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3 15:13:52

文档简介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林则徐曾上书光绪帝,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说明鸦片贸易的危害包括(  )
①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②败坏吏治,清朝统治渐趋腐朽
③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④白银外流,国家财政日益紧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以看出, 鸦片贸易的危害包括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 白银外流,国家财政日益紧张 ,但是没有出现败坏吏治,清朝统治渐趋腐朽的内容,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看懂题干材料的含义来分析题肢回答,注意细心分析比对。
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符合题意;
B.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按照这一原则,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属于历史结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概念和区别,拿它来比对备选项回答。
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②《资政新篇》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③积极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 《资政新篇》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最终失败,这些都使这些仅仅停留于理想之中, 积极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不是其难以施行的原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分析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根本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使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 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虽然失败了,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根本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不符合史实;
D. 使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洋务运动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还是要掌握基础知识。
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光绪帝看到这一条约的内容后,发出了“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籍的官员及举人看到条约内容后,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这一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天津条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 ”等,可以看出,这是 要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割台湾岛给日本,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商鞅变法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商鞅变法,不符合史实;
C.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这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烧教堂、毁铁路、烧车站和拔电线杆。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义和团的“爱国”行为深得民心
B.兴建的铁路等先进事物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
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
D.义和团代表着广大穷人的根本利益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A. 义和团的“爱国”行为深得民心 ,不符合题意;
B. 兴建的铁路等先进事物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 ”,可以看出,这些贫穷的人们,因为铁路火车的出现,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他们蜂拥而上,进行破坏,这反映出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义和团代表着广大穷人的根本利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难度是这些语句是文言文,需要学生先读懂其含义,然后进行理解回答。
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人,他的活动不包括(  )
A.建立了兴中会 B.成立了同盟会
C.指挥了武昌起义 D.提出了三民主义
【答案】C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建立了兴中会,不符合题意;
B.成立了同盟会,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没有在国内,因此他不能指挥武昌起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提出了三民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
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某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B.传播了共和思想
C.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D.赢得了民族独立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这说明中国人有了民族意识, “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说明中国人有了民主意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传播了共和思想,不符合题意;
C.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不符合题意;
D. 赢得了民族独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所示臂章再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臂章中的时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32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
【答案】C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A.1932年,不符合史实;
B.1942年,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当年是民国元年即民国第一年,这里是民国三十二年,因此1912+32-1=1943年,故选项C符合题意;
D.1944年,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中华民国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来换算回答,注意易错点是直接拿1912年和民国多少年相加。
1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有学者认为,1913至192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时的中国处于“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下面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政府
B.南方各省发动“二次革命”
C.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D.北洋政府的统治及军阀割据
【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A. 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政府 ,不符合题意;
B. 南方各省发动“二次革命” ,不符合题意;
C. 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到1926年,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他们之间相互混战割据,使得中国处于“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民不聊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9年《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哪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 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9年《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庶民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不符合题意;
D.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继承并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开拓创新 D.美观大方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艰苦奋斗,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因此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开拓创新,不符合题意;
D.美观大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2020八上·新丰期末)习近平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隧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D正确;
“战略转移,万里长征”反映的是红军长征,A排除;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反映的是北伐战争,B排除;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反映的是南昌起义,C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知识。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内容与意义。
15.(2020八上·永年期末)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迫使红军战略转移
B.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C.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红军进行转移;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强渡大渡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因此: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红军长征的具体史实即可作答。
1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其“内部条件”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A.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要完成这一心愿,单靠一个政党南移完成,于是国共两党合作,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积极寻找同盟者,不符合题意;
D. 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1927年中共通过南昌起义“孵出的小鸡”是指(  )
A.人民军队
B.农村革命根据地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答案】A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的军队即人民军队,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不符合题意;
C.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不符合题意;
D.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还是要掌握基础知识。
18.(2020八上·太原期末)毛泽东说:“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说明遵义会议(  )
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B.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答案】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反映了中国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说明中国共产党长大了,成熟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正确;
AB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1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
A.武汉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松山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B.长沙会战,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李宗仁”“辉煌战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在台儿庄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辉煌胜利,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松山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分党派、民族和阶级,铸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坚固长城。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展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秋收起义,不符合题意;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C. 中共三大的展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有一处情境: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一二 九运动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A.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不符合题意;
B. 一二 九运动后的华北地区 ,不符合题意;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联合杀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北方的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地区的改编为新四军,因此这里国共军队联合应该是在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情景,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从如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不符合题意;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众多,尤其是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国民党军队的阵亡情况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2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将下列人物前的序号与其领导事件的字母符号相连接,正确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台儿庄战役
c.南昌起义
d.百团大战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b ②﹣d ③﹣a ④﹣c
C.①﹣d ②﹣c ③﹣b ④﹣a
D.①﹣c ②﹣a ③﹣d ④﹣b
【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周恩来、贺龙共同领导了南昌起义,②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③这是彭德怀在指挥百团大战,④这是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干信息即图片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识记与图片相关的事件回答。
2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以下四则材料可共同用于说明的主题是(  )
A.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成果显著
C.广大爱国华侨、妇女对抗战的胜利功不可没
D.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A.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成果显著 ,不符合题意;
C. 广大爱国华侨、妇女对抗战的胜利功不可没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作战,华侨全力支援抗战,妇女也为抗战做贡献,这些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中华民族各阶层为抗战做贡献,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这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辽沈战役,不符合题意;
C.淮海战役,不符合题意;
D.平津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 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C.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答案】B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可以看出,因为实行了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他们积极支援解放战争,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不符合题意;
D. 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随着轮船、火车、公共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清末出现了男女杂坐、同车共乘现象,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表明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  )
A.传统礼教日益严厉 B.新式观念传播困难
C.人们思想不断解放 D.妇女地位持续下降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A. 传统礼教日益严厉 ,不符合史实;
B. 新式观念传播困难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清末出现了男女杂坐、同车共乘现象,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 ”,可以看出,因为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人们思想不断解放,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妇女地位持续下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这首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黄河大合唱》 B.《毕业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渔光曲》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A.《黄河大合唱》,不符合题意;
B.《毕业歌》,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这首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 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义勇军进行曲》,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渔光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纪念碑记载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
D.中华民族艰苦抗战的开始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不符合题意;
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不符合题意;
C.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九一八事变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显示的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事件的意义。
3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面关于红军长征相关知识,正确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A.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不符合史实;
B. 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解答题
31.(2020八上·通河期中)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
(2)1853年3月,太平军在哪里定都?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3)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军。
(2)南京或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3)天京事变;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依据所学可知,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重要事件、结果和影响。
32.(2020八上·西丰期中)这是一场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请回答:
(1)这场运动是什么?它在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分别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这场运动中,在中央的代表是谁?地方的代表是谁?请写出一个
(3)这场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了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没有。理由:洋务运动只是一场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其口号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3)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故答案为:(1)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 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 没有。理由:洋务运动只是一场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洋务运动的专题,内容涉及了洋务运动的背景、口号、代表人物、影响等基础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3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其中有许多第一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
(2)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入北京的战争:   。
(3)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4)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改革:   。
(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6)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
(7)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   。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9)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
(10)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的罢工:   。
【答案】(1)《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洋务运动
(4)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5)同盟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李大钊
(8)1921年
(9)中共二大
(1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全国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入北京的战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或百日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改革;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一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 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
(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
(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上,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1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洋务运动;
(4) 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5)中国同盟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李大钊;
(8)1921年;
(9)中共二大;
(10)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读毛泽东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请回答:
(1)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什么壮举而作?
(2)导致红军“远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事件。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答案】(1)红军长征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翻越五岭、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多草地等等
(4)会宁会师;长征精神: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发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准备报效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点滴做起;知荣明耻,严以律己,养成良好习惯等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毛泽东为 红军长征而创作的;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导致红军“远征”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事件有翻越五岭、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多草地等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怎样发扬长征精神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努力学习,准备报效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点滴做起;知荣明耻,严以律己,养成良好习惯等等;
故答案为:(1)红军长征;
(2)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3) 翻越五岭、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多草地等等 ;
(4) 会宁会师;长征精神: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发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准备报效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点滴做起;知荣明耻,严以律己,养成良好习惯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红军长征,之后结合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来回答。
3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在各地有许许多多纪念雕塑,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雕塑名为《折断的烟枪》,是某地广场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什么?
(2)图二是沈阳大帅府前的张学良雕塑。张学良的哪一爱国行动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该行动的影响有哪些?
(3)图三是徐州抗战纪念馆中的雕望,纪念在徐州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将领。雕塑中的人物是谁?他指挥的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如果将图片中涉及的人物归为一个专题,请你为它起一个合适的专题名称。
【答案】(1)虎门销烟;林则徐
(2)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3)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4)近代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图一信息“ 雕塑名为《折断的烟枪》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虎门销烟,相关人物是林则徐;
(2)依据材料图二信息及“ 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3)依据材料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雕塑中的人物是李宗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物是林则徐、张学良、李宗仁,他们都为反抗外来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们是 近代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
故答案为:(1) 虎门销烟;林则徐
(2) 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3)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4) 近代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识记图片人物,在此基础上回答课本基础知识,这都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识记出人物,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所给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共同点来回答。
三、材料题
3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盟会誓词……秘密地流传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提出的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从此深入人心。
﹣﹣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1)中国同盟会组建于哪里?其政治纲领是什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新纪元”指什么?
【答案】(1)日本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族、民生。
(2)不敢公开反帝,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政治条件。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可以看出, 辛亥革命的不足是不敢公开反帝,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其根本原因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新纪元”指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政治条件;
故答案为:(1) 日本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族、民生。
(2) 不敢公开反帝,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政治条件。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来回答;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3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生力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战略反攻】
材料二: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的历史年份。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
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略决战】
材料三: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 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总结反思】
材料五: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挖蒋根”是指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该措施的政策和法律性文件各是什么?“挖蒋根”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此时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及领导者是谁?
(3)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5)结合材料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答案】(1)"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扭转战局的关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1927年到1947年; 1840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3)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 ;值得是指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 了人民人民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5)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挖蒋根”是指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 该措施的政策和法律性文件是解放区土地改革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1927年到1947年; “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1840年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 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领导人是刘伯承、邓小平;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辽沈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 了人民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四反映了渡江战役, “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5)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
故答案为:(1) "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扭转战局的关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 1927年到1947年; 1840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3)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 ;值得是指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 了人民人民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4) 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5) 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顺利回答;
(3)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看懂题干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这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分析,看看这些材料显示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回答。
3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民族工业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表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他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材料二: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摘自《末代状元张謇》
材料三: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95年至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以及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答案】(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
(2)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等;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3)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和政府组织内迁等;“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保存了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等。
(4)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1895年至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武汉等地,这些城市分布于沿海或长江流域的通商口岸周围;
(2)依据材料二信息“ 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 ”“ 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等,可以看出,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等; 学习张謇的精神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 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 ”,可以看出,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是 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和政府组织内迁等; 依据材料三信息“ 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保存了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 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故答案为:(1) 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
(2) 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等;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3) 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和政府组织内迁等;“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保存了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等。
(4) 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即表格内容,看出分布特点来回答,注意这些城市的地域特点;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这是材料中的语句,要注意从材料中去找;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 / 1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林则徐曾上书光绪帝,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说明鸦片贸易的危害包括(  )
①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②败坏吏治,清朝统治渐趋腐朽
③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④白银外流,国家财政日益紧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②《资政新篇》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③积极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根本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使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光绪帝看到这一条约的内容后,发出了“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籍的官员及举人看到条约内容后,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这一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商鞅变法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烧教堂、毁铁路、烧车站和拔电线杆。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义和团的“爱国”行为深得民心
B.兴建的铁路等先进事物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
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
D.义和团代表着广大穷人的根本利益
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人,他的活动不包括(  )
A.建立了兴中会 B.成立了同盟会
C.指挥了武昌起义 D.提出了三民主义
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某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B.传播了共和思想
C.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D.赢得了民族独立
1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所示臂章再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臂章中的时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32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
1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有学者认为,1913至192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时的中国处于“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下面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政府
B.南方各省发动“二次革命”
C.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D.北洋政府的统治及军阀割据
1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9年《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哪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继承并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开拓创新 D.美观大方
14.(2020八上·新丰期末)习近平在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说:“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战略转移,万里长征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15.(2020八上·永年期末)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迫使红军战略转移
B.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C.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1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其“内部条件”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1927年中共通过南昌起义“孵出的小鸡”是指(  )
A.人民军队
B.农村革命根据地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8.(2020八上·太原期末)毛泽东说:“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说明遵义会议(  )
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B.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
A.武汉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松山战役
2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分党派、民族和阶级,铸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坚固长城。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展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中有一处情境: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一二 九运动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22.(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从如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2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将下列人物前的序号与其领导事件的字母符号相连接,正确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台儿庄战役
c.南昌起义
d.百团大战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b ②﹣d ③﹣a ④﹣c
C.①﹣d ②﹣c ③﹣b ④﹣a
D.①﹣c ②﹣a ③﹣d ④﹣b
2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以下四则材料可共同用于说明的主题是(  )
A.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成果显著
C.广大爱国华侨、妇女对抗战的胜利功不可没
D.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 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C.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随着轮船、火车、公共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清末出现了男女杂坐、同车共乘现象,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表明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  )
A.传统礼教日益严厉 B.新式观念传播困难
C.人们思想不断解放 D.妇女地位持续下降
2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这首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黄河大合唱》 B.《毕业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渔光曲》
29.(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纪念碑记载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
D.中华民族艰苦抗战的开始
30.(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面关于红军长征相关知识,正确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解答题
31.(2020八上·通河期中)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他于1851年1月在哪里发动起义?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
(2)1853年3月,太平军在哪里定都?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3)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2020八上·西丰期中)这是一场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请回答:
(1)这场运动是什么?它在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分别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这场运动中,在中央的代表是谁?地方的代表是谁?请写出一个
(3)这场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了吗?请说明理由
33.(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其中有许多第一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
(2)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入北京的战争:   。
(3)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4)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改革:   。
(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6)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
(7)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   。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9)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
(10)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的罢工:   。
34.(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读毛泽东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请回答:
(1)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什么壮举而作?
(2)导致红军“远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事件。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35.(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在各地有许许多多纪念雕塑,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雕塑名为《折断的烟枪》,是某地广场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什么?
(2)图二是沈阳大帅府前的张学良雕塑。张学良的哪一爱国行动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该行动的影响有哪些?
(3)图三是徐州抗战纪念馆中的雕望,纪念在徐州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将领。雕塑中的人物是谁?他指挥的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如果将图片中涉及的人物归为一个专题,请你为它起一个合适的专题名称。
三、材料题
36.(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盟会誓词……秘密地流传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提出的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从此深入人心。
﹣﹣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1)中国同盟会组建于哪里?其政治纲领是什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新纪元”指什么?
37.(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生力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战略反攻】
材料二:1947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书写的历史年份。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
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略决战】
材料三: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 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总结反思】
材料五: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挖蒋根”是指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该措施的政策和法律性文件各是什么?“挖蒋根”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此时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及领导者是谁?
(3)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5)结合材料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38.(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民族工业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表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他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材料二: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摘自《末代状元张謇》
材料三: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95年至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以及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以看出, 鸦片贸易的危害包括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 白银外流,国家财政日益紧张 ,但是没有出现败坏吏治,清朝统治渐趋腐朽的内容,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看懂题干材料的含义来分析题肢回答,注意细心分析比对。
2.【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A.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符合题意;
B.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按照这一原则,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属于历史结论,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概念和区别,拿它来比对备选项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 《资政新篇》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最终失败,这些都使这些仅仅停留于理想之中, 积极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不是其难以施行的原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分析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4.【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 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虽然失败了,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根本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不符合史实;
D. 使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洋务运动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还是要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
B.《天津条约》,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 ”等,可以看出,这是 要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割台湾岛给日本,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商鞅变法,不符合史实;
C.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这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A. 义和团的“爱国”行为深得民心 ,不符合题意;
B. 兴建的铁路等先进事物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 ”,可以看出,这些贫穷的人们,因为铁路火车的出现,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他们蜂拥而上,进行破坏,这反映出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义和团代表着广大穷人的根本利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理解,难度是这些语句是文言文,需要学生先读懂其含义,然后进行理解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建立了兴中会,不符合题意;
B.成立了同盟会,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没有在国内,因此他不能指挥武昌起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提出了三民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
9.【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这说明中国人有了民族意识, “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说明中国人有了民主意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传播了共和思想,不符合题意;
C.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不符合题意;
D. 赢得了民族独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C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A.1932年,不符合史实;
B.1942年,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当年是民国元年即民国第一年,这里是民国三十二年,因此1912+32-1=1943年,故选项C符合题意;
D.1944年,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中华民国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来换算回答,注意易错点是直接拿1912年和民国多少年相加。
11.【答案】D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A. 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政府 ,不符合题意;
B. 南方各省发动“二次革命” ,不符合题意;
C. 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到1926年,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他们之间相互混战割据,使得中国处于“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民不聊生,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 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9年《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庶民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不符合题意;
D.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3.【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艰苦奋斗,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因此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开拓创新,不符合题意;
D.美观大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隧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D正确;
“战略转移,万里长征”反映的是红军长征,A排除;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反映的是北伐战争,B排除;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反映的是南昌起义,C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知识。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内容与意义。
15.【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迫使红军进行转移;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强渡大渡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因此: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红军长征的具体史实即可作答。
1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A.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要完成这一心愿,单靠一个政党南移完成,于是国共两党合作,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积极寻找同盟者,不符合题意;
D. 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7.【答案】A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通过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的军队即人民军队,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不符合题意;
C.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不符合题意;
D.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还是要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反映了中国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说明中国共产党长大了,成熟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正确;
AB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A.武汉会战,不符合题意;
B.长沙会战,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李宗仁”“辉煌战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在台儿庄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辉煌胜利,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松山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A.秋收起义,不符合题意;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C. 中共三大的展开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A.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不符合题意;
B. 一二 九运动后的华北地区 ,不符合题意;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联合杀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北方的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地区的改编为新四军,因此这里国共军队联合应该是在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情景,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原因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不符合题意;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众多,尤其是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国民党军队的阵亡情况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23.【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周恩来、贺龙共同领导了南昌起义,②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③这是彭德怀在指挥百团大战,④这是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题干信息即图片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识记与图片相关的事件回答。
24.【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A.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成果显著 ,不符合题意;
C. 广大爱国华侨、妇女对抗战的胜利功不可没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作战,华侨全力支援抗战,妇女也为抗战做贡献,这些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中华民族各阶层为抗战做贡献,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这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5.【答案】A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辽沈战役,不符合题意;
C.淮海战役,不符合题意;
D.平津战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6.【答案】B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可以看出,因为实行了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他们积极支援解放战争,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政府的腐败 ,不符合题意;
D. 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7.【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A. 传统礼教日益严厉 ,不符合史实;
B. 新式观念传播困难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清末出现了男女杂坐、同车共乘现象,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 ”,可以看出,因为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人们思想不断解放,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妇女地位持续下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8.【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A.《黄河大合唱》,不符合题意;
B.《毕业歌》,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这首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 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义勇军进行曲》,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渔光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9.【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不符合题意;
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不符合题意;
C.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九一八事变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显示的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事件的意义。
30.【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A.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不符合史实;
B. 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1.【答案】(1)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军。
(2)南京或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3)天京事变;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依据所学可知,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重要事件、结果和影响。
32.【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没有。理由:洋务运动只是一场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及其口号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3)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故答案为:(1)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 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 没有。理由:洋务运动只是一场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洋务运动的专题,内容涉及了洋务运动的背景、口号、代表人物、影响等基础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33.【答案】(1)《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洋务运动
(4)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5)同盟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李大钊
(8)1921年
(9)中共二大
(1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全国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入北京的战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或百日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改革;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一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 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
(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
(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上,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1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峰;
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洋务运动;
(4) 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5)中国同盟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李大钊;
(8)1921年;
(9)中共二大;
(10)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4.【答案】(1)红军长征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翻越五岭、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多草地等等
(4)会宁会师;长征精神: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发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准备报效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点滴做起;知荣明耻,严以律己,养成良好习惯等等。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毛泽东为 红军长征而创作的;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导致红军“远征”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事件有翻越五岭、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多草地等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怎样发扬长征精神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努力学习,准备报效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点滴做起;知荣明耻,严以律己,养成良好习惯等等;
故答案为:(1)红军长征;
(2)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3) 翻越五岭、乌蒙山、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多草地等等 ;
(4) 会宁会师;长征精神: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发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准备报效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点滴做起;知荣明耻,严以律己,养成良好习惯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红军长征,之后结合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来回答。
35.【答案】(1)虎门销烟;林则徐
(2)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3)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4)近代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图一信息“ 雕塑名为《折断的烟枪》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虎门销烟,相关人物是林则徐;
(2)依据材料图二信息及“ 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3)依据材料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雕塑中的人物是李宗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物是林则徐、张学良、李宗仁,他们都为反抗外来侵略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们是 近代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
故答案为:(1) 虎门销烟;林则徐
(2) 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3) 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4) 近代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识记图片人物,在此基础上回答课本基础知识,这都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识记出人物,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所给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共同点来回答。
36.【答案】(1)日本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族、民生。
(2)不敢公开反帝,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政治条件。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
(2)依据材料二信息“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可以看出, 辛亥革命的不足是不敢公开反帝,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其根本原因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新纪元”指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政治条件;
故答案为:(1) 日本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族、民生。
(2) 不敢公开反帝,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政治条件。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来回答;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37.【答案】(1)"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扭转战局的关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1927年到1947年; 1840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3)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 ;值得是指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 了人民人民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5)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挖蒋根”是指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 该措施的政策和法律性文件是解放区土地改革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1927年到1947年; “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1840年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 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领导人是刘伯承、邓小平;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辽沈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 了人民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四反映了渡江战役, “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5)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
故答案为:(1) "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扭转战局的关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 1927年到1947年; 1840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3)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 ;值得是指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 了人民人民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4) 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5) 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顺利回答;
(3)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看懂题干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这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分析,看看这些材料显示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回答。
38.【答案】(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
(2)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等;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3)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和政府组织内迁等;“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保存了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等。
(4)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1895年至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武汉等地,这些城市分布于沿海或长江流域的通商口岸周围;
(2)依据材料二信息“ 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 ”“ 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等,可以看出,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等; 学习张謇的精神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 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 ”,可以看出,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是 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和政府组织内迁等; 依据材料三信息“ 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保存了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 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故答案为:(1) 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周围)。
(2) 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漠等;勤奋学习、爱国,不怕困难等。
(3) 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和政府组织内迁等;“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保存了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等。
(4) 工业布局要合理;经济要协调发展;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即表格内容,看出分布特点来回答,注意这些城市的地域特点;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这是材料中的语句,要注意从材料中去找;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