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 I 3-2第三章 第二节 设计的一般原则

文档属性

名称 技术与设计 I 3-2第三章 第二节 设计的一般原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2-05-11 17: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二节 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力求以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师生“讨论”为课堂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简到深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1个课时完成。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阐述了设计应当遵从的一般准则,这些准则是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这些准则为后期深化理解和学习设计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起到引导作用。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会感受到按照设计原则开展设计和评价更有助于设计活动的有效开展,养成在设计实践全过程中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良好的设计习惯和全面的技术素养。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例和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2)以学生熟悉和常见的产品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少有的产品设计实践经历决定了其对设计过程、设计评价的依据认识不全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设计过程和设计评价经历一次从观察已有产品设计特点到贯穿设计全程的交流和评价实践的全过程,进而对设计原则有一个全面而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具备了前面第二章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设计事例出发,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心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没有设计的实践经验,对设计原则认识不全面,使学生对设计依据和准则的知觉及思维迟缓。要转变这些,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养成依据标准评价设计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允许学生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展开对现有产品的交流与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拓展思维空间,进而减少依据自我标准评价与遵循设计一般原则评价的差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呈现诸多的图片、案例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用直观的设计案例和产品图片和相关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讨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正确方法和思路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各原则间的关系,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问题情景—案例讨论-贴近教材—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各种产品的设计实例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演示讲解,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丰富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技术产品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问: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
不好的设计导致失败,好的设计带来成功,我们该如何评价设计的优劣?
一个好的设计简单地说,要符合这么几个要求:
(1)设计思想有新意
(2)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设计美观又注重环保意识等等
【提出问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设计有没有一定的原则可循呢?
要设计一个好的产品或方案,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外,还应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等等,它们是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这些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原则往往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成为指导设计过程和我们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第二节 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讲授新课:(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问:创新常常表现为什么?
学生回答: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1)创新原则:
【案例分析】
洗衣机的变迁
让学生讨论课本第 61页的两个问题:
第一,洗衣机的诞生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第二,比较相邻形态洗衣机的发展变化,并填写下列表格。
问: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某一产品在哪些方面有创新吗?
例:收音机、电视机、自行车、表、电话等。
问:如何实现创新的目标?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也是设计的核心,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及使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
典型的创新方法
(1)组 合 方 法 例:梳妆台、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带灯拖鞋。
(2)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 例如:牙刷、月亮枕、可计数药瓶、左手写字笔。
(3)多想想物体的其他功能 例如:冰能取火、并能输送汽油
用韩非子所说的“虽有乎千金之玉卮 ,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这句话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之口。意思是说,一个酒杯价值千金,但若是它漏了不能盛酒,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功能,就没有了使用价值。
带靠背的自行车。
引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说明产品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
2)实用原则:
设计的实用性是我们设计的产品要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等。
物理功能: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可靠性
生理功能: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
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机理和修饰给人的愉悦感。
社会功能:显示个人价值、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设计要考虑人文因素。
P59讨论:从产品的实用性出发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产品是否功能越多越好?
P59马上行动:
1985年格雷夫斯设计的水壶,从实用性出发分析其功能。并完成连线题。
案例分析:“美的电饭锅”中的实用性具有物理、生物、心理及社会功能。
强调:一个产品如果失去了基本功能,也就设有了价值。
3)经济原则:
【案例分析】
圆形卷纸改成方形卷纸,体现了什么原则?
(教师引导:圆形改为方形并没有创新,其实用性相同,结省了包装空间。。。。体现了什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设计中的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产品设计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合理使用优质价廉、能优化产品品质的原材料,并在明确目标市场、控制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产品设计。
问: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降低成本,体现经济原则?
  材料(合理使用质优价廉、能优化产品品质的原材料)、技术、管理、工艺(加工方法)、包装、运输、仓储。。。。。。。。(板书)
P6案例分析: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是从什么角度来体现经济原则的?
答:改变设计,适应流水线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面两个笔筒,同学们会选那一个呢?
强调:从经济原则出发,作为设计者,在设计时应避免哪两种情况?
(1)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产工艺,往往就会出现无法生产或生产成本很高的情况。
(2)如果只追求价廉而粗制滥造,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设计目的,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或亏本销售,造成更大的浪费。
【案例分析】
木桶与塑料桶的生产。
要点: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真正好的产品应该是在实现某种功能的同时,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精神上的愉悦,所以产品设计时,还要遵循美观的原则。
4)美观原则:
学生阅读该点内容
讨论:1.相同功能的手机、MP3你会不会宁愿多花点钱也买外形漂亮一些的款式?
2.有一款TCL手机镶嵌有宝石,它对通话功能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它却非常畅销,为什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设计美观的产品可以满足人追求美的心理,促进产品的销量。
P61马上行动
问:产品的外观美是怎样来表达的?
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的设计组合来表达的。
P62思考:试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些产品外观的美学特征
强调:产品设计中的美观原则是多元的,它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讨论:学生谈谈对美观原则的认识。
总结要点:美观的产品是可以满足人们求美的心理的同时也能增加产品的销量。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产品的美观原则是多元化的,他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课堂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手表样式。
思考:P062描绘产品的外观美学特征。
5)道德原则:
【案例分析】
“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有关的毒瓜子,毒大米,有毒豆芽、 黑心汤圆、毒火腿、劣质瓜子、用工业染料染黄的腐竹、死鸡做成的扒鸡黑心棉、假酒、假烟、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 等内容。
问: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出现?
由于制造这些产品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损害他人身体健康造成成的,是由于缺乏道德感,所以设计中还要遵循道德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如何遵循道德原则?
(1)产品设计应始终坚持为人服务的宗旨,不能出于某种不道德目的,不能危害人体健康。
(2)产品的设计不能损害环境。
(3)不能为了私利而设计制造低级趣味的产品,不能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4)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技术成果。
【讨论】P63
道德原则对于产品设计的意义?
要点:
维护社会治安、完善社会伦理道德、推进人类文明。不道德的产品设计将被一票否决!
产品的设计应始终坚持为人服务的宗旨,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
如何辨别假冒伪劣产品呢?同学们知道那些防伪的方法?
【补充案例:】
① 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② 月饼盒的包装。③ 大量抽取地下水。 ④ 草屋下的“五粮液”。
⑤ “大头奶粉”、 ⑥“爆炸电视” ⑦“爆炸手机”⑧ “爆炸电池”等。
6)技术规范原则:
收集现在市场各种品牌的手机图样(每个品牌一种),以课件的形式展示.
提出:具有全球漫游功能的移动电话可以在全世界上百个国家自由地漫游通话,为什么?
因为这么多的国家都使用相同的移动电话技术规范来建设它们的电话信号收发设备,所以手机就可以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地使用。自然而然地引出技术规范原则的话题。
问:什么是技术规范
阅读P64案例:飞机上的圆形窗户以及课件展示关于技术规范的有关知识后归纳总结出技术规范的概念:是有关开发产生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技术规范的有强制性的,也有推荐性的;技术规范是有发展的。
如果没有技术规范将会怎样?
不方便交流,而且会出现各种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事故。
【教师举例说明:】
道路交通标志的规范,电视频率信号的规定,手机号码的规定,电视的技术标准,电脑的环保标准,“绿色标准”等等。
认识一些重要的产品标准认证标志(课件展示)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发展,要考虑到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技术产品是与生态、环境、资源等紧密相连的,所以设计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阅读:“月饼的包装”
【案例分析】
“环保餐具”、“生态农业”
问:设计中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其负面影响。
(2)尽可能选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尽量减少原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3)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以及考虑使用回收问题。
(4)对有很大危害的产品,及时设计出更加先进,负面影响更小的替代产品。
 三、小结归纳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问:这些原则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些原则是独立存在的吗?之些原则能同时遵守吗?
  阅读P66内容
  这在实际运用中,各个原则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些原则可以同时遵守,但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在运用中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分清主次。
强调:产品设计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对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的引伸:
设计的一般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文因素和要机关系,要树立创新意识,同时要具有对人、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研讨活动: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设计例,让学生根据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进行评价。
【练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正面或者反面的例子。
活动:
1、通过大屏幕投影播放“水壶设计”课件,并作简要使用说明。
根据水壶配件的多种因素作出自己的选择并计算价格。
2、请二至三位同学根据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理解,从课件中选择不同材料、形状、价格的多种水壶配件(壶身、壶嘴、壶盖、壶把、蜂鸣器等)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水壶。水壶的整体效果图及价格将显示在大屏幕上。
对比同学的不同选择并思考。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面对诸多因素,除了综合考虑外,你有无侧重点?能否让所有的设计原则都达到最佳?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体验自主发现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相互联系、制约的关系以及在运用中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分清主次。
通过这种开放的、活泼的活动形式,将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抽象的关系具体化,使学生在设计的体验活动中自主发现,加深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