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
转动的风车
课题:《转动的风车》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分析河北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
3》第五课
《转动的风车》,学习绘制风车叶片,并组合起来。将风车转换为元件并设置旋转。同时制作添加手柄、背景、不同颜色和叶片的风车。通过风车的例子学会使用补间动画设置旋转的动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使用主菜单中的修改组合叶片,并利用属性形成旋转动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2、过程与方法(1)基于任务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使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以及人机交互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细微的观察、缜密的分析、努力的探索来感受成功的喜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了解并掌握风车旋转动画的制作,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并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2)通过模仿、探究、调试、归纳,用大量的操作实践来验证和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培养自主性和协作性的学习行为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flash进行绘图的基本方法,对这节课学习绘制风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对制作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那么,也就为这节课学习用补间动画绘制转动的风车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在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充分自学、动手尝试的基础上,生生交流,合作探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处理和实践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学习使用任意变形工具组合的使用方法。2.使用补间动画设置风车的旋转。难点:
会正确的使用影片剪辑,完成补间动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情,导入新课各种各样的风车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快乐。接下来我们就让我们一起到风车乐园里去看一看。?
用旋律优美的儿歌唤起学生对风车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打开风车王国中的“风车乐园”)播放《大风车》歌曲?
二、探索引领任务驱动一:绘制风车1、学习怎样绘制一个风车怎样绘制风车呢?同学们可以在桌面上的“风车王国”里查找一下绘制风车的相关资料。打开“风车王国”找到“温馨提示”,点击
“温馨提示”就可以看到绘制风车的相关资料了。?
把课堂留给学生,把疑问留给学生们自己解决,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交流。
带领学生利用老师课前制作的学习网页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2、绘制一个风车学习了制作绘制风车的资料,找同学说说怎样绘制风车。提示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相互交流,或者问老师,还可以到“温馨提示”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同学们在学习网页与flash文档之间来回切换。边学、边问、边做,教师巡视、指导。?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向老师质疑、同学间合作来完成绘制风车的过程。
2、绘制一个风车学习了制作绘制风车的资料,找同学说说怎样绘制风车。提示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相互交流,或者问老师,还可以到“温馨提示”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的风车都转动起来了,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1)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让风车转动的过程)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描述强化理解让风车转动的方法。(2)通过比较发现风车转动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仔细观察风车叶片的转动,发现回头帧的问题。(3)教师演示解决方法。(4)学生按照方法修改风车。
???急于让风车转动的迫切心情让学习、交流、合作的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浓厚。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集中解决难题,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调动学生使用补间动画的三个条件尝试着让风车转动,做到温故而知新。老师意在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并适时的通过两个风车转动的比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知识拓展任务驱动三、绘制手柄,添加背景。(1)、老师通过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让学生看风车比较不同。师:(边展示边说)同学们要仔细看,看一看你制作的风车和老师做的风车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比较,激发学生想美化风车的意识。并鼓励学生通过学习“风车王国”中的“超越自我”来和同学合作制作出更漂亮的风车
通过和老师制做的带有手柄并且颜色丰富漂亮、背景温馨的风车比较,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让合作学习变得更加必要。
2、分层次展示作品2—3件。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从颜色、背景漂亮的、圆角矩形手柄的问题几个方面挑选)?
学生们急于展示自己作品的热情特别高,他们在欣赏评价的同时,也到达了取长补短的目的。提高了审美能力。
通过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拓宽学生们的学习空间,为提高审美能力提供平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学会绘制风车、还利用动作补间动画让风车转动了起来,真让老师佩服!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补间动画的另一种---形状补间动画。
?
总结课堂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在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充分自学、动手尝试的基础上,生生交流,合作探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处理和实践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师在任务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提生硬的具体要求,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认知困难时适时点拨。可以说,老师在本节课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八、板书设计转动的风车
九.教学反思我在课上虽然重点强调了要按照操作步骤制作,不要丢掉步骤,否则容易导致后面的操作出现错误。但是,还是有些同学犯错误,说明学生操作时不够细心,操之过急,还说明学生看书不够,自学能力不高,需重点培养。为风车配色的操作完成后,可以选择“查看——转到——场景1”或者直接单击“场景1”图标,回到场景中进行下一步操作。这一步我已有强调,但有一部分同学还是没有掌握,这主是听课过程中由于机器少人多操作得少的原因。风车的绘制,我要求学生可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方法,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将风车转化为元件的时候,要将风车的所有叶片及中心一起选中,有的学生在选择时,丢掉一部分,导致风车转动时出现错误,操作的练习很重要。“插入图层,制作一个新风车”:使新风车的第二个关键帧选取的位置和第一个风车保持一致,通过设置新风车的旋转次数(与第一个风车不同),可以认识旋转次数与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旋转次数越多,风车转速越快。这一点同学们都能很快理解了,我很高兴。“试一试:删除最后一帧的原因”,我让学生在操作前观察第1帧与第29、30帧的画面有何不同,帮助理解。这一操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准备下节课再演示一下。“我来做:绘制风车手柄”,我安排学生去尝试将手柄绘制在“风车”图层,播放并查看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运动对象应该绘制在不同的层。这处理得我自己很满意。“试一试?
更改舞台背景色”:这个步骤也可以放在制作风车之前,提前让学生设计好自己需要的舞台背景色。总之,flash动画的学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我今后要多一点耐心,多想一些办法让他们学会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