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鼠妇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校园内最可能捕捉到鼠妇的环境是( )
A.操场上 B.塑胶跑道上 C.水池中 D.花坛内
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果蝇的受精卵含有8条染色体,分裂后形成的每个新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 )
A.4条 B.8条 C.16条 D.8对
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我们食用的花生油和面粉分别由种子的什么部分加工而来( )
A.子叶、胚 B.子叶、胚乳 C.胚、胚乳 D.胚芽、胚根
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②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③新生儿的诞生是新生命的开始
④卵巢能分泌性激素
⑤人的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内进行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每个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胃的蠕动利于食物的物理消化,将食物研磨成食糜
B.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C.胰腺分泌的胰液最终被运至小肠起消化作用
D.小肠没有消化完的营养物质会被大肠继续消化
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以下关于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很小,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多
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
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的血液内三种物质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肺 B.脑 C.肾 D.小肠
8.(2020八上·吴江期中)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 )
A.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B.水、尿素、无机盐
C.尿素、无机盐、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视觉和听觉产生的部位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B.正常人的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C.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将口张开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
D.不良的用眼习惯可导致近视,近视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10.(2021七上·吉林期末)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植树造林②焚烧农作物秸杆③见毒蛇就打死
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⑤使用纸质贺卡⑥少用一次性木筷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⑥
1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与下列哪一个特征有关( )
A.用鳃呼吸 B.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有四肢 D.有鳞片
1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鬼针草果实表面有“针”,可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这体现了动物能(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帮助植物传粉
1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据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5CM,19岁女性平均身高163.5CM,位列东亚第一。奶制品的摄入有利于补充蛋白质,促进身高的增长。酸奶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奶制品,制作酸奶时加入的微生物及其结构特点分别是( )
A.酵母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 B.醋酸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C.乳酸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D.乳酸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
1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某小组对调查到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水草、荷花、螃蟹等归为一类,松鼠、月季、油松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依据是( )
A.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生物的用途
C.生物的数量 D.生物的生活环境
1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请根据生活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主要是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传播,而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B.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在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出门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C.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卫、监控、清除机制,其功能的发挥对人体总是有益的
D.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也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基因组成相同,性状就一定相同
B.亲代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都能表现出来
C.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父母不患病,但是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则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1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下列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中,属于直接使用价值的是( )
①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
②小白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
③海洋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
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加大了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
⑥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
⑦某种不知名的昆虫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A.①③④⑥ B.②⑤⑦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1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新团员入团时需要举起右手宣誓,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发动了多轮的贸易战,但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正在为全球的和平稳定做出自己的努力。白鸽作为“和平”的象征,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①是气管
B.白鸽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结构③肺
C.图中结构②是气囊,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白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2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动物的发育方式与图中所示动物一致的是( )
A.菜粉蝶 B.蝗虫 C.蜜蜂 D.苍蝇
2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李树一家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养蚕和养殖牛蛙走上致富的道路。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发育特点是( )
①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②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
③发育过程中有蛹期
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的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对鸡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B.未受精的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
C.胚盘里含有一个细胞核
D.卵白就是卵细胞中的营养物质
2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2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农民伯伯在收割时,不慎划伤了手臂,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处连续不断地流出,初步判断( )
A.内出血 B.动脉出血
C.静脉出血 D.毛细血管出血
2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线。下列关于皮肤屏障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C.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防线 D.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2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甲乙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是图 。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2]细胞膜、[4]细胞核和[ ] 。
(3)动植物细胞结构中, 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填结构名称)
(4)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 中,其内含有细胞液。(填结构名称)
(5)动植物细胞里都有[7],它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
2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紧,并用凡士林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在的 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 , 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 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2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肾单位是由图中的[②]肾小球、[ ]肾小囊和[ ] 三部分构成的。
(2)写出图中a、b两处箭头所示的生理过程:a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b是 。通过a生理过程,在图中④内形成了 ,该液体与血液相比缺少 和 。
(3)从图中结构⑤中流出的液体是 。
(4)与[①] 中的血液相比,⑥中的血液是含 明显减少的 血。
(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是因为 在发挥作用。
2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以下是呼吸过程示意模型。请据图回答:
(1)①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②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③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
(2)甲表示 过程,乙表示 过程。
3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动物是我们这学期认识的十一类动物中的几种代表动物,看图并回答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 门,这是因为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的;
(2)蟾蜍和蜂鸟都有辅助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和 辅助呼吸;
(3)用手触摸蜜蜂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包裹着坚韧的 ;
(4)猫在生殖发育方面特有的特征是 。
3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一类是 ;另一类是 。分类的依据是 。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 。
3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马铃薯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上常用马铃薯块茎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为 生殖,其优点是可以加快繁殖的速度,能保持植株母本的 。
(2)马铃薯块茎繁殖多代后容易感染病毒,科学工作者利用茎尖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脱毒马铃薯(如图一所示),然后进行栽培,这种技术属于 。
(3)马铃薯的新品种通常利用 生殖进行培育,这种生殖方式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
3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3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对 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E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 。E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
(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 ],其生殖特点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图1为某中学生做的探究实验,图2为叶片结构,请据图回答:
某中学生为了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做了以下设计:
A.取大小和生长情况接近的三个植物枝条,放在相同的量筒里,量筒里装相同的水,每个量筒的液体表面滴加植物油,装置如图1。
B.将图1中的三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
C.观察图1A、B、C中量筒液面的变化。
(1)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 。
(2)图1A,B,C中的量筒液面几乎没有变化的是 (填图1中的字母)。
(3)根据你的分析,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 。
(4)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图2中的[ ] ,该结构主要在叶片的[ ] 上。
3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为探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下表。试回答:
组别 数量/只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Ⅰ 10 不做处理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Ⅱ 10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
Ⅲ 10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注射等量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1)表中,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 ,使小鼠患糖尿病。
(2)在第Ⅱ组实验操作中表格中应填 。
(3)由如图实验结果可知,Ⅲ组血糖含量 (填“高于”或“低于”)Ⅰ组,低于Ⅱ组。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 (填“能”或“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4)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一部分糖随尿液排出,从而使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代谢,使人患糖尿病。
3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图柱形图所示: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只能在 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4)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条件必须 (填“相同”或“不相同”)。
(5)根据实验结果,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 ℃。
38.(2020九上·郓城期末)现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豌豆的花色并统计数据,将其结果汇成所示柱状图。请你分析作答:
(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 。
(2)据图可知,白花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子代中一株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4)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 。
(5)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都会发现有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一般看不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所以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鼠妇的生活环境,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可见,果蝇的受精卵含有8条染色体,分裂后形成的每个新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分裂前,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然后再平均分成两份,进入两个细胞核中,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
3.【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生油是由花生压榨来的,面粉由小麦加工而成,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花生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因此,我们食用的面粉和花生油主要分别是由种子的胚乳和子叶加工而成,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种子储存在子叶中。
4.【答案】B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①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说法正确。
②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说法正确。
③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而不是新生儿的诞生,可见题干说法错误。
④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分泌雌性激素,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⑤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题干说法正确。
可见①②④⑤说法正确。
故B符合题意。
【分析】此题考查人的生殖和发育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受精卵是人体的第一个体细胞,是新生命的开始,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5.【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胃肠肌肉蠕动研磨,将大块食物变成磨碎,利于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可见A说法正确。
B、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其中,肠液、胰液内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是消化的主要器官,B说法正确,
C、胰腺属于消化道以外的大消化腺,所以胰腺分泌的胰液需要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发挥作用,C说法正确。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胆汁和胰液需要输送到小肠内才能发挥作用。
6.【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但肺泡不是仅由一个细胞构成,A说法错误。
B、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B说法正确。
C、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多,C说法正确。
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的特点,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7.【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血液流经肺时,血管(肺动脉)中应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的肺静脉中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可见A符合题意。
B、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可见B不符合题意。
C、肾脏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可见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而不是减少,可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的气体交换等知识点,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在读懂图的基础上,根据营养物质和气体变化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熟记: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肺泡内氧气丰富,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部位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降低,净化了血液。
8.【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主要排出二氧化碳、水。③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排出水、尿素、无机盐,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所以,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水、尿素、无机盐,故答案为:B。
【分析】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9.【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人体视觉和听觉产生的部位分别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视网膜和耳蜗分别是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A说法错误。
B、正常人的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曲度大小可以改变,最终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B说法正确。
C、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张开嘴后,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C说法错误。
D、不良的用眼习惯可导致近视,近视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导致的,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眼和耳的结构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需要明确:听觉感受器是耳蜗,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觉中枢,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听觉感受器。
10.【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植树造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 ③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⑤使用纸质贺卡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要⑥少用一次性木筷;②焚烧农作物秸杆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1.【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类,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幼体必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皮肤辅助呼吸,成体与幼体在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上,用明显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12.【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下: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在生物圈中大豆属于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题干中“鬼针草果实表面有“针”,可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这体现了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需要熟记。
13.【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可见,制作酸奶时,加入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基本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需要明确: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制作酸奶需要用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形成的,酵母菌属于真菌,为单细胞生物,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基本结构,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形成酒精,在制作馒头和面包也需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变得宣软。
1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分析,鲤鱼、水草、荷花、螃蟹等归为一类,它们的都生活在水中,松鼠、月季、油松等生物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这是根据生物的生活归类的,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环境等方面。
15.【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蚊虫叮咬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可见,A说法正确。
B、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在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出门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几率,因为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B说法正确。
C、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卫、监控、清除机制,是对人体有益的,但是如果免疫功能过强,会引起过敏反应,可见C说法错误。
D、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世界卫生指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的功能、健康的含义,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患者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很多,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佩戴口罩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打预防针、勤锻炼身体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需要明确: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16.【答案】D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说法错误。
B、亲代一方是隐性性状,一方为纯合的显性性状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表现不出来,B说法错误。
C、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所以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C说法错误。
D、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均正常,却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父母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还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性状的遗传、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①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②小白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为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③海洋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这属于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这是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加大了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这是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这是间接使用价值。
⑥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这是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⑦某种不知名的昆虫同样具有研究价值,为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可见上述中,属于直接使用价值的有:①②③⑥。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的价值,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8.【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人体一个动作的完成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共同完成的,根据题干所述,新团员入团时需要举起右手宣誓,该动作为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运动的是完成,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因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9.【答案】C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气管,与呼吸有关,A说法正确。
B、③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B说法正确。
C、图中结构②是气囊,气囊能暂时贮存气体,辅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说法错误。
D,家鸽的体内具有发达的与肺相连的气囊, 家鸽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即双重呼吸,这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结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气囊还可以减轻器官间的摩擦,气囊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完成双重呼吸,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20.【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生物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差异不大,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可见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有两种形式,完全变态发育和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1.【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和牛蛙都进行有性生殖,起点都是从受精开始,①说法正确。
家蚕属于昆虫,是体内受精,蛙在水中完成受精,即体外受精,可见 ② 说法错误。
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而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娃、成娃,没有蛹期,可见③说法错误。
家蚕和青蛙的幼虫和成虫的差别很大,都属于变态发育,④说法错误。
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家蚕的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体外受精;青蛙的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昆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在水中受精,即体外受精,家蚕和青蛙的幼虫和成虫的差别很大,都属于变态发育。
22.【答案】C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可见A说法错误。
B、未受精的鸡蛋不是一个卵细胞,鸡蛋的卵细胞包括卵黄、胚盘和卵黄膜三部分,B说法错误。
C、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C说法正确。
D、卵白和卵黄都含由为胚胎发育提供的营养物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鸟卵的结构,卵壳,具有保护作用;
系带,卵黄的两端由浓稠的蛋白质组成卵黄系带,它使卵细胞维持在蛋白中心,起着缓冲作用,防止卵的震荡;
卵黄,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相当于细胞质;
胚盘,卵黄表面中央有一圆盘状的小白点,内有细胞核;
卵白,卵壳膜与卵黄膜之间,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
卵壳膜,紧贴卵壳有保护作用;
气室,在鸡蛋的钝端内(大头),两层膜之间常分开形成一个小气室,贮存空气,供胚胎发育时的呼吸;
卵黄膜,卵黄的外面有保护作用,相当于细胞膜.
卵细胞由卵黄、胚盘、卵黄膜组成。
23.【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但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说法错误。
B、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说法正确。
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C说法正确。
D、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会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人体血量、饭后立即运动不利于消化和吸收、骨骼肌运动需要能量,产生热量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和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为基础题,注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24.【答案】C
【知识点】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割破了额手臂后,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流出,这应该是静脉出血,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血管出血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止血方法: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25.【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说法正确。
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
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C说法正确。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26.【答案】(1)甲
(2)6;细胞质
(3)细胞核
(4)液泡
(5)能量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1)图中可知,甲图比乙图多了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所以甲图属于植物细胞,乙图属于动物细胞。
(2)图中看出,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2细胞膜、4细胞核、6细胞质,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4)5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尼古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液泡中。
(5)7是线粒体,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在氧气的参与下,把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故答案为:(1)甲;(2)6、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能量。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好各部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出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27.【答案】(1)黑暗;光合
(2)浑浊;二氧化碳
(3)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在光下,由于植物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应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
(2)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中的产生了较多二氧化碳,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因为没有光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故答案为:(1)黑暗、光合;(2)浑浊、二氧化碳;(3)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即有光无光都可以。
28.【答案】(1)④;⑤;肾小管
(2)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
(3)尿液
(4)入球小动脉;氧气和尿素;静脉
(5)膀胱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其中,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三者构成肾单位。
(2)图中,a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⑤是肾小管,原尿进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由肾小管流出。
(4)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因此,与①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相比,⑥肾静脉中的血液中,尿素和氧气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5)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就是因为膀胱在发挥作用。
故答案为:(1)④、⑤、肾小管;(2)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3)尿液;(4)入球小动脉、氧气和尿素、静脉;(5)尿液。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形成尿液,尿液中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尿酸等,所以,经过肾脏后,血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
29.【答案】(1)气管;肺;膈肌
(2)呼气;吸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中,①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气管,②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肺,③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膈肌。
(2)甲图中,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②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是呼气过程;乙图中,膈顶部处于下降状态,胸廓的上下径变大,②肺容积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为吸气过程。
故答案为:(1)气管、肺、膈肌;(2)呼气、吸气。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在记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30.【答案】(1)环节动物;体节
(2)皮肤;气囊
(3)外骨骼
(4)胎生哺乳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
(2)蟾蜍属于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需要依靠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蜂鸟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能暂时贮存气体,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3)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但能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利于适应陆地上干旱的生活。
(4)猫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这种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环节动物、体节;(2)皮肤、气囊;(3)外骨骼;(4)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简单,熟记即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1.【答案】(1)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生殖细胞的不同
(2)海带
(3)银杏和侧柏
(4)荷花和玉米
(5)蕨类植物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图中,海带、卷柏、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银杏、荷花、玉米、侧柏都靠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所以,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种子植物;另一类是孢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生殖细胞的不同。
(2)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
(3)银杏和侧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
(4)荷花和玉米靠种子繁殖后代,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
(5)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可见最早出现根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故答案为:(1)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生殖细胞不同;(2)海带;(3)银杏和侧柏;(4)荷花和玉米;(5)蕨类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用孢子繁殖后代,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结构稍微复杂,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有了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根据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32.【答案】(1)无性;遗传特性
(2)组织培养
(3)有性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1)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因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此生殖方式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可见,题干中的用马铃薯块繁殖后代的方式为无性生殖,其优点是可以加快繁殖的速度,能保持植株母本的遗传特性。
(2)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可见,题干中,科学工作者利用茎尖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脱毒马铃薯(如图一所示),然后进行栽培,这种技术属于组织培养。
(3)马铃薯的新品种通常利用有性生殖进行培育,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新的品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即有性生殖,经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
故答案为:(1)无性、遗传特性;(2)组织培养;(3)有性。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33.【答案】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DNA;性状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蛋白质;④是染色体;⑤是DNA;⑥是性状,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故答案为: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DNA、性状。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34.【答案】(1)A;始祖鸟
(2)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先天性行为
(3)C;胎生哺乳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通过始祖鸟化石发现,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E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2)E是鸟类,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鸟类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鸟类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是鸟类的一种本能。
(3)哺乳类是最高等的动物,即进化树中的C,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A、始祖鸟;(2)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先天性行为;(3)C、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动物的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理解: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进化树最顶层的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最高等的动物,适应能力强。
35.【答案】(1)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
(2)C
(3)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⑤;气孔;④;下表皮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试管内的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水,可以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
(2)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而C量筒内枝条几乎没有叶片,所以,蒸腾作用强度最弱,蒸腾失水最少,所以量筒内的液面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3)该同学可以得出结论为: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图2中,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故答案为:(1)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2)C;(3)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4)⑤、气孔、④、下表皮。
【分析】此题考查叶片的结构以及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叶片的结构由表皮(上、下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如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保卫细胞,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6.【答案】(1)胰岛
(2)等量生理盐水
(3)高于;不能
(4)升高
【知识点】激素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在实验中,为了排除小鼠自身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实验前先破坏小鼠的胰岛,使小鼠患糖尿病。
(2)在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所以,在第Ⅱ组实验操作中,也需要给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根据题干柱状图可知,第Ⅲ组小鼠血糖含量高于第Ⅰ组,低于第Ⅱ 组,则说明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无效的,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4)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升高。一部分糖随尿液排出,从而使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代谢,使人患糖尿病。
故答案为:(1)胰岛;(2)等量的生理盐水;(3)高于、不能;(4)升高。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探究实验中要遵循的原则: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唯一变量,还需要熟记: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可以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
37.【答案】(1)乳酸菌;无氧
(2)防止其它杂菌污染
(3)接种
(4)温度;相同
(5)40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2)在制作酸奶时,为了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恒温培养,所以,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4)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5)根据图中的柱状可以看出: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40℃。
故答案为:(1)乳酸菌、无氧;(2)防止其它杂菌污染;(3)接种;(4)温度、相同;(5)40。
【分析】此题考查乳酸菌发酵,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其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还需要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除变量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即在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唯一。
38.【答案】(1)相对性状
(2)隐性
(3)DD 或Dd
(4)0
(5)不可遗传的变异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2)现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从图中看出子代出现了白花,表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因此,据图可知,白花是隐性性状。(3)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亲本紫花豌豆遗传给子代白花豌豆的基因一定是d。亲本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遗传图解如图1:
。
从图1中看出,子代中一株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4)子代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其后代一定是白花,因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0。(5)生物的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生物的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1 / 1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鼠妇是生物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校园内最可能捕捉到鼠妇的环境是( )
A.操场上 B.塑胶跑道上 C.水池中 D.花坛内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都会发现有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一般看不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所以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鼠妇的生活环境,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果蝇的受精卵含有8条染色体,分裂后形成的每个新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 )
A.4条 B.8条 C.16条 D.8对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可见,果蝇的受精卵含有8条染色体,分裂后形成的每个新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分裂前,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然后再平均分成两份,进入两个细胞核中,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
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我们食用的花生油和面粉分别由种子的什么部分加工而来( )
A.子叶、胚 B.子叶、胚乳 C.胚、胚乳 D.胚芽、胚根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生油是由花生压榨来的,面粉由小麦加工而成,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花生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因此,我们食用的面粉和花生油主要分别是由种子的胚乳和子叶加工而成,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种子储存在子叶中。
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②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
③新生儿的诞生是新生命的开始
④卵巢能分泌性激素
⑤人的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内进行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①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说法正确。
②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说法正确。
③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而不是新生儿的诞生,可见题干说法错误。
④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分泌雌性激素,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⑤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题干说法正确。
可见①②④⑤说法正确。
故B符合题意。
【分析】此题考查人的生殖和发育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受精卵是人体的第一个体细胞,是新生命的开始,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每个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胃的蠕动利于食物的物理消化,将食物研磨成食糜
B.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C.胰腺分泌的胰液最终被运至小肠起消化作用
D.小肠没有消化完的营养物质会被大肠继续消化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胃肠肌肉蠕动研磨,将大块食物变成磨碎,利于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可见A说法正确。
B、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其中,肠液、胰液内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是消化的主要器官,B说法正确,
C、胰腺属于消化道以外的大消化腺,所以胰腺分泌的胰液需要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发挥作用,C说法正确。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胆汁和胰液需要输送到小肠内才能发挥作用。
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以下关于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很小,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多
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但肺泡不是仅由一个细胞构成,A说法错误。
B、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B说法正确。
C、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多,C说法正确。
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的特点,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的血液内三种物质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肺 B.脑 C.肾 D.小肠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血液流经肺时,血管(肺动脉)中应是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离开时的肺静脉中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可见A符合题意。
B、大脑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可见B不符合题意。
C、肾脏的活动需要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说葡萄糖的含量离开时应减少而不是增加,可见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丰富,氧气少的静脉血,而不是减少,可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的气体交换等知识点,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在读懂图的基础上,根据营养物质和气体变化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熟记: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肺泡内氧气丰富,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部位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降低,净化了血液。
8.(2020八上·吴江期中)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 )
A.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B.水、尿素、无机盐
C.尿素、无机盐、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主要排出二氧化碳、水。③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排出水、尿素、无机盐,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所以,能通过多条途径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有:水、尿素、无机盐,故答案为:B。
【分析】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视觉和听觉产生的部位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B.正常人的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C.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将口张开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
D.不良的用眼习惯可导致近视,近视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人体视觉和听觉产生的部位分别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视网膜和耳蜗分别是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A说法错误。
B、正常人的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曲度大小可以改变,最终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B说法正确。
C、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张开嘴后,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C说法错误。
D、不良的用眼习惯可导致近视,近视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导致的,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眼和耳的结构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需要明确:听觉感受器是耳蜗,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觉中枢,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听觉感受器。
10.(2021七上·吉林期末)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①植树造林②焚烧农作物秸杆③见毒蛇就打死
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⑤使用纸质贺卡⑥少用一次性木筷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⑥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植树造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 ③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⑤使用纸质贺卡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要⑥少用一次性木筷;②焚烧农作物秸杆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与下列哪一个特征有关( )
A.用鳃呼吸 B.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有四肢 D.有鳞片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类,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幼体必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皮肤辅助呼吸,成体与幼体在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上,用明显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1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鬼针草果实表面有“针”,可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这体现了动物能(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帮助植物传粉
【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下: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在生物圈中大豆属于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题干中“鬼针草果实表面有“针”,可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这体现了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需要熟记。
1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据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5CM,19岁女性平均身高163.5CM,位列东亚第一。奶制品的摄入有利于补充蛋白质,促进身高的增长。酸奶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奶制品,制作酸奶时加入的微生物及其结构特点分别是( )
A.酵母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 B.醋酸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C.乳酸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D.乳酸菌 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可见,制作酸奶时,加入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基本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需要明确: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制作酸奶需要用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形成的,酵母菌属于真菌,为单细胞生物,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基本结构,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形成酒精,在制作馒头和面包也需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面包变得宣软。
1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某小组对调查到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水草、荷花、螃蟹等归为一类,松鼠、月季、油松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依据是( )
A.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生物的用途
C.生物的数量 D.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分析,鲤鱼、水草、荷花、螃蟹等归为一类,它们的都生活在水中,松鼠、月季、油松等生物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这是根据生物的生活归类的,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环境等方面。
1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请根据生活常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主要是通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血液和母婴传播,而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B.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在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出门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C.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卫、监控、清除机制,其功能的发挥对人体总是有益的
D.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也包括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蚊虫叮咬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可见,A说法正确。
B、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在新冠疫情期间戴口罩出门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几率,因为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B说法正确。
C、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卫、监控、清除机制,是对人体有益的,但是如果免疫功能过强,会引起过敏反应,可见C说法错误。
D、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世界卫生指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的功能、健康的含义,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患者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很多,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佩戴口罩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打预防针、勤锻炼身体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需要明确: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1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基因组成相同,性状就一定相同
B.亲代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都能表现出来
C.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父母不患病,但是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则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说法错误。
B、亲代一方是隐性性状,一方为纯合的显性性状时,子代的基因组成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隐性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表现不出来,B说法错误。
C、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所以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C说法错误。
D、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均正常,却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父母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还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性状的遗传、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下列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中,属于直接使用价值的是( )
①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
②小白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
③海洋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
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加大了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
⑥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
⑦某种不知名的昆虫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A.①③④⑥ B.②⑤⑦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①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②小白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为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③海洋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这属于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这是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加大了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这是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这是间接使用价值。
⑥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这是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⑦某种不知名的昆虫同样具有研究价值,为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可见上述中,属于直接使用价值的有:①②③⑥。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的价值,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新团员入团时需要举起右手宣誓,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人体一个动作的完成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共同完成的,根据题干所述,新团员入团时需要举起右手宣誓,该动作为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运动的是完成,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因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发动了多轮的贸易战,但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正在为全球的和平稳定做出自己的努力。白鸽作为“和平”的象征,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①是气管
B.白鸽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结构③肺
C.图中结构②是气囊,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白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答案】C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气管,与呼吸有关,A说法正确。
B、③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B说法正确。
C、图中结构②是气囊,气囊能暂时贮存气体,辅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说法错误。
D,家鸽的体内具有发达的与肺相连的气囊, 家鸽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即双重呼吸,这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结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气囊还可以减轻器官间的摩擦,气囊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完成双重呼吸,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2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动物的发育方式与图中所示动物一致的是( )
A.菜粉蝶 B.蝗虫 C.蜜蜂 D.苍蝇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生物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差异不大,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可见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有两种形式,完全变态发育和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李树一家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养蚕和养殖牛蛙走上致富的道路。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发育特点是( )
①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②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
③发育过程中有蛹期
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的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和牛蛙都进行有性生殖,起点都是从受精开始,①说法正确。
家蚕属于昆虫,是体内受精,蛙在水中完成受精,即体外受精,可见 ② 说法错误。
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而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娃、成娃,没有蛹期,可见③说法错误。
家蚕和青蛙的幼虫和成虫的差别很大,都属于变态发育,④说法错误。
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家蚕的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体外受精;青蛙的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昆虫是体内受精,青蛙是在水中受精,即体外受精,家蚕和青蛙的幼虫和成虫的差别很大,都属于变态发育。
2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对鸡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B.未受精的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
C.胚盘里含有一个细胞核
D.卵白就是卵细胞中的营养物质
【答案】C
【知识点】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可见A说法错误。
B、未受精的鸡蛋不是一个卵细胞,鸡蛋的卵细胞包括卵黄、胚盘和卵黄膜三部分,B说法错误。
C、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C说法正确。
D、卵白和卵黄都含由为胚胎发育提供的营养物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鸟卵的结构,卵壳,具有保护作用;
系带,卵黄的两端由浓稠的蛋白质组成卵黄系带,它使卵细胞维持在蛋白中心,起着缓冲作用,防止卵的震荡;
卵黄,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相当于细胞质;
胚盘,卵黄表面中央有一圆盘状的小白点,内有细胞核;
卵白,卵壳膜与卵黄膜之间,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
卵壳膜,紧贴卵壳有保护作用;
气室,在鸡蛋的钝端内(大头),两层膜之间常分开形成一个小气室,贮存空气,供胚胎发育时的呼吸;
卵黄膜,卵黄的外面有保护作用,相当于细胞膜.
卵细胞由卵黄、胚盘、卵黄膜组成。
2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但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说法错误。
B、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说法正确。
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C说法正确。
D、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会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人体血量、饭后立即运动不利于消化和吸收、骨骼肌运动需要能量,产生热量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和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为基础题,注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2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农民伯伯在收割时,不慎划伤了手臂,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处连续不断地流出,初步判断( )
A.内出血 B.动脉出血
C.静脉出血 D.毛细血管出血
【答案】C
【知识点】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割破了额手臂后,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流出,这应该是静脉出血,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血管出血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止血方法: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2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线。下列关于皮肤屏障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C.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防线 D.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说法正确。
B、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
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C说法正确。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二、填空题
2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甲乙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是图 。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2]细胞膜、[4]细胞核和[ ] 。
(3)动植物细胞结构中, 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填结构名称)
(4)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 中,其内含有细胞液。(填结构名称)
(5)动植物细胞里都有[7],它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
【答案】(1)甲
(2)6;细胞质
(3)细胞核
(4)液泡
(5)能量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1)图中可知,甲图比乙图多了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所以甲图属于植物细胞,乙图属于动物细胞。
(2)图中看出,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2细胞膜、4细胞核、6细胞质,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4)5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尼古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液泡中。
(5)7是线粒体,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在氧气的参与下,把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故答案为:(1)甲;(2)6、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能量。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好各部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出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2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紧,并用凡士林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在的 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 , 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 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答案】(1)黑暗;光合
(2)浑浊;二氧化碳
(3)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在光下,由于植物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应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
(2)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实验中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中的产生了较多二氧化碳,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因为没有光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故答案为:(1)黑暗、光合;(2)浑浊、二氧化碳;(3)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即有光无光都可以。
2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肾单位是由图中的[②]肾小球、[ ]肾小囊和[ ] 三部分构成的。
(2)写出图中a、b两处箭头所示的生理过程:a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b是 。通过a生理过程,在图中④内形成了 ,该液体与血液相比缺少 和 。
(3)从图中结构⑤中流出的液体是 。
(4)与[①] 中的血液相比,⑥中的血液是含 明显减少的 血。
(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是因为 在发挥作用。
【答案】(1)④;⑤;肾小管
(2)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
(3)尿液
(4)入球小动脉;氧气和尿素;静脉
(5)膀胱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其中,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三者构成肾单位。
(2)图中,a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⑤是肾小管,原尿进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由肾小管流出。
(4)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因此,与①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相比,⑥肾静脉中的血液中,尿素和氧气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5)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就是因为膀胱在发挥作用。
故答案为:(1)④、⑤、肾小管;(2)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3)尿液;(4)入球小动脉、氧气和尿素、静脉;(5)尿液。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形成尿液,尿液中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尿酸等,所以,经过肾脏后,血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
2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以下是呼吸过程示意模型。请据图回答:
(1)①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②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③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
(2)甲表示 过程,乙表示 过程。
【答案】(1)气管;肺;膈肌
(2)呼气;吸气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中,①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气管,②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肺,③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膈肌。
(2)甲图中,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②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是呼气过程;乙图中,膈顶部处于下降状态,胸廓的上下径变大,②肺容积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为吸气过程。
故答案为:(1)气管、肺、膈肌;(2)呼气、吸气。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此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在记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3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动物是我们这学期认识的十一类动物中的几种代表动物,看图并回答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 门,这是因为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的;
(2)蟾蜍和蜂鸟都有辅助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和 辅助呼吸;
(3)用手触摸蜜蜂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包裹着坚韧的 ;
(4)猫在生殖发育方面特有的特征是 。
【答案】(1)环节动物;体节
(2)皮肤;气囊
(3)外骨骼
(4)胎生哺乳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
(2)蟾蜍属于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需要依靠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蜂鸟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能暂时贮存气体,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3)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但能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利于适应陆地上干旱的生活。
(4)猫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这种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环节动物、体节;(2)皮肤、气囊;(3)外骨骼;(4)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简单,熟记即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一类是 ;另一类是 。分类的依据是 。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 。
【答案】(1)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生殖细胞的不同
(2)海带
(3)银杏和侧柏
(4)荷花和玉米
(5)蕨类植物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图中,海带、卷柏、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银杏、荷花、玉米、侧柏都靠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所以,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种子植物;另一类是孢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生殖细胞的不同。
(2)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
(3)银杏和侧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
(4)荷花和玉米靠种子繁殖后代,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
(5)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可见最早出现根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故答案为:(1)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生殖细胞不同;(2)海带;(3)银杏和侧柏;(4)荷花和玉米;(5)蕨类植物。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用孢子繁殖后代,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结构稍微复杂,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有了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根据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3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马铃薯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上常用马铃薯块茎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为 生殖,其优点是可以加快繁殖的速度,能保持植株母本的 。
(2)马铃薯块茎繁殖多代后容易感染病毒,科学工作者利用茎尖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脱毒马铃薯(如图一所示),然后进行栽培,这种技术属于 。
(3)马铃薯的新品种通常利用 生殖进行培育,这种生殖方式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
【答案】(1)无性;遗传特性
(2)组织培养
(3)有性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1)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因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此生殖方式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可见,题干中的用马铃薯块繁殖后代的方式为无性生殖,其优点是可以加快繁殖的速度,能保持植株母本的遗传特性。
(2)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可见,题干中,科学工作者利用茎尖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成脱毒马铃薯(如图一所示),然后进行栽培,这种技术属于组织培养。
(3)马铃薯的新品种通常利用有性生殖进行培育,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新的品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即有性生殖,经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
故答案为:(1)无性、遗传特性;(2)组织培养;(3)有性。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3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答案】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DNA;性状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蛋白质;④是染色体;⑤是DNA;⑥是性状,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故答案为:染色体、DNA、蛋白质、染色体、DNA、性状。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3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对 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E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 。E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
(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 ],其生殖特点是 。
【答案】(1)A;始祖鸟
(2)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先天性行为
(3)C;胎生哺乳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通过始祖鸟化石发现,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E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2)E是鸟类,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鸟类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鸟类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是鸟类的一种本能。
(3)哺乳类是最高等的动物,即进化树中的C,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A、始祖鸟;(2)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先天性行为;(3)C、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动物的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理解: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进化树最顶层的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最高等的动物,适应能力强。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图1为某中学生做的探究实验,图2为叶片结构,请据图回答:
某中学生为了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做了以下设计:
A.取大小和生长情况接近的三个植物枝条,放在相同的量筒里,量筒里装相同的水,每个量筒的液体表面滴加植物油,装置如图1。
B.将图1中的三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
C.观察图1A、B、C中量筒液面的变化。
(1)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 。
(2)图1A,B,C中的量筒液面几乎没有变化的是 (填图1中的字母)。
(3)根据你的分析,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 。
(4)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图2中的[ ] ,该结构主要在叶片的[ ] 上。
【答案】(1)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
(2)C
(3)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⑤;气孔;④;下表皮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试管内的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水,可以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
(2)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而C量筒内枝条几乎没有叶片,所以,蒸腾作用强度最弱,蒸腾失水最少,所以量筒内的液面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3)该同学可以得出结论为: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图2中,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故答案为:(1)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2)C;(3)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4)⑤、气孔、④、下表皮。
【分析】此题考查叶片的结构以及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叶片的结构由表皮(上、下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如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保卫细胞,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为探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下表。试回答:
组别 数量/只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Ⅰ 10 不做处理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Ⅱ 10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
Ⅲ 10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注射等量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1)表中,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 ,使小鼠患糖尿病。
(2)在第Ⅱ组实验操作中表格中应填 。
(3)由如图实验结果可知,Ⅲ组血糖含量 (填“高于”或“低于”)Ⅰ组,低于Ⅱ组。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 (填“能”或“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4)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一部分糖随尿液排出,从而使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代谢,使人患糖尿病。
【答案】(1)胰岛
(2)等量生理盐水
(3)高于;不能
(4)升高
【知识点】激素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在实验中,为了排除小鼠自身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实验前先破坏小鼠的胰岛,使小鼠患糖尿病。
(2)在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所以,在第Ⅱ组实验操作中,也需要给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根据题干柱状图可知,第Ⅲ组小鼠血糖含量高于第Ⅰ组,低于第Ⅱ 组,则说明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无效的,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4)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升高。一部分糖随尿液排出,从而使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代谢,使人患糖尿病。
故答案为:(1)胰岛;(2)等量的生理盐水;(3)高于、不能;(4)升高。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探究实验中要遵循的原则: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唯一变量,还需要熟记: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可以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
3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分析回答: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图柱形图所示: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只能在 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4)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条件必须 (填“相同”或“不相同”)。
(5)根据实验结果,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 ℃。
【答案】(1)乳酸菌;无氧
(2)防止其它杂菌污染
(3)接种
(4)温度;相同
(5)40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2)在制作酸奶时,为了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恒温培养,所以,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4)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5)根据图中的柱状可以看出: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40℃。
故答案为:(1)乳酸菌、无氧;(2)防止其它杂菌污染;(3)接种;(4)温度、相同;(5)40。
【分析】此题考查乳酸菌发酵,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其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还需要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除变量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即在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唯一。
38.(2020九上·郓城期末)现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豌豆的花色并统计数据,将其结果汇成所示柱状图。请你分析作答:
(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 。
(2)据图可知,白花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子代中一株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4)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 。
(5)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 。
【答案】(1)相对性状
(2)隐性
(3)DD 或Dd
(4)0
(5)不可遗传的变异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2)现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从图中看出子代出现了白花,表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因此,据图可知,白花是隐性性状。(3)若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亲本紫花豌豆遗传给子代白花豌豆的基因一定是d。亲本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遗传图解如图1:
。
从图1中看出,子代中一株紫花豌豆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4)子代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其后代一定是白花,因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0。(5)生物的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生物的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