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收心考试)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科考队员测得神农架野人的脚印尺寸如图所示,请你估计该野人的身高为( )
A.1.65 m B.1.75 m C.2.11 m D.2.95 m
2.(2017·益阳)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3.(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4.(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5.(2018·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6.(2019八上·伊春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7.(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只将透镜向蜡烛适当移动,仍成清晰的像
B.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透镜适当移动,光屏上还会成清晰的像
C.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眼睛在光屏后面,把光屏撤掉后通过透镜仍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D.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中间,为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将光屏向右适当移动
8.(2015八上·馆陶期末)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这捆铜线的长度约为(ρ铜=8.9×103kg/m3)( )
A.4m B.40m C.400m D.4000m
9.(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下列图像中,能反映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小球的直径是 mm.
11.(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台风和海啸会产生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就能对台风和海啸进行预警。
12.(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其设计原理是 .若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
13.(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最后实现连接,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神舟八号”飞船是以 为参照物,其中速度较大的是 .(填“神舟八号飞船”“天宫一号”)
14.(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反射角等于 。
15.(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
16.(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刚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质量为 g,10枚硬币的体积为 mL.所测一枚一元硬币材料的密度为 kg/m3.
三、作图题
17.(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18.(2017八上·织金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四、实验题
19.(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物理兴趣小组想了解长江水在不同季节的密度变化,于是小文和小李分别对冬季长江水进行了如图的探究。
(1)调节天平前,小文将天平放置在 上,然后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 使天平平衡;
(2)小文的实验步骤(顺序已打乱)是:
A .将一部分长江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长江水的体积,如图甲所示;
B .取长江水样品倒入玻璃杯,称出长江水与玻璃杯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C .称出剩余长江水与玻璃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D .利用测得的数据,求出长江水样品的密度。
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3)根据上述实验知,乙图中长江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 g,倒入量筒中的长江水质量为 g;
(4)量筒中长江水的体积为 cm3 ,长江水的密度为 kg/m3 。
20.(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时小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 范围内。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应如何操作? 。
(2)为了能在屏上得到实像,他们调整了物距,并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
序号 焦距/cm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10 35 14 倒立、缩小、实像
2 10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3 10 25 16.7
4 15 35 26.3 倒立、缩小、实像
5 15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6 15 25 37.5 倒立、放大、实像
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
(3)比较1、2、3组得出的规律是
;
(4)若要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应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 和 ,或 和 。
五、计算题
21.(2018·平邑模拟)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其中T1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
由表中可知:
(1)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列车从上海出发经多长时间到达蚌埠?
(3)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
(4)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
22.(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一只玻璃瓶最多能装质量为0.5kg的水。求:
(1)瓶子的容积;
(2)这个瓶子最多可装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多少kg?
(3)这个瓶子中装满某液体时总质量0.7kg,装一半液体时总质量0.5kg,则液体密度是多少kg/m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野人的脚印的长度为30.10cm,则野人的身高约为:30.10cm×7=210.70cm≈2.11m。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3.【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0.1s=0.5s,
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 =0.11m/s,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0.1s=0.2s,
路程:sBC=5.50cm 2.50cm=3.00cm=0.03m,
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0.1s=0.3s,
路程:sAB=2.50cm=0.025m,所以:vBC= = =0.15m/s,
vAB= = ≈0.083m/s,
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4.【答案】B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在足球场上的激动之举,不是噪声,A不符合题意;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B符合题意;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是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的声音,不是噪声,C不符合题意;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5.【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A符合题意。
B、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水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霜是凝华现象,“白气”是小液滴,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
6.【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通过图像可以得到,物质的初始状态为A点,温度为40 C;随着时间的增加,到第4分钟即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对应温度即熔点为48 C;从第4分钟到第10分钟,即B C段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熔化过程,说明这是一种晶体;到达C点后,又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但并未到达沸点,仍为液态。
故答案为:B。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7.【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只将透镜向蜡烛适当移动,仍成清晰的像,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距不变,像距不变,所以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透镜适当移动,光屏上不会成清晰的像,B错误,符合题意;
C.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眼睛在光屏后面,由图可知,在光屏上成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把光屏撤掉后,通过透镜仍可以看到蜡烛的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中间,延后成像,为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将光屏向右适当移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不同的物距对应不同的像距;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使像远离凸透镜。
8.【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由ρ= 可得,铜丝的体积:
V= = =0.001m3,
因为V=SL,S=25mm2=25×10﹣6m2,
所以这捆铜丝的长度:
L= = =40m.
故选B.
【分析】知铜的密度和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铜丝的体积,又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可求长度.
9.【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液体沸腾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晶体凝固时,温度逐渐下降。
10.【答案】12.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左侧与8.00cm对齐,右侧与9.2cm对齐,估读为9.20cm,所以小球的直径为d=9.20cm-8.00cm=1.20cm=12.0mm.
【分析】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圆的直径。
11.【答案】次声波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台风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分析】较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伴随次声波的产生。
12.【答案】28℃;液体热胀冷缩;不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28℃;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分析】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利用温度计中液柱对应的位置测量温度。
13.【答案】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飞船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是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2)因为是“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后实现连接,所以其中速度较大的是神舟八号飞船.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14.【答案】OG;OF;3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 60°=30°,
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则∠COF为反射角,反射角等于30°。
【分析】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判断此时的折射光线,并能判断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5.【答案】15.0;缩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某一点,这一点也就是光斑最小、最亮的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0cm;
当物距为35cm时, ,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6.【答案】64;8;8×103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甲知道,天平的读数方法知道,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以,10枚硬币的质量是:m=50g+10g+4g=64g;由图乙知道,未放入硬币时液体的体积是:V1=30mL,放入硬币时液体的体积是:V2 =38mL,故120枚硬币的体积是:V=V2 -V1 =38mL-30mL=8mL=8cm3;由ρ=m/V知道,一元硬币材料的密度是: .
【分析】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根据量筒中液面高度差测量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17.【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分析】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沿直线传播;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
18.【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一条入射光线过焦点,则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另一条入射光线过光心,则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分析】理解基本光线的折射规律: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由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19.【答案】(1)水平台面;平衡螺母
(2)BACD
(3)73.4;45
(4)40;1.125×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天平在调节时,首先应将其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此时表示天平已经平衡,就可以用其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了;(2)为避免液体在烧杯壁上有残留造成实验误差,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B、取出长江水样品倒入玻璃杯,称出长江水与玻璃杯总质量;
A、将一部分长江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长江水的体积;
C、称出剩余长江水与玻璃杯的总质量;
D、利用测得的数据,求出长江水样品的密度;(3)乙图中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3.4g,则长江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
m总=50g+20g+3.4g=73.4g,丙图中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3.4g,剩余长江水与玻璃杯的总质量m剩=20g+5g+3.4g=28.4g,
则倒入量筒中的长江水质量为:m=m总-m剩=73.4g-28.4g=45g;(4)由图甲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故长江水的体积:V=40mL=40cm3;长江水的密度:ρ= = =1.125g/cm3=1.125×103kg/m3。
【分析】(1)调节天平时,先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首先利用天平测量质量,再倒入部分进量筒测量体积,后测量剩余的质量;(3)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4)根据量筒中液面高度测量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20.【答案】(1)焦点;移去光屏,透过透镜看烛焰的虚像
(2)倒立缩小的实像
(3)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4)1;4;3;6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若将蜡烛放在焦点处,则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则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的光斑,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时小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焦点范围内。若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就得移去光屏,透过透镜看烛焰的虚像;(2)由表中数据可知:f=10cm,物距为25cm,即u>2f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由1、2、3三组物距分别为35cm、30cm、25cm可知:物距在不断减小,而像距由14cm到15cm到16.7cm,在不断增大,所以得出的规律是:物距减小,像距增大;(4)要知道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指的是透镜的焦距不同,所以有表中数据可知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1和4,或3和6都可以。
【分析】(1)物体在焦点内时,光屏上不能成像;要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4)比较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时,需要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使物距相同。
21.【答案】(1)解: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s=484km 0km=484km
(2)解:列车从上海出发到达蚌埠所用的时间,t=22:00 18:00=4h
(3)解: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121km/h
(4)解: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t2=24:00-18:00+8:00=14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v=可求从上海开往蚌埠的平均速度.
22.【答案】(1)解:由ρ= 得,水的体积:V水= = =5×10-4m3,
则瓶子的容积等于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即V容=V水=5×10-4m3;
答:瓶子的容积为5×10-4m3;
(2)解:这个瓶子装满硫酸的体积V硫酸=V容=5×10-4m3,由ρ= 得,硫酸的质量:m硫酸=ρ硫酸V硫酸=1.8×103kg/m3×5×10-4m3=0.9kg;
答:这个瓶子最多可装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0.9kg;
(3)解:当这个瓶子中装满某液体时总质量m总=0.7kg,即:m液+m瓶=m总 ------①
当装一半液体时总质量m总′=0.5kg,即: m液+m瓶=m总′------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m液=0.4kg,m瓶=0.3kg,瓶子中装满某液体时液体的体积V液=V容=5×10-4m3,则液体密度:ρ液= = =0.8×103kg/m3。
答:液体密度是0.8×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比值计算体积;(2)利用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3)根据液体前后的质量差和体积差的比值计算密度。
1 / 1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收心考试)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科考队员测得神农架野人的脚印尺寸如图所示,请你估计该野人的身高为( )
A.1.65 m B.1.75 m C.2.11 m D.2.95 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野人的脚印的长度为30.10cm,则野人的身高约为:30.10cm×7=210.70cm≈2.11m。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2.(2017·益阳)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3.(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0.1s=0.5s,
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 =0.11m/s,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0.1s=0.2s,
路程:sBC=5.50cm 2.50cm=3.00cm=0.03m,
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0.1s=0.3s,
路程:sAB=2.50cm=0.025m,所以:vBC= = =0.15m/s,
vAB= = ≈0.083m/s,
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4.(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答案】B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在足球场上的激动之举,不是噪声,A不符合题意;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B符合题意;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是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的声音,不是噪声,C不符合题意;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5.(2018·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A符合题意。
B、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水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霜是凝华现象,“白气”是小液滴,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
6.(2019八上·伊春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通过图像可以得到,物质的初始状态为A点,温度为40 C;随着时间的增加,到第4分钟即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对应温度即熔点为48 C;从第4分钟到第10分钟,即B C段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熔化过程,说明这是一种晶体;到达C点后,又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但并未到达沸点,仍为液态。
故答案为:B。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7.(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只将透镜向蜡烛适当移动,仍成清晰的像
B.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透镜适当移动,光屏上还会成清晰的像
C.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眼睛在光屏后面,把光屏撤掉后通过透镜仍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D.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中间,为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将光屏向右适当移动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只将透镜向蜡烛适当移动,仍成清晰的像,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距不变,像距不变,所以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透镜适当移动,光屏上不会成清晰的像,B错误,符合题意;
C.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眼睛在光屏后面,由图可知,在光屏上成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把光屏撤掉后,通过透镜仍可以看到蜡烛的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中间,延后成像,为使光屏上成清晰像,将光屏向右适当移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不同的物距对应不同的像距;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使像远离凸透镜。
8.(2015八上·馆陶期末)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这捆铜线的长度约为(ρ铜=8.9×103kg/m3)( )
A.4m B.40m C.400m D.4000m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由ρ= 可得,铜丝的体积:
V= = =0.001m3,
因为V=SL,S=25mm2=25×10﹣6m2,
所以这捆铜丝的长度:
L= = =40m.
故选B.
【分析】知铜的密度和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铜丝的体积,又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可求长度.
9.(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下列图像中,能反映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液体沸腾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晶体凝固时,温度逐渐下降。
二、填空题
10.(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小球的直径是 mm.
【答案】12.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左侧与8.00cm对齐,右侧与9.2cm对齐,估读为9.20cm,所以小球的直径为d=9.20cm-8.00cm=1.20cm=12.0mm.
【分析】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圆的直径。
11.(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台风和海啸会产生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就能对台风和海啸进行预警。
【答案】次声波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台风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分析】较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伴随次声波的产生。
12.(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其设计原理是 .若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28℃;液体热胀冷缩;不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28℃;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分析】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利用温度计中液柱对应的位置测量温度。
13.(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最后实现连接,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神舟八号”飞船是以 为参照物,其中速度较大的是 .(填“神舟八号飞船”“天宫一号”)
【答案】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飞船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是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2)因为是“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后实现连接,所以其中速度较大的是神舟八号飞船.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14.(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折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反射角等于 。
【答案】OG;OF;3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 60°=30°,
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则∠COF为反射角,反射角等于30°。
【分析】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判断此时的折射光线,并能判断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5.(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处,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
【答案】15.0;缩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某一点,这一点也就是光斑最小、最亮的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0cm;
当物距为35cm时, ,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6.(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刚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质量为 g,10枚硬币的体积为 mL.所测一枚一元硬币材料的密度为 kg/m3.
【答案】64;8;8×103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甲知道,天平的读数方法知道,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以,10枚硬币的质量是:m=50g+10g+4g=64g;由图乙知道,未放入硬币时液体的体积是:V1=30mL,放入硬币时液体的体积是:V2 =38mL,故120枚硬币的体积是:V=V2 -V1 =38mL-30mL=8mL=8cm3;由ρ=m/V知道,一元硬币材料的密度是: .
【分析】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根据量筒中液面高度差测量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三、作图题
17.(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分析】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沿直线传播;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
18.(2017八上·织金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一条入射光线过焦点,则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另一条入射光线过光心,则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分析】理解基本光线的折射规律: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由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四、实验题
19.(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物理兴趣小组想了解长江水在不同季节的密度变化,于是小文和小李分别对冬季长江水进行了如图的探究。
(1)调节天平前,小文将天平放置在 上,然后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 使天平平衡;
(2)小文的实验步骤(顺序已打乱)是:
A .将一部分长江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长江水的体积,如图甲所示;
B .取长江水样品倒入玻璃杯,称出长江水与玻璃杯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C .称出剩余长江水与玻璃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D .利用测得的数据,求出长江水样品的密度。
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3)根据上述实验知,乙图中长江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 g,倒入量筒中的长江水质量为 g;
(4)量筒中长江水的体积为 cm3 ,长江水的密度为 kg/m3 。
【答案】(1)水平台面;平衡螺母
(2)BACD
(3)73.4;45
(4)40;1.125×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天平在调节时,首先应将其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格数相等,此时表示天平已经平衡,就可以用其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了;(2)为避免液体在烧杯壁上有残留造成实验误差,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B、取出长江水样品倒入玻璃杯,称出长江水与玻璃杯总质量;
A、将一部分长江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长江水的体积;
C、称出剩余长江水与玻璃杯的总质量;
D、利用测得的数据,求出长江水样品的密度;(3)乙图中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3.4g,则长江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
m总=50g+20g+3.4g=73.4g,丙图中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3.4g,剩余长江水与玻璃杯的总质量m剩=20g+5g+3.4g=28.4g,
则倒入量筒中的长江水质量为:m=m总-m剩=73.4g-28.4g=45g;(4)由图甲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故长江水的体积:V=40mL=40cm3;长江水的密度:ρ= = =1.125g/cm3=1.125×103kg/m3。
【分析】(1)调节天平时,先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首先利用天平测量质量,再倒入部分进量筒测量体积,后测量剩余的质量;(3)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4)根据量筒中液面高度测量体积,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20.(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时小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 范围内。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应如何操作? 。
(2)为了能在屏上得到实像,他们调整了物距,并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
序号 焦距/cm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10 35 14 倒立、缩小、实像
2 10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3 10 25 16.7
4 15 35 26.3 倒立、缩小、实像
5 15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6 15 25 37.5 倒立、放大、实像
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
(3)比较1、2、3组得出的规律是
;
(4)若要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应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 和 ,或 和 。
【答案】(1)焦点;移去光屏,透过透镜看烛焰的虚像
(2)倒立缩小的实像
(3)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4)1;4;3;6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若将蜡烛放在焦点处,则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则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圆形的光斑,当蜡烛移到距透镜一定距离范围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时小明一定是把物距调在焦点范围内。若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要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就得移去光屏,透过透镜看烛焰的虚像;(2)由表中数据可知:f=10cm,物距为25cm,即u>2f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由1、2、3三组物距分别为35cm、30cm、25cm可知:物距在不断减小,而像距由14cm到15cm到16.7cm,在不断增大,所以得出的规律是:物距减小,像距增大;(4)要知道比较不同透镜成像大小关系,指的是透镜的焦距不同,所以有表中数据可知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1和4,或3和6都可以。
【分析】(1)物体在焦点内时,光屏上不能成像;要透过凸透镜观察像;(2)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4)比较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时,需要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使物距相同。
五、计算题
21.(2018·平邑模拟)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其中T1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
由表中可知:
(1)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列车从上海出发经多长时间到达蚌埠?
(3)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
(4)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
【答案】(1)解: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s=484km 0km=484km
(2)解:列车从上海出发到达蚌埠所用的时间,t=22:00 18:00=4h
(3)解: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121km/h
(4)解: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t2=24:00-18:00+8:00=14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v=可求从上海开往蚌埠的平均速度.
22.(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一只玻璃瓶最多能装质量为0.5kg的水。求:
(1)瓶子的容积;
(2)这个瓶子最多可装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多少kg?
(3)这个瓶子中装满某液体时总质量0.7kg,装一半液体时总质量0.5kg,则液体密度是多少kg/m3?
【答案】(1)解:由ρ= 得,水的体积:V水= = =5×10-4m3,
则瓶子的容积等于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即V容=V水=5×10-4m3;
答:瓶子的容积为5×10-4m3;
(2)解:这个瓶子装满硫酸的体积V硫酸=V容=5×10-4m3,由ρ= 得,硫酸的质量:m硫酸=ρ硫酸V硫酸=1.8×103kg/m3×5×10-4m3=0.9kg;
答:这个瓶子最多可装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0.9kg;
(3)解:当这个瓶子中装满某液体时总质量m总=0.7kg,即:m液+m瓶=m总 ------①
当装一半液体时总质量m总′=0.5kg,即: m液+m瓶=m总′------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m液=0.4kg,m瓶=0.3kg,瓶子中装满某液体时液体的体积V液=V容=5×10-4m3,则液体密度:ρ液= = =0.8×103kg/m3。
答:液体密度是0.8×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比值计算体积;(2)利用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3)根据液体前后的质量差和体积差的比值计算密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