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基础练习】
知识点
1 两栖动物
1.如图为青蛙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生活在河边绿草丛中的青蛙是 色的,这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2)青蛙的头部是感觉中心,[ ] 能对活动的物体形成视觉,其后面有[ ] ,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 ] ,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3)青蛙的[ ] 短小,可支撑身体;[ ] 发达,趾间有 ,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4)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用 呼吸,用 辅助呼吸。?
(5)青蛙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 上生活,也能在 生活。?
2.[2020·长沙]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 )
A.鱼类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3.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幼体在形态上像鱼,但内部结构与鱼有很大的区别
B.所有的两栖动物成体都在陆地上生活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4.[2019·娄底]
一生中呼吸器官较多的动物是( )
A.蚯蚓
B.青蛙
C.龟
D.海豹
知识点
2 爬行动物
5.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 )
A.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
C.在水中产卵
D.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6.蜥蜴、蛇等爬行动物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
( )
A.保持体温
B.呼吸
C.自由运动
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7.[2020·威海]
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主要原因是
( )
A.用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8.下列关于爬行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各种蛇类对人类都有害
B.人工养殖的鳖可以食用
C.蜥蜴、壁虎等爬行动物能捕食害虫
D.鳖甲和一些毒蛇可以作中药材
【能力提升】
9.对两栖动物的正确理解是
( )
①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②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生活过渡的一个类群 ③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④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青蛙不能像蜥蜴那样在远离水源的陆地上生活。青蛙的下列特征与此无关的是
( )
A.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B.皮肤裸露,体内水分容易散失
C.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
D.体内有脊柱
11.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这种功能
( )
A.蚯蚓的刚毛
B.蛇的鳞片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细鳞
12.下列有关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爬行动物的生殖过程是在陆地上完成的,因此爬行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B.蜥蜴的四肢短小,可贴地面迅速爬行
C.乌龟、鳖等生活在水中,其生殖也是在水中完成的,不属于真正的爬行动物
D.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3.[2020·青岛]
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幼体用鳃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皮肤裸露 ⑤完全用肺呼吸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E可以表示用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用鳍游泳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15.请辨认图中甲、乙、丙三种动物并回答问题。
(1)甲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也不能完全在陆地生活,主要原因是其呼吸依赖于 。?
(2)乙属于 动物,它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与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比如,陆地生活需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乙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3)分辨丙身体前后端的标志是[ ] ;在观察丙的运动时,实验者在丙的体表涂了一层凡士林,你认为丙会 ,原因是 。?
(4)从身体结构角度分析,甲、乙与丙最显著的差异是甲、乙体内具有支撑身体的 ;甲与乙相比,其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的是 。?
16.农药常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一旦进入水体后,会对水中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科研人员以黑斑蛙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几种农药对其受精卵或胚胎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取三种常用农药,分别用清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②每个培养皿中放入黑斑蛙受精卵
30
粒,并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农药溶液。
③观察并记录受精卵或胚胎的死亡率。
药品名称——使它隆
药剂浓度(mg/L)
2.8
2.9
3.1
3.2
3.5
受精卵或胚
胎死亡率(%)
14
28
50
73
77
药品名称——多效唑
药剂浓度(mg/L)
23
30
38
45
52
受精卵或
胚胎死亡率(%)
29
43
50
63
73
药品名称——多菌灵
药剂浓度(mg/L)
145
162
175
187
200
受精卵或
胚胎死亡率(%)
31
37
50
67
77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黑斑蛙是 动物,幼体用 呼吸,在水中发育;成蛙用肺呼吸,但该结构简单,不发达,所以需要 辅助呼吸。黑斑蛙产卵、受精以及幼体的发育都离不开水,水质对其受精卵和胚胎发育影响很大。?
(2)上述实验中应另设一个对照组,其培养皿中放入 粒黑斑蛙受精卵和等量的 。需要将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这样做是为了控制 。?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每一种农药溶液中,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黑斑蛙的受精卵或胚胎的死亡率都 。科研工作者常用半数致死量(死亡率为
50%时的农药剂量或浓度)来衡量药物的毒性,
则上述三种农药中对黑斑蛙受精卵或胚胎毒性最大的是 。?
(4)据调查,几种农药要求使用的安全浓度均低于实验中的最低浓度。为了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请你为防治农业害虫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
1.(1)绿 (2)2 眼睛 3 鼓膜 1 鼻孔
(3)4 前肢 5 后肢 蹼
(4)肺 皮肤
(5)陆地 水中
2.B
3.D [解析]
两栖动物指的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
4.B [解析]
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龟、海豹用肺进行呼吸;而青蛙幼体时用鳃进行呼吸,成体后,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5.C 6.D
7.D [解析]
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8.A
9.D [解析]
①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蛇、乌龟等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属于爬行动物。②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生活过渡的一个类群。③④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10.D [解析]
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所以其皮肤必须保持湿润,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体内有脊柱与离不开水是没有关系的。
11.A [解析]
陆生动物是指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蝗虫等昆虫有外骨骼,蛇、蜥蜴等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蚯蚓的刚毛是用来辅助运动的,与防止水分散失无关。
12.B
13.B [解析]
①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②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动物的幼体也用肺呼吸;③爬行动物为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适于陆生环境;④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而不是皮肤裸露;⑤爬行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终生完全用肺呼吸,适于陆生环境。
14.D [解析]
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皮肤辅助肺呼吸,鲢鱼用鳃呼吸;乌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青蛙幼体离不开水;鲢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而乌龟没有鳍;青蛙、乌龟、鲢鱼体内都有脊柱。
15.(1)肺和皮肤
(2)爬行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3)② 环带 死亡 丙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涂抹凡士林后使其无法呼吸而死亡
(4)脊柱 乙
16.(1)两栖 鳃 皮肤
(2)30 清水 单一变量
(3)升高 使它隆
(4)控制农药使用,保持其安全浓度,进行生物防治等
[解析]
(1)黑斑蛙幼体用鳃呼吸,而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里游泳,用肺呼吸,但该结构简单,不发达,只靠肺的呼吸不能满足氧气的需要,因此黑斑蛙必须依靠皮肤辅助呼吸。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是探究几种农药对黑斑蛙受精卵或胚胎的影响,在题干中表的基础上设计对照实验,应该再设置一个培养皿,放入30粒黑斑蛙受精卵和等量的清水。把培养皿都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这样做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据表中数据可见:在每一种农药溶液中,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黑斑蛙的受精卵或胚胎的死亡率都升高。通过比较可见:使它隆的毒性最大。
(4)为保护水生生物,可控制农药使用,保持其安全浓度,防止水污染。也可利用农田蜘蛛或在农田里放养青蛙等方法来防治农业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