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宣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中卫市宣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0 17:31:49

文档简介

宁夏中卫市宣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施秉月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猕猴 C.森林古猿 D.猩猩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答案为:C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2.(2017八上·宁津竞赛)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学会用火 D.产生语言
【答案】A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 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答案为:A
【分析】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
3.(2018·湛江模拟)人的肌肉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条数是(  )
A.23、23、23、23 B.46、23、23、23
C.46、23、23、46 D.23、23、23、46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人体肌肉细胞、卵细胞、精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条数依次是46条、23条、23条、46条。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4.(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②产生了语言
③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③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产生了语音。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5.(2020·西宁)如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细胞核②染色体③DNA④基因 B.①细胞核②DNA③染色体④基因
C.①细胞核②基因③染色体④DNA D.①细胞核②染色体③基因④DNA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因此1表示细胞核、2表示染色体、3表示DNA,4表示基因。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的的性状、基因、DNA、染色体及细胞核的关系: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6.(2019·彭水模拟)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动物在生存竞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
D.生物都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因此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7.(2018八下·云南月考)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则甲、乙、丙依次是(  )
A.基因,DNA,蛋白质 B.DNA,基因,蛋白质
C.基因,蛋白质,DNA D.DNA,蛋白质,基因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DNA、染色的关系是:基因<DNA<染色体,所以乙是DNA,甲是基因,而丙和乙是并列关系,应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8.(2017八下·腾冲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的单眼皮孩子
C.经过训练能学说人类语言的鹦鹉
D.小花生品种因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
【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ACD、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的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的改变的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B.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9.(2017·威海)男子的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来自(  )
A.父方 B.母方 C.父方或母方 D.父方和母方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因此男子的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
故选:B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10.(2020八上·兰州期中)研究生命起源的米勒实验证实了(  )
A.原始地球具备产生构成生命体有机物的条件
B.原始地球不具备产生构成生命体有机物的条件
C.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生命
D.原始地球具备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米勒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此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这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11.(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小羊多莉、转基因超级鼠、高产抗倒伏小麦分别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
A.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杂交育种技术
B.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
C.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
D.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技术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小羊多莉更像供核的母羊。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克隆技术。转基因超级鼠是在普通鼠的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注射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再使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结合,这样才能使其中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应用的技术手段是转基因技术。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杂交育种技术,D符合题意。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2、克隆技术: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3、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12.(2016八上·阳信期中)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虎父无犬子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题干中A、C、D都属于遗传现象;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群属于变异现象.故选:B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13.(2020八下·偃师开学考)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4条,其雄花产生的精子和雌花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是(  )
A.24条、24条 B.12条、12条 C.24条、12条 D.12条、24条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4条”,其雄花产生的精子和雌花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是“12条、12条”。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14.(2019八上·东台期中)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原始河流和湖泊 D.海洋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
【分析】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5.(2017·聊城)“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
B.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
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
D.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ABD、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
故选:C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6.(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下列生物中,和人类亲缘关系较远的是(  )
A.大猩猩 B.金丝猴 C.长臂猿 D.黑猩猩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因此,金丝猴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据此答题。
17.(2020八下·荔城期中)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
A.水蒸气、氨、甲烷等 B.水蒸气、氧气、甲烷等
C.氧气、氨、甲烷等 D.水蒸气、氢气、氧气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
18.(2019八下·永春期中)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  )
A.女孩 B.男孩
C.女孩的可能性更大 D.男女几率各占50%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男女几率各占50%。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9.(2019·新疆期末)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
A.染色体,基因,DNA B.DNA,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DNA,基因 D.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DNA上含有很多与遗传有关的片段,是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一个DNA上含有很多个基因。
根据以上叙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DNA上含有很多基因,故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 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很多个基因。
20.(2018·湛江模拟)人猿相区别的标志是(  )
A.产生语言 B.制造工具 C.直立行走 D.群体生活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的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二、综合题
21.(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为其提供能量。
(3)实验后可检验到B装置里的液体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中,从   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
(2)闪电
(3)氨基酸
(4)无机物(无机小分子)
【知识点】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1)、(2)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3)沸水主要是为了产生水蒸气,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4)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学说提供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
2、能量条件——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以及火山爆发等,为化学进化提供能量。
3、一定的环境场所条件——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22.(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对。
(2)图中C、D表示父母产生的生殖细胞。D的名称是   ,其内有染色体   条,其中性染色体是   染色体。细胞C中性染色体是   染色体。
(3)人类双眼皮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控制,这对夫妇均为单眼皮,则图示中女儿是单眼皮的可能性是   。
(4)如果图示中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改变容貌后,她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   。
【答案】(1)23
(2)卵细胞;23;X;X
(3)100%
(4)0;50%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是精子细胞、D是卵细胞,其内有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其中D中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细胞C中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3)人类双眼皮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控制,这对夫妇均为单眼皮,说明他们控制眼皮的基因都是纯合的隐性基因,他们生的子女应该都是单眼皮,因此图示中女儿是单眼皮的可能性是100%。(4)如果图示中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而体内控制眼睑性状的基因没有改变,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0。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各是50%。所以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
【分析】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3.(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下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了白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豌豆紫花和白花在亲代与后代的表现规律可以判断出   是隐性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把控制性状的   传递给了子代。
(3)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   。后代白花的基因组成是   。
(4)染色体是由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   。
【答案】(1)变异;相对性状
(2)白花;基因
(3)精子与卵细胞;Bb;bb
(4)DNA;成对;减半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了白花,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2)(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图中看出亲代都是紫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因此白花是隐性性状,紫花是显性性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子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Bb,白花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图:
。(4)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结果使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1 / 1宁夏中卫市宣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七下·施秉月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 B.猕猴 C.森林古猿 D.猩猩
2.(2017八上·宁津竞赛)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学会用火 D.产生语言
3.(2018·湛江模拟)人的肌肉细胞、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条数是(  )
A.23、23、23、23 B.46、23、23、23
C.46、23、23、46 D.23、23、23、46
4.(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②产生了语言
③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5.(2020·西宁)如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细胞核②染色体③DNA④基因 B.①细胞核②DNA③染色体④基因
C.①细胞核②基因③染色体④DNA D.①细胞核②染色体③基因④DNA
6.(2019·彭水模拟)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动物在生存竞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
D.生物都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
7.(2018八下·云南月考)如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则甲、乙、丙依次是(  )
A.基因,DNA,蛋白质 B.DNA,基因,蛋白质
C.基因,蛋白质,DNA D.DNA,蛋白质,基因
8.(2017八下·腾冲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的单眼皮孩子
C.经过训练能学说人类语言的鹦鹉
D.小花生品种因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
9.(2017·威海)男子的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来自(  )
A.父方 B.母方 C.父方或母方 D.父方和母方
10.(2020八上·兰州期中)研究生命起源的米勒实验证实了(  )
A.原始地球具备产生构成生命体有机物的条件
B.原始地球不具备产生构成生命体有机物的条件
C.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生命
D.原始地球具备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
11.(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小羊多莉、转基因超级鼠、高产抗倒伏小麦分别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
A.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杂交育种技术
B.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
C.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
D.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技术
12.(2016八上·阳信期中)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虎父无犬子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13.(2020八下·偃师开学考)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4条,其雄花产生的精子和雌花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是(  )
A.24条、24条 B.12条、12条 C.24条、12条 D.12条、24条
14.(2019八上·东台期中)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原始河流和湖泊 D.海洋
15.(2017·聊城)“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
B.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
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
D.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
16.(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下列生物中,和人类亲缘关系较远的是(  )
A.大猩猩 B.金丝猴 C.长臂猿 D.黑猩猩
17.(2020八下·荔城期中)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
A.水蒸气、氨、甲烷等 B.水蒸气、氧气、甲烷等
C.氧气、氨、甲烷等 D.水蒸气、氢气、氧气
18.(2019八下·永春期中)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  )
A.女孩 B.男孩
C.女孩的可能性更大 D.男女几率各占50%
19.(2019·新疆期末)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
A.染色体,基因,DNA B.DNA,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DNA,基因 D.DNA,基因,染色体
20.(2018·湛江模拟)人猿相区别的标志是(  )
A.产生语言 B.制造工具 C.直立行走 D.群体生活
二、综合题
21.(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
(2)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为其提供能量。
(3)实验后可检验到B装置里的液体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中,从   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22.(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对。
(2)图中C、D表示父母产生的生殖细胞。D的名称是   ,其内有染色体   条,其中性染色体是   染色体。细胞C中性染色体是   染色体。
(3)人类双眼皮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控制,这对夫妇均为单眼皮,则图示中女儿是单眼皮的可能性是   。
(4)如果图示中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改变容貌后,她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   。
23.(2020八下·中卫开学考)下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了白花,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豌豆紫花和白花在亲代与后代的表现规律可以判断出   是隐性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把控制性状的   传递给了子代。
(3)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   。后代白花的基因组成是   。
(4)染色体是由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   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答案为:C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2.【答案】A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 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答案为:A
【分析】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
3.【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人体肌肉细胞、卵细胞、精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条数依次是46条、23条、23条、46条。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是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
4.【答案】C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③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产生了语音。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5.【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因此1表示细胞核、2表示染色体、3表示DNA,4表示基因。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的的性状、基因、DNA、染色体及细胞核的关系: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条DNA分子,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是基因。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因此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7.【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DNA、染色的关系是:基因<DNA<染色体,所以乙是DNA,甲是基因,而丙和乙是并列关系,应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8.【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ACD、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B、双眼皮的父母生出的单眼皮孩子,是遗传物质的改变的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B.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9.【答案】B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因此男子的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
故选:B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米勒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此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这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小羊多莉更像供核的母羊。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克隆技术。转基因超级鼠是在普通鼠的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注射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再使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结合,这样才能使其中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应用的技术手段是转基因技术。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杂交育种技术,D符合题意。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2、克隆技术: 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3、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题干中A、C、D都属于遗传现象;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群属于变异现象.故选:B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13.【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4条”,其雄花产生的精子和雌花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是“12条、12条”。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14.【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
【分析】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5.【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ABD、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
故选:C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6.【答案】B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因此,金丝猴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据此答题。
17.【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
18.【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男女几率各占50%。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19.【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DNA上含有很多与遗传有关的片段,是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一个DNA上含有很多个基因。
根据以上叙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DNA上含有很多基因,故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 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很多个基因。
20.【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的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21.【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
(2)闪电
(3)氨基酸
(4)无机物(无机小分子)
【知识点】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1)、(2)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3)沸水主要是为了产生水蒸气,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4)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学说提供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少量氢气等,特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
2、能量条件——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以及火山爆发等,为化学进化提供能量。
3、一定的环境场所条件——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22.【答案】(1)23
(2)卵细胞;23;X;X
(3)100%
(4)0;50%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是精子细胞、D是卵细胞,其内有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其中D中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细胞C中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3)人类双眼皮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控制,这对夫妇均为单眼皮,说明他们控制眼皮的基因都是纯合的隐性基因,他们生的子女应该都是单眼皮,因此图示中女儿是单眼皮的可能性是100%。(4)如果图示中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而体内控制眼睑性状的基因没有改变,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0。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各是50%。所以这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
【分析】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存在。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3.【答案】(1)变异;相对性状
(2)白花;基因
(3)精子与卵细胞;Bb;bb
(4)DNA;成对;减半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了白花,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2)(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图中看出亲代都是紫花,子代出现了白花,因此白花是隐性性状,紫花是显性性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子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Bb,白花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图:
。(4)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结果使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分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