特点从中感悟出人生哲理:历经磨难,方成个性。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2、朗读教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第一次接触游记,重在了解游记的三要素。文章脉络梳理,大意概括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信手拈来,他们的语言品析能力有些欠缺,他们惯性地从修辞角度入手,很少数能想到一些字词中去赏析。教学思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吃透课标,吃透文本,吃透教法,重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新课导入
配乐,生朗读《黄河颂》选段。黄河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不是一条自然意义上的河,而是在“人化”的语境中塑造起来的文化象征。正如黄河颂中赞叹道“像一个巨人”,“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但我们要知道黄河的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诗歌中所描写的,黄河的个性也会在某个具体的地点得到集中体现,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壶口瀑布》感受在这里的黄河精神。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创设这样的情景,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感受黄河颂中所抒发的情感,也能够培养朗读的意识。】
二、文体知识如果要写一次出游,应该写点什么?生自由回答。那我们经过预习大家都知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我们就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游记的三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它是游记的线索。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它是游记的主体。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三个要素线索,展开本文的学习。
【设计意图:对于初次接触的文体进行了解,游记的三要素是必须要了解的,以便于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
三、初读感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说一说作者的构思如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对文章结构脉络有一个把握,这是读完一篇新文章必须要总结出来的。】
四、细读“所见”从文章总体来看,文章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这些内容。
1、文章第三段来写雨季壶口,请同学们读文章思考:雨季壶口有何特点?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展现的?请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作出批注,同桌讨论。
2、文章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枯水期的壶口瀑布,请同学们默读3-4段,同样都是写黄河水,枯水期的黄河有何特点?其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视角如何?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组,小组讨论交流。明确:俯视龙槽,河中有河,“奇”。仰视河面,“势如千军万马”“撞向石壁,碎成白雪”,画面异常的壮观,“雄”。由上到下、由高到低观察河水,“三跌,四跌,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险”。平视河水,“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多姿多彩”。平视脚下的石,“如钢丝铁的玩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千孔万窍”。描写这些景物,作者是处在哪个位置观察到的。“河心”。在河心观察这些景物,作者位置有所移动吗?没有移动,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在河心这一个点上,游目四顾,转换视角所观察到的。这也是我们游记中的一种游踪:定点换景。
3.文章景色描写非常的生动形象,尤其是在描绘枯水期壶口瀑布,请同学们速读这一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一说原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势如千军万马”总体描绘波浪,“挤着,撞着”突出波浪不仅“数量”很多,“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把“撞”的情态描写得细致生动,表现出河水的气势磅礴。“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运用“吸”“拢”“冲”等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河水的种种动态。连续五次使用“跌”,三次使用“碎”,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量,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呈现出一种节奏的美感。
【设计意图:文章将重点放在了“所见”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如何描绘这些特点的。这就需要学生细读文章,从具体语句中去提炼去概括所描写景色的特点。描绘的手法分析上则是更接近于语言品析,精彩句子赏析,引导学生放开桎梏,不仅仅从修辞上分析,还要从遣词造句上、语言节奏上来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五、理解“所感”1、面对着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气势磅礴,多姿多彩,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文章
5.6段,说说你的理解。明确:想到了人——由水的种种形态,自然联想到人本身的多情,联想到人生的五味杂陈。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压而不弯......”的伟大个性,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
【设计意图:文章到这里自然而然的就把情感给引出来,由黄河想到人的情绪,进而联系到人生的精神,哲理。观黄河,见人生的中心就在此体现出来。】
六、课堂小结: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黄河之水的气势磅礴,从其中感受到伟大的性格,进而想到人生的哲理,历经磨难,成就个性。
七、拓展延伸黄河也流经我们的城市,这里的黄河与壶口瀑布有什么区别,当你见到黄河入海的一瞬间,你有什么感想,请展开你的想象,为黄河入海口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真情。
【设计意图:经过前边的讲解,让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来写一篇练笔,包括文章中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都是一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