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天桃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网络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南宁市天桃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网络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25 17:25:19

文档简介

广西南宁市天桃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网络考试)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  )
A.中学生的鞋长约0.7m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5℃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10m D.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kg
2.(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4.(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5.(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
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C.超声波加湿器把水打成小雾滴增加空气的湿度
D.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6.(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
7.(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水中“折”笔 D.树荫下的光斑
8.(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积水凹地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积水凹地
B.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都应是积水凹地
C.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
D.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
9.(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
10.(2020八上·博白期末)在如图 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1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是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角为60° B.折射角为60°
C.空气在左侧 D.XX′是法线
12.(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 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13.(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不接触时,两者间也可能会发生力的作用
B.被压的气球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D.人推车向前运动时,人给车的作用力等于车给人的作用力
14.(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有弹性形变,后有弹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C.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弹力作用
D.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15.(2020八下·宾阳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6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计数为(  )
A.4N B.6N C.10N D.16N
16.(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三个小球甲、乙、丙由同种材料制成,体积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 g、24 g、36 g,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小球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7.(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秒表的读数为   s。
18.(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华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实验探究。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偏折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光屏上 A、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将灵敏温度计放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
19.(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大声”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的性质制成的,一支使用过但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为 36.8℃,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体温计读数如图所示,则病人实际体温是    ℃。
2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首先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   (填物态变化),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雨。
22.(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明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 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然后将苹果 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   ,使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 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则苹果质量为   。
三、作图题
23.(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4.(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已知足球的质量为250g,请画出足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四、简答题
25.(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太阳出来后白雾消失。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两种现象。
五、实验题
26.(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   。实验中应选用   (选填“较大的”或“较小的”)海波;
(2)分析图乙中的图像 ABCD,在 6~7min 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   不变;熔化的时间是   min,凝固点是    ℃。
27.(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现有厚度分别为5mm 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28.(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   ;
(2)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4)若步骤(3)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选填“凸”或“凹”) 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因为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
(5)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   (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6)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六、综合题
29.(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东海某处测量船上向海底竖直发射超声波,经6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
(1)此处深度是多少m?
(2)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七、计算题
30.(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有一个玻璃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 800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为 700g,求:(ρ酒=0.8×103 kg/m3 )
(1)这个瓶的容积是多少升?瓶子质量是多少?
(2)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1.8×103kg/m3 的硫酸后总质量是多少?
3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表1:全国部分开车时刻表
表2:北京站始发21列车途径站及时刻表
表3:上海站始发22次列车途径站及时刻表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为1462km,假设北京开往上海的21次列车和上海开往北京的22次列车中途三个站点都停靠20分钟。且开动起来后(不计启动加速的时间),各阶段均以某一恒定的速度v行驶。求:
(1)21次列车运行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某一恒定的速度v为多少km/h;
(3)若同一天发车,则由以上信息,推理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时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鞋子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5cm=0.25m
左右,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B符合题意;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2m,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0.2kg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质量,结合数据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A符合题意;
B.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已经产生的声音会继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ABD,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C。
【分析】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4.【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乙的音调相同,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和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波形不同,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丙和丁偏离原位置的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色不同,声波的图像不同。
5.【答案】C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加湿器把水打成小雾滴增加空气的湿度,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声音做某事,是声音在传递能量。
6.【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A符合题意;
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B不符合题意;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熔化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持续升高。
7.【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水中“折”笔,是由于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空隙形成的像,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影子、小孔成像、光斑、日食等。
8.【答案】C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洼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洼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粗糙的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光滑物体的表面反射镜面反射。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未改变入射角及入射面位置,则折射角度不发生变化,入射点右移,折射光线与原折射光线平行,则光斑将向右移,A不符合题意;
B.由折射定律可知,当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增大,光斑右移,B不符合题意;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由于水面升高光线更早发生折射,如下图虚线所作:
则光斑左移,C符合题意;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由于入射点,入射面,入射角度均不发生变化,则折射光线不发生变化,光斑不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比其它介质中的角度大。
10.【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所以甲图是近视眼;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由图可知,应该用丙图中的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成像时,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利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时,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11.【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BD.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所以XX′是法线,YY′是界面;由于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位于法线的另一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90°-60°=30°
折射角∠AOX=60°
A错误,符合题意,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YY′右侧是玻璃,左侧是空气,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并判断角度。
12.【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手对桶的拉力和桶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作用点不同,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故答案为:C。
【分析】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3.【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两个物体不接触时,两者间也可能会发生力的作用,比如,磁体吸引铁钉,不接触有力的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手捏一个气球,气球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C错误,符合题意;
D.人推车向前运动时,人给车的作用力和车给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4.【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A.弹性形变与产生弹力没有先后关系,A不符合题意;
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形变才会产生弹力,只相互接触不发生弹性形变,不会产生弹力,B不符合题意;
C.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和互相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弹力作用,C符合题意;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一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所以有形变时不一定有弹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相互产生压力,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在恢复原状时产生弹力。
15.【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受力是平衡的,即:B端的力大小为6N;又因为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秤受力是平衡的,B端受到的拉力是6N,虽然A的重力是10N,但为了和B端受力平衡,A端绳受的力是6N,而弹簧秤的合力为零,弹簧秤的示数是钩上的拉力或是一端受到的力,所以示数为6N;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秤在一对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合力为零,弹簧秤读数等于其中的一个拉力的大小。
16.【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设甲球的体积为V甲=V,根据三个小球的体积之比为1:2:3,则V乙=2V,V丙=3V.
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甲球的密度 ,
同理可得:乙球的密度 ,
丙球的密度 .
则 ,三个小球甲、乙、丙由同种材料制成,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所以甲球是空心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比值的比值计算密度,相同材料密度是相同的,空心物体平均密度偏小。
17.【答案】2.79;228.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3.79cm对齐,则木块的长度3.79cm-1.00cm=2.79cm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8.7s=228.7s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18.【答案】色散;Ⅲ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因为图中的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图中从下到上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在红光的外侧放上一只灵敏温度计,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因此,该温度计应放在Ⅲ区。
【分析】光线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19.【答案】声源处;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请勿大声喧”是指要保持安静,小声说话,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大声”是指声音比较大,即响度比较大。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减小响度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答案】热胀冷缩;37.2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和普通的液体温度计一样,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为37.2℃,高于36.8℃,说明人的体温为37.2℃。
【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根据温度计中液柱的高度测量温度。
21.【答案】升华;吸收;凝华;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2.【答案】右;游码;156.4g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称量苹果时,将苹果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苹果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苹果=100g+50g+5g+1.4g=156.4g
【分析】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侧调节;测量质量时,添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根据砝码或额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
23.【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因此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4.【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重力示意图
【解析】【解答】不计空气阻力,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重力作用,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G=0.25kg×9.8N/kg=2.45N,如下图:
【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
25.【答案】解:夏季气温高,河水容易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清晨气温低,水蒸气液化为小液滴,便产生了白雾,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小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所以白雾消失。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26.【答案】(1)受热均匀;较小的
(2)固液共存;温度;5;48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应选用较小颗粒做实验,较小的颗粒受热均匀。(2)海波在6min至7min时间内处于熔化阶段,即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海波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5min=5min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为4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所以海波的凝固点是48℃。
【分析】(1)水浴法加热使物体受热均匀;选用较小颗粒的固体进行实验;(2)晶体在好、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相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7.【答案】(1)较暗;2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0;不能;虚
(4)不变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所以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3)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cm,则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15cm+15cm=30cm光屏不能承接虚像,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和物等大,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在较暗的环境中,便于观察;选用较薄的玻璃;(2)利用玻璃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8.【答案】(1)同一高度
(2)B
(3)左
(4)凹;发散
(5)往上移
(6)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根据实验的要求,烛焰、光屏,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故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已知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故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选B。(3)凸透镜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则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调节。(4)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5)随着蜡烛的不断燃烧,烛焰向下移动,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断的向上移动。(6)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烛焰、光屏,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3)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像远离凸透镜;(5)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6)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9.【答案】(1)解:声音在6s内传播的距离s=vt=1500m/s×6s=9000m;海底深度h= =4500m
(2)解: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因为同步卫星与地球之间有真空区,而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乘积计算路程,结合回声计算距离;(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0.【答案】(1)解:设瓶子的质量为m,容积为V;当瓶装满水时,则有m+ρ水V=800g
m+1g/cm3×V=800g------①
当装满酒精时,则有m+ρ酒精V=700g
m+0.8g/cm3×V=700g-----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m=300g,V=500cm3 =0.5L
答:这个瓶的容积是0.5L,瓶子质量是300g
(2)解:瓶子装满硫酸时,硫酸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硫酸的质量m=ρV=1.8kg/cm3×500cm3=900g
总质量900g+300g=1200g
答: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1.8×103kg/m3 的硫酸后总质量是1200g。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结合已知质量计算体积和质量;(2)利用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31.【答案】(1)解:由时刻表知: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t=24h 21h55min+14h55min=17h;
北京到上海的路程s=1462km,所以:v= = =86km/h
答:21次列车运行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96km/h
(2)解:21次列车中途三个站点都停靠20分钟,共停靠60分钟,即1小时,21次列车实际运行时间:t’=17h-1h=16h;
因此恒定的速度v’:v’= = 91.4 km/h
答:某一恒定的速度v为多少91.4km/h;
(3)解:设21次列车发车时间为t后两车相遇,则22次列车发车时间为t+2;
根据题意:两车运动速度相同v=86km/h,s=1462km。所以:s=vt+v(t+2)
代入数据:1462km=86km/h×t+86km/h×(t+2),
则:t=7.5h,
由表1知:21次列车发车时刻为21:55,所以两车相遇的时刻为第二天的5:25。
答:若同一天发车,两车在第二天的5:25相遇。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2)根据路程和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3)路程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已知的路程计算时间。
1 / 1广西南宁市天桃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网络考试)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  )
A.中学生的鞋长约0.7m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5℃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10m D.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kg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鞋子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5cm=0.25m
左右,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B符合题意;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2m,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0.2kg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温度、质量,结合数据解答。
2.(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A符合题意;
B.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已经产生的声音会继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ABD,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C。
【分析】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4.(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乙的音调相同,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和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波形不同,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丙和丁偏离原位置的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色不同,声波的图像不同。
5.(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
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C.超声波加湿器把水打成小雾滴增加空气的湿度
D.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答案】C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加湿器把水打成小雾滴增加空气的湿度,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声音做某事,是声音在传递能量。
6.(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A符合题意;
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B不符合题意;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熔化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持续升高。
7.(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
C.水中“折”笔 D.树荫下的光斑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水中“折”笔,是由于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空隙形成的像,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影子、小孔成像、光斑、日食等。
8.(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积水凹地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积水凹地
B.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都应是积水凹地
C.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
D.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
【答案】C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洼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洼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粗糙的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光滑物体的表面反射镜面反射。
9.(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其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未改变入射角及入射面位置,则折射角度不发生变化,入射点右移,折射光线与原折射光线平行,则光斑将向右移,A不符合题意;
B.由折射定律可知,当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笔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增大,光斑右移,B不符合题意;
C.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向容器内缓缓加水,由于水面升高光线更早发生折射,如下图虚线所作:
则光斑左移,C符合题意;
D.保持激光笔不移动且射入角度不变,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由于入射点,入射面,入射角度均不发生变化,则折射光线不发生变化,光斑不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比其它介质中的角度大。
10.(2020八上·博白期末)在如图 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所以甲图是近视眼;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由图可知,应该用丙图中的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成像时,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利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时,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1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是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角为60° B.折射角为60°
C.空气在左侧 D.XX′是法线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BD.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所以XX′是法线,YY′是界面;由于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位于法线的另一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90°-60°=30°
折射角∠AOX=60°
A错误,符合题意,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YY′右侧是玻璃,左侧是空气,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并判断角度。
12.(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 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手对桶的拉力和桶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作用点不同,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故答案为:C。
【分析】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3.(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不接触时,两者间也可能会发生力的作用
B.被压的气球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D.人推车向前运动时,人给车的作用力等于车给人的作用力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两个物体不接触时,两者间也可能会发生力的作用,比如,磁体吸引铁钉,不接触有力的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手捏一个气球,气球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C错误,符合题意;
D.人推车向前运动时,人给车的作用力和车给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4.(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有弹性形变,后有弹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C.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弹力作用
D.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弹力
【解析】【解答】A.弹性形变与产生弹力没有先后关系,A不符合题意;
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形变才会产生弹力,只相互接触不发生弹性形变,不会产生弹力,B不符合题意;
C.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和互相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弹力作用,C符合题意;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一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所以有形变时不一定有弹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相互产生压力,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在恢复原状时产生弹力。
15.(2020八下·宾阳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6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计数为(  )
A.4N B.6N C.10N D.16N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受力是平衡的,即:B端的力大小为6N;又因为弹簧秤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弹簧秤受力是平衡的,B端受到的拉力是6N,虽然A的重力是10N,但为了和B端受力平衡,A端绳受的力是6N,而弹簧秤的合力为零,弹簧秤的示数是钩上的拉力或是一端受到的力,所以示数为6N;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秤在一对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合力为零,弹簧秤读数等于其中的一个拉力的大小。
16.(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三个小球甲、乙、丙由同种材料制成,体积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 g、24 g、36 g,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小球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设甲球的体积为V甲=V,根据三个小球的体积之比为1:2:3,则V乙=2V,V丙=3V.
根据密度公式 可得,甲球的密度 ,
同理可得:乙球的密度 ,
丙球的密度 .
则 ,三个小球甲、乙、丙由同种材料制成,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所以甲球是空心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比值的比值计算密度,相同材料密度是相同的,空心物体平均密度偏小。
二、填空题
17.(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2.79;228.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3.79cm对齐,则木块的长度3.79cm-1.00cm=2.79cm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8.7s=228.7s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18.(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华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实验探究。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偏折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光屏上 A、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将灵敏温度计放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
【答案】色散;Ⅲ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因为图中的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图中从下到上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在红光的外侧放上一只灵敏温度计,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因此,该温度计应放在Ⅲ区。
【分析】光线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19.(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安静祥和的环境让人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工作及学习地点张贴着“请勿大声喧哗”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大声”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声源处;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请勿大声喧”是指要保持安静,小声说话,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大声”是指声音比较大,即响度比较大。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减小响度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的性质制成的,一支使用过但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为 36.8℃,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体温计读数如图所示,则病人实际体温是    ℃。
【答案】热胀冷缩;37.2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和普通的液体温度计一样,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为37.2℃,高于36.8℃,说明人的体温为37.2℃。
【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根据温度计中液柱的高度测量温度。
2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首先将干冰“喷”入冷空气层,干冰会很快   (填物态变化),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层的温度急剧下降,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雨。
【答案】升华;吸收;凝华;熔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2.(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明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 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然后将苹果 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   ,使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 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则苹果质量为   。
【答案】右;游码;156.4g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称量苹果时,将苹果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苹果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苹果=100g+50g+5g+1.4g=156.4g
【分析】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侧调节;测量质量时,添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根据砝码或额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
三、作图题
23.(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因此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4.(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已知足球的质量为250g,请画出足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重力示意图
【解析】【解答】不计空气阻力,空中飞行的足球只受重力作用,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G=0.25kg×9.8N/kg=2.45N,如下图:
【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
四、简答题
25.(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太阳出来后白雾消失。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两种现象。
【答案】解:夏季气温高,河水容易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清晨气温低,水蒸气液化为小液滴,便产生了白雾,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小水滴又汽化成水蒸气,所以白雾消失。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五、实验题
26.(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如图所示,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   。实验中应选用   (选填“较大的”或“较小的”)海波;
(2)分析图乙中的图像 ABCD,在 6~7min 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   不变;熔化的时间是   min,凝固点是    ℃。
【答案】(1)受热均匀;较小的
(2)固液共存;温度;5;48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应选用较小颗粒做实验,较小的颗粒受热均匀。(2)海波在6min至7min时间内处于熔化阶段,即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海波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5min=5min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为4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所以海波的凝固点是48℃。
【分析】(1)水浴法加热使物体受热均匀;选用较小颗粒的固体进行实验;(2)晶体在好、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相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7.(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现有厚度分别为5mm 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答案】(1)较暗;2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0;不能;虚
(4)不变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所以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3)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cm,则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15cm+15cm=30cm光屏不能承接虚像,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和物等大,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在较暗的环境中,便于观察;选用较薄的玻璃;(2)利用玻璃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8.(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   ;
(2)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4)若步骤(3)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选填“凸”或“凹”) 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因为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
(5)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   (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6)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答案】(1)同一高度
(2)B
(3)左
(4)凹;发散
(5)往上移
(6)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根据实验的要求,烛焰、光屏,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故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已知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故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选B。(3)凸透镜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则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调节。(4)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5)随着蜡烛的不断燃烧,烛焰向下移动,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断的向上移动。(6)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烛焰、光屏,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3)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像远离凸透镜;(5)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6)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六、综合题
29.(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东海某处测量船上向海底竖直发射超声波,经6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
(1)此处深度是多少m?
(2)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答案】(1)解:声音在6s内传播的距离s=vt=1500m/s×6s=9000m;海底深度h= =4500m
(2)解: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因为同步卫星与地球之间有真空区,而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乘积计算路程,结合回声计算距离;(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七、计算题
30.(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有一个玻璃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 800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为 700g,求:(ρ酒=0.8×103 kg/m3 )
(1)这个瓶的容积是多少升?瓶子质量是多少?
(2)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1.8×103kg/m3 的硫酸后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1)解:设瓶子的质量为m,容积为V;当瓶装满水时,则有m+ρ水V=800g
m+1g/cm3×V=800g------①
当装满酒精时,则有m+ρ酒精V=700g
m+0.8g/cm3×V=700g-----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m=300g,V=500cm3 =0.5L
答:这个瓶的容积是0.5L,瓶子质量是300g
(2)解:瓶子装满硫酸时,硫酸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硫酸的质量m=ρV=1.8kg/cm3×500cm3=900g
总质量900g+300g=1200g
答: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1.8×103kg/m3 的硫酸后总质量是1200g。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结合已知质量计算体积和质量;(2)利用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31.(2020八下·南宁开学考)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表1:全国部分开车时刻表
表2:北京站始发21列车途径站及时刻表
表3:上海站始发22次列车途径站及时刻表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为1462km,假设北京开往上海的21次列车和上海开往北京的22次列车中途三个站点都停靠20分钟。且开动起来后(不计启动加速的时间),各阶段均以某一恒定的速度v行驶。求:
(1)21次列车运行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某一恒定的速度v为多少km/h;
(3)若同一天发车,则由以上信息,推理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时刻。
【答案】(1)解:由时刻表知: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t=24h 21h55min+14h55min=17h;
北京到上海的路程s=1462km,所以:v= = =86km/h
答:21次列车运行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96km/h
(2)解:21次列车中途三个站点都停靠20分钟,共停靠60分钟,即1小时,21次列车实际运行时间:t’=17h-1h=16h;
因此恒定的速度v’:v’= = 91.4 km/h
答:某一恒定的速度v为多少91.4km/h;
(3)解:设21次列车发车时间为t后两车相遇,则22次列车发车时间为t+2;
根据题意:两车运动速度相同v=86km/h,s=1462km。所以:s=vt+v(t+2)
代入数据:1462km=86km/h×t+86km/h×(t+2),
则:t=7.5h,
由表1知:21次列车发车时刻为21:55,所以两车相遇的时刻为第二天的5:25。
答:若同一天发车,两车在第二天的5:25相遇。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2)根据路程和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3)路程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已知的路程计算时间。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