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题干所说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故选B。而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C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制度;D项是西汉时期实行的地方政治体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县大约产生于春秋中叶的楚国,当时楚灭其北邻若干小国后置县,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由贵族担任,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
A.官僚政治体制正式确立 B.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C.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取缔
【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据材料“当时楚灭其北邻若干小国后置县,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可知,春秋中叶的楚国开始改变原来的地方制度分封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由贵族担任,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
据所学可知,秦朝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错误;
“社会结构”指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B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楚国的局部地区,不能推断春秋时期其他国家的情况,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郡县制出现。
3.(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 )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D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驰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22年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要道,它是皇帝的专用车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驰道的修建东连燕、齐,西达吴、楚,加强了全国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
秦朝实行郡县制,已不存在诸侯国,故A项错误。
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驰道有利于巩固统治而不是有效扩展了统治疆域,故B项错误。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是指郡县制,不是修建驰道,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的统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秦始皇修驰道,有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局面。
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 )
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汉音”是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B正确;
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语言问题,与“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关系不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隋朝确定“汉音”,有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根本目的是 ( )
A.增加政府税收 B.优待贵族子弟
C.奖励地方官吏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的封地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的封地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6.(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 ( )
A.新疆 B.西域 C.西戎 D.高昌
【答案】B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疆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故B正确;
新疆是到近代才改称,排除A;
西戎泛指西方(包括西域)各少数民族,排除C;
高昌国是西域的一个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
7.(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马关条约》开设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为通商口岸,故B项正确;
A没涉及杭州;
C和D没涉及开设通商口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地点的把握。《马关条约》开设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为通商口岸,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8.(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 )
A.英国议会 B.英国贵族 C.英国民众 D.英国王室
【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威廉和妻子接受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故选A;
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光荣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额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光荣革命后,威廉和妻子接受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9.(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文中“议会的国王”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 )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10.(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A.反封建性 B.普选制 C.渐进性 D.法制化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美、德、法四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均颁布了宪法或类似宪法的文件以巩固革命或改革的成果,捍卫资产阶级的统治和既得利益,因此这能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法制化特征,故选D。
A、B、C三项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重要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方国家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法美德通过宪法或宪法类文件,确立代议制,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呈现出法制化的特征。
1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
A.浓厚的军事色彩 B.专制独裁性
C.民主性 D.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答案】D
【知识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已经设立议院,说明德国已不全是专制独裁,但是德皇的存在,使得议院的权利弱小,说明1871年宪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D项正确;
浓厚的军事色彩与材料信息“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无关,排除A;
B项专制独裁性与材料“设议院,议院之权薄弱。”不符,排除。
议院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但1871年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德国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德国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军事残余。
1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
A.反帝反封建 B.爱国主义
C.无产阶级革命 D.追求真理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的爆发基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运动,故其精神核心应为爱国主义,选B;
反帝反封是中国近代革命任务的内容,非“五四”精神之核心,A错;
“五四”运动非无产阶级之革命,其目的亦非追求真理,故C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13.(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侵略,但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不可能灭亡中国
B.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坚决抵抗
C.中国军民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
D.洋务运动基本实现了富国强兵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是外部因素,不是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B选项错误,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并未坚决抵抗列强侵略,该表述不符合史实;
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和知识点的把握。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1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如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复制了美国政治体制
C.完成了反帝反封任务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故A项正确;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驶其统治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借鉴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但不能说复制了美国政治体制,故B选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C选项与史实不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座丰碑。
1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述及的历史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根据上述史实,最符合题目的是“五四运动”。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图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在工人、学生和商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6.(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这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一说法指的是中共一大 (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由“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故选B;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C错误;
1956年代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17.(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2019年的“春晚”选取井冈山为分会场,在节目编排中将革命老区的红色传承、井冈山的绿色资源展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是 ( )
A. 参加“八七会议” B.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
“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的汉口,与井冈山无关,排除A项;
1935年华北事变后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8.(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所示的纪念碑(部分)警示和教育后人不能忘记的是 ( )
A.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B.沙俄侵占中国库页岛
C.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
【答案】D
【知识点】日军的侵华暴行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遭到日军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故D项正确;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
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侵占中国库页岛,排除B项;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发生在1900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侵华日军的暴行,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本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
19.(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对该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国共典型抗日的会战
D.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会战集中在华北地区的交通沿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B正确;
A是淞沪会战,与示意图地点不符,排除;
国共合作的典型是太原会战,C排除;
D是台儿庄战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团大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40年下半年,中共在华北地区组织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20.(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法国大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条件,故选B;
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启蒙思想,排除A;
巴黎公社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均未涉及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指导,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理论基础。
2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制度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正式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均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方针。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2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中,“两制”指的是两种 ( )
A.社会制度 B.管理制度 C.教育制度 D.军事制度
【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故“两制”指的是社会制度,A项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长期不变。
23.(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故答案为D项。
A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乎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我国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国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时期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成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万隆会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1972年,第一个访问新中国,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的美国总统是 ( )
A. 胡佛 B.杜鲁门 C.尼克松 D.克林顿
【答案】C
【知识点】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分析】1972年尼克松访问新中国,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美关系的缓和,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72年尼克松访问新中国,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6.(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 )
A.联合国的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不结盟运动使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利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
联合国是吸取二战教训的产物,排除A;
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约,排除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不结盟运动使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利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27.(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是2018年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的场景,双方握手致意,这是在任的朝美领导人数十年来首次会晤及握手。对这次会明的正确解读是 ( )
A.说明美国已不再是超级大国 B.新加坡主导了世界形势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标志两极格局正式解体
【答案】C
【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的场景,双方握手致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美两国试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朝核问题,避免 双方发生武装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故本题答案选C项。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A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
新加坡是世界上有名的城市国家,但其无法主导整个世界的形势,B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
D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28.(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述的农具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孤轮”“寒水”“自营”可知诗句描述的是筒车,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它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故D项正确;
A项为耧车,排除;
B项为翻车,C项为耕作农具曲辕犁,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反映了筒车这一灌溉工具的特点。
29.(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我国的 ( )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C项符合题意;
其它项不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0.(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列农作物原产于中国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玉米原产于美洲,棉花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水稻和粟原产于中国,故选②④组合,排除ABC,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水稻和粟原产于中国,而玉米原产于美洲,棉花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
3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逐步形成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 ( )
A.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B.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的瓦解
【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选C;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不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排除A;
土地私有制是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
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铁路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3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 ( )
A.丝绸 B.茶叶 C.瓷器 D.铁器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这条汉代开辟的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丝绸,故名为“丝绸之路”,A正确;
饮茶之风盛行于三国时期,故茶叶此时不是主要商品,B错误;
瓷器是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C错误;
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铁器出现于两河流域、地中海和埃及,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代开通丝绸之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的主要商品是丝绸。
二、材料分析题
33.(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黄海之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2)材料二所描述的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哪座城市?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战的战略态势,举例说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抗日的一个事例。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答案】(1)事变:九一八事变。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南京。
(3)态势:两大战场共同合作抗日。举例: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
(4)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时间“1931年9月18日”“爆炸柳条沟铁轨”等信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之役”发生于 甲午中日战争中。
(2)结合“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因此发生在南京。
(3)根据“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分析可知:两大战场共同合作抗日。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可进行举例:例如: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对中国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角度进行回答:对中国: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1)事变:九一八事变。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南京。
(3)态势:两大战场共同合作抗日。举例: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
(4)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需要学生把握时空观念,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3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说明其特点。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原则
(4)1954年宪法确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
(5)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你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献?试举两例说明。
【答案】(1)文献:《十二铜表法》。
作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是平民的胜利。
(2)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特点:英国——议会主权;美国——三权分立。
(3)体制:责任内阁制。原则:主权在民,民主自由,三权分立。
(4)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查士丁尼法典、《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等。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十二铜表法》;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宪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第3表”、“第8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中“凡未经议会同意……”、“凡未经议会准许……”、“国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议会主权。依据材料三中“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其特点是三权分立。
(3)依据材料四中“……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依据材料四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民主自由,三权分立等原则。
(4)依据材料五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确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5)结合所学可知,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还可以提供查士丁尼法典、《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与法律有关的文献。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罗马、近代西方和近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3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答案】(1)重农抑商。战国。确保赋税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厚本抑末”“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说明了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的,其目的是确保赋税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说明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两者的弊端的来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涉及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1 / 1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县大约产生于春秋中叶的楚国,当时楚灭其北邻若干小国后置县,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由贵族担任,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
A.官僚政治体制正式确立 B.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C.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取缔
3.(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 )
A.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 )
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根本目的是 ( )
A.增加政府税收 B.优待贵族子弟
C.奖励地方官吏 D.加强中央集权
6.(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 ( )
A.新疆 B.西域 C.西戎 D.高昌
7.(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8.(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 )
A.英国议会 B.英国贵族 C.英国民众 D.英国王室
9.(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文中“议会的国王”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 )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制 D.君主立宪制
10.(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A.反封建性 B.普选制 C.渐进性 D.法制化
1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
A.浓厚的军事色彩 B.专制独裁性
C.民主性 D.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1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
A.反帝反封建 B.爱国主义
C.无产阶级革命 D.追求真理
13.(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侵略,但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不可能灭亡中国
B.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的坚决抵抗
C.中国军民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
D.洋务运动基本实现了富国强兵
1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如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复制了美国政治体制
C.完成了反帝反封任务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述及的历史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16.(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这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一说法指的是中共一大 (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7.(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2019年的“春晚”选取井冈山为分会场,在节目编排中将革命老区的红色传承、井冈山的绿色资源展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是 ( )
A. 参加“八七会议” B.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8.(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所示的纪念碑(部分)警示和教育后人不能忘记的是 ( )
A.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B.沙俄侵占中国库页岛
C.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
19.(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对该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国共典型抗日的会战
D.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0.(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法国大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2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制度
2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中,“两制”指的是两种 ( )
A.社会制度 B.管理制度 C.教育制度 D.军事制度
23.(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2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1972年,第一个访问新中国,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的美国总统是 ( )
A. 胡佛 B.杜鲁门 C.尼克松 D.克林顿
26.(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 )
A.联合国的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7.(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是2018年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的场景,双方握手致意,这是在任的朝美领导人数十年来首次会晤及握手。对这次会明的正确解读是 ( )
A.说明美国已不再是超级大国 B.新加坡主导了世界形势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标志两极格局正式解体
28.(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述的农具是 ( )
A. B.
C. D.
29.(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我国的 ( )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0.(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列农作物原产于中国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1.(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逐步形成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 ( )
A.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B.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的瓦解
32.(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下图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 ( )
A.丝绸 B.茶叶 C.瓷器 D.铁器
二、材料分析题
33.(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黄海之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2)材料二所描述的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哪座城市?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战的战略态势,举例说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抗日的一个事例。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34.(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说明其特点。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原则
(4)1954年宪法确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
(5)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你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献?试举两例说明。
35.(2020高一下·甘谷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等级名分制度;题干所说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体现的主要是一种血缘关系,这一传统的形成和宗法制有关;故选B。而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C项是秦朝以后实行的制度;D项是西汉时期实行的地方政治体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2.【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据材料“当时楚灭其北邻若干小国后置县,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可知,春秋中叶的楚国开始改变原来的地方制度分封制,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由贵族担任,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
据所学可知,秦朝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错误;
“社会结构”指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B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楚国的局部地区,不能推断春秋时期其他国家的情况,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郡县制出现。
3.【答案】D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驰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22年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要道,它是皇帝的专用车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驰道的修建东连燕、齐,西达吴、楚,加强了全国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
秦朝实行郡县制,已不存在诸侯国,故A项错误。
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驰道有利于巩固统治而不是有效扩展了统治疆域,故B项错误。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是指郡县制,不是修建驰道,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朝的统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秦始皇修驰道,有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局面。
4.【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汉音”是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B正确;
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语言问题,与“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关系不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隋朝确定“汉音”,有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5.【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的封地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的封地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6.【答案】B
【知识点】清朝疆域的奠定与地方治理
【解析】【分析】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疆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故B正确;
新疆是到近代才改称,排除A;
西戎泛指西方(包括西域)各少数民族,排除C;
高昌国是西域的一个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
7.【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马关条约》开设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为通商口岸,故B项正确;
A没涉及杭州;
C和D没涉及开设通商口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地点的把握。《马关条约》开设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为通商口岸,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
8.【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威廉和妻子接受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故选A;
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光荣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额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光荣革命后,威廉和妻子接受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9.【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10.【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美、德、法四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均颁布了宪法或类似宪法的文件以巩固革命或改革的成果,捍卫资产阶级的统治和既得利益,因此这能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法制化特征,故选D。
A、B、C三项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重要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方国家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法美德通过宪法或宪法类文件,确立代议制,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渐呈现出法制化的特征。
11.【答案】D
【知识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已经设立议院,说明德国已不全是专制独裁,但是德皇的存在,使得议院的权利弱小,说明1871年宪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D项正确;
浓厚的军事色彩与材料信息“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无关,排除A;
B项专制独裁性与材料“设议院,议院之权薄弱。”不符,排除。
议院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但1871年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德国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德国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军事残余。
12.【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的爆发基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运动,故其精神核心应为爱国主义,选B;
反帝反封是中国近代革命任务的内容,非“五四”精神之核心,A错;
“五四”运动非无产阶级之革命,其目的亦非追求真理,故C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13.【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是外部因素,不是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B选项错误,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并未坚决抵抗列强侵略,该表述不符合史实;
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和知识点的把握。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列强始终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14.【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故A项正确;
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驶其统治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借鉴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但不能说复制了美国政治体制,故B选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C选项与史实不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座丰碑。
15.【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根据上述史实,最符合题目的是“五四运动”。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图于考查五四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在工人、学生和商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6.【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由“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故选B;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C错误;
1956年代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17.【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
“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的汉口,与井冈山无关,排除A项;
1935年华北事变后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8.【答案】D
【知识点】日军的侵华暴行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时期,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遭到日军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故D项正确;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
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侵占中国库页岛,排除B项;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发生在1900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侵华日军的暴行,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本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
19.【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会战集中在华北地区的交通沿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B正确;
A是淞沪会战,与示意图地点不符,排除;
国共合作的典型是太原会战,C排除;
D是台儿庄战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团大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40年下半年,中共在华北地区组织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20.【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条件,故选B;
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启蒙思想,排除A;
巴黎公社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均未涉及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指导,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理论基础。
21.【答案】B
【知识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正式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均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方针。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22.【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故“两制”指的是社会制度,A项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长期不变。
23.【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故答案为D项。
A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乎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我国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国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时期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成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4.【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万隆会议,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5.【答案】C
【知识点】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分析】1972年尼克松访问新中国,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美关系的缓和,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72年尼克松访问新中国,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6.【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不结盟运动使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利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
联合国是吸取二战教训的产物,排除A;
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约,排除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不结盟运动使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利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27.【答案】C
【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的场景,双方握手致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美两国试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朝核问题,避免 双方发生武装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故本题答案选C项。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A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
新加坡是世界上有名的城市国家,但其无法主导整个世界的形势,B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
D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28.【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孤轮”“寒水”“自营”可知诗句描述的是筒车,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它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故D项正确;
A项为耧车,排除;
B项为翻车,C项为耕作农具曲辕犁,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反映了筒车这一灌溉工具的特点。
29.【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C项符合题意;
其它项不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0.【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玉米原产于美洲,棉花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水稻和粟原产于中国,故选②④组合,排除ABC,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水稻和粟原产于中国,而玉米原产于美洲,棉花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
31.【答案】C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选C;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不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排除A;
土地私有制是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
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铁路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3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这条汉代开辟的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丝绸,故名为“丝绸之路”,A正确;
饮茶之风盛行于三国时期,故茶叶此时不是主要商品,B错误;
瓷器是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C错误;
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铁器出现于两河流域、地中海和埃及,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代开通丝绸之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的主要商品是丝绸。
33.【答案】(1)事变:九一八事变。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南京。
(3)态势:两大战场共同合作抗日。举例: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
(4)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时间“1931年9月18日”“爆炸柳条沟铁轨”等信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之役”发生于 甲午中日战争中。
(2)结合“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因此发生在南京。
(3)根据“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分析可知:两大战场共同合作抗日。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可进行举例:例如: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
(4)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对中国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角度进行回答:对中国: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1)事变:九一八事变。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南京。
(3)态势:两大战场共同合作抗日。举例: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等。
(4)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维护了国家主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需要学生把握时空观念,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34.【答案】(1)文献:《十二铜表法》。
作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是平民的胜利。
(2)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特点:英国——议会主权;美国——三权分立。
(3)体制:责任内阁制。原则:主权在民,民主自由,三权分立。
(4)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查士丁尼法典、《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等。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十二铜表法》;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宪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第3表”、“第8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中“凡未经议会同意……”、“凡未经议会准许……”、“国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议会主权。依据材料三中“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其特点是三权分立。
(3)依据材料四中“……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依据材料四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民主自由,三权分立等原则。
(4)依据材料五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确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5)结合所学可知,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还可以提供查士丁尼法典、《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与法律有关的文献。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罗马、近代西方和近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35.【答案】(1)重农抑商。战国。确保赋税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3)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厚本抑末”“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说明了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的,其目的是确保赋税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说明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两者的弊端的来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涉及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