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单元解析
学习价值上:本单元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现代中国民主建设中的得与失是启迪学生智慧、理解中国政治现状、升华爱国情感和人生观的重要资源。
一、单元地位:
知识结构上:本单元内容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讲述了在经历了近代屈辱历史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艰难探索的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为中国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留下许多思索和借鉴。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的统一大业;线索清晰,现实性强,具有较高的政治学习意义。
如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等现实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是学习本单元的关键所在。
二、单元特点:
本单元贯穿两条线,两个中心: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三、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和意义
了解“文革”的发动及在“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
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含义、意义及其实践,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四、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阅读教材、访谈、调查,并结合课堂的合作探究、参与讨论等活动,不仅对建国以来国家政治建设曲折过程和国家统一有关史实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提升:能准确把握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和一国两制在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中的意义;
并最终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知识与能力
四、学习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知识与能力
感受新中国成立和港澳回归的喜悦,唤起民族自豪感,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大制度的中国特色、民主法制建设曲折的原因、国家统一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大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法制的全面发展、一国两制
难点:
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课本知识与课外体验相结合。
六、教学理念与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
通过各种资料、图片、影象、实物的观察提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七、学习方法
1、思辨学习法:
以“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基层民主制度”为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民主建设还需要哪些条件?从现实的角度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2、实践学习法:
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了解我们身边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3、材料学习法:
学生阅读课文或教师提供的文字材料,提高材料的处理能力。
4、图表归纳法:
对于一些琐碎的知识点,用图表归纳的方法,清晰思路,落实基础
5、观察学习法:
共四课时
第一课为两课时,第二、第三课各为一课时
八、课时安排
九、教学流程
新闻调查
对话
记事
探索·发现
焦点访谈
百家讲坛
开心辞典
教学流程
对应环节
课前准备
导入
基础整理
重点突破
重点升华
小结评价
课堂练习
新闻调查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上新课前大致了解该课内容,挖掘兴趣点和疑难点,借助工具书、初中教材、上网等方式自行掌握一些常识、概念,进行课前预习;在老师指导下对与教学中心相关的某个问题进行调查.这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环节。
对话 (导入新课) :将源于学生生活现实的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这可以是由学生对所调查的问题发表一句话感想,或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设疑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激发环节。
记事(基础整理) :按课标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具体史实和发展线索。对此教师一般应以精讲史实、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概念史实和线索为主,而非照本宣科。同时,教师要充分设置历史情景,使师生在情景中体验、强化应有的情感态度并升华为一定的价值观念。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探索·发现(重点突破) :全班或分组围绕主题或分解的问题在一定组织形式下展开交流讨论等活动,共同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扬课堂民主,又要适时启发引导,把握节奏。这步是整个模式的关键一环。
焦点访谈(重点升华) :根据课堂重难点和时政热点设计并通过一定的形式深入探讨和解决一个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百家讲坛(小结评价) :对该专题或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概括,对学生表现作总体的发展性评价。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最后总结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比如“收获与存疑” 。
开心辞典(课堂巩固) :老师设计一些选择或判断题,让学生根据开心辞典的形式组织课堂知识巩固。
严州中学新校区 谢余泉
教 案
新闻调查
目 的:了解现任村主任或社区主任的产生方式、任职年限、民众印象,了解城乡基层自治制度在实施现状、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主 题: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方 式:展开调查,可采访身边的人,或设计调查问卷
结合课文谈课前“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新闻调查,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最大收获或者对该制度的评价。
对 话
记 事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程
事件
原因
条件
表现
教训
启示
在落实基础,建立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教师有机的引导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学习思考”、“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
曲折
建立
转折
完善
总体认识
探索·发现
在记事环节的知识整理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或教师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毛泽东:要求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的人们认为民主是目的,而不承认民主是手段。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起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 -----《论人民民主专政》
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民主法制就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共十五大报告
1、三代领导人关于民主思想的论述有何异同。
2、三代领导人的民主思想对当时有何影响。
3、从三代领导人的民主思想中可以看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焦点访谈
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城乡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3、讨论中国公民民主素质的现状:中国人尊重制度吗?原因是什么?
1、学生陈述其社会调查访问的结果,比如:现任村长的产生方式、任职年限、村民印象,选举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弊端(如卖选票、贿赂等现象)等。概述村民民主自治的特点。
2、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利,为什么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百家讲坛
1、“文革”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 ④权力过于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心辞典
3、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2、“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 )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
开心辞典
4、下列法律文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选举法》 B《宪法》 C《刑法》 D《民事诉讼法》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村民选举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宪法修正案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林彪与红卫兵
在中南海被批斗的刘少奇
德高望重的统帅被批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内蒙古自治区1947
西藏自治区1965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