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改革,他们荜路蓝缕;实践,他们戮力同心。“资源节约、清洁环保、生态优良”已成为他们科学发展冶炼工业的不刊之论。
B.盛夏时节,书店里清凉的环境使得市民趋之若鹜,不少市民干脆席地而坐,尽情享受起知识的盛宴。
C.他讲话时只拿了一个提纲,发言内容没有系统,讲话组织得也不甚清晰,看来准备不是很充分,在场的人听后不知所云。
D.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记者不顾危险与劳累,耳濡目染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而又平凡的故事。
2.(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3.(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关于成分残缺或赘余方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B.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的情况。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关于语序方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十届中运会在长沙举行,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不漏、改错,即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地名。
C.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D.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12月2日做客上海“文汇讲堂”,针对最近网上的“嫦娥首幅月球图像抄袭美国”的传言作出澄清。
5.(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关于搭配方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B.一些物业公司为追求利润,擅自改变小区用地规划,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
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D.春节期间,一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小羊风头正劲,吸引了电影界、电视界、文学界、玩具界、音像界等各路专家的集体关注。
二、现代文阅读
6.(2019高二下·河池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7.(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1月25日,以“幻想无界 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闭幕。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前景乐观。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报告认为,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中国科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出版、漫画、影视、衍生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我国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继续增加,作品发表数量增加,质量也逐渐提高。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几部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产业界的期待。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科幻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说。
当前科幻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专家指出,我国科幻优质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说,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其他衍生品,优质的内容是产业的源头,要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
(摘编自喻思南、张珊珊《科幻小说拉动产业升级前景乐观》)
材料二:
“中国科幻产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幻文学,一部分是科幻影视。对科幻文学的前景我真的看不明朗,但是对中国科幻影视我是抱着坚定乐观信心的。”刘慈欣说。刘慈欣坦言,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一种很初步、规模很小的状态,长期从事科幻写作的作家群体也很小,同时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三体》的爆红只是意外,这并不意味着科幻文学的成熟。”对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称,现在很多科幻影视项目都在运作之中,2019年至少有三四部高成本的、工业化的、按照好莱坞的工业标准去生产的科幻电影会上映,与观众见面。“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肥沃的土壤。”刘慈欣说,即使目前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但发展空间广阔,中国科幻产业仍有迎来黄金时代的可能。
(摘编自马佳欣《刘慈欣:中国科幻产业需要共同守望“黄金时代”》)
材料三: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科幻小说都是属于硬科幻系列,一般是由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创作完成的,普通人很难去理解,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在故事情节上实现了突破,但是还是有很多读者表示读起来吃力。科幻是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想象的边缘和交叉领域,技术细节的想象和运用确实是有理工背景的人的一种优势,但是理工背景的人比较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忽略了作品的人文性、叙事感,内部的冲突感不强,导致故事不是很好看。因此阅读范围仅限于小众范围内,无法延伸到大众范畴。
真正好的作品,仅靠技术细节是写不出来的,还需要更深刻的东西,需要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比如西方人关心的问题是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而中国却更关注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国家的崛起。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
(摘编自吴苡婷《科幻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剖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中国科幻大会上,与会专家们对中国科幻发展多年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也对科幻资源稀缺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议。
B.《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增长迅速,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
C.中国的科幻文学现状是起步晚、规模不大、作家群体小,《三体》水平不高,爆红有偶然性,不代表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熟。
D.我国目前大部分科幻小说是由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作者创作完成的,由于比较强调科学性而忽略人文性,缩小了阅读的范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幻优质资源总体稀缺的现状下,只有聚合有限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科幻产业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B.对于科幻文学的前景和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的态度不尽相同,说明他对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持审慎的态度。
C.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的涌现,是科幻教育为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的有力的增长点。
D.比起西方人关心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中国科幻作品关注的问题显得狭隘,这是其缺乏广泛号召力的一个原因。
(3)发展科幻文学,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说明。
8.(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2)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3)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9.(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②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四、古代诗歌阅读
10.(2020高一上·吉林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五、情景默写
11.(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荀子《劝学》中,木要改造成为“其曲中规”的轮,要用“輮”;金要利,需“就砺”;而人通过“ ”,就能改造成为“ ”的君子。
(2)荀子《劝学》中用“ , ”两句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3)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能、作用的是“师者, ”。
(4)《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两句。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情况的句子是:“ ,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 , 。”
六、材料作文
12.(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74岁的山东师范大学退休返聘老教授王万森由于看错课表而意外旷课,他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歉意并在课堂上当众念检讨书,还要把检讨书张贴出来,并提出因为自己无故旷工要求停掉自己本学期的退休补贴。王老认为 “底线很重要,作为老师责任感就是底线。”
王教授的言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理解材料,自定文体,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或不可更改的言论,褒义词,此处使用正确。
B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此词属贬义词,而句中形容市民在书店阅读的情形,属于褒义的语境,用在这里不符合感彩。
C项,“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是指说话人,而语句是形容听者,错误。
D项,“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是说看到或听说了很多故事,不合语境,应该改为“耳闻目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用错对象、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2.【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C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选项的语言环境。
A项,“身无长物”形容贫穷,除必需品外,没有别的东西,语句是说没有特长,望文生义。
B项,“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而语句是说张老师变化很大,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不合语境,应改成“刮目相看”。
D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语境要说明我国“北方出现多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含有不好和否定的意思,却运用了含事先做好准备之义的褒义词“未雨绸缪”,当属误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3.【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无不毫无例外地”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C项,句子“它向世界表达了……”中,“表达”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愿望”。
D项,“还保留着……”成分残缺,“保留”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赛龙舟”后加上“的传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语序不当,应先“规划”,然后“施工”,应为“科学规划、精心施工”。
B项,“更新、不漏、改错,即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地名”语序不对应,应调整为“更新过时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
C项,语序不当,“大家”放在“如果”后面,因为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的主语要放在关联词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语文素养是……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搭配不当,“素养”不能和“工具”搭配。
B项,“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搭配不当,“违法行为”不能“维护”。
D项,“吸引……关注”搭配不当,应该是“吸引目光”,“引起关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6.【答案】(1)D
(2)C
(3)C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3)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答题时,可先从文章材料入手,仔细思考,选出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2)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7.【答案】(1)C
(2)C
(3)①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展科幻教育,培育科幻文学后备力量。②创作环境方面: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③科幻作家方面: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④科幻作品方面:提高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关注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三体》水平不高”错误,曲解文意,文中说“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在故事情节上实现了突破”,因此不能说其水平不高。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是科幻教育为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的有力的增长点”错误,变未然为已然,文中是说“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由材料一中“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科幻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可总结出,要积极发展科幻教育,培育科幻文学后备力量;由材料一中“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总结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由材料一中“同时,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可总结出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由材料三中“真正好的作品,仅靠技术细节是写不出来的,还需要更深刻的东西,需要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可总结出,要提高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关注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
故答案为:⑴C ⑵C
⑶ ①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展科幻教育,培育科幻文学后备力量。②创作环境方面: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③科幻作家方面: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④科幻作品方面:提高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关注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
【点评】⑴此题考查准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要关注对概念本质含义介绍的文字以及对概念阐释和解说的文字。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整合相关信息,抓住文章介绍的要点,将选项内容结合语境进行比对。
⑵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步骤是:要细心核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别,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无中生有、语言绝对等问题。
⑶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快速阅读文本,依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圈点勾画,然后进行归类整合,条分缕析作答即可。
8.【答案】(1)A
(2)①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②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③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④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⑤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3)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③主题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妻子在家强势”错误,这一信息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虽然提到夫妻不止一次吵架,提到老头气得离家出走,但这些不足以说明妻子强势,而且老头最后回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老头和妻子一样都想通了,都宽容理解了对方。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考生可以先找到设题的区域,然后筛选出直接体现老婆子心理的词语,接着圈出老婆子的具体表现,根据这些内容分析情绪的变化。如吵架后,老头儿“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对此老婆子的表现是“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由此可知,此时的老婆子是愤怒的;如老头子“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对此老婆子的表现是“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老婆子想到自己的遭遇,此时的内心是“伤心和委屈”;如老头子两个小时还没有回来,老婆子“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从老婆子的心理和出去寻找的举动可以看出,此时的老婆子是担心的;如找老头子的路上,看到雪景引发回忆,并想到邻居的不幸,老婆子“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此时的老婆子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老头子是可爱的;如最后回到家中看到老头子已经在家里了,而且“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老婆子“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此时的老婆子感到甜美温暖。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干要求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第⑥段,圈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环境的特点,然后分析这一环境在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首先分析环境描写的内容。“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描写的对象是“雪”,主要突出“雪”的两个特点,一是“下得紧”,二是雪让这个世界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然后分析环境对人物的作用,此处写老婆子外出寻找老头子,老头子已经出去两个小时了,而且雪这么大,可见老婆子此时的内心是不安的,是烦乱的,“下得紧”的雪对老婆子的心理起到烘托的作用。接着分析环境对情节的作用。上文写老婆子担心老头子,“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出去寻找老头,“雪下得紧”承接上文,下文老婆子回忆恋爱结婚时雪中的浪漫往事,“雪”的内容又引出下文,可见承上启下。最后分析主旨上的作用。第六段说下雪的世界是“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这显然暗示了小说的结尾,夫妻和好,妻子宽容理解丈夫。
故答案为:⑴A;
⑵ ①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②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③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④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⑤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⑶ 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③主题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2)本题考查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注意”:①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分清是哪类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等),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关键词语。②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一片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摩出人物的内心活动。③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如某人为什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写法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一般要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情感等角度来作答本题。
9.【答案】(1)D
(2)C
(3)B
(4)①方信孺问:“开启边衅(或挑起事端)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
②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称藩割地”是自称藩国、割让土地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时”译为……的时候,原句为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的时候,结合句意分析,排除B项。句意:方信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结合文本内容“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分析可知,“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有误,原文中答应了“反俘”“归币”两个条件。故选B。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①“开衅”译为挑起事端,“设”译为假设、如果,“以”译为用。②“口舌”译为口才(古今异义词),“折”译为挫败、折毁,“就”译为成功。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 ①方信孺问:“开启边衅(或挑起事端)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②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杰出的才华,不到二十岁就能做文章,周必大、杨万里见了他,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因为父亲方崧卿恩荫,补官番禺县尉。韩侂胄实行恢复国土的计划,诸将兵败,边疆的事端无法停止。朝廷不久后悔对金用兵,金人也厌倦打仗,于是派遣韩元靓前来出使,随后都督府也两次派勇士送文书给敌方,然而都不能得到敌方的要点关键。左右亲近大臣推荐方信孺可以担任使臣,从萧山县县丞任上召到京都,把出使的事指派给他。方信孺问:“开启边衅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韩侂胄听后惊惶不安。到了濠州,金国元帅纥石烈子仁把他们扣留在监狱中,派人拔刀四面环绕看守着他,断绝他们的柴草和饮用水,用五个条件要挟他。方信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方信孺来到汴京,会见金国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大声叱骂:“从前发动战事,今天前来求和,为什么呢?”德宗建中初年,升职而兼任御史中丞,任宋、亳、颍节度使。这时李纳反叛,李洧带着徐州归顺朝廷,李纳猛攻李洧,皇上诏令刘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纳军,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的水陆粮道于是被打通。进兵围濮州,攻濮阳,都打下来了,两次都迫使守将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渡口。朝廷提升刘玄佐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另外拿钱犒劳军队。”方信孺坚决不肯答应。方信孺回朝复命,朝廷再派他抵达汴京。完颜宗浩改变了先前的说法,另外生出枝节名目。方信孺说:“岁币不能再增加,所以用通谢钱代替。现在得了这个又要求那个,我只好掉脑袋罢了。”方信孺回来,说:“敌方所想要的有五件事:割让两淮地区是第一,增加岁币是第二,犒劳军队是第三,索要归正等人是第四,第五不敢说。”韩侂胄再三追问,以至于大声责问他,方信孺从容不迫地说:“想要得到太师的脑袋罢了。”韩侂胄大为恼怒,把方信孺降职三级。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方信孺出使金国时,年龄才三十岁。后来由于抵触不合时而回乡,在岩洞营建居室,赋诗饮酒,放纵自己。后来家产用尽,宾客日益稀少,方信孺不久也死了。
10.【答案】(1)B
(2)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B项,“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错误,从诗中来看,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流露出“迟暮”“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故选B。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意思是“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主要是叙事和抒情,由野望之景而触发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诸弟隔”,表达对诸弟的思念;“天涯”“一身遥”写自己身在天涯,独自飘零,流露漂泊之悲。总起来看,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1.【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关注如下字词:博、参省、知、生、假、受、谤讥、苟。
故答案为: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⑵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⑶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⑷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⑸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⑹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12.【答案】【参考例文】
坚守底线,实现价值
王教授的做法令人叹服。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世界中,能够坚持操守,恪守底线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物质财富的利诱而导致的义利观的扭曲,底线这一概念在大多数人眼里早已荡然无存。因此,重新拾回“底线”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实现价值。
坚守底线,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保证。
春秋乱,诸侯战,烽火起,悲歌响。这是萌生野心的时代,亦是成就枭雄的时代,同时这更是文化思想无上繁荣的时代。青青子衿于乱世之上坚守本心;于追名逐利之际提倡克己复礼;如此才得以凭微弱之躯而名垂青史,成就经世不绝的传奇大儒!“先义后利,舍生而取义”,孟子一席话成就了自己,更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的民族品格。正是因为他们在乱世中守得住底线,守得住本心,才能在时代的青史黄卷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守底线,是有价值人生的终生追求。
人生在世,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纷乱官场,利欲熏心,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无论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是“人生如雪淡如菊”亦或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都为了让自己这一颗怦怦跳动的赤子之心不被污泥浊淖所沾染。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皆大不相同,然而无论是陶渊明或是李白都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方式远离朝政,隐身阡陌之间嗅幽幽桃香,品淡雅香茗;或置身琼宇之巅过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快意人生。正是因为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以及人生追求,才不愿被世俗所惑,打破底线,而是选取坚守自己!
坚守底线,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世纪的欧洲,在那个宣扬着人文主义精神,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先进礼貌社会中,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唯利是图。导致了政治的黑暗,人形的扭曲,社会发展进程也呈现倒退之势。一个人不坚守底线,一群人不坚守底线,以至于一个高度发达的礼貌没有了底线,对社会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且惨痛的。
舍义取利,非吾之所愿,更为吾之所耻!
身处当代,我们应以史为鉴,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做一个有操守的人,做一个坚守底线的人,以此实现人生价值,且为社会创造价值!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本则材料讲的是王教授面对自己意外旷课事件的态度和做法。王教授作为一位返聘教授,对自己偶然的“旷课”行为如此“小题大做”,可见其工作态度之认真。他甚至将这次行为与做人的底线联系起来,认为“责任感就是底线”,他这次“责任感”的“缺失”,是对底线的突破,因此深感自责和愧疚。由此可以得到启发:做人要有底线(责任感)。这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很大程度上在于教授读检讨,并且张贴出来,并且主动要求扣退休金。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王老,一位知识分子的品质,那就是:勇于认错,敢于担当。从王教授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上,他的这种勇于反思自我的精神,是后学者前进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考生可以围绕“底线”“责任感”“担当”等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1、做人应坚守底线;2、做人做事应有责任感;3、勇于认错,敢于担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1 / 1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改革,他们荜路蓝缕;实践,他们戮力同心。“资源节约、清洁环保、生态优良”已成为他们科学发展冶炼工业的不刊之论。
B.盛夏时节,书店里清凉的环境使得市民趋之若鹜,不少市民干脆席地而坐,尽情享受起知识的盛宴。
C.他讲话时只拿了一个提纲,发言内容没有系统,讲话组织得也不甚清晰,看来准备不是很充分,在场的人听后不知所云。
D.在这次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记者不顾危险与劳累,耳濡目染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而又平凡的故事。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或不可更改的言论,褒义词,此处使用正确。
B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此词属贬义词,而句中形容市民在书店阅读的情形,属于褒义的语境,用在这里不符合感彩。
C项,“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是指说话人,而语句是形容听者,错误。
D项,“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是说看到或听说了很多故事,不合语境,应该改为“耳闻目睹”。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用错对象、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2.(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答案】C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C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选项的语言环境。
A项,“身无长物”形容贫穷,除必需品外,没有别的东西,语句是说没有特长,望文生义。
B项,“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而语句是说张老师变化很大,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不合语境,应改成“刮目相看”。
D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语境要说明我国“北方出现多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含有不好和否定的意思,却运用了含事先做好准备之义的褒义词“未雨绸缪”,当属误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3.(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关于成分残缺或赘余方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B.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的情况。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无不毫无例外地”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C项,句子“它向世界表达了……”中,“表达”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愿望”。
D项,“还保留着……”成分残缺,“保留”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赛龙舟”后加上“的传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关于语序方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十届中运会在长沙举行,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不漏、改错,即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地名。
C.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D.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12月2日做客上海“文汇讲堂”,针对最近网上的“嫦娥首幅月球图像抄袭美国”的传言作出澄清。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语序不当,应先“规划”,然后“施工”,应为“科学规划、精心施工”。
B项,“更新、不漏、改错,即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地名”语序不对应,应调整为“更新过时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
C项,语序不当,“大家”放在“如果”后面,因为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的主语要放在关联词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5.(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关于搭配方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B.一些物业公司为追求利润,擅自改变小区用地规划,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
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D.春节期间,一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小羊风头正劲,吸引了电影界、电视界、文学界、玩具界、音像界等各路专家的集体关注。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语文素养是……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搭配不当,“素养”不能和“工具”搭配。
B项,“这种侵犯业主公共权益的违法侵权行为,业主委员会应该有权维护”搭配不当,“违法行为”不能“维护”。
D项,“吸引……关注”搭配不当,应该是“吸引目光”,“引起关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二、现代文阅读
6.(2019高二下·河池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答案】(1)D
(2)C
(3)C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3)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答题时,可先从文章材料入手,仔细思考,选出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2)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7.(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1月25日,以“幻想无界 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闭幕。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前景乐观。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报告认为,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中国科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出版、漫画、影视、衍生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我国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继续增加,作品发表数量增加,质量也逐渐提高。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几部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产业界的期待。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科幻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说。
当前科幻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专家指出,我国科幻优质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说,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其他衍生品,优质的内容是产业的源头,要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
(摘编自喻思南、张珊珊《科幻小说拉动产业升级前景乐观》)
材料二:
“中国科幻产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幻文学,一部分是科幻影视。对科幻文学的前景我真的看不明朗,但是对中国科幻影视我是抱着坚定乐观信心的。”刘慈欣说。刘慈欣坦言,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一种很初步、规模很小的状态,长期从事科幻写作的作家群体也很小,同时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三体》的爆红只是意外,这并不意味着科幻文学的成熟。”对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称,现在很多科幻影视项目都在运作之中,2019年至少有三四部高成本的、工业化的、按照好莱坞的工业标准去生产的科幻电影会上映,与观众见面。“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肥沃的土壤。”刘慈欣说,即使目前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但发展空间广阔,中国科幻产业仍有迎来黄金时代的可能。
(摘编自马佳欣《刘慈欣:中国科幻产业需要共同守望“黄金时代”》)
材料三: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科幻小说都是属于硬科幻系列,一般是由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创作完成的,普通人很难去理解,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在故事情节上实现了突破,但是还是有很多读者表示读起来吃力。科幻是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想象的边缘和交叉领域,技术细节的想象和运用确实是有理工背景的人的一种优势,但是理工背景的人比较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忽略了作品的人文性、叙事感,内部的冲突感不强,导致故事不是很好看。因此阅读范围仅限于小众范围内,无法延伸到大众范畴。
真正好的作品,仅靠技术细节是写不出来的,还需要更深刻的东西,需要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比如西方人关心的问题是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而中国却更关注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国家的崛起。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
(摘编自吴苡婷《科幻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剖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中国科幻大会上,与会专家们对中国科幻发展多年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也对科幻资源稀缺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议。
B.《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增长迅速,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
C.中国的科幻文学现状是起步晚、规模不大、作家群体小,《三体》水平不高,爆红有偶然性,不代表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熟。
D.我国目前大部分科幻小说是由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作者创作完成的,由于比较强调科学性而忽略人文性,缩小了阅读的范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幻优质资源总体稀缺的现状下,只有聚合有限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科幻产业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B.对于科幻文学的前景和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的态度不尽相同,说明他对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持审慎的态度。
C.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的涌现,是科幻教育为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的有力的增长点。
D.比起西方人关心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中国科幻作品关注的问题显得狭隘,这是其缺乏广泛号召力的一个原因。
(3)发展科幻文学,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说明。
【答案】(1)C
(2)C
(3)①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展科幻教育,培育科幻文学后备力量。②创作环境方面: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③科幻作家方面: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④科幻作品方面:提高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关注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三体》水平不高”错误,曲解文意,文中说“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在故事情节上实现了突破”,因此不能说其水平不高。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是科幻教育为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的有力的增长点”错误,变未然为已然,文中是说“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由材料一中“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科幻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可总结出,要积极发展科幻教育,培育科幻文学后备力量;由材料一中“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总结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由材料一中“同时,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可总结出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由材料三中“真正好的作品,仅靠技术细节是写不出来的,还需要更深刻的东西,需要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可总结出,要提高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关注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
故答案为:⑴C ⑵C
⑶ ①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展科幻教育,培育科幻文学后备力量。②创作环境方面: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③科幻作家方面: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④科幻作品方面:提高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关注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
【点评】⑴此题考查准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要关注对概念本质含义介绍的文字以及对概念阐释和解说的文字。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整合相关信息,抓住文章介绍的要点,将选项内容结合语境进行比对。
⑵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步骤是:要细心核对选项与原文表述的差别,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无中生有、语言绝对等问题。
⑶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快速阅读文本,依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圈点勾画,然后进行归类整合,条分缕析作答即可。
8.(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2)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3)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1)A
(2)①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②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③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④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⑤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3)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③主题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妻子在家强势”错误,这一信息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虽然提到夫妻不止一次吵架,提到老头气得离家出走,但这些不足以说明妻子强势,而且老头最后回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老头和妻子一样都想通了,都宽容理解了对方。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考生可以先找到设题的区域,然后筛选出直接体现老婆子心理的词语,接着圈出老婆子的具体表现,根据这些内容分析情绪的变化。如吵架后,老头儿“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对此老婆子的表现是“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由此可知,此时的老婆子是愤怒的;如老头子“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对此老婆子的表现是“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老婆子想到自己的遭遇,此时的内心是“伤心和委屈”;如老头子两个小时还没有回来,老婆子“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从老婆子的心理和出去寻找的举动可以看出,此时的老婆子是担心的;如找老头子的路上,看到雪景引发回忆,并想到邻居的不幸,老婆子“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此时的老婆子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老头子是可爱的;如最后回到家中看到老头子已经在家里了,而且“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老婆子“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此时的老婆子感到甜美温暖。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干要求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第⑥段,圈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环境的特点,然后分析这一环境在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首先分析环境描写的内容。“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描写的对象是“雪”,主要突出“雪”的两个特点,一是“下得紧”,二是雪让这个世界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然后分析环境对人物的作用,此处写老婆子外出寻找老头子,老头子已经出去两个小时了,而且雪这么大,可见老婆子此时的内心是不安的,是烦乱的,“下得紧”的雪对老婆子的心理起到烘托的作用。接着分析环境对情节的作用。上文写老婆子担心老头子,“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出去寻找老头,“雪下得紧”承接上文,下文老婆子回忆恋爱结婚时雪中的浪漫往事,“雪”的内容又引出下文,可见承上启下。最后分析主旨上的作用。第六段说下雪的世界是“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这显然暗示了小说的结尾,夫妻和好,妻子宽容理解丈夫。
故答案为:⑴A;
⑵ ①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②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③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④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⑤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⑶ 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③主题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2)本题考查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注意”:①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分清是哪类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等),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关键词语。②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一片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摩出人物的内心活动。③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如某人为什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写法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一般要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情感等角度来作答本题。
三、文言文阅读
9.(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②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
【答案】(1)D
(2)C
(3)B
(4)①方信孺问:“开启边衅(或挑起事端)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
②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称藩割地”是自称藩国、割让土地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时”译为……的时候,原句为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的时候,结合句意分析,排除B项。句意:方信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结合文本内容“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分析可知,“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有误,原文中答应了“反俘”“归币”两个条件。故选B。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①“开衅”译为挑起事端,“设”译为假设、如果,“以”译为用。②“口舌”译为口才(古今异义词),“折”译为挫败、折毁,“就”译为成功。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 ①方信孺问:“开启边衅(或挑起事端)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②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杰出的才华,不到二十岁就能做文章,周必大、杨万里见了他,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因为父亲方崧卿恩荫,补官番禺县尉。韩侂胄实行恢复国土的计划,诸将兵败,边疆的事端无法停止。朝廷不久后悔对金用兵,金人也厌倦打仗,于是派遣韩元靓前来出使,随后都督府也两次派勇士送文书给敌方,然而都不能得到敌方的要点关键。左右亲近大臣推荐方信孺可以担任使臣,从萧山县县丞任上召到京都,把出使的事指派给他。方信孺问:“开启边衅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韩侂胄听后惊惶不安。到了濠州,金国元帅纥石烈子仁把他们扣留在监狱中,派人拔刀四面环绕看守着他,断绝他们的柴草和饮用水,用五个条件要挟他。方信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方信孺来到汴京,会见金国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大声叱骂:“从前发动战事,今天前来求和,为什么呢?”德宗建中初年,升职而兼任御史中丞,任宋、亳、颍节度使。这时李纳反叛,李洧带着徐州归顺朝廷,李纳猛攻李洧,皇上诏令刘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纳军,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的水陆粮道于是被打通。进兵围濮州,攻濮阳,都打下来了,两次都迫使守将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渡口。朝廷提升刘玄佐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另外拿钱犒劳军队。”方信孺坚决不肯答应。方信孺回朝复命,朝廷再派他抵达汴京。完颜宗浩改变了先前的说法,另外生出枝节名目。方信孺说:“岁币不能再增加,所以用通谢钱代替。现在得了这个又要求那个,我只好掉脑袋罢了。”方信孺回来,说:“敌方所想要的有五件事:割让两淮地区是第一,增加岁币是第二,犒劳军队是第三,索要归正等人是第四,第五不敢说。”韩侂胄再三追问,以至于大声责问他,方信孺从容不迫地说:“想要得到太师的脑袋罢了。”韩侂胄大为恼怒,把方信孺降职三级。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方信孺出使金国时,年龄才三十岁。后来由于抵触不合时而回乡,在岩洞营建居室,赋诗饮酒,放纵自己。后来家产用尽,宾客日益稀少,方信孺不久也死了。
四、古代诗歌阅读
10.(2020高一上·吉林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B
(2)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B项,“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错误,从诗中来看,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流露出“迟暮”“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故选B。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意思是“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主要是叙事和抒情,由野望之景而触发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诸弟隔”,表达对诸弟的思念;“天涯”“一身遥”写自己身在天涯,独自飘零,流露漂泊之悲。总起来看,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五、情景默写
11.(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荀子《劝学》中,木要改造成为“其曲中规”的轮,要用“輮”;金要利,需“就砺”;而人通过“ ”,就能改造成为“ ”的君子。
(2)荀子《劝学》中用“ , ”两句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
(3)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能、作用的是“师者, ”。
(4)《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两句。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情况的句子是:“ ,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 , 。”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关注如下字词:博、参省、知、生、假、受、谤讥、苟。
故答案为: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⑵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⑶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⑷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⑸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⑹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六、材料作文
12.(2020高一下·新绛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74岁的山东师范大学退休返聘老教授王万森由于看错课表而意外旷课,他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歉意并在课堂上当众念检讨书,还要把检讨书张贴出来,并提出因为自己无故旷工要求停掉自己本学期的退休补贴。王老认为 “底线很重要,作为老师责任感就是底线。”
王教授的言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理解材料,自定文体,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参考例文】
坚守底线,实现价值
王教授的做法令人叹服。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世界中,能够坚持操守,恪守底线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物质财富的利诱而导致的义利观的扭曲,底线这一概念在大多数人眼里早已荡然无存。因此,重新拾回“底线”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实现价值。
坚守底线,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保证。
春秋乱,诸侯战,烽火起,悲歌响。这是萌生野心的时代,亦是成就枭雄的时代,同时这更是文化思想无上繁荣的时代。青青子衿于乱世之上坚守本心;于追名逐利之际提倡克己复礼;如此才得以凭微弱之躯而名垂青史,成就经世不绝的传奇大儒!“先义后利,舍生而取义”,孟子一席话成就了自己,更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的民族品格。正是因为他们在乱世中守得住底线,守得住本心,才能在时代的青史黄卷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守底线,是有价值人生的终生追求。
人生在世,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纷乱官场,利欲熏心,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无论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是“人生如雪淡如菊”亦或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都为了让自己这一颗怦怦跳动的赤子之心不被污泥浊淖所沾染。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皆大不相同,然而无论是陶渊明或是李白都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方式远离朝政,隐身阡陌之间嗅幽幽桃香,品淡雅香茗;或置身琼宇之巅过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快意人生。正是因为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以及人生追求,才不愿被世俗所惑,打破底线,而是选取坚守自己!
坚守底线,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世纪的欧洲,在那个宣扬着人文主义精神,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先进礼貌社会中,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唯利是图。导致了政治的黑暗,人形的扭曲,社会发展进程也呈现倒退之势。一个人不坚守底线,一群人不坚守底线,以至于一个高度发达的礼貌没有了底线,对社会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且惨痛的。
舍义取利,非吾之所愿,更为吾之所耻!
身处当代,我们应以史为鉴,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做一个有操守的人,做一个坚守底线的人,以此实现人生价值,且为社会创造价值!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本则材料讲的是王教授面对自己意外旷课事件的态度和做法。王教授作为一位返聘教授,对自己偶然的“旷课”行为如此“小题大做”,可见其工作态度之认真。他甚至将这次行为与做人的底线联系起来,认为“责任感就是底线”,他这次“责任感”的“缺失”,是对底线的突破,因此深感自责和愧疚。由此可以得到启发:做人要有底线(责任感)。这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很大程度上在于教授读检讨,并且张贴出来,并且主动要求扣退休金。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王老,一位知识分子的品质,那就是:勇于认错,敢于担当。从王教授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上,他的这种勇于反思自我的精神,是后学者前进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考生可以围绕“底线”“责任感”“担当”等方面立意。
参考立意:1、做人应坚守底线;2、做人做事应有责任感;3、勇于认错,敢于担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