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 实验2-6 氢氧化铝的制备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Al?? ②Al2O3③Ca(OH)2④Al(OH)3⑤Na2CO3⑥NaHCO3 .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
2.有100mL 溶质为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c(Cl﹣)=1.0mol?L﹣1 , c(Mg2+)=0.2mol?L﹣1 . 若不考虑水解因素,则要使其中的Mg2+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而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25mL????????????????????????????????????B.?5mL????????????????????????????????C.?30mL??????????????????????????????????D.?100mL
3.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无法区分的一组溶液是
A.?KOH和AlCl3???????????????B.?AlCl3和氨水???????????????C.?CuCl2和NaOH溶液???????????????D.?Na2CO3和盐酸
4.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①Al2O3 ②MgO ③NaHCO3 ④Al(OH)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Ba(OH)2②Al??? ③NaHCO3④Al2O3⑤NaHSO4⑥氨基酸?? ⑦NH4HS.
A.?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⑥⑦
6.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符合的是(?? )
A.?向含0.01mol KOH和0.01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C.?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D.?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
7.一份由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粉末,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得到沉淀X和滤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混合粉末从组成看,其成分皆是碱性氧化物
B.?溶液Y 中2n(Mg2+)<n(Cl﹣)<3n(Fe3+)
C.?沉淀X的成分为二氧化硅
D.?在溶液Y 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得到的沉淀的成分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
8.下列关于Al、Al2O3、Al(OH)3与强碱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有H2O生成?????????????????????????????????????????????????????B.?都有H2生成
C.?反应后铝元素主要以AlO2﹣的形式存在??????????????D.?反应后铝元素主要以Al3+的形式存在
9.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都有气体放出的是(?? )
A.?NaHCO3?????????????????????????B.?Al(OH)3?????????????????????????C.?(NH4)2CO3?????????????????????????D.?Al2O3
10.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均有气体生成的化合物是(?? )
A.?Si???????????????????????????????????B.?NH4HCO3???????????????????????????????????C.?Al???????????????????????????????????D.?Al2O3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l(OH)3胶体能疑聚水中悬浮物???????B.?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Al(OH)3能溶于NaOH溶液、氨水和稀硫酸
1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Al2O3???????????????????????????????????B.?Fe2O3???????????????????????????????????C.?CO2???????????????????????????????????D.?SiO2
1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氧化物是(?? )
A.?Al2O3????????????????????????????B.?Fe2O3????????????????????????????C.?Al(OH)3????????????????????????????D.?Fe(OH)3
二、填空题(共4题;共16分)
14.X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X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若X为氧化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若X为单质,X用于焊接钢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若X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气体B.等物质的量的A和B在水溶液中反应又生成X.常温下X与足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5.向2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mol/L NaOH溶液时,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mL)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写出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A段________?,图中线段OP:PB=________?.
(2)计算原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3)图中A对应的横坐标为________?mL
(4)当加入5ml 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量为________?mol.
(5)当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使最初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要得到与(4)中相同的沉淀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
16.有一种抗酸药,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试就该抗酸药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在以上成分中,有一种属于两性物质,试分别写出该两性物质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7.某铝土矿中主要含有Al2O3、Al(OH)3、AlO(OH),还含有Fe2O3等杂质.利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流程如图所示:
(1)粉碎后的铝土矿碱浸时应在高温下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
(2)AlO(OH)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在稀释、结晶过程中: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加Al(OH)3晶核的目的是促进Al(OH)3的析出.上述“稀释、结晶”工艺,也可用通入足量的________?气体的方法来代替.
(4)浓缩所得的NaOH溶液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该杂质可通过苛化反应除去,写出苛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5)该生产流程能实现________?(填化学式)的循环利用.
三、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18.胃病是人类易患的疾病,“氢氧化铝”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胃药,下表是它的说明书,结合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名称]复方氢氧化铝片
[成分]每片含主要成分氢氧化铝0.245克、硅酸镁0.105克、颠茄流浸膏0.0026毫升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
[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2~4片,一日3次。饭前半小时或胃痛发作时嚼碎后服
(1)氢氧化铝可中和胃酸(盐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药片中除含有铝元素外,还含有镁、硅等元素,将药片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一种白色沉淀,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说明?
19.下列图象中,纵坐标为沉淀量,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选择合适图象对应的字母填空.
(1)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过量________.
(2)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________.
(3)AlCl3、Mg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________.
(4)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________.
(5)含有少量盐酸的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________.
(6)含有少量HCl的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①Al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符合题意;
②Al2O3 属于两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符合题意;
③Ca(OH)2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与水,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
④Al(OH)3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符合题意;
⑤Na2CO3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水,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
⑥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与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中学常见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Al、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弱酸的铵盐、弱酸酸式盐、氨基酸、蛋白质等,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答】发生反应为: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将Mg2+恰好转化为沉淀分离,需要把Al3+全部转化为AlO2﹣;观察反应方程式可知,此时,溶液恰好为NaCl和NaAlO2溶液,所以,n(Na+)=n(Cl﹣)+n(Al3+),
Na+来源于4mol/LNaOH溶液,Al3+、Cl﹣来源于100mLMgCl2和AlCl3混合液溶液,不考虑水解因素,原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2[Mg2+]+3[Al3+]=[Cl﹣]计算得到[Al3+]=0.2mol/L
由离子守恒知:n(Na+)=n(Cl﹣)+n(Al3+)=0.1L×1mol/L+0.1L×0.2mol/L=0.12mol,所以,需加4mol/LNaOH溶液体积为:=0.03L=30ml;
故选C.
【分析】操作的目的是氢氧化镁形成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需要加入过量的碱把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恰好全部溶解,利用MgCl2和AlCl3与NaOH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然后利用电荷守恒、离子守恒计算.
3.【答案】B
【解析】【分析】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先无沉淀后有沉淀、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A可以区分;氯化铝和氨水互相滴加现象相同,均产生白色沉淀,B不可以区分;氢化铜溶液呈蓝色,C可以区分;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立即产生气体,D可以区分。
【点评】不用外加试剂鉴别溶液时先观察是否有特殊现象(如颜色、挥发等),然后考虑互滴。
4.【答案】C
【解析】【分析】氧化镁只能和盐酸反应,其余物质和盐酸以及氢氧化钠溶液都是反应的,答案选C。
【点评】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单质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等,需要熟练记住。该题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Ba(OH)2属于碱,只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和NaOH不反应,故错误;②Al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正确;③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能和稀盐酸、NaOH反应生成盐,故正确;④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⑤NaHSO4属于强酸酸式盐,和稀盐酸不反应,和NaOH反应,故错误;⑥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碱性和酸性,能和酸、碱反应,故正确;⑦NH4HS属于弱酸铵盐,能和稀盐酸、NaOH反应生成盐,故正确; 故选D.
【分析】Al、Al2O3、氢氧化铝、弱酸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都能和强酸、强碱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开始先和氢氧化钙反应,会逐渐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量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和氢氧化钾反应,此时沉淀量不变,当氢氧化钾消耗完毕时,将碳酸钙逐渐溶解,沉淀量逐渐减少,故A错误; B、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硫酸钡白色沉淀,直到最大量,然后不再减少为止,故B正确;
C、假设含2mol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开始阶段滴加入3molBa(OH)2时,2mol铝离子和3mol硫酸根分别和氢氧根和钡离子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铝和3mol硫酸钡沉淀共5mol沉淀,然后再滴加入1molBa(OH)2时,继续形成1mol的硫酸钡沉淀但同时有会溶解2mol氢氧化铝沉淀,所以这一段沉淀的物质的量并没有增多反而减小,再滴加入Ba(OH)2时无反应发生最终只剩余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
D、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出现沉淀,然后过量的盐酸又将沉淀逐渐溶解掉,应该是1份沉淀,3份溶解,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开始先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当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和氢氧化钾反应,最后将碳酸钙溶解;
B、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硫酸钡白色沉淀;
C、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开始铝离子和硫酸根逐渐形成沉淀,然后形成的氢氧化铝逐渐溶解,直到只剩余硫酸钡为止,结合具体数据分析反应过程;
D、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出现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四种氧化物中,SiO2为酸性氧化物,Mg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溶于盐酸生成MgCl2、AlCl3、FeCl3 , 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H+ ,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溶于盐酸,因此过滤出的沉淀是SiO2 , A、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不知氧化物的量的关系,所以无法确定三种离子的量的关系,但根据电荷守恒,氯离子的浓度应最大,故B错误;
C、过滤出的沉淀是SiO2 , 故C正确;
D、在溶液Y 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得到的沉淀的成分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四种氧化物中,SiO2为酸性氧化物,Mg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溶于盐酸生成MgCl2、AlCl3、FeCl3 , 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H+ ,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溶于盐酸,因此过滤出的沉淀是SiO2 , 以此解答该题.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l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 A、铝与强碱反应水是反应,故A错误;
B、氧化铝与氢氧化铝和强碱反应无氢气生成,故B错误;
C、三者与强碱反应都生成偏铝酸盐,故C正确;
D、三者与碱反应铝元素最终以偏铝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l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由此分析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钠属于弱酸的酸式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前者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后者无气体产生,故A错误; B.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前者后者都无气体产生,故B错误;
C.碳酸铵属于弱酸弱碱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与二氧化碳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前者有二氧化碳气体后者氨气气体产生,都有气体放出,故C正确;
D.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前者后者都无气体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气体;
B.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无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气体;
C.碳酸铵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
D.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无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气体.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Si和稀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 B.碳酸氢铵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氨气,且该物质是化合物,故B正确;
C.Al和稀盐酸、NaOH溶液都反应生成氢气,但Al是单质,故C错误;
D.氧化铝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两性化合物(如Al2O3、Al(OH)3等)、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等)、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等)、单质(如Al)、氨基酸等,且该物质是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且均有气体生成的化合物.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故A正确;
B.铝属于亲氧元素,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所以有保护作用,故B正确;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次是Fe元素,故C正确;
D.氢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但不溶于弱碱,氨水溶液为弱碱,所以不溶于氨水,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B.氧化铝是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有保护作用;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次是Fe元素;
D.氢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
1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 B.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碱不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错误;
D.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和稀盐酸不反应,能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l、Al2O3、Al(OH)3、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都能和强酸、强碱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氧化铝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两性氧化物,故A正确;
B.氧化铁能和盐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氢氧化铝能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氢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只能与盐酸反应,而且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既能和稀盐酸反应又能和NaOH反应,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O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据此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4.【答案】Al2O3;2Al+Fe2O32Fe+Al2O3;2OH﹣+NH4++HCO3﹣=H2O+NH3?H2O+CO32﹣
【解析】【解答】物质X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X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若X为氧化物,则应该是两性氧化物,应为Al2O3 , 故答案为:Al2O3;
(2)若X为单质,应为铝,常用于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2Fe+Al2O3 ,
故答案为:2Al+Fe2O32Fe+Al2O3;
(3)若X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应为二氧化碳,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气体B,应生成氨气,等物质的量的A和B在水溶液中反应又生成X,则X为NH4HCO3 , 2OH﹣+NH4++HCO3﹣=H2O+NH3?H2O+CO32﹣ ,
故答案为:2OH﹣+NH4++HCO3﹣=H2O+NH3?H2O+CO32﹣ .
【分析】物质X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X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若X为氧化物,应为Al2O3;
(2)若X为单质,应为铝,常用于铝热反应;
(3)若X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应为二氧化碳,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气体B,应生成氨气,等物质的量的A和B在水溶液中反应又生成X,则X为NH4HCO3 .
15.【答案】Al3++3OH﹣=Al(OH)3↓;3:1;0.5;15;0.0033;18.33
【解析】【解答】(1)依据分析可知OA段发生的 反应是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至最大量的过程,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AB段发生的是氢氧化铝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沉淀全部溶解,根据反应①Al3++3OH﹣=Al(OH)3↓,②Al(OH)3+OH﹣=AlO2﹣+2H2O得到生成最大量沉淀和沉淀全部溶解所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3: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一定,所以溶液体积比为3:1;故答案为:Al3++3OH﹣=Al(OH)3↓,3:1;
(2)图象中分析得到最大量氢氧化铝沉淀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氯化铝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浓度==0.5mol/L;故答案为:0.5;
(3)图象中分析得到最大量氢氧化铝沉淀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03mo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0.015L=15ml;故答案为:15;
(4)当加入5ml 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量依据反应Al3++3OH﹣=Al(OH)3↓;计算得到:
Al3++3OH﹣=Al(OH)3↓;
1???? 3??????????? 1
? 0.005L×2mol/L??? n
n=0.0033mol;故答案为:0.0033;
(5)当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使最初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要得到与(4)中相同的沉淀量,则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最大量沉淀为0.01mol,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03mol,溶解沉淀物质的量=0.01mol﹣0.0033mol=0.0067mol;消耗氢氧化钠0.0067mol;所以共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0.0067mol+0.03mol=0.0367mol;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0.01833L=18.35ml;故答案为:18.35;
【分析】向2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加2mol/L NaOH溶液时,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①Al3++3OH﹣=Al(OH)3↓,②Al(OH)3+OH﹣=AlO2﹣+2H2O,图象中OA段为发生反应①,AB段为氢氧化铝溶解发生反应②,依据各步反应分析判断,进行有关计算.
16.【答案】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解析】【解答】碳酸钙、碳酸镁是弱酸盐,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氢氧化镁属于碱,不能和碱反应,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分别为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分析】碳酸钙、碳酸镁是弱酸盐,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氢氧化镁属于碱,不能和碱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17.【答案】加快反应的速率;AlO(OH)+NaOH=NaAlO2+H2O;促进NaAlO2的水解;CO2;Na2CO3+Ca(OH)2=CaCO3↓+2NaOH;NaOH
【解析】【解答】(1)(1)粉碎后的铝土矿碱浸时应在高温下进行,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故答案为:加快反应的速率;
(2)AlO(OH)与NaOH反应,最后得到偏铝酸钠,钠和铝之比为1:1,所以)AlO(OH)与NaOH是1:1反应,即AlO(OH)+NaOH=NaAlO2+H2O,
故答案为:AlO(OH)+NaOH=NaAlO2+H2O;
(3)越稀越水解,加水稀释促进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也可以用偏铝酸盐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制得,故答案为:促进NaAlO2的水解;CO2;
(4)浓缩所得的NaOH溶液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苛性钠,从而除去碳酸根离子,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5)后续反应中生成氢氧化钠,而前阶段是用氢氧化钠溶解铝土矿,该生产流程能实现的循环利用是NaOH,故答案为:NaOH.
【分析】铝土矿用强碱溶液进行转化成偏铝酸盐,加入Al(OH)3晶核促进Al(OH)3的析出,加水稀释也是促进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最后滤出氢氧化铝,然后焙烧氢氧化铝得到三氧化二铝;
(1)粉碎后的铝土矿碱浸时应在高温下进行,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2)AlO(OH)与NaOH反应,最后得到偏铝酸钠,钠和铝之比为1:1,所以)AlO(OH)与NaOH是1:1反应;
(3)越稀越水解,加水稀释促进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也可以用偏铝酸盐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制得;
(4)浓缩所得的NaOH溶液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苛性钠,从而除去碳酸根离子;
(5)后续反应中生成氢氧化钠,而前阶段是用氢氧化钠溶解铝土矿.
三、综合题
18.【答案】(1)Al(OH)3+3H+===Al3++3H2O
(2)MgSiO3+2H+===H2SiO3+Mg2+;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解析】【解答】本题以药品说明书为背景,考查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为难溶物,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硅酸是一种弱酸,也是一种难溶物。【分析】本题以药物的主要成分考查氢氧化铝的性质和硅酸盐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1)③
(2)⑥
(3)①
(4)②
(5)⑤
(6)④
【解析】【解答】解:(1)氯化铝中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发生的反应为Al3++3OH﹣═Al(OH)3↓,沉淀达到最大值后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故图象③符合;(2)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发生Al3++3OH﹣═Al(OH)3↓生成沉淀,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溶解,故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所用NaOH溶液体积为3:1,故图象⑥符合;(3)AlCl3、Mg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Al3++3OH﹣═Al(OH)3↓、Mg2++2OH﹣═Mg(OH)2↓生成两种沉淀,然后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先产生沉淀,后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溶解,故图象①符合;(4)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先发生Ca(OH)2+CO2═CaCO3↓+H2O,生成沉淀,后发生CO2+CaCO3+H2O═Ca(HCO3)2 , 故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前后两部分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1,故图象②符合;(5)含有少量盐酸的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发生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沉淀,然后发生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Al3++3OH﹣═Al(OH)3↓,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达最大后,发生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OH﹣═AlO2﹣+2H2O,沉淀溶解至最后消失,沉淀生成与溶解前后两部分两部分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3:1,故图象⑤符合;(6)含有少量HCl的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氨水先与盐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沉淀,然后AlCl3溶液和氨水反应,沉淀达到最大后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故图象④符合. 故答案为:③;⑥;①;②;⑤;④.
【分析】(1)氯化铝中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达最大后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2)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至最后消失,根据方程式判断前后两部分两部分消耗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关系;(3)AlCl3、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两种沉淀,然后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的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溶解;(4)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先发生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再发生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沉淀消失,根据方程式判断前后两部分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关系;(5)含少量盐酸的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沉淀,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铝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达最大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最后沉淀完全溶解,根据方程式判断沉淀生成与溶解前后两部分两部分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6)含有少量HCl的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氨水先与盐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沉淀,然后AlCl3溶液和氨水反应,沉淀达到最大后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