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
,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的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标题解读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作者概况
诗歌背景
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将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组织义军,曾率50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徒。
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侂胄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辛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又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诗歌背景
诗歌背景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永遇乐》词。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诗歌,理解诗意,知道用典及典故的意义和作用。
2,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激愤。
确立合宜的教学内容:
配乐朗诵视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师生朗诵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词汇梳理
英雄业绩
寻找
兵强马壮
普通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译文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
词汇梳理
怎堪,哪堪,
怎能忍受
落得
草率、仓促行事
靠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译文
读词,找出词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用典:
孙
权
刘
裕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上阙
读词,找出词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用典:
刘义隆
下阙
拓跋焘
廉
颇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探究提问一
按顺序,说出典故的内容与作用(用意)
全班分五组进行讨论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也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作用:
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典故一:
典故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刘裕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也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伟大抱负。
作用
上阙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上阕情感
典故三
典故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作
用
刘义隆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拓跋焘
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作
用
典故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典故五
作
用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
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廉颇
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
廉颇
下阕情感
下阙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全词情感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探究提问二
讨论用典对比的作用
对比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刘义隆
“气吞
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扬州路——佛狸祠
(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廉颇——自己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辛弃疾借古讽今,通过对比,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的不满.
辛弃疾追怀刘裕驰骋疆场,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怀古之情更多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
对比作用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就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下阕写经过反复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人。这正是词人虽政治失意,却不与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反映。故梁启超评之为“别有怀抱”。此词乃辛弃疾婉约词之代表作。
拓展阅读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主要让大家朗诵了这首词,体会了本词抒发的情感。
2,学习了本首词用典、对比的手法,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诗人爱国、激愤的情感。
课堂训练
一,完成下面习题。
菩
萨
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高人:即叶丞相叶蘅,对辛弃疾极为赏识,曾推荐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1)试分析“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一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2)“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熟练地背诵、默写这首词。
2,做课后题二、三。
围绕合宜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尚需改善与提高之处
教学反思
谢谢大家,再见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