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4 20: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求倍数、因数的方法,认识倍数和因数的特征。
难点:正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乘法、除法都已经比较熟悉,都能看一个数写出一些以知为得数的乘法算式。而且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已经初步体会到了数学思考的有序性。
教材分析:例题1有两个编写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三个数学式子都从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提取出来,有助于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和实际经验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第二个特点是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机会,用4×3=12里学到的倍数、因数知识解释6×2=12、12×1=12这两个式子里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2、例3分别是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虽然内容不同,教学方法都非常相似。即利用初步建立的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联系已经掌握的乘除法口算,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导入,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举例:数学课上我们学过的数。
可能有自然数:如1、2、3……
可能有小数:如……;
可能有分数:如……;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自学书本,独立思考问题: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
(2)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呢?
(3)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
2.同桌交流自学所得。
交流内容
1.
说说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学生自主举例说说什么是倍数和因数
2.说说寻找3的倍数的方法。
3.说说寻找36的因数的方法。
3.全班交流。
针对小组交流的三个内容,逐题交流。
重点讨论:
(1)在寻找一个数倍数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在寻找一个数因数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第31页两个试一试2题。
(二)口答练习。
1.32页练一练1,口答
2.35页练习五1.2题
(三)比较练习。
1.
32页练一练2
比较: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倍数各有怎样的特征?
2.
35页练习五第3、4题。
第4题,完成后比较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四)创编练习。
1.在18÷3=6中,(
)和(
)是(
)的因数。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2,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
)。
3.选择: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丙数是乙数的因数,那么甲数是丙数的(

①倍数
②因数
③无法确定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24页上第1.2.4题。
『提高题』一个两位数被5和7除都余2,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五、家作。
1.《课课练》第28页第一(3.4.5)、第二部分
2.阅读小数报第几版什么内容
揭示课题。
导入:自学书本30——31页,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在全班交流时,教师收集学生写倍数和因数的过程,展示在黑板上。
交流要点:
1.理解:只有一个自然数是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的时候,才能谈上它们之间具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2.
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分别与1,2,3……相乘。)
→得出: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得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点拨:
→(1)如何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提示:
没有最大的倍数
→点拨:为什么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总人数的因数?
→提示:6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6。
→点拨:在除法算式中,也存在着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点拨:个数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