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建国后,我国在陆地上先后建立了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和海南文昌四个航天发射场。2020年11月24日4:30,在海南东岸的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推进剂主要为液氧和煤油),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首次在月球上展示织物国旗,鲜艳的中国红闪耀月球。与过去涂装国旗不同,为应对太空特殊环境,该国旗由武汉纺织大学持续八年才研制出的新型材料和加工技术制作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它发射场相比,嫦娥五号探测器选择在文昌发射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燃料液化快 B.海拔高线速度大,节省燃料
C.靠近海港,火箭体积受限小 D.白昼较长,便于人实时观测
(2)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需要防范火箭残骸落区的是( )
A.琼东海域作业区 B.琼西海域作业区
C.陕南河谷居民区 D.陕北高原居民区
(3)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的织物国旗在月球上能保持鲜艳颜色,需要克服的太空环境是( )
A.高低温循环环境 B.超重力脱色环境
C.低辐射照射环境 D.高湿度淋洗环境
2.(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雷暴天气一般有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种类型,其中热雷暴是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它的形成与下垫面的湿度和太阳辐射有关,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热雷暴所产生的热雷雨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民间有“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的熟语,我国雷州半岛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午后热雷暴占雷暴天气的大多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雷州半岛热雷雨强度的直接因素是近地面单位空间范围内大气( )
A.温度年较差 B.温度日较差 C.垂直温度差 D.水平压强差
(2)雷州半岛热雷雨最集中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据统计近年来雷州半岛冬半年雷暴天气天数呈减少趋势,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当地( )
A.水田的面积下降 B.气候变暖
C.汽车普及率提高 D.地势抬升
3.(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淡化水供水率和水质均有较好的保证,受气侯等因素影响小;但淡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综合利用。1997年,我国首次在浙江舟山嵊泗县(岛)建成反渗透海水淡化产业化工程,截止2017年底,舟山淡化规模已占全国淡化规模的1/8,居民生活使用淡化水达8.31万吨/日,淡化水接入供水管网前,通常会与当地水库水勾兑。读舟山海水综合利用流程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舟山嵊泗县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原因是因为当地( )
A.降水较少 B.技术先进 C.输水便利 D.河短湖少
(2)舟山将淡化海水与当地水库水勾兑的目的主要是( )
A.提高供水品质 B.降低供水成本
C.降低供水温度 D.降低淡化水生产压力
(3)海水综合利用对舟山的积极意义是( )
①减少高盐污染排放②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③减小海洋生态的脆弱性④降低盐业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喜马拉雅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脆弱敏感的环境,使该区冰川分布及其变化备受科学界关注。关注冰川的变化,既有助于了解高山气候的变化状况,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图为“1990年和2015年喜马拉雅山山体和冰川面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喜马拉雅山山体面积在4800-5200米范围内达最大,而冰川面积则在5200-5600米处达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
A.4800-5200米处,人类活动,冰川破坏
B.5200-5600 米处,坡度较大,冰川发育
C.4800-5200米处,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5200-5600米处,降水较多,气候冷湿
(2)近年米,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加速退缩的趋势尤为显著,这会带来( )
A.青藏高原湖泊的面积不断缩小 B.下游河流的流量持续地减小
C.冰川消融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刷 D.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
二、综合题
5.(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蒙俄三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高铁是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陆路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突破口,三国合作规划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东线和西线两条线路,横穿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蒙古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等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经过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差异较大,工程建设的风险较大。为最大程度地消除经济制约,中国和蒙俄地区可采用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等多种创新合作方式。
(1)推测中蒙俄高铁在境外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气候方面的威胁。
(2)高铁出行方便、快捷、且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强,但蒙古和外贝加尔等地区在整体支持的同时仍存顾虑,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3)为降低经济和生态方面的制约,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6.(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谋盆地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龙川江由南而北蜿蜒其间,在龙街注入金沙江。盆地四周高山耸立,山势陡峻,与盆地地势高差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形成独特的“有水百花齐放,无水寸草不生”的干热河谷景象。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盆地内沟蚀崩塌发育,形成了溯源侵蚀强烈、沟底深切、沟壁直立的冲沟发育特征,冲沟侵蚀成为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元谋当地政府围绕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平沟建园(果园、菜园)”工程,将干热河谷的气候劣势转化为优势,成为我国冬季反季节喜温蔬菜供应基地。通过采取“政府+专业合用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全域内已实现精准脱贫。
(1)说明元谋盆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元谋盆地干热河谷形成原因。
(3)分析干热环境对元谋盆地冲沟发育的影响。
(4)说出元谋盆地开展“平沟建园”工程在脱贫道路上的积极作用。
7.(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芍药的块根可以入药。亳州芍药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毫白芍2013年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亳州市政府以花海特色休闲游为主线,乡村文化体验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点睛,重点打造特色小镇的旅游、养生功能,进一步挖掘“毫芍”药用、观赏、使用等价值。每年4月底5月初,亳州市30余万亩芍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芍花丛里的太极图,药葫芦以及神医华佗图案给壮现的花海增添了文化内涵。
简述亳州挖掘“毫芍”的价值对乡村旅游产生的意义。
8.(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茶树根系较浅,喜光怕晒,喜湿怕碱。福建武夷山安溪县举源合作社在茶园内套种冬季落叶的花、果和名贵树,发展茶林间作的生态茶园模式,有效稳定了茶园生态系统。
简述茶林间作模式对茶树种植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具体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A
(3)A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宇宙;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与其他发射场相比,文昌发射场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成本低,气温高,燃料液化快。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嫦娥5号探测器向东发射,跟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所以需要防范火箭残骸落区的是琼东海峡作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3)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白天100多度,晚上零下100多度,所以需要克服高低温循环环境。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地球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外)都是15°/小时,线速度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
2.【答案】(1)C
(2)B
(3)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低气压(气旋);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材料 “热雷暴是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它的形成与下垫面的湿度和太阳辐射有关” 知,热雷暴的形成与的主要因素是地面温度高、对流强烈、垂直温差大;其它因素影响较小。故答案为:C。(2)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强烈上升,对流天气多,最容易形成雷暴。其他季节都不能满足雷暴的形成条件。故答案为:B。(3)水田的面积下降,导致空气中的湿度下降,缺乏水分条间,不易形成热雷暴。A选项正确。气候变暖会使雷暴增多,排除B选项;汽车普及率提高与雷暴的形成无关,排除C选项;地势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排除D选项。故答案为:A。
【点评】气旋(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反气旋(高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呈顺时针的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的运动,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其符号是槽线上画三角,三角尖端指示锋面移动方向;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在冷气团上爬升形成的锋面,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小,槽线上画圆弧,圆弧指示锋面前进方向。
3.【答案】(1)D
(2)B
(3)D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浙江舟山嵊泗县为岛屿,河流短小,湖泊较少,淡水资源紧张。同时,靠近海洋,海水资源丰富,所以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D正确。舟山嵊泗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A错。先进的技术为海水淡化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但这并不是舟山嵊泗县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原因,B错。经海水淡化后的水接入供水管网前,通常会与当地的水库进行勾兑,并不是直接接入用户供水管网,输水过程较复杂,并不便利, C错。故答案为:D。(2)通过将淡化海水与当地水库的水进行勾兑,勾兑后的水接入原先的供水管网,从而不必为淡化的海水专门建设供水管网设施,降低了供水成本, B正确。淡化海水和当地水库的水均为淡水,进行勾兑并不是为了提高供水品质, A错误。与降低供水温度以及降低淡化水生产压力等关系不大, CD错。故答案为:B。(3)通过对海水的综合利用,浓盐水发展盐场制盐和氯碱工业,减少了高盐污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态的稳定性,并不是减小海洋生态的脆弱性。同时,通过浓盐水发展盐场制盐,生产食盐,降低了盐业生产成本,①④正确,③错;根据图中海水综合利用流程简图可知,并没有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图中展示的是产业链的增多和延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但并没“循坏”),②错;故答案为:D。
【点评】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很流行,在某些岛屿和船只上也被使用。我国最早使用海水淡化的为浙江省嵊泗县。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术。
4.【答案】(1)D
(2)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喜马拉雅山山体面积在4800-5200米范围内达最大,而冰川面积则在5200-5600米处达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5200-5600米处,降水较多,气候冷湿,D对。4800-5200米处,人类活动极少,A错。5200-5600米处,坡度较大,冰川不易发育,B错。4800-5200米处,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冰川不易发育,C错。故答案为:D。(2)近年米,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加速退缩的趋势尤为显著,这会带来冰川消融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刷,C对。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加,青藏高原湖泊的面积不断扩大,下游河流的流量持续地增加,AB错。A错。工农业生产用水量跟冰川退缩没有关系,D错。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生态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5.【答案】(1)沿途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风势力大,受寒潮影响大,冬季容易遭受暴风雪和寒冻威胁;春季容易遭受风沙威胁:且沿途多冻土发育,影响高铁建设和运营;沿途部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铁路建设过程中容易面临水源紧张威胁
(2)沿线气候、地形复杂,高铁建设、运维成本高,而该地区经济较落后,资金不足;该地 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施工难度大;当地人口较少,且收入较低,支付能力较弱;区域吸引力较弱,未来在持续吸引客源方面有较大风险
(3)生态方面: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良好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对于无法规避的森林、草地、湖泊等,可采用桥隧结合、缓坡过渡、设置噪声防护等方式。经济方面:中国提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甚至劳动力;蒙俄与中国合作开发当地的资源、能源,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过程面临的气候威胁: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多寒潮暴雪,施工期短,难度大;沿途冻土发育,施工建设的难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难。运营过程面临的气候威胁:沿线多大风天气,冬季气温低,易受暴雪和寒冻威胁;春季多风沙。
(2)注意题目的限制性条件“社会经济方面”,主要从铁路建设的成本和收益方面分析,如铁路沿线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施工建设的难度大;沿线气候、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高;沿线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沿线人口少,收入低,且对外吸引力较弱,未来持续吸引客源困难,难以回收成本。
(3)经济方面:中国和蒙俄地区可采用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等多种创新合作方式,如中国可以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及劳动力的支持;蒙俄资源丰富,可以与中国合作开发资源、能源。生态方面:工程建设尽量避开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对于无法规避的森林、草地、湖泊、湿地等,采取桥隧结合等工程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点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干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经济点,通过城市时从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出现降低商业占地规模,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6.【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受挤压断裂陷落,后经龙川江冲积而成元谋盆地
(2)元谋盆地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晴天多,获得太阳辐射多;因山高谷深,受冬季风影响小;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漫长而炎热干燥的旱季蒸发量大,使得元谋干热河谷的土壤含水量低,土质松散,抗蚀性降低,容易发生崩塌形成沟谷,且为雨季的暴雨冲刷提供条件,加剧水蚀的发生程度
(4)改善交通,方便田间耕作(等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由材料分析可知,元谋盆地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元谋盆地是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盆地之一,后经龙川江冲积而形成元谋盆地。
(2)由题干可知,“干”即降水少,蒸发强,从图示位置来看,地处谷地下沉气流,会形成焚风效应,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热”即温度高,主要与温度和地形有关,由于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且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所以形成“干热”的气候特征。
(3)元谋干热河谷冲沟的发育与该区域的岩层结构、气候降雨、土壤属性等密切相关。元谋干热河谷的岩层具有沉积年代晚、胶结度差、软硬互层的特点,这是造成冲沟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上部为结构疏松的土体,下部为较坚硬的土体,土体会发生溜滑,下层疏松土体裸露出地表,迅速被完全侵蚀,则又形成坚硬土层在上、疏松层在下的结构,进而发生崩塌。旱季高温干燥、雨季降水集中且暴雨雨量大,是干热河谷冲沟形成的重要因素。土体吸水、失水过程中,土体形态变化越剧烈,在长期的干湿交替下,土体不断收缩膨胀,导致大量裂隙发育,降低了土体强度和抗侵蚀性。为雨水的深入下渗创造了条件,加剧了沟壁土体的不稳定性,促进了崩塌的发生。
(4)由材料可知,元谋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平沟建园(果园、菜园)”工程,将干热河谷的气候劣势转化为优势。平沟建园不仅可以使得地形变得平坦,而且可以改善交通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点评】地球坚硬的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壳活动活跃,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洋板块与大陆的挤压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板块张裂边界附近。陆地上形成裂谷,在海洋上形成海岭。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7.【答案】借助“芍药”的观赏价值,为乡村旅游提供旅游资源,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借助“亳芍”的药用价值,有利于休闲养生游的特色定位,促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借助“亳芍”的品牌价值,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借助“亳芍”的种植采摘等生产活动,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度,丰富乡村旅游的体验感。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亳州市政府以花海特色休闲游为主线,乡村文化体验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点睛,打造小镇旅游、养生功能,进一步挖掘亳芍药用、观赏、使用价值。通过打造花海,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旅游资源,改善了乡村旅游环境;芍药的块根可以入药,亳州市政府重点打造特色小镇的旅游和养生功能,挖掘芍药的药用价值,有利于休闲养生游的特色定位,促进区域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芍花丛里的太极图、药葫芦以及神医华佗图案给壮观的花海增添的文化内涵,亳州市政府加强乡村文化体验建设,发展芍药的种植采摘,提高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有力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亳州市政府通过充分挖掘芍药的价值,亳白芍2013年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建设亳勺品牌,提高了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从而扩大了乡村旅游的旅游市场。
【点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的综合。处理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将保护内容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两部分。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山峰、水体和树木等自然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指影响文物保护、游客旅游行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地形、林木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8.【答案】套种的树木在春夏季起到遮阴作用;在冬季落叶,不影响茶树采光和积温;林木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林木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落叶增加了土壤肥力;林内是鸟类的家园,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鸟类是茶树病虫害的天敌,能防止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量。
【知识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首先,茶树喜光怕晒,通过在茶林间套种冬季落叶的花、果和名贵树种,可以在春夏季节有效起到遮阴作用,减少太阳辐射对茶树的直接影响。同时,冬季落叶,不会影响茶树的采光和积温。其次,茶树喜湿怕碱,套住林木后,林木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效改善了土壤水分含量,满足茶树怕碱的习性。同时,林木的蒸腾作用增加了茶园的空气湿度,满足茶树喜湿的要求。再次,林木冬季落叶,增加了土壤肥力。最后,茶林间作模式为鸟类等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维护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鸟类可为茶树除虫,减少虫害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保证茶叶品质。
【点评】生态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建国后,我国在陆地上先后建立了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和海南文昌四个航天发射场。2020年11月24日4:30,在海南东岸的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推进剂主要为液氧和煤油),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首次在月球上展示织物国旗,鲜艳的中国红闪耀月球。与过去涂装国旗不同,为应对太空特殊环境,该国旗由武汉纺织大学持续八年才研制出的新型材料和加工技术制作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它发射场相比,嫦娥五号探测器选择在文昌发射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燃料液化快 B.海拔高线速度大,节省燃料
C.靠近海港,火箭体积受限小 D.白昼较长,便于人实时观测
(2)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需要防范火箭残骸落区的是( )
A.琼东海域作业区 B.琼西海域作业区
C.陕南河谷居民区 D.陕北高原居民区
(3)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的织物国旗在月球上能保持鲜艳颜色,需要克服的太空环境是( )
A.高低温循环环境 B.超重力脱色环境
C.低辐射照射环境 D.高湿度淋洗环境
【答案】(1)C
(2)A
(3)A
【知识点】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宇宙;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与其他发射场相比,文昌发射场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成本低,气温高,燃料液化快。 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嫦娥5号探测器向东发射,跟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所以需要防范火箭残骸落区的是琼东海峡作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3)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白天100多度,晚上零下100多度,所以需要克服高低温循环环境。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地球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外)都是15°/小时,线速度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
2.(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雷暴天气一般有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种类型,其中热雷暴是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它的形成与下垫面的湿度和太阳辐射有关,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热雷暴所产生的热雷雨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民间有“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的熟语,我国雷州半岛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午后热雷暴占雷暴天气的大多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雷州半岛热雷雨强度的直接因素是近地面单位空间范围内大气( )
A.温度年较差 B.温度日较差 C.垂直温度差 D.水平压强差
(2)雷州半岛热雷雨最集中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据统计近年来雷州半岛冬半年雷暴天气天数呈减少趋势,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当地( )
A.水田的面积下降 B.气候变暖
C.汽车普及率提高 D.地势抬升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低气压(气旋);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材料 “热雷暴是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它的形成与下垫面的湿度和太阳辐射有关” 知,热雷暴的形成与的主要因素是地面温度高、对流强烈、垂直温差大;其它因素影响较小。故答案为:C。(2)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强烈上升,对流天气多,最容易形成雷暴。其他季节都不能满足雷暴的形成条件。故答案为:B。(3)水田的面积下降,导致空气中的湿度下降,缺乏水分条间,不易形成热雷暴。A选项正确。气候变暖会使雷暴增多,排除B选项;汽车普及率提高与雷暴的形成无关,排除C选项;地势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排除D选项。故答案为:A。
【点评】气旋(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反气旋(高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呈顺时针的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的运动,竖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其符号是槽线上画三角,三角尖端指示锋面移动方向;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在冷气团上爬升形成的锋面,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小,槽线上画圆弧,圆弧指示锋面前进方向。
3.(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淡化水供水率和水质均有较好的保证,受气侯等因素影响小;但淡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综合利用。1997年,我国首次在浙江舟山嵊泗县(岛)建成反渗透海水淡化产业化工程,截止2017年底,舟山淡化规模已占全国淡化规模的1/8,居民生活使用淡化水达8.31万吨/日,淡化水接入供水管网前,通常会与当地水库水勾兑。读舟山海水综合利用流程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舟山嵊泗县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原因是因为当地( )
A.降水较少 B.技术先进 C.输水便利 D.河短湖少
(2)舟山将淡化海水与当地水库水勾兑的目的主要是( )
A.提高供水品质 B.降低供水成本
C.降低供水温度 D.降低淡化水生产压力
(3)海水综合利用对舟山的积极意义是( )
①减少高盐污染排放②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③减小海洋生态的脆弱性④降低盐业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B
(3)D
【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浙江舟山嵊泗县为岛屿,河流短小,湖泊较少,淡水资源紧张。同时,靠近海洋,海水资源丰富,所以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D正确。舟山嵊泗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A错。先进的技术为海水淡化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但这并不是舟山嵊泗县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原因,B错。经海水淡化后的水接入供水管网前,通常会与当地的水库进行勾兑,并不是直接接入用户供水管网,输水过程较复杂,并不便利, C错。故答案为:D。(2)通过将淡化海水与当地水库的水进行勾兑,勾兑后的水接入原先的供水管网,从而不必为淡化的海水专门建设供水管网设施,降低了供水成本, B正确。淡化海水和当地水库的水均为淡水,进行勾兑并不是为了提高供水品质, A错误。与降低供水温度以及降低淡化水生产压力等关系不大, CD错。故答案为:B。(3)通过对海水的综合利用,浓盐水发展盐场制盐和氯碱工业,减少了高盐污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态的稳定性,并不是减小海洋生态的脆弱性。同时,通过浓盐水发展盐场制盐,生产食盐,降低了盐业生产成本,①④正确,③错;根据图中海水综合利用流程简图可知,并没有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图中展示的是产业链的增多和延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但并没“循坏”),②错;故答案为:D。
【点评】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很流行,在某些岛屿和船只上也被使用。我国最早使用海水淡化的为浙江省嵊泗县。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术。
4.(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喜马拉雅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脆弱敏感的环境,使该区冰川分布及其变化备受科学界关注。关注冰川的变化,既有助于了解高山气候的变化状况,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图为“1990年和2015年喜马拉雅山山体和冰川面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喜马拉雅山山体面积在4800-5200米范围内达最大,而冰川面积则在5200-5600米处达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
A.4800-5200米处,人类活动,冰川破坏
B.5200-5600 米处,坡度较大,冰川发育
C.4800-5200米处,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5200-5600米处,降水较多,气候冷湿
(2)近年米,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加速退缩的趋势尤为显著,这会带来( )
A.青藏高原湖泊的面积不断缩小 B.下游河流的流量持续地减小
C.冰川消融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刷 D.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
【答案】(1)D
(2)C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喜马拉雅山山体面积在4800-5200米范围内达最大,而冰川面积则在5200-5600米处达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5200-5600米处,降水较多,气候冷湿,D对。4800-5200米处,人类活动极少,A错。5200-5600米处,坡度较大,冰川不易发育,B错。4800-5200米处,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冰川不易发育,C错。故答案为:D。(2)近年米,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加速退缩的趋势尤为显著,这会带来冰川消融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刷,C对。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加,青藏高原湖泊的面积不断扩大,下游河流的流量持续地增加,AB错。A错。工农业生产用水量跟冰川退缩没有关系,D错。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生态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二、综合题
5.(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蒙俄三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高铁是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陆路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突破口,三国合作规划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东线和西线两条线路,横穿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蒙古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等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经过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差异较大,工程建设的风险较大。为最大程度地消除经济制约,中国和蒙俄地区可采用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等多种创新合作方式。
(1)推测中蒙俄高铁在境外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气候方面的威胁。
(2)高铁出行方便、快捷、且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强,但蒙古和外贝加尔等地区在整体支持的同时仍存顾虑,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3)为降低经济和生态方面的制约,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答案】(1)沿途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风势力大,受寒潮影响大,冬季容易遭受暴风雪和寒冻威胁;春季容易遭受风沙威胁:且沿途多冻土发育,影响高铁建设和运营;沿途部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铁路建设过程中容易面临水源紧张威胁
(2)沿线气候、地形复杂,高铁建设、运维成本高,而该地区经济较落后,资金不足;该地 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施工难度大;当地人口较少,且收入较低,支付能力较弱;区域吸引力较弱,未来在持续吸引客源方面有较大风险
(3)生态方面: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良好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对于无法规避的森林、草地、湖泊等,可采用桥隧结合、缓坡过渡、设置噪声防护等方式。经济方面:中国提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甚至劳动力;蒙俄与中国合作开发当地的资源、能源,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过程面临的气候威胁: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多寒潮暴雪,施工期短,难度大;沿途冻土发育,施工建设的难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难。运营过程面临的气候威胁:沿线多大风天气,冬季气温低,易受暴雪和寒冻威胁;春季多风沙。
(2)注意题目的限制性条件“社会经济方面”,主要从铁路建设的成本和收益方面分析,如铁路沿线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施工建设的难度大;沿线气候、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高;沿线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沿线人口少,收入低,且对外吸引力较弱,未来持续吸引客源困难,难以回收成本。
(3)经济方面:中国和蒙俄地区可采用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等多种创新合作方式,如中国可以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及劳动力的支持;蒙俄资源丰富,可以与中国合作开发资源、能源。生态方面:工程建设尽量避开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对于无法规避的森林、草地、湖泊、湿地等,采取桥隧结合等工程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点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干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经济点,通过城市时从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出现降低商业占地规模,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6.(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谋盆地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龙川江由南而北蜿蜒其间,在龙街注入金沙江。盆地四周高山耸立,山势陡峻,与盆地地势高差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形成独特的“有水百花齐放,无水寸草不生”的干热河谷景象。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盆地内沟蚀崩塌发育,形成了溯源侵蚀强烈、沟底深切、沟壁直立的冲沟发育特征,冲沟侵蚀成为该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元谋当地政府围绕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开展“平沟建园(果园、菜园)”工程,将干热河谷的气候劣势转化为优势,成为我国冬季反季节喜温蔬菜供应基地。通过采取“政府+专业合用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全域内已实现精准脱贫。
(1)说明元谋盆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元谋盆地干热河谷形成原因。
(3)分析干热环境对元谋盆地冲沟发育的影响。
(4)说出元谋盆地开展“平沟建园”工程在脱贫道路上的积极作用。
【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受挤压断裂陷落,后经龙川江冲积而成元谋盆地
(2)元谋盆地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晴天多,获得太阳辐射多;因山高谷深,受冬季风影响小;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漫长而炎热干燥的旱季蒸发量大,使得元谋干热河谷的土壤含水量低,土质松散,抗蚀性降低,容易发生崩塌形成沟谷,且为雨季的暴雨冲刷提供条件,加剧水蚀的发生程度
(4)改善交通,方便田间耕作(等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由材料分析可知,元谋盆地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元谋盆地是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盆地之一,后经龙川江冲积而形成元谋盆地。
(2)由题干可知,“干”即降水少,蒸发强,从图示位置来看,地处谷地下沉气流,会形成焚风效应,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热”即温度高,主要与温度和地形有关,由于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且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所以形成“干热”的气候特征。
(3)元谋干热河谷冲沟的发育与该区域的岩层结构、气候降雨、土壤属性等密切相关。元谋干热河谷的岩层具有沉积年代晚、胶结度差、软硬互层的特点,这是造成冲沟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上部为结构疏松的土体,下部为较坚硬的土体,土体会发生溜滑,下层疏松土体裸露出地表,迅速被完全侵蚀,则又形成坚硬土层在上、疏松层在下的结构,进而发生崩塌。旱季高温干燥、雨季降水集中且暴雨雨量大,是干热河谷冲沟形成的重要因素。土体吸水、失水过程中,土体形态变化越剧烈,在长期的干湿交替下,土体不断收缩膨胀,导致大量裂隙发育,降低了土体强度和抗侵蚀性。为雨水的深入下渗创造了条件,加剧了沟壁土体的不稳定性,促进了崩塌的发生。
(4)由材料可知,元谋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平沟建园(果园、菜园)”工程,将干热河谷的气候劣势转化为优势。平沟建园不仅可以使得地形变得平坦,而且可以改善交通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点评】地球坚硬的表层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壳活动活跃,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洋板块与大陆的挤压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板块张裂边界附近。陆地上形成裂谷,在海洋上形成海岭。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7.(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芍药的块根可以入药。亳州芍药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毫白芍2013年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亳州市政府以花海特色休闲游为主线,乡村文化体验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点睛,重点打造特色小镇的旅游、养生功能,进一步挖掘“毫芍”药用、观赏、使用等价值。每年4月底5月初,亳州市30余万亩芍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芍花丛里的太极图,药葫芦以及神医华佗图案给壮现的花海增添了文化内涵。
简述亳州挖掘“毫芍”的价值对乡村旅游产生的意义。
【答案】借助“芍药”的观赏价值,为乡村旅游提供旅游资源,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借助“亳芍”的药用价值,有利于休闲养生游的特色定位,促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借助“亳芍”的品牌价值,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借助“亳芍”的种植采摘等生产活动,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度,丰富乡村旅游的体验感。
【知识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亳州市政府以花海特色休闲游为主线,乡村文化体验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点睛,打造小镇旅游、养生功能,进一步挖掘亳芍药用、观赏、使用价值。通过打造花海,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旅游资源,改善了乡村旅游环境;芍药的块根可以入药,亳州市政府重点打造特色小镇的旅游和养生功能,挖掘芍药的药用价值,有利于休闲养生游的特色定位,促进区域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芍花丛里的太极图、药葫芦以及神医华佗图案给壮观的花海增添的文化内涵,亳州市政府加强乡村文化体验建设,发展芍药的种植采摘,提高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有力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亳州市政府通过充分挖掘芍药的价值,亳白芍2013年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建设亳勺品牌,提高了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从而扩大了乡村旅游的旅游市场。
【点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的综合。处理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将保护内容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两部分。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山峰、水体和树木等自然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指影响文物保护、游客旅游行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地形、林木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8.(2021高三上·芜湖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茶树根系较浅,喜光怕晒,喜湿怕碱。福建武夷山安溪县举源合作社在茶园内套种冬季落叶的花、果和名贵树,发展茶林间作的生态茶园模式,有效稳定了茶园生态系统。
简述茶林间作模式对茶树种植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具体作用。
【答案】套种的树木在春夏季起到遮阴作用;在冬季落叶,不影响茶树采光和积温;林木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茶园小气候环境;林木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落叶增加了土壤肥力;林内是鸟类的家园,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鸟类是茶树病虫害的天敌,能防止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量。
【知识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首先,茶树喜光怕晒,通过在茶林间套种冬季落叶的花、果和名贵树种,可以在春夏季节有效起到遮阴作用,减少太阳辐射对茶树的直接影响。同时,冬季落叶,不会影响茶树的采光和积温。其次,茶树喜湿怕碱,套住林木后,林木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效改善了土壤水分含量,满足茶树怕碱的习性。同时,林木的蒸腾作用增加了茶园的空气湿度,满足茶树喜湿的要求。再次,林木冬季落叶,增加了土壤肥力。最后,茶林间作模式为鸟类等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维护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鸟类可为茶树除虫,减少虫害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保证茶叶品质。
【点评】生态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