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找家》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核心内容分析
《小青蛙找家》人音版“音乐”教科书2012一年级上册第4课。
(2)音乐要素分析
a.旋律风格
乐曲富有童趣,以青蛙的跳和叫声为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朗朗上口。
b.节奏特点
主要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结合为主要节奏型,适合低学段学生学习。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一年级(11)班,学生总数为38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7人,课前调查所有学生均未学过琵琶,但都很喜欢并熟悉唱此歌曲。
三、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小青蛙找家》这首乐曲,乐于参与演奏与看视频活动,并乐于与他人合作集体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过看视频、听、唱、奏等活动,准确用“弹”和“拍”来演奏乐曲旋律,通过和老师进行二声部练习,初步感受音乐和声之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简单识读琵琶专业乐谱弦的标记并熟练运用。
2.能够在演奏中准确运用乐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X”进行演奏。
3.初步感受琵琶二声部合奏的魅力。
四、学习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听音乐进教室,迅速带指甲
阶段目标:听音乐进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以及调整学习状态。
活动1.1——听音乐进教室,找到自己座位,迅速带好琵琶指甲
老师播放《找朋友》,组织课堂常规
【设计意图】
听《找朋友》进行听觉复习,并要求在乐曲结束前将指甲带好,培养孩子带指甲的速度与质量。
复习与热身活动
阶段目标:正确识读琵琶乐谱,进入演奏状态,灵活手指
活动2.1——复习琵琶空弦音
活动2.2——学生分组到前面拿琴
活动2.3——手指热身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识读琵琶乐谱,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闯关游戏,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并做手指热身活动,对学习新曲旋律演奏做铺垫。
(三)新曲学习
阶段一目标:初步感受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
活动3.1——观看视频示范演奏《小青蛙找家》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乐曲示范视频,初步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熟悉乐曲的旋律。
阶段二目标:技法练习、合作学习。
活动3.2 —— 乐曲拍面板节奏学习
教师活动:出示青蛙乐谱
学生活动:按动物乐谱演奏出相应旋律
活动3.3 —— 乐曲旋律学习
教师活动:出示乐曲第一句伴奏乐谱
学生活动:唱出第一句,自由练习,准确演奏
活动3.4 —— 乐曲衔接练习
教师活动:出示乐谱
学生活动:1)弹唱衔接第四句
全曲弹伴奏唱词
3)自主练习
活动3.5 —— 乐曲检测与评价
教师活动:聆听演奏,给予评价与指导。
学生活动:1)集体演奏乐曲。2)个别学生演奏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细节的示范视频,以及识读动物乐谱提升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提升学生听、唱、奏、弹唱等各方面能力。
(四)完善乐曲演奏
阶段目标:学会用“弹”和“拍”演奏并能合伴奏演奏。
活动4.1——听伴奏合练
教师活动:播放乐曲不同速度的伴奏,聆听学生演奏,给出评价与指导。
学生活动:自由练习或集体演奏。
【设计意图】
通过自由练习与和不同速度的伴奏练习,熟练演奏小青蛙找家。
(五)丰富乐曲
阶段目标:初试二声部演奏,感受二声部和声音乐的美,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活动5.1——师生分声部合伴奏演奏《小青蛙找家》
教师活动:演奏主旋律声部
学生活动:弹唱伴奏声部
【设计意图】
通过二声部合奏,初步感受和声音乐的魅力,建立学生和声听觉,增强听觉能力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一)以审美为核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注重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琵琶。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复习演奏导入本课学习,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通过游戏,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使学生顺利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中节奏教学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知道音符时值长短的概念,在旋律闯关后,谜语引出《小青蛙找家》,揭示课题,从聆听练节奏—观看感受—视奏乐谱—自主练习—双声部合奏,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要求,提升学生的识读乐谱能力和音乐演奏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教学难点。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三)教学视频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巩固了学习效果。
本课教师示范为教学视频,直观、简短而清晰,保证所有孩子都能看清楚老师的细节演奏。
(四)课后反馈的重要性
器乐学习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要。因有了教学视频,学生课后练习就更加准确和方便了,课上练习不够熟练的,可以对照示范视频,不局限学习时间与空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