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皇台小学(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马山月考)“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 )
A.种皮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2.(2015八上·济南期中)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 )
A.花瓣 B.花萼 C.花蕊 D.雌蕊
3.(2015八下·香坊月考)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相比,少了哪一个阶段( )
A.卵 B.蛹 C.幼虫 D.成虫
4.(2018八下·沭阳月考)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5.(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
A.不完全变态 B.不变态发育
C.完全变态发育 D.变态发育
6.(2019八上·河源月考)下列关于两栖类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
B.两栖类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C.蛙是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D.两栖类动物能够进行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7.(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你认为哪项是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
①有性生殖 ②无性生殖③卵生④直接发育⑤变态发育⑥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⑦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①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
8.(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胎盘
9.(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主要描写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产卵
10.(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观察下图鸡卵结构,若该卵已受精,则[1]号结构为()
A.胚盘,色浅而小 B.胚盘,色浓而略大
C.胎盘,色浅而小 D.胎盘,色浓而略大
11.(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大眼睛和单眼皮 B.黑头发和直头发
C.高个子和有耳垂 D.有酒窝和无酒窝
12.(2017·广东)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染色体 B.基因 C.细胞核 D.细胞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的受精卵里有23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要彼此分离
C.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都是一样的
D.受精卵只含母方基因
14.(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水稻的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2对(24条),则水稻的精子内含染色体数目为( )
A.24条 B.12对 C.12条 D.24对
15.(2015八上·衡阳期末)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色是显性,其基因用A表示,绿色是隐性,其基因用a表示,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或Aa C.Aa D.Aa或aa
16.(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 B.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C.单、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D.双眼皮性状是不可遗传的
17.(2015·南充模拟)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3对+X B.22对+XY C.23对+Y D.22对+XX
18.(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男生女完全取决于女方,与男性无关
B.水稻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也是12对
C.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属一对相对性状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遗传现象
19.下列实例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 )
A.一对孪生姐妹,姐姐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健壮,妹妹从事脑力劳动,缺少锻炼,身体瘦弱
B.小明的父母个子都不高,但是小明从小坚持锻炼,加上营养条件好,身高比父母高出一大截
C.青藏高原的居民比华北平原的居民皮肤黑
D.由于近亲结婚,一对夫妇生出一个患有血友病的孩子
20.(2019八上·砀山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发达 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
21.(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建立“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林奈 D.哈维
22.(2016八下·柘城期中)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 )
A.温泉 B.岩层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23.(2018·广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24.(2018·灌南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A.人工选择 B.生存竞争 C.遗传变异 D.自然选择
25.(2017七下·高密开学考)病毒生活的环境是( )
A.土壤 B.活的细胞中 C.空气中 D.水中
26.(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新加坡对随地吐痰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凡违反者都给予巨额罚款,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维护环境卫生
27.(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流行性感冒 B.呆小症 C.冠心病 D.白化病
28.(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29.(2018七下·大庆期末)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紧急的抢救方法是( )
A.用手指按住伤口 B.止血带近心端捆扎
C.远心端压住止血 D.消毒后用纱布包扎
30.(2017八下·东莞期中)媒体时有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报道.对溺水致呼吸、心跳停止者实施急救,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做人工呼吸前,检查呼吸道内是否有污物
C.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配合进行人工呼吸
D.只需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无需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两片肥大的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因此,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来自花生的子叶.
故答案为:D
【分析】花生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2.【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和雄蕊(花药、花丝)组成,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可见花蕊(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故答案为:A
【分析】花的结构:
花托:连接、支持作用
花瓣: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雄蕊:①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②花丝:支持花药
雌蕊:①柱头:接受花粉②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③子房: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因此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后者没有蛹这一时期.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的发育方式.解答时可以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4.【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昆虫的发育有两种方式,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成虫等3个时期,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差异不大;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期,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蝴蝶的发育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蝴蝶的发育过程方面来考虑,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成虫等3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
5.【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分析可知,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两种发育方式比较如下: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蜻蜓
6.【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解:A、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错误,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青蛙的幼体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为两栖动物的代表,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外受精,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为有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熟记两栖动物动物主要特征,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两栖类:例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7.【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分析】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 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 异,属于变态发育.
【解答】A、①③④⑦⑩中,①③⑦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A错误.
B、②③⑥⑦⑨中,③⑦⑨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B错误.
C、①④⑥⑦⑨中,①⑦⑨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C错误.
D、①③⑤⑦⑨都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分析】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鸟。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可结合鸟卵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记忆。
9.【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
【分析】1、求偶指追求异性,寻求配偶。动物求偶,雄性有的要跳舞或是舞动美丽的翅膀等来表现自己来求得异性的喜爱;也即是用形体的诱惑力来感动对方,博得异性的欢爱。
2、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
3、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
10.【答案】B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号结构应为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故答案为:B。
【分析】识图:1-胚盘、2-卵壳、3-系带、4-卵壳膜、5-气室、6-卵黄、7-卵黄膜、8-卵白。
鸟卵的结构图示如下:
11.【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BC.大眼睛和单眼皮、黑头发和直头发、高个子和有耳垂,都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A、B、C不符合题意;
D.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12.【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
故选:B.
【分析】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位于DNA 上,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3.【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A、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因此正常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人的受精卵里有23对(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有46条染色体。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要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都是一定的,不一定一样如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要求学生了解亲子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属于常考题。
14.【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如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12对,则水稻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12条。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掌握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成体细胞时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注意不可混淆。
15.【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当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组成是AA时,子叶的性状是黄色;当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组成是Aa时,由于隐性基因a控制的绿色性状在显性基因A的作用下得不到表现,因而子叶的性状仍然是黄色,因此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故选:B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16.【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B表示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一对双眼皮的父母其基因组成是BB或Bb,如果是基因组成BB,他们的孩子一定是双眼皮,没有单眼皮的孩子,如果是基因组成为Bb,那么子女的基因有:BB、Bb、bb,因此一对双眼皮的父母,有可能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因此,是可以遗传的。故答案为:D。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7.【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故选:B.
【分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 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 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因此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
18.【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是X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 一个X染色体;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有X染色体,而另一半含有Y染色体;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时,发育成女性,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时,发育成男孩,因此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方,与女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因此,水稻体细胞内有l2对染色体,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为l2条,故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兔的白毛与狗的黑毛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
D.遗传是指亲子间性状上的相似性,“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如下:
19.【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C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B、C不符合题意;
D、由于近亲结婚,一对夫妇生出一个患有血友病的孩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能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20.【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家兔的白毛和黑毛、玉米粒的黄色和白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发达,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1.【答案】B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分析】1、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林奈,瑞典生物学家,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
3、威廉·哈维,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22.【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选:D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3.【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4.【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5.【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方面来切入.
26.【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新加坡对随地吐痰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凡违反者都给予巨额罚款,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是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B。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27.【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A.流行性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是传染病,
B.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没有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C.冠心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无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D.白化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无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理解传染病的概念。
28.【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第三道防线。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这些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卡介苗后人体会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人体就不会再得结核病,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区别,难度一般,可以从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来切入。
29.【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的血管,所以一般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速度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是把血液回心脏的血管,所以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管腔最细,血流速度最慢,所以如果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会慢慢渗出。根据题中所述,此人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判断是动脉出血,根据动脉的功能,离着心脏越近越利于止血,所以应该在近心端捆扎止血,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血管出血的紧急处理。解答此题需要熟知血管的功能,根据血流速度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需要明确: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
30.【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
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因此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人工呼吸实施抢救.
故答案为:D
【分析】急救:
(1)紧急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
(2)对刚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人,应马上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a.胸外心脏按压:救护者站在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带冲击性地向下按压病人胸骨下端,使其下陷约5 cm,然后放松,如此重复,一分钟至少100次.
b.人工呼吸:人仰卧、头后仰、解衣松带→清异物、除污物、呼吸通畅→托下颌→捏鼻孔、用力吹气→离开口、松开鼻、15~20次/分钟.
1 /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皇台小学(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马山月考)“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 )
A.种皮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答案】D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两片肥大的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因此,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来自花生的子叶.
故答案为:D
【分析】花生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2.(2015八上·济南期中)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 )
A.花瓣 B.花萼 C.花蕊 D.雌蕊
【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和雄蕊(花药、花丝)组成,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可见花蕊(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故答案为:A
【分析】花的结构:
花托:连接、支持作用
花瓣: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雄蕊:①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②花丝:支持花药
雌蕊:①柱头:接受花粉②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③子房: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2015八下·香坊月考)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相比,少了哪一个阶段( )
A.卵 B.蛹 C.幼虫 D.成虫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因此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后者没有蛹这一时期.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的发育方式.解答时可以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4.(2018八下·沭阳月考)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昆虫的发育有两种方式,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成虫等3个时期,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差异不大;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期,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蝴蝶的发育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蝴蝶的发育过程方面来考虑,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成虫等3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
5.(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
A.不完全变态 B.不变态发育
C.完全变态发育 D.变态发育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分析可知,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两种发育方式比较如下: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蜻蜓
6.(2019八上·河源月考)下列关于两栖类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
B.两栖类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C.蛙是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D.两栖类动物能够进行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解:A、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错误,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青蛙的幼体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为两栖动物的代表,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外受精,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为有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熟记两栖动物动物主要特征,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两栖类:例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7.(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你认为哪项是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
①有性生殖 ②无性生殖③卵生④直接发育⑤变态发育⑥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⑦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①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分析】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 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 异,属于变态发育.
【解答】A、①③④⑦⑩中,①③⑦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A错误.
B、②③⑥⑦⑨中,③⑦⑨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B错误.
C、①④⑥⑦⑨中,①⑦⑨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C错误.
D、①③⑤⑦⑨都是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D正确.
故选:D
8.(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胎盘
【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分析】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鸟。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可结合鸟卵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记忆。
9.(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主要描写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产卵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
【分析】1、求偶指追求异性,寻求配偶。动物求偶,雄性有的要跳舞或是舞动美丽的翅膀等来表现自己来求得异性的喜爱;也即是用形体的诱惑力来感动对方,博得异性的欢爱。
2、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
3、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
10.(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观察下图鸡卵结构,若该卵已受精,则[1]号结构为()
A.胚盘,色浅而小 B.胚盘,色浓而略大
C.胎盘,色浅而小 D.胎盘,色浓而略大
【答案】B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1号结构应为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故答案为:B。
【分析】识图:1-胚盘、2-卵壳、3-系带、4-卵壳膜、5-气室、6-卵黄、7-卵黄膜、8-卵白。
鸟卵的结构图示如下:
11.(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大眼睛和单眼皮 B.黑头发和直头发
C.高个子和有耳垂 D.有酒窝和无酒窝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BC.大眼睛和单眼皮、黑头发和直头发、高个子和有耳垂,都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A、B、C不符合题意;
D.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12.(2017·广东)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染色体 B.基因 C.细胞核 D.细胞
【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
故选:B.
【分析】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位于DNA 上,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的受精卵里有23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要彼此分离
C.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都是一样的
D.受精卵只含母方基因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A、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因此正常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人的受精卵里有23对(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有46条染色体。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要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都是一定的,不一定一样如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要求学生了解亲子代传递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属于常考题。
14.(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水稻的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2对(24条),则水稻的精子内含染色体数目为( )
A.24条 B.12对 C.12条 D.24对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分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如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12对,则水稻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12条。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掌握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成体细胞时染色体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分裂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注意不可混淆。
15.(2015八上·衡阳期末)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色是显性,其基因用A表示,绿色是隐性,其基因用a表示,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或Aa C.Aa D.Aa或aa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当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组成是AA时,子叶的性状是黄色;当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组成是Aa时,由于隐性基因a控制的绿色性状在显性基因A的作用下得不到表现,因而子叶的性状仍然是黄色,因此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故选:B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16.(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 B.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C.单、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D.双眼皮性状是不可遗传的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B表示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一对双眼皮的父母其基因组成是BB或Bb,如果是基因组成BB,他们的孩子一定是双眼皮,没有单眼皮的孩子,如果是基因组成为Bb,那么子女的基因有:BB、Bb、bb,因此一对双眼皮的父母,有可能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因此,是可以遗传的。故答案为:D。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7.(2015·南充模拟)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3对+X B.22对+XY C.23对+Y D.22对+XX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22对+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故选:B.
【分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 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 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因此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
18.(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男生女完全取决于女方,与男性无关
B.水稻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也是12对
C.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属一对相对性状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遗传现象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是X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 一个X染色体;男性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有X染色体,而另一半含有Y染色体;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时,发育成女性,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时,发育成男孩,因此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方,与女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因此,水稻体细胞内有l2对染色体,其精子内染色体数目为l2条,故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兔的白毛与狗的黑毛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
D.遗传是指亲子间性状上的相似性,“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如下:
19.下列实例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 )
A.一对孪生姐妹,姐姐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健壮,妹妹从事脑力劳动,缺少锻炼,身体瘦弱
B.小明的父母个子都不高,但是小明从小坚持锻炼,加上营养条件好,身高比父母高出一大截
C.青藏高原的居民比华北平原的居民皮肤黑
D.由于近亲结婚,一对夫妇生出一个患有血友病的孩子
【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A、B、C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B、C不符合题意;
D、由于近亲结婚,一对夫妇生出一个患有血友病的孩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能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20.(2019八上·砀山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发达 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家兔的白毛和黑毛、玉米粒的黄色和白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肌肉发达,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1.(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建立“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林奈 D.哈维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分析】1、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2、林奈,瑞典生物学家,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
3、威廉·哈维,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
22.(2016八下·柘城期中)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 )
A.温泉 B.岩层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选:D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3.(2018·广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4.(2018·灌南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A.人工选择 B.生存竞争 C.遗传变异 D.自然选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5.(2017七下·高密开学考)病毒生活的环境是( )
A.土壤 B.活的细胞中 C.空气中 D.水中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方面来切入.
26.(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新加坡对随地吐痰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凡违反者都给予巨额罚款,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维护环境卫生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新加坡对随地吐痰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凡违反者都给予巨额罚款,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是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B。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27.(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流行性感冒 B.呆小症 C.冠心病 D.白化病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A.流行性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是传染病,
B.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没有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C.冠心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无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D.白化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无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理解传染病的概念。
28.(2020八下·凉州开学考)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第三道防线。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这些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卡介苗后人体会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人体就不会再得结核病,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区别,难度一般,可以从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来切入。
29.(2018七下·大庆期末)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紧急的抢救方法是( )
A.用手指按住伤口 B.止血带近心端捆扎
C.远心端压住止血 D.消毒后用纱布包扎
【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的血管,所以一般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速度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是把血液回心脏的血管,所以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管腔最细,血流速度最慢,所以如果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会慢慢渗出。根据题中所述,此人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判断是动脉出血,根据动脉的功能,离着心脏越近越利于止血,所以应该在近心端捆扎止血,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血管出血的紧急处理。解答此题需要熟知血管的功能,根据血流速度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需要明确: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
30.(2017八下·东莞期中)媒体时有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报道.对溺水致呼吸、心跳停止者实施急救,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做人工呼吸前,检查呼吸道内是否有污物
C.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配合进行人工呼吸
D.只需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无需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
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因此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人工呼吸实施抢救.
故答案为:D
【分析】急救:
(1)紧急呼救:拨打120急救电话;
(2)对刚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人,应马上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a.胸外心脏按压:救护者站在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带冲击性地向下按压病人胸骨下端,使其下陷约5 cm,然后放松,如此重复,一分钟至少100次.
b.人工呼吸:人仰卧、头后仰、解衣松带→清异物、除污物、呼吸通畅→托下颌→捏鼻孔、用力吹气→离开口、松开鼻、15~20次/分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