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1 20:14:31

文档简介

2011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卷
温馨提示:全卷书写整洁、规范。(3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广袤、深suì (1)、绚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mò (2)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美妙;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恢弘壮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含xù (3) 典雅。走进这个世界,我们能陶yě(4) 高尚的情操,诗化多彩的生活。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1) ;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2) ;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3) ;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4) ;
A.沃壤千里 B.繁花似锦 C. 星光灿烂 D.碧波荡漾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峨眉山月半轮秋, 。
(3)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4)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由笛声而思念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 。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名著阅读。(6分)
《童年》是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 在人间 》、《 我的大学 》。它讲述的是主人公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其他两个主要人物是外公、外婆。外公是________________人物;外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
5、语文综合活动。(6分)
七(一)班开展一次“我心中的黄河”综合活动,试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渲染气氛,请在黑板上写出一条主题语。(2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4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我长大了(12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6、第一段“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7、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3分)
8、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3分)
9、“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盲 人 看 毕淑敏(12分)
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③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④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⑤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10、文中记叙了哪两件令我“后悔”的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11、“盲人看”这个题目看似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分)
12、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细节描写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13、本文是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中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很生动,请你从中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加以赏析。(抓住关键字,言之成理)(3分)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25分)
(一)古诗赏析(5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4、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2分)
15、“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3分)
(二)《伤仲永》(11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6、解释加点的字(4分)
(1)未尝识书具 (2)稍稍宾客其父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的句子)。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3分)
(三)无垢勤学(9分)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自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的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  ②.寓:住在。 ③.昧爽:拂晓,破晓;天刚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 ⑤. 明:光 ⑥洎:等到 ⑦“趺”通“跗”,足迹。
1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张无垢谪横浦 ( ) (2)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 )
(3)就明而读 ( ) (4)双趺之迹隐然。 ( )
20、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如是者十四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一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3分)
四、写作(40分)
以《我不再 了》为题。提示及要求:在初中生活中,你的行为或思想认识常常会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请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或短语,例如“骄傲”、“自卑”、“感觉孤单”、“相信命运”、“和妈妈顶嘴”……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011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答题卷
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包括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卷面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一) (二) (三)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4分)(1) (2) (3) (4)
2、 (4分) (1) (2) (3) (4)
3、(8分) (1) (2)
(3) (4) ,
(5) ,
(6)
4、(各1分) , ,
(各2分) 。

5、(2分)(1)                   
(4分) (2)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2分)
6、(2分)
7、(3分)
8、(3分)
9、(4分)
(二)(12分)
10、(3分)
11、(3分)
12、(3分)
13、(3分)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25分)
(一)(5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2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11分)
16、(1) ____ (2) ______ (4分)
(3) ___ (4) ____
1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9分)
19、(1)( ) (2)( )(4分)
(3)( ) (4)( )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四、写作(40分)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座 号
…………………………………………装…………………………订…………………………线……………………………………
200
400
600
800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参考答案
全卷书写整洁、规范。(3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4分)⑴邃⑵蓦⑶蓄(4)冶
2.(4分) B D C A
3、(8分)(1)弹琴复长啸(2)影入平羌江水流(3)鸟向檐上飞(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6)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定
4、(6分)高尔基 阿廖沙 外公: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婆:宽厚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5、(6分)(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2)示例:黄河,奔腾不息的黄河,它以磅礴的气势激励着中华儿女,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幸福。但是你可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却也在呻吟,她的身上已是疮痍遍布,遍体鳞伤,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2分)
6、(2分)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7、(3分)为自己撞到了老奶奶,又想逃走的行为,感到羞愧。
8、(3分)通过“撞人”行为的积极改正,勇于承担责任,和“吃晚饭”时爸爸对我行为的认可,说明主人公已经长大了、有责任心了.
9、(4分)有的大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没有积极的补救,而是像(邻家孩子)一样逃避责任,只要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明白事理,就是长大了
(一)(12分)
10、(3分)①我抱怨盲人卖给我的蜡烛质量不好。②我把盲人当成施舍的对象。
11、(3分)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个美好的世界,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
12、(3分)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他人着想、关爱孩子等 ;细节略
13、(3分)例: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抓住关键字,言之成理)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25分)
(一)(5分)
14、(2分)裂 折
15、(3分)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二)(11分)
16、(4分)(1)曾经 (2)以宾客之礼相待 (3)相当 (4)消失
17、(2分)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
(2分)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18、(3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或: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天资有关,但更与后天教育有关。并且也受家庭教育,自身努力因素影响。(主要是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三)(9分)
19、(4分)(1) 被贬官 (2)就 (3)靠近 (4)的
20、(2分)他就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
21、(3分)如匡衡凿壁偷光 (事例略)
【参考译文】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刚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微弱的晨光读书。他就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还存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