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包括北方风沙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区,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对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正确判断是( )
A.甲区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B.乙区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
C.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D.丁区湿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
(2)戊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②河流稀少,且径流量小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④地势阶梯过渡带,多地质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某平原地区的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下图为该类村落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这种村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渭河平原
(2)图示序号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甲一菜地乙一水田丙一林地 B.甲一水田乙—菜地丙一林地
C.甲一菜地乙一林地丙一水田 D.甲一林地乙一菜地丙一水田
(3)近年来,当地很多村落的常住人口减少,关于这类村落的利用问题,合理措施是( )
A.旧村拆迁,增加耕地 B.迁入企业,促进就业
C.村庄合并,集中居住 D.保护修缮,发展旅游
3.(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东南 B.西南→东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2)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下游,土质好 B.崖下深谷,海拔低
C.地势高,光照充足 D.迎风坡,降水丰沛
4.(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我国已经启动马铃薯(俗称土豆)主粮化战略。下表为2017年世界十大马铃薯生产的产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德国 孟加拉国 波兰 荷兰 法国 其他国家
产量(万吨) 9921 4861 2959 2221 2002 1172 1022 917 739 734 12271
占比 25.6% 12.5% 7.6% 5.7% 5.2% 3% 2.6% 2.4% 1.9% 1.9% 31.6%
(1)据表中信息,推测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
A.耐寒耐旱,耐贫瘠 B.怕冷怕干,怕强光
C.喜热喜湿,喜肥土 D.适生性小,生长期长
(2)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中,商品率最高的可能是( )
A.西南马铃薯优势区 B.南方马铃薯优势区
C.东北马铃薯优势区 D.华北马铃薯优势区
5.(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蓟州区地质博物馆位于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蓟州区地质博物馆登顶府君山,最近的线路大致是( )
A.沿山脊攀登 B.沿山谷上行 C.沿缓坡爬山 D.沿陡坡攀登
(2)蓟州区地质博物馆到府君山顶部的高差约为( )
A.200米 B.211米 C.222米 D.266米
6.(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
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
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
D.人口均衡分布更利于该区域的发展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江淮地区
7.(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巴伦支海(下图)大部分区域处于70°N以北,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是北冰洋中最暖的海,而且海水清澈,透明度高。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巴伦支海"温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处西风带内,气温较高②北侧、东侧岛屿阻挡海冰进入③海水浅,阳光终年可入射海底④北大西洋暖流带来温暖的海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巴伦支海海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短小,汇入的泥沙较少②所处地理纬度高,海水盐度高③周边多冰川和冻土,含杂物少④人类活动较少,排放污染物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高气压中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时刻,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狂风暴雨 B.阴雨绵绵 C.天高气爽 D.烈日炎炎
(3)图示时刻,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形成了强降水天气,其原因是( )
A.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锋面雨 B.低压中心形成的气旋雨
C.地面急剧增温形成的对流雨 D.西南季风带来的地形雨
9.(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下图为美国某地的日出照片,拍摄时间是2020年9月9日,这个路段每年只有几天能够看到日出正对铁轨的景象。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该日出照片时( )
A.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B.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C.最接近白露节气 D.天津市昼短夜长
(2)拍摄相同效果的日出照片,还可以选择的日期是( )
A.3月9日 B.4月3日 C.6月9日 D.10月7日
二、综合题
10.(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芦盐场由汉沽盐场、大清河盐场等组成,位于渤海沿岸,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
(1)长芦盐场最繁忙的时间在春季,从气候角度解释原因。
(2)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据图文信息,说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化工工业的有利条件。
(3)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
描述图中新生态城绿地的分布特点,并简述绿地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
11.(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在图1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
(1)读图2,从水蚀作用角度,描述图1中的水系演变过程。
(2)旋峰峪附近的河谷宽浅,径流量小,却充填着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石和沙土。
从外力作用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3)发生袭夺后,恶沟河的径流量及地貌会发生什么变化
12.(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休斯敦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接近200万,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
(1)休斯敦市创立于1836年,发展之初其经济支柱是农牧业。
说明休斯敦发展农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2)1901年,休斯敦东北部的石油钻探获得成功,并在加尔维斯顿湾西北修建了休斯敦港,促使该地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与加尔维斯顿港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势有哪些 .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斯敦石油产业衰退,经济严重受挫。此后,休斯敦立足于石油工业,促进石油产业多元化。依托阿波罗宇航计划和休斯敦大学,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使休斯敦由"石油城"转变为"全球城市"。
推测休斯敦产业结构成功转型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4)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为休斯敦赢得了"太空城"的美誉,也是休斯敦最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
列举约翰逊航天中心可以开发的航天旅游产品,并为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D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以风力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A错。乙地区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沙化严重,B对。丙位于青藏高原区,东南部降水量大,为我国多条大江大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C错。丁位于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D错。故答案为:B。(2)戊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河网稠密,径流量大,①②错。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且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过度地带,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③④对。故答案为:D。
【点评】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2.【答案】(1)C
(2)A
(3)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可知,该区域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渭河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不适合竹木大面积分布,成都平原位于亚热带,C正确。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丙分布于该区域最外围,且面积大,最可能为林地,C、D错;甲、乙距离房屋较近,但甲更靠近房屋布局(图中乙有四块土地,只有两块靠近房屋),甲最可能为菜地,便于日常耕作与管理(相比于水田而言,菜地的经营与管理更为频繁),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3)传统聚落的保护措施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旧村拆迁、村庄合并、迁入企业均会对该地房屋设施造成一定破坏,这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独特的村庄聚落将不复存在,不利于聚落的保护,A、B、C错误;可以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同时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特色旅游业,既能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土地利用分类的地域单元,反映土地的经济特点,表现为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地利用方式。它不同于土地类型,后者是一个地域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反映土地的自然状态特点的差异性。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定不是单纯为了认识利用现状的地域差异,更主要的是为了评定土地的生产力。
3.【答案】(1)A
(2)B
【知识点】水体的运动规律;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灌木、山地灌木草地分布区的热量依次变差,因此海拔逐渐升高。结合指向标可知,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A正确, B、 C 、 D 错误。故答案为: A。(2)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常绿阔叶林带与被嵌入的自然带最主要的差异为热量,且两者间变化较为突然,最有可能是崖下深谷,海拔低,热量充足,B正确。土质和降水对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AD错误。地势高,光照充足,但热量条件不一定好,C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4.【答案】(1)A
(2)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马铃薯分布范围广泛,在欧洲很多国家均有分布,欧洲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适宜谷物生长和成熟,能够满足马铃薯生长,说明其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生长习性,A对。欧洲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够适宜马铃薯生长,耐寒,B错。图中热带地区的国家只有印度和孟加拉国,其他国家热量条件较差,C错。马铃薯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D错。故答案为:A。(2)相对其它三个地区,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商品率最高,故答案为:C。
【点评】农业自然区位条件描述方法:
自然条件 描述方法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但夏季(全年)降水少、气候干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终年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但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季风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
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土壤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5.【答案】(1)A
(2)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将蓟州区地质博物馆与府君山山顶用直线相连,为最近线路,而该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线,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米,而蓟州区地质博物馆与府君山山顶相隔12条等高线,计算可得,从蓟州区博物馆到府君山山顶高差在220-26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答案为:C。
【点评】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答案】(1)B
(2)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1)据图中信息,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所以该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曲线远离虚线均衡线,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B正确。人口比重小的县域,可能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难以承载更多人口,C错误。 该地区人口均衡分布极不均衡,不利于该区域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为:B。(2)图示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区域环境差异较大,最有可能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引发人口分布差异较大,A正确。 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县域单元间环境因素差异较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较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问题的判断和评价:
(1)判断人口问题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评价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是否合理,关键不是数量的多与少、增长率的高与低,应该看其发展变化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相协调。缓慢的人口增长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过快的人口增长使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的需求,这些都是不合理的人口增长。所以,评价人口增长是否合理,必须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进行。
7.【答案】(1)C
(2)C
【知识点】水体的运动规律
【解析】【分析】(1)由图和材料可知,巴伦支海地处高纬,受极地东风影响大,①错误;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冷海水难以逾越,②正确;“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可知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为大陆架上,海水浅,但由于“处于70°N以北”,有冬半年出现极夜,③错误;北大西洋的暖流给巴伦支海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使水温升高,④正确;即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2)由图可知,注入河流较少,携带泥沙较少,河流含沙量低,①正确;周边多冰川和冻土,融化后含杂质少,③正确;“处于70°N以北”,可知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较少,生活生产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少,水体污染少,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所处地理纬度高,海水盐度较低,②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巴伦支海是北冰洋边缘海。位于欧洲西北岸和新地岛、瓦伊加奇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斯瓦尔巴群岛、熊岛之间。海底覆盖著沙和淤泥,从东到西横亘著480-960米深的熊岛海沟和几条较小的海沟。北部有中央和柏修斯海底高地,东南多浅滩,鱼类麇集。东南部唯一岛屿(在边缘者不计)叫科尔古耶夫。大陆海岸的西部地势较高,山壁陡立,白海口卡宁半岛以东,海岸低平,有许多浅海湾。
8.【答案】(1)C
(2)D
(3)A
【知识点】高气压(反气旋)
【解析】【分析】(1)该图表示500hPa等压面高度分布,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处相比而言,500hPa等压面在丙处明显海拔更高,即是表明相比于同一海拔高度而言,丙处等压面上凸,属于高压中心,C正确,AB错;图中相邻等高线差值为4,丁最外围闭合等高线数值为584,该等高线两侧等高线数值分别为584和588,所以丁处海拔应小于584,结合前面分析可知,500hPa等压面在丁处海拔低,即是表明相比于同一海拔高度而言,丁处等压面下凸,属于低压中心,D错。故答案为:C。(2)结合图中气流方向可知,江淮地区气流大致辐散,丙属于高压中心,且该高压中心出现的海拔高度较低,再结合图中“夏季”等信息可知,此时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太阳辐射强,天气特征为烈日炎炎,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3)图中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位于副高北侧,结合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冷暖气流交汇(偏南风和偏北风汇合),暖空气被抬升,形成锋面雨,A正确;结合图中气流运动信息可知,其降水主要是冷暖气流交汇形成,与气旋雨、对流雨、地形雨等无关。故答案为:A。
【点评】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少雨
①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②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③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④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⑤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⑥ 迎岸风 离岸风
⑦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⑧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9.【答案】(1)C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3月21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错。9月9日,有昼夜交替地区的日出东北方向,B错。白露在秋分日以前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差15天,9月9日最接近白露,C对。天津市9月9日,昼长夜短,D错。故答案为:C。(2)9月9日在秋分日以前的白露节气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相同纬度能拍摄同样效果的日出图片,则在春分日以后的15天左右,和9月9日,太阳直射相同的纬度,日出方位及时刻相同,春分日后15天,大约在4月3日,故答案为:B。
【点评】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既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又与当地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以及偏南或偏北的程度。不难看出,在同一天,在全球各地观察到的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或偏北的方向是一致的,与所在的半球位置无关。当地纬度位置的高低,会影响到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或偏北的程度。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
10.【答案】(1)春季,多大风,气温回升快,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2)距离石油、海盐等化工原料产地近;有海河和海港,交通运输方便;化工企业多,社会协作条件好;国家政策支持等
(3)特点:绿地靠近居住区,围绕水域分布。作用:吸烟滞尘,释放氧气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该地地处华北平原,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向北推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2)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附近有石油、海盐等,接近化工原料产地;有海河和海港,海运交通便利;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等化工企业多,彼此间交流协作条件好;“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可知有国家政策支持等。(3)特点:绿地在居住区附近,沿河流分布。作用:吸烟滞尘,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等。
【点评】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思路:
(1)全面性原则:厘清区位因素结构,综合思维、全面分析,避免遗漏要点;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2)主导性原则:结合具体的产业特点及区位要求,厘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
(3)因地制宜原则: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避免机械套用、空乏。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1.【答案】(1)恶沟河源头较陡,河流侵蚀作用较强,不断进行溯源侵蚀,切断了原来的分水岭,进而袭夺了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使其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
(2)发生袭夺后,旋峰峪附近的河谷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石和沙土在此沉积下来
(3)恶沟河的径流量加大,侵蚀能力加强,河谷会不断变宽变深。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图1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即是表明恶沟河袭夺了其他河流的支流。注意从流水侵蚀作用的角度描述其演化过程:恶沟河源头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水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使得河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进而切断了原来的分水岭,袭夺了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使该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恶沟河袭夺了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使该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导致旋峰峪附近的河谷河流的径流量减小(上游部分河段被恶沟河袭夺),河流径流量减小导致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所以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石和沙土在此沉积下来。(3)发生袭夺后,恶沟河集水范围增大,径流量增大,而径流量增大导致河流的下蚀、侧蚀等侵蚀能力加强,河谷不断加深和拓宽。
【点评】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12.【答案】(1)墨西哥沿岸,地势平坦;纬度较低,热量丰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开发较晚,土地资源丰富
(2)位于海湾内,受风浪(海啸和飓风)影响较小;休斯敦是陆运枢纽,交通更便捷,经济腹地更广阔;距离石油产地更近
(3)立足石油工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依托政策,依靠大学,发展高科技产业;重视高等教育发展,重视高端人才培养持企业技术创新等
(4)旅游产品:太空旅游;航天体验馆(博物馆、展览馆、实验室或演示馆);航天科普;航天模型和相关纪念品。建议:产品要有航天特色;开发组合式旅游产品;航天旅游与石油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加大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农牧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休斯敦地处墨西哥沿岸,地势平坦;地处30°N附近,纬度较低,热量丰富;有河流经过,灌溉和牲畜饮用水源充足;据材料可知,休斯敦市创立于1836年,说明开发较晚,土地资源丰富。(2)港口的区位条件包括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据图可知,与加尔维斯顿港相比,休斯敦于海湾内,因此受风浪影响较小,避风背浪;据图可知,休斯敦铁路、公路交汇处,是陆运枢纽,交通便捷,因此经济腹地更广阔;且距离石油产地相比更近。(3)据材料可知,休斯敦立足于石油工业,促进石油产业多元化,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阿波罗宇航计划和休斯敦大学,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说明依托政策,依靠大学,发展了高科技产业;重视高等教育发展,重视高端人才培养持企业技术创新等,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4)因为是航天中心,因此可以开发的航天旅游产品有太空旅游、航天体验馆(博物馆、展览馆、实验室或演示馆)、航天科普、航天模型和相关纪念品等。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即该地产品要有航天特色,并开发组合式旅游产品;当地石油资源丰富,建议航天旅游与石油工业旅游融合发展;以及加大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扩大世界影响力。
【点评】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原则: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能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能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势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包括北方风沙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区,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对我国重点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正确判断是( )
A.甲区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B.乙区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
C.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D.丁区湿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
(2)戊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②河流稀少,且径流量小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④地势阶梯过渡带,多地质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
(2)D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外力以风力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A错。乙地区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地退化、沙化严重,B对。丙位于青藏高原区,东南部降水量大,为我国多条大江大河发源地,水资源丰富,C错。丁位于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D错。故答案为:B。(2)戊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河网稠密,径流量大,①②错。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且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过度地带,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③④对。故答案为:D。
【点评】沙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2.(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某平原地区的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下图为该类村落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这种村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渭河平原
(2)图示序号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甲一菜地乙一水田丙一林地 B.甲一水田乙—菜地丙一林地
C.甲一菜地乙一林地丙一水田 D.甲一林地乙一菜地丙一水田
(3)近年来,当地很多村落的常住人口减少,关于这类村落的利用问题,合理措施是( )
A.旧村拆迁,增加耕地 B.迁入企业,促进就业
C.村庄合并,集中居住 D.保护修缮,发展旅游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自然村落历史悠久,布局分散,规模一般不大,少则几户、多则不过百余户,竹木繁茂、小巧如盘,房屋朝向自由,讲究通风,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可知,该区域位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渭河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不适合竹木大面积分布,成都平原位于亚热带,C正确。故答案为:C。(2)读图可知,丙分布于该区域最外围,且面积大,最可能为林地,C、D错;甲、乙距离房屋较近,但甲更靠近房屋布局(图中乙有四块土地,只有两块靠近房屋),甲最可能为菜地,便于日常耕作与管理(相比于水田而言,菜地的经营与管理更为频繁),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3)传统聚落的保护措施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旧村拆迁、村庄合并、迁入企业均会对该地房屋设施造成一定破坏,这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独特的村庄聚落将不复存在,不利于聚落的保护,A、B、C错误;可以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同时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特色旅游业,既能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土地利用分类的地域单元,反映土地的经济特点,表现为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地利用方式。它不同于土地类型,后者是一个地域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反映土地的自然状态特点的差异性。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定不是单纯为了认识利用现状的地域差异,更主要的是为了评定土地的生产力。
3.(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东南 B.西南→东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2)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下游,土质好 B.崖下深谷,海拔低
C.地势高,光照充足 D.迎风坡,降水丰沛
【答案】(1)A
(2)B
【知识点】水体的运动规律;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灌木、山地灌木草地分布区的热量依次变差,因此海拔逐渐升高。结合指向标可知,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A正确, B、 C 、 D 错误。故答案为: A。(2)西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呈手指状嵌入其他自然带中,常绿阔叶林带与被嵌入的自然带最主要的差异为热量,且两者间变化较为突然,最有可能是崖下深谷,海拔低,热量充足,B正确。土质和降水对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AD错误。地势高,光照充足,但热量条件不一定好,C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4.(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我国已经启动马铃薯(俗称土豆)主粮化战略。下表为2017年世界十大马铃薯生产的产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德国 孟加拉国 波兰 荷兰 法国 其他国家
产量(万吨) 9921 4861 2959 2221 2002 1172 1022 917 739 734 12271
占比 25.6% 12.5% 7.6% 5.7% 5.2% 3% 2.6% 2.4% 1.9% 1.9% 31.6%
(1)据表中信息,推测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
A.耐寒耐旱,耐贫瘠 B.怕冷怕干,怕强光
C.喜热喜湿,喜肥土 D.适生性小,生长期长
(2)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中,商品率最高的可能是( )
A.西南马铃薯优势区 B.南方马铃薯优势区
C.东北马铃薯优势区 D.华北马铃薯优势区
【答案】(1)A
(2)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马铃薯分布范围广泛,在欧洲很多国家均有分布,欧洲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适宜谷物生长和成熟,能够满足马铃薯生长,说明其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生长习性,A对。欧洲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能够适宜马铃薯生长,耐寒,B错。图中热带地区的国家只有印度和孟加拉国,其他国家热量条件较差,C错。马铃薯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D错。故答案为:A。(2)相对其它三个地区,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商品率最高,故答案为:C。
【点评】农业自然区位条件描述方法:
自然条件 描述方法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但夏季(全年)降水少、气候干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终年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但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季风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
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土壤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5.(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蓟州区地质博物馆位于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蓟州区地质博物馆登顶府君山,最近的线路大致是( )
A.沿山脊攀登 B.沿山谷上行 C.沿缓坡爬山 D.沿陡坡攀登
(2)蓟州区地质博物馆到府君山顶部的高差约为( )
A.200米 B.211米 C.222米 D.266米
【答案】(1)A
(2)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将蓟州区地质博物馆与府君山山顶用直线相连,为最近线路,而该线路经过地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线,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米,而蓟州区地质博物馆与府君山山顶相隔12条等高线,计算可得,从蓟州区博物馆到府君山山顶高差在220-26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答案为:C。
【点评】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
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
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
D.人口均衡分布更利于该区域的发展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江淮地区
【答案】(1)B
(2)A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分析】(1)据图中信息,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所以该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曲线远离虚线均衡线,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B正确。人口比重小的县域,可能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难以承载更多人口,C错误。 该地区人口均衡分布极不均衡,不利于该区域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为:B。(2)图示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区域环境差异较大,最有可能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引发人口分布差异较大,A正确。 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县域单元间环境因素差异较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较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人口问题的判断和评价:
(1)判断人口问题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评价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是否合理,关键不是数量的多与少、增长率的高与低,应该看其发展变化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相协调。缓慢的人口增长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过快的人口增长使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的需求,这些都是不合理的人口增长。所以,评价人口增长是否合理,必须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进行。
7.(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巴伦支海(下图)大部分区域处于70°N以北,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是北冰洋中最暖的海,而且海水清澈,透明度高。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巴伦支海"温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处西风带内,气温较高②北侧、东侧岛屿阻挡海冰进入③海水浅,阳光终年可入射海底④北大西洋暖流带来温暖的海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巴伦支海海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有( )
①河流短小,汇入的泥沙较少②所处地理纬度高,海水盐度高③周边多冰川和冻土,含杂物少④人类活动较少,排放污染物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知识点】水体的运动规律
【解析】【分析】(1)由图和材料可知,巴伦支海地处高纬,受极地东风影响大,①错误;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冷海水难以逾越,②正确;“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可知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为大陆架上,海水浅,但由于“处于70°N以北”,有冬半年出现极夜,③错误;北大西洋的暖流给巴伦支海带来大量温暖的海水,使水温升高,④正确;即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2)由图可知,注入河流较少,携带泥沙较少,河流含沙量低,①正确;周边多冰川和冻土,融化后含杂质少,③正确;“处于70°N以北”,可知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较少,生活生产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少,水体污染少,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所处地理纬度高,海水盐度较低,②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巴伦支海是北冰洋边缘海。位于欧洲西北岸和新地岛、瓦伊加奇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斯瓦尔巴群岛、熊岛之间。海底覆盖著沙和淤泥,从东到西横亘著480-960米深的熊岛海沟和几条较小的海沟。北部有中央和柏修斯海底高地,东南多浅滩,鱼类麇集。东南部唯一岛屿(在边缘者不计)叫科尔古耶夫。大陆海岸的西部地势较高,山壁陡立,白海口卡宁半岛以东,海岸低平,有许多浅海湾。
8.(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高气压中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时刻,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狂风暴雨 B.阴雨绵绵 C.天高气爽 D.烈日炎炎
(3)图示时刻,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形成了强降水天气,其原因是( )
A.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锋面雨 B.低压中心形成的气旋雨
C.地面急剧增温形成的对流雨 D.西南季风带来的地形雨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高气压(反气旋)
【解析】【分析】(1)该图表示500hPa等压面高度分布,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处相比而言,500hPa等压面在丙处明显海拔更高,即是表明相比于同一海拔高度而言,丙处等压面上凸,属于高压中心,C正确,AB错;图中相邻等高线差值为4,丁最外围闭合等高线数值为584,该等高线两侧等高线数值分别为584和588,所以丁处海拔应小于584,结合前面分析可知,500hPa等压面在丁处海拔低,即是表明相比于同一海拔高度而言,丁处等压面下凸,属于低压中心,D错。故答案为:C。(2)结合图中气流方向可知,江淮地区气流大致辐散,丙属于高压中心,且该高压中心出现的海拔高度较低,再结合图中“夏季”等信息可知,此时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太阳辐射强,天气特征为烈日炎炎,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3)图中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位于副高北侧,结合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冷暖气流交汇(偏南风和偏北风汇合),暖空气被抬升,形成锋面雨,A正确;结合图中气流运动信息可知,其降水主要是冷暖气流交汇形成,与气旋雨、对流雨、地形雨等无关。故答案为:A。
【点评】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少雨
①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②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③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④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⑤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⑥ 迎岸风 离岸风
⑦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⑧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9.(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下图为美国某地的日出照片,拍摄时间是2020年9月9日,这个路段每年只有几天能够看到日出正对铁轨的景象。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该日出照片时( )
A.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B.太阳位于东南方向
C.最接近白露节气 D.天津市昼短夜长
(2)拍摄相同效果的日出照片,还可以选择的日期是( )
A.3月9日 B.4月3日 C.6月9日 D.10月7日
【答案】(1)C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3月21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错。9月9日,有昼夜交替地区的日出东北方向,B错。白露在秋分日以前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差15天,9月9日最接近白露,C对。天津市9月9日,昼长夜短,D错。故答案为:C。(2)9月9日在秋分日以前的白露节气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相同纬度能拍摄同样效果的日出图片,则在春分日以后的15天左右,和9月9日,太阳直射相同的纬度,日出方位及时刻相同,春分日后15天,大约在4月3日,故答案为:B。
【点评】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既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又与当地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以及偏南或偏北的程度。不难看出,在同一天,在全球各地观察到的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或偏北的方向是一致的,与所在的半球位置无关。当地纬度位置的高低,会影响到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或偏北的程度。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
二、综合题
10.(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芦盐场由汉沽盐场、大清河盐场等组成,位于渤海沿岸,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
(1)长芦盐场最繁忙的时间在春季,从气候角度解释原因。
(2)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据图文信息,说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化工工业的有利条件。
(3)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
描述图中新生态城绿地的分布特点,并简述绿地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作用。
【答案】(1)春季,多大风,气温回升快,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2)距离石油、海盐等化工原料产地近;有海河和海港,交通运输方便;化工企业多,社会协作条件好;国家政策支持等
(3)特点:绿地靠近居住区,围绕水域分布。作用:吸烟滞尘,释放氧气等。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该地地处华北平原,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向北推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2)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附近有石油、海盐等,接近化工原料产地;有海河和海港,海运交通便利;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等化工企业多,彼此间交流协作条件好;“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可知有国家政策支持等。(3)特点:绿地在居住区附近,沿河流分布。作用:吸烟滞尘,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等。
【点评】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思路:
(1)全面性原则:厘清区位因素结构,综合思维、全面分析,避免遗漏要点;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2)主导性原则:结合具体的产业特点及区位要求,厘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
(3)因地制宜原则: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避免机械套用、空乏。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1.(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在图1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
(1)读图2,从水蚀作用角度,描述图1中的水系演变过程。
(2)旋峰峪附近的河谷宽浅,径流量小,却充填着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石和沙土。
从外力作用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3)发生袭夺后,恶沟河的径流量及地貌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恶沟河源头较陡,河流侵蚀作用较强,不断进行溯源侵蚀,切断了原来的分水岭,进而袭夺了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使其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
(2)发生袭夺后,旋峰峪附近的河谷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石和沙土在此沉积下来
(3)恶沟河的径流量加大,侵蚀能力加强,河谷会不断变宽变深。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图1中原来流入另一条河流的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即是表明恶沟河袭夺了其他河流的支流。注意从流水侵蚀作用的角度描述其演化过程:恶沟河源头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水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使得河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进而切断了原来的分水岭,袭夺了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使该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流入恶沟河。(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恶沟河袭夺了另一条河流的支流,使该支流在地淤沟以南突然转向,导致旋峰峪附近的河谷河流的径流量减小(上游部分河段被恶沟河袭夺),河流径流量减小导致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所以大量的河流冲积沙石和沙土在此沉积下来。(3)发生袭夺后,恶沟河集水范围增大,径流量增大,而径流量增大导致河流的下蚀、侧蚀等侵蚀能力加强,河谷不断加深和拓宽。
【点评】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12.(2021高三上·天津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休斯敦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接近200万,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
(1)休斯敦市创立于1836年,发展之初其经济支柱是农牧业。
说明休斯敦发展农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2)1901年,休斯敦东北部的石油钻探获得成功,并在加尔维斯顿湾西北修建了休斯敦港,促使该地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与加尔维斯顿港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势有哪些 .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斯敦石油产业衰退,经济严重受挫。此后,休斯敦立足于石油工业,促进石油产业多元化。依托阿波罗宇航计划和休斯敦大学,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使休斯敦由"石油城"转变为"全球城市"。
推测休斯敦产业结构成功转型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4)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为休斯敦赢得了"太空城"的美誉,也是休斯敦最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
列举约翰逊航天中心可以开发的航天旅游产品,并为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墨西哥沿岸,地势平坦;纬度较低,热量丰富;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开发较晚,土地资源丰富
(2)位于海湾内,受风浪(海啸和飓风)影响较小;休斯敦是陆运枢纽,交通更便捷,经济腹地更广阔;距离石油产地更近
(3)立足石油工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依托政策,依靠大学,发展高科技产业;重视高等教育发展,重视高端人才培养持企业技术创新等
(4)旅游产品:太空旅游;航天体验馆(博物馆、展览馆、实验室或演示馆);航天科普;航天模型和相关纪念品。建议:产品要有航天特色;开发组合式旅游产品;航天旅游与石油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加大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农牧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休斯敦地处墨西哥沿岸,地势平坦;地处30°N附近,纬度较低,热量丰富;有河流经过,灌溉和牲畜饮用水源充足;据材料可知,休斯敦市创立于1836年,说明开发较晚,土地资源丰富。(2)港口的区位条件包括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据图可知,与加尔维斯顿港相比,休斯敦于海湾内,因此受风浪影响较小,避风背浪;据图可知,休斯敦铁路、公路交汇处,是陆运枢纽,交通便捷,因此经济腹地更广阔;且距离石油产地相比更近。(3)据材料可知,休斯敦立足于石油工业,促进石油产业多元化,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阿波罗宇航计划和休斯敦大学,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高科技产业,说明依托政策,依靠大学,发展了高科技产业;重视高等教育发展,重视高端人才培养持企业技术创新等,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4)因为是航天中心,因此可以开发的航天旅游产品有太空旅游、航天体验馆(博物馆、展览馆、实验室或演示馆)、航天科普、航天模型和相关纪念品等。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即该地产品要有航天特色,并开发组合式旅游产品;当地石油资源丰富,建议航天旅游与石油工业旅游融合发展;以及加大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扩大世界影响力。
【点评】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原则: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能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能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势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