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 分数的意义 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 分数的意义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4 20: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感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探究提卡、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孩子们,看到老师没?几个人?(1个人),那老师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1),你们一共多少人?(X),你们可以用1来表示吗?理由是什么?(可以,因为我们是一个班级,一个集体)。说到老师心里去了,这节课老师希望看到咱们这个班集体的智慧,每位同学作为集体的一份子,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了)上课。
出示情景,激趣导入。
一年一度的校园之春即将开始,美工小组正忙着准备手工作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块红色橡皮泥和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
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感知单位“1”。
有1块红色橡皮泥,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有4块黑色橡皮泥,你觉得它们能用1来表示吗?(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你能想个办法,让它们看起来更像1吗?(把它们圈起来)
评价语: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
看来这个1,跟我们前面学过的1,不一样,我们把它加上“”
还有什么让你们想到了“1”?(学生举例、教师举例)
这样看来,这个1可以无所不包啊!有时表示一个物体,有时表示1个整体,有时还表示一个计量单位,这样的1的含义就和我们认识的数字1不同了,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单位“1”。(板书)
现在我们再看这里(情境图),前面我们找到了数学信息,下面我们要根据信息(提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把一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人,这个信息,提出用分数解决的问题吗?
(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PPT出示)
评价语:你提的这个问题太有准确了!
谁能仿照它,根据把4块黑色橡皮宁平均分给4个人,提出一个有关几分之几的问题?(PPT出示)
评价语:你的思维真敏捷。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1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块橡皮泥的。你能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吗? (课件:分母 分数线 分子)
分母表示什么含义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数线表示什么?(平均分)
分子呢?(其中的几份)
评价语:你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的真扎实!
评价语:看来你已经跟它交上朋友了!
如果把这块橡皮泥平均分给5人,也就是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这块橡皮泥的( )平均分成6份呢?不管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接下来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借助图形来研究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1号题,在探究之前先看老师的温馨提示,哪位同学能给同学们读一下?(课件出示)
A要分的是哪些物体?把谁看作单位“1”?用圆圈把它圈出来。
B画一画,平均分成几份,用竖线隔开?
C每份分得的橡皮泥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听清楚了,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坐端正了,现在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老师有要求,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每个小组都有了想法,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交流一下。(投影,指着说)
评价语:你真像个小老师,说的头头是道的,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请回。
小眼睛看屏幕,一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每份用表示,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每份也用表示,为什么橡皮泥的大小不同,都用来表示了呢?
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
评价语:你表述的真清楚。
2份就是单位“1”的?3份是单位“1”的?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每份分得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并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单位“1”】
(2)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离开手工制作小组,我们再到折纸小组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你找到数学信息了吗?你能像前面一样,也提出一个跟几分之几有关的问题吗?
(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把6张黄色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评价语,你提的问题正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还是由大家自己尝试解决。拿出2号题,圈一圈,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在解决之前,看老师的提示,哪位同学能大声的读给同学听。
A圈一圈,谁是单位“1”?
B画一画,平均分成几份?
C说一说,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问题清楚了吗?那就开始独立完成。
(学生操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A解决第一个问题。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预设出现两种答案:
生1: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张,2张占4张的,所以每人分得这些纸的。
生2:我不同意。是把这4张纸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人分得这些纸的。
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大家的看法呢?(学生谈想法)
我们再来一起分分看。(PPT演示)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刚才的第一种答案错在哪里了?
平均分的份数错了。
评价语,你的思维真敏捷,这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这个问题就提醒我们,在做分数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是平均分给几人,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它的分母就是几。
B解决第二个问题。
再看第二个问题,谁愿意分享?
预设:要分的是这6张绿色纸,把6张绿色纸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这些纸的。
评价语:表述的真清楚!
孩子们,现在我们通过动画看一看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仔细观察两幅图中每份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表示,一个用表示?
评价语,你提的问题,正是老师想问的,咱俩想到一块了!老师要和你握握手!
哪位同学能回答她的问题?
因为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
评价语,你真是孙悟空,火眼金睛呀!
【设计意图:利用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画一画、分一分,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在不断的追问中,让学生自主探究。】
(3)总结分数的意义。
小眼睛,小腰板,我们把4块橡皮泥、4张纸、6张纸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我们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分数),那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分数吗?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板书)
评价语,你看,数学家总结出来的知识,我们也总结出来了,我们多棒!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声音真洪亮,现在说给你的同桌听。
在分数中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比如 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5个 。你能像老师这样举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吗?
评价语:说的真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运用本节所学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第一关:分一分、涂一涂
在做之前,我们一起看一下,分别把谁看成了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要表示其中的几份?(学生回答)
学生做图,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
评价语:图的很细致,说的很完整!
第二关:解决问题
在交流时要说出把谁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几份。
评价语,说的真完整,我们都挺明白了。
第三关:抢答
评价语:你的速度真快!
第四关:计算出这节课发言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祝贺你们顺利通过关卡!
【设计意图:设计四道闯关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简单的分一分、涂一涂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4.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孩子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过去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我们通过观察美工小组的活动, 4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认识了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最后我们认识了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分数,橡皮泥图形是我们这节课利用的图形,把数和形结合到一起的方法,叫做数形结合。也就是说,当我们要解决一个有关数的问题时,可以借助图形帮助我们解决,当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时,就想到一个和它相对应的数。见数思形,见形想数。这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数学方法,希望孩子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利用,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的精彩配合。再见(下课)!
【设计意图: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