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丰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丰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1 09:31:18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丰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 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碳分子由碳原子构成,因此一个环状碳分子C18共含有18个碳原子,故A正确;
每个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12个电子,那么一个环状碳分子C18含有108个质子、108个中子和216个电子,故B、C、D错误。
故选A。
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锰元素的化合价;
(2)盐类物质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3)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4)根据反应过程判断。
【解答】A.在 K2MnO4 中,K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价,故A错误;
B.KMnO4由金属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故B正确;
C.反应②中生成物有三种,且不是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得到,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该制法中,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故D错误。
故选B。
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转基因技术在育种、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下列研究应用了该技术的是(  )
A.把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得到了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工程菌”
B.将紫罗兰的叶片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
C.袁隆平通过杂交、筛选等过程选育出耐盐碱海水稻
D.通过返回式飞船搭载种子的方式培育出太空番茄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转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重组是指在体外将分离到的或合成的目的基因,通过与质粒、病毒等载体重组连接,然后将其导入不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产生新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解答】A、把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得到了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工程菌”,该过程基因从人到大肠杆菌内,实现了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故A符合题意;
B、紫罗兰的叶片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属于组织培养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
C、袁隆平通过杂交、筛选等过程选育出耐盐碱海水稻,属于杂交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返回式飞船搭载种子的方式培育出太空番茄,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
【解答】A、胃具有收缩和膨胀的功能,用来暂时储存食物;故A正确;
B、胃壁的蠕动有助于胃液与食物充分接触,有助于消化;故B正确;
C、胃腺分泌的胃液,是盐酸,强酸性能够杀菌、消化;故C正确;
D、胃部分泌的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估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为60dB
B.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
C.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响度、长度、功率和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为60dB,故A符合题意;
B. 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B不合题意;
C.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左右,故C不合题意;
D.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左右,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2020·金华·丽水)2019年5月,浙江省疾控中心对中小学生午餐供应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学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其中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膳食纤维 C.蛋白质 D.脂肪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奶类制品中营养素配合平衡,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且所含蛋白质易消化吸收。
【解答】由分析可知,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心脏工作某一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处于舒张状态
B.②和④泵出来的血液量不相等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流回的都是静脉血
D.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解答】A、血液从动脉流出心脏,②和④处于收缩状态;故A错误;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因此其进入心脏的血液量和流出心脏的血液量是相等的;故B错误;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但③是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故C错误;
D、血液流出心脏,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血液进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图甲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丙为低倍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显微镜调焦时,用左眼注视①,同时转动②使镜筒缓缓下降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是为了避免其乱跳
C.血管⑤是小鱼尾鳍内的小动脉
D.若将血管⑥的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动脉是指从心脏发出不断分枝成小动脉,而最后止于组织内的血管,它将血液由心脏运送至身体各处,由于内部压力较大,血流速度较快。
【解答】A、显微镜调焦时,注视物镜,防止损坏物镜;故A错误;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是为了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故B错误;
C、血管⑤中血细胞较多,不是单行排列,且后面有分支,因此是尾鳍内的小动脉;故C正确;
D、血管⑥的像在右下方,培养皿向右下方移动即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高山上的岩层中出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在变动这一观点;
峭壁上岩层断裂,说明岩层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菜市场上弯曲的岩层,说明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挤压,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风蚀的岩石,风力导致的,与地壳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A。
10.(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难溶的硫酸钙沉淀,它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倒入烧杯后迅速下沉,慢慢的上升,因此下面的蜡烛先熄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如图所示,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比较甲、乙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乙图大
B.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甲图大
C.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将两个磁体看作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
【解答】甲、乙两图中均有两块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不是磁体,因此不会受到磁力。将叠在一起的磁体看成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们自身的重力,所以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全食在北京时间2018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很多地方都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属于地月系中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B.当晚月球位于轨道的 A 点,月相为满月
C.发生月全食时,能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
D.月球上有许多月坑,对表面物体引力较地球小,经常刮风暴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 。
【解答】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故A正确;
B、在A点时,月球、地球、太阳在同一直线,发生月全食,当晚的月相是满月;故B正确;
C、发生月全食时,照射月球的光被地球遮挡,但依然能够看见红月亮,说明光线发生了偏折,即折射;故C正确;
D、月球上没有大气,不会发生空气流动,即不会刮风暴;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解度变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生石灰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当温度不变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那么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故A错误;
石灰水原来就是饱和的,当溶剂质量减少时,肯定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故B错误;
温度保持不变,那么石灰水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因为石灰水的溶解度保持不变,且石灰水仍然饱和,那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变的根本原因。
【解答】由实心球的运动曲线可知,该实心球的运动状态时刻在改变,即受力的作用,始终竖直向下的重力,及与空气的阻力;
故答案为:B。
15.(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分析判断。
【解答】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A正确,B错误;
当物体在丙位置时,u故选A。
16.(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有关除去主要物质中的杂质说法中,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主要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先加过量Fe粉,再过滤
B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过滤
C KCl固体 KClO3固体 加入少量MnO2加热
D H2 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Na2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是指有效除去原物质中所含杂质且不与主要成分反应,且不会引进新的杂质成分的过程。
【解答】A、Fe+CuSO4=Cu+FeSO4,铁粉过量可以将全部的铜离子除去,同时生成FeSO4,过滤后溶液中只有FeSO4;故A正确;
B、CaO能与水发生反应,主要物质也不存在了;故B错误;
C、KClO3 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KCl,但MnO2无法除去,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
D、碳酸钠与HCl反应生成CO2,有新杂质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一种仪器,如图为电流表的表头内部结构,它由永磁体、线圈等构成,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指针转动。其原理与下列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指针转动”可知,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闭合开关后,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能够吸引铁屑,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合题意;
B.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这说明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合题意;
D.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说明有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装满水的烧杯中,两球静止时,A球沉底,B球漂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球的质量关系mA=mB
B.两个小球所受浮力关系是FA=FB
C.水对两个烧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p甲<p乙
D.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两球的密度大小,再根据m=ρV比较质量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浮力大小;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的大小;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球的重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再比较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解答】A.A球在水中下沉,那么ρA>ρ水;B球在水中漂浮,那么ρB<ρ水,则密度ρA>ρB。根据公式m=ρV可知,二者的体积相同,那么质量mA>mB,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A排>VB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故B错误;
C.液面相平,那么烧杯底部水的深度h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p甲=p乙,故C错误;
D.A在水中下沉,那么浮力大于重力,即A球的重力大于它所占空间水的重力;B在水中漂浮,那么浮力等于重力,即B球的重力等于它所占空间水的重力,因此烧杯甲内水和A球的总重力大于烧杯乙内水和烧杯的总重力。而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水和球的重力之和,因此这个压力F甲>F乙,故D正确。
故选D。
19.(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据此分析①中的剩余;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物分析;
(3)注意原来的白色沉淀消失了;
(4)根据三个反应中的现象判断最终溶液中的溶质种类。
【解答】A.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肯定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了,因此实验①中剩余的是稀盐酸,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在实验③中,原来的碳酸钙沉淀消失了,现象非常明显,故C错误;
D.在实验③中,肯定有实验①的反应产物CaCl2;由于①中剩余了稀盐酸,因此②中的反应产物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然后沉淀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故D正确。
故选D。
20.(2020·杭州)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
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机械运动的分类;地球上的水体;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机械运动可依据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3、按水存在的位置分可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4、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的分类依据是是否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解答】A、 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标准与结果对应,A正确;
B、 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错误,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依据是组成物质的种类。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也可以组成混合物,B错误;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错误,可分为咸水和淡水,C错误;
D、 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错误,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某人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就一直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战栗,而后感觉到疼痛。“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   ;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图乙为此患者(未注射胰岛素)和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此患者的曲线是   (选填“A”或“B”)。
(3)如果在此患者摄入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给其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图中绘出其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用虚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答案】(1)⑤→④→③→②→①;传导
(2)A
(3)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解答】(1)由图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反射活动是由感受器接收到外界的刺激,产生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处理后经过传出神经把指令传到效应器,完成相应的活动;先反应后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传导的功能;
(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会比较高,且居高不下,即A是患者;
(3)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会降低到正常的水平;
故答案为:(1) ⑤→④→③→②→① ;传导;(2)A;(3)。
2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53年,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等人设计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产生氨基酸等有机物,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提供了研究方法。
材料2:细胞色素C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物体细胞色素C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测定发现猕猴、兔、鸡、金枪鱼体内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序列与大猩猩体内的差异数目为1、6、12、20。
(1)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   (选填“1”或“2”或“3”),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   ;
(2)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   决定的。
【答案】(1)1;有机物
(2)猕猴
(3)基因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米勒模拟实验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亲缘关系指的是生物类群在系统发生上所显示的某种血缘关系。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解答】(1)由图可知,1是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
(2)由测定结果可知,猕猴与大猩猩的氨基酸序列只有1个是不同的,所以猕猴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答案为:(1)1;有机物;(2)猕猴;(3)基因。
2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回答:
(1)18O中的中子数是   。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   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10
(2)小于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中子数=元素左上角的数字-元素的质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等于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分析比较。
【解答】(1)O元素的质子数为8,那么18O的中子数为:18-8=10.
(2)以一个CaCO3分子为例,
如果由 C16O2 与CaO反应生成,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如果由 C16O18O 与CaO反应生成,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1+18×1+16×1=102;
因为100<102,
所以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2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比热容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熔点就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分析熔化是否吸热;
(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吸热的过程中,该固体温度达到80℃后就保持不变了,那么这就是它的熔点,则该物质为晶体。该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的加热,因此熔化过程吸热。
(2)根据图像可知,当物质为固态时,加热10min时,温度从30℃升高到80℃,即升高了50℃。当物质为液态时,加热10min,温度从90℃升高到100℃,即升高了10℃,那么△t固>△t液;
根据根据公式Q=cm△t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比热容c固即这中物质液体的比热大于固体的比热。
25.(2020九上·秀洲月考)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1)Fe+CuSO4=FeSO4+Cu
(2)Fe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据此写出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2)“浸铁”前,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离子,即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浸铁”后,会有硫酸亚铁生成,因此比原来多一种离子,就是Fe2+。
【解答】(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2)由于反应后有硫酸铜产生,因此反应后比反应前多了一种Fe2+离子,那么“”表示Fe2+。
26.(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所示,大金和小金用一根均匀的木棒抬重物。对于大金来说,这是一个   (选填“费力,省力或等臂”)杠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金为了减轻小金的负担,大金的位置可以   (选填“左、右”)移动;假如大金要承担3/5的力,那么,小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与大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之比是   。
【答案】省力;左;3:2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大金位置的变化;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重物到肩膀的距离之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将小金的肩膀看作杠杆的支点,重物的重力看作阻力,大金的肩膀施加的为动力。
(1)此时大金肩膀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物到肩膀的距离,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L2=F大金×L1可知,要减轻小金的负担,即要增大大金的负担F大金,就要减小动力臂L1,因此大金的位置可以向左移动。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L2=F大金×L1得到:;
解得:;
那么小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与大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之比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它条件均适宜并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据表回答:
(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写2条)
①   ;
②   。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氧气的增加量(mL)
1 天竺葵 红 120
2 天竺葵 绿 15
3 紫罗兰 红 80
4 紫罗兰 绿 10
【答案】(1)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mL)
(2)8小时内,紫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天笠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合理即可)
(3)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叶的幼嫩程度等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测量8小时内容器氧气的增加量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红光照射下,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更快;天竺葵的光合作用比紫罗兰更强;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故答案为:(1)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mL) ;(2) 8小时内,紫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 8小时内,天笠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 ;(3)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叶的幼嫩程度等。
2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及产物检验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基础上,按图示在各装置中
添加药品;
步骤2:缓慢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甲酸(一种无色溶液,溶质为HCOOH)与浓硫酸在80 ℃水浴的条件下制备一氧化碳(反应原理:HCOOH=浓H2SO4加热CO↑+H2O);
步骤3: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后再点燃酒精灯,当W型管右侧弯管处的氧化铁全部变为黑色时,继续加热2分钟后熄灭酒精灯;
步骤4:撤去酒精灯和盛热水的烧杯,用磁铁吸引黑色物质至W型管左侧弯管处进行固体产物的检验。
(1)进行气密性检查时,可在万用瓶中盛适量水,然后推注射器活塞,当观察到   (填写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的原因   。
(3)步骤3后,W型管左侧弯管处为反应后得到的稀硫酸,若固体产物全部是铁,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万用瓶中水进入导管中,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排尽W型管中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导致爆炸
(3)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固体减少)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将压缩空气(或氨、氟利昂、氦、卤素气体等)压入容器,利用容器内外气体的压力差检查有无泄漏的试验法。金属热还原是用金属 A(或其合金)作还原剂在高温下将另一种金属B的化合物还原以制取金属B(或其合金)的一种方法。
【解答】(1)由图可知,万用瓶中是装满水的,推动注射器活塞时,气密性良好,则会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即万用瓶中的水会进入导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甲酸反应会生成CO,可燃性气体,因此要保证W型管中空气是排尽的,从而防止气体纯度不足导致爆炸;
(3)磁铁能够吸引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溶液会变成浅绿色;
故答案为:(1) 万用瓶中水进入导管中,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 排尽W型管中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导致爆炸;(3)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固体减少)。
29.(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某小组用耐强碱的反应管等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以研究铜酸钠(NaCuO2)跟H2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固体中出现紫红色物质;②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回答:
(1)经检验紫红色物质为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uO2+3H2=Δ2NaOH+   +   。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①停止通H2;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   (选填“①”或“②”),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1)2Cu;2H2O
(2)②③④①
(3)②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测pH是否等于7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金属铜呈紫红色,而水能够时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据此确定反应产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如果氢气中混有空气,那么受热后很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酒精灯之前要先通入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结束后,生成铜的温度还很高,如果立即切断氢气的供应,那么铜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熄灭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据此分析解答;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4)如果洗涤液呈碱性,那么说明铜上面还残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当洗涤液的pH=7时,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解答】(1)根据反应现象可知,铜酸钠与氢气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铜和水,
反应的方程式为:。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
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
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①停止通H2。
正确顺序为②③④①。
(3)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说明氢气中的氢元素和铜酸钠中的氧元素反应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②。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测pH是否等于7。
30.(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V,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
(1)若按实物图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2)经检查,是实验电路中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答题卡上×掉错误的连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只允许改动图中的一根导线)。
(3)根据实验目的和已知信息,帮助小金同学设计本实验记录数据所需的表格。
【答案】(1)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为3V
(2)
(3)
实验次数 电压表实数(V) 电流表示数(A)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所以通过电路的电流很小,则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电压表几乎分得全部电压,则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只有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其它的元件都是串联,要注意电表量程和接线柱的选择,还要注意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原则。
(3)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确定列数和记录的内容,根据实验的次数确定表格的行数,据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答】(1)若按实物图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为3V。
(2)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应该与定值电阻R并联。只需将电阻R与电流表连接的导线从电流表上拆开,改接在电压表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3)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记录实验的次数、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因此表格有三列。实验要进行多次,所以表格的行数至少要有3行,如下图所示: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3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完成如下操作,回答问题: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M,移动蜡烛 N 直到与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看见它们重合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反射和折射”)。
(2)图乙是记录的实验结果,获得此实验结果的操作   。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反射和折射
(2)首先在平面镜所在位置画直线,然后确定蜡烛 M 的位置,并在此标 A;移动蜡烛 N,直到与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在蜡烛 N 位置标 A′;改变蜡烛 M 的位置,同上确定 B、B′,C、C′;物距等于像距,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里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乙图可知,白纸上分别记录了平面镜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根据实验过程描述对应的操作即可。根据乙图数据,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二者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的角度描述结论。
【解答】(1)蜡烛M的像由M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而成;我们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N,是N发出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2)图乙是记录的实验结果,获得此实验结果的操作:首先在平面镜所在位置画直线,然后确定蜡烛 M 的位置,并在此标 A;移动蜡烛 N,直到与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在蜡烛 N 位置标 A′;改变蜡烛 M 的位置,同上确定 B、B′,C、C′。
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距等于像距,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3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为研究肝脏、胰腺对哺乳动物血液成分的影响,在8:00时同时切除某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胰腺,并测量了7:00~20:00此动物血液中尿素和血糖浓度,测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当日时间 血液中尿素浓度〈mg/100mL) 血液中葡萄糖浓度(mg/100mL)
07:00 7.0 90
8:00 7.0 90
11:00 6.0 97
14:00 4.6 112
17:00 3.2 127
20:00 2.7 138
请回答:
(1)8:00后,血糖浓度偏高的一种原因是   ;
(2)通过口服胰岛素(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来帮助降低血糖浓度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
(3)11:00时,由尿素[CO(NH2)2]推知血液中氮元素的浓度是   毫克/100毫升;
(4)本实验能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
【答案】(1)切除胰腺后动物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不能正常降低血糖浓度
(2)不合理,胰岛素是蛋白质,会被消化系统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
(3)2.8
(4)切除肝脏和胰腺后,哺乳动物血液中尿素浓度会降低,葡萄糖浓度会上升。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肝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胰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置于腹后壁1~2腰椎体平面,质地柔软,呈灰红色。胰可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
【解答】(1)由实验步骤可知,在8:00时切除了肝脏和胰腺,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血糖无法降低;
(2)胰岛素是蛋白质,能够起到调节血糖浓度的前提是保持其结构的完成性,口服后蛋白质会被分解成氨基酸,无法调节血糖;
(3)由表格可知,11:00时尿素的浓度是6.0mg/100mL;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血糖的浓度在逐渐升高,而尿素的浓度却在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 切除胰腺后动物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不能正常降低血糖浓度;(2) 不合理,胰岛素是蛋白质,会被消化系统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3)2.8;(4) 切除肝脏和胰腺后,哺乳动物血液中尿素浓度会降低,葡萄糖浓度会上升。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杆秤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小金尝试做了如图所示的杆秤.在秤盘上不放重物时,将秤砣移至O点提纽处,杆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将此处标为0刻度.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时,秤砣移到B处,恰好能使杆秤水平平衡,测得OA=5 cm,OB=10 cm.
(1)计算秤砣的质量.
(2)小金在B处标的刻度应为   kg.若图中OC=2OB.则C处的刻度应为   kg.
(3)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时,若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秤砣,移动秤砣使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其读数   (选填“<”或“>”)2 kg,由此可知一杆杆秤不能随意更换秤砣
【答案】(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m1gl1=m2gl2,即:m1l1=m2l2,2 kg×5 cm=m2×10 cm 解得m2=1 kg
(2)2;4
(3)<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在秤盘中加上2kg的物体时杆秤平衡,提纽O为支点,物体的重力G为阻力,OA为阻力臂;秤砣的重力为动力,OB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
(2)秤杆上标注的刻度就是杆秤平衡时秤盘中物体的质量。当OC=2OB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再次列式计算即可。
(3)杆秤上,秤砣对应的力臂长度就代表物体质量的大小,再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m1l1=m2l2;
2 kg×5 cm=m2×10 cm;
解得:m2=1kg。
该秤砣的质量为1kg。
(2)因为此时物体的质量为2kg,所以在B处标的刻度值为2kg。
若图中OC=2OB=2×10cm=20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m1'l1'=m2l2;
m1'×5 cm=1kg×20 cm;
解得:m2'=4kg。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1gl1=m2gl2可知,当物体的质量m2不变时,如果换用质量更大的秤砣m1,那么对应的力臂l2会变小,则其读数会<2kg。
3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9V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0=44Ω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求: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计算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
(3)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Ω时,可使恒温箱的温度保持为   ℃。
【答案】(1)
(2)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
(3)50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而确定工作电路部分的接线情况;
(2)根据功的计算式计算即可;
(3)首先根据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R1=R总-R2计算出恒温器R1的阻值,最后根据乙图确定此时能够达到的温度。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R1的阻值逐渐减小,而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不断增大,磁性不断增强。当电流达到60mA时,衔铁被吸下来,此时工作电路被切断,加热器停止工作,因此衔铁没有被吸引下来时,加热器正常工作,那么上面的静触点与220V相连,中间的动触点与电阻R0相连,如下图所示:
(2)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
(3)变阻器R2与R1串联,
当衔铁被吸下来时,总电阻;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R总-R2=150Ω-50Ω=100Ω。
根据乙图可知,此时恒温箱内的最高温度应该为50℃。
35.(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
【答案】(1)解:∵漂浮 ∴F浮=G=m空g=22 000 kg×10 N/kg=220 000 N
(2)解:∵满载时若要下沉,至少G总=F浮总∴m注水g+m空g+m物g=ρ水gV排 V注水=7.76 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互平衡,即F浮力=G,据此计算空载时受到的浮力即可。
(2)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当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即注入水后的总重力至少要等于它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浮总=G总计算需要注入水的体积。
【解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
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m空g=22 000 kg×10 N/kg=220000 N。
(2)当“蛟龙号”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总=ρ液gV排=103kg/m3×10N/kg×30m3=3×105N;
那么需要注水的质量为:
G注水=F浮总-m空g-m物g=3×105N-22×103kg×10N/kg-240kg×10N/kg=77600N;
至少注水的体积:。
36.(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某兴趣小组用 10g 存放已久的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 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设镁元素的质量为x,
由Mg+H2SO4=MgSO4+H2↑;
MgO+H2SO4=MgSO4+H2O;
得:H2SO4~MgSO4~Mg
98 24
70g×49% x

解得:x=8.4g
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镁、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找到稀硫酸与金属镁的质量关系,再计算镁条中镁的质量,得到镁的质量分数。
3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水葫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
(2)化学除草剂能有效防治水葫芦的蔓延。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某除草剂溶液1千克。若要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   千克水。
(3)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图甲所示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水葫芦的深度利用。请在图甲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4)如图乙是该地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扇形图,如果在此区域大力推广以作物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请预测未来几年该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
【答案】(1)消费者
(2)2
(3) 化学能-电能
(4)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成分是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因子。任何生态系统都包括两个亚系统,即环境系统和生命系统。环境包括太阳辐射、湿度、水分、空气等气候因子,以及各种无机元素和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类、腐殖质等);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电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答】(1)水葫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而以水葫芦为食的动物则是消费者;
(2);
(3)质子带正电,向b极移动,说明b极带负电,即电子是从a向b移动,电流方向是从b到a,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由图可知,当前此地的能源消耗以石油和电力为主,生物质能相对较少,如果大力推广乙醇燃料,则该地的能源消费中石油受到较大影响而降低,生物质能则会增加;
故答案为:(1)消费者;(2)2;(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丰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 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
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转基因技术在育种、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下列研究应用了该技术的是(  )
A.把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得到了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工程菌”
B.将紫罗兰的叶片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
C.袁隆平通过杂交、筛选等过程选育出耐盐碱海水稻
D.通过返回式飞船搭载种子的方式培育出太空番茄
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5.(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估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为60dB
B.餐桌的高度约为150cm
C.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6.(2020·金华·丽水)2019年5月,浙江省疾控中心对中小学生午餐供应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学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其中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膳食纤维 C.蛋白质 D.脂肪
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心脏工作某一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④处于舒张状态
B.②和④泵出来的血液量不相等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流回的都是静脉血
D.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图甲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丙为低倍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显微镜调焦时,用左眼注视①,同时转动②使镜筒缓缓下降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是为了避免其乱跳
C.血管⑤是小鱼尾鳍内的小动脉
D.若将血管⑥的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左上方移动
9.(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10.(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11.如图所示,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比较甲、乙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乙图大
B.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甲图大
C.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D.无法确定
1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全食在北京时间2018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很多地方都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属于地月系中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B.当晚月球位于轨道的 A 点,月相为满月
C.发生月全食时,能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
D.月球上有许多月坑,对表面物体引力较地球小,经常刮风暴
1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解度变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15.(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下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16.(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有关除去主要物质中的杂质说法中,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主要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先加过量Fe粉,再过滤
B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过滤
C KCl固体 KClO3固体 加入少量MnO2加热
D H2 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Na2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1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一种仪器,如图为电流表的表头内部结构,它由永磁体、线圈等构成,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指针转动。其原理与下列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1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装满水的烧杯中,两球静止时,A球沉底,B球漂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球的质量关系mA=mB
B.两个小球所受浮力关系是FA=FB
C.水对两个烧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p甲<p乙
D.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
19.(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20.(2020·杭州)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
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某人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就一直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战栗,而后感觉到疼痛。“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   ;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图乙为此患者(未注射胰岛素)和正常人摄入葡萄糖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此患者的曲线是   (选填“A”或“B”)。
(3)如果在此患者摄入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给其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图中绘出其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用虚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2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53年,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等人设计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产生氨基酸等有机物,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提供了研究方法。
材料2:细胞色素C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物体细胞色素C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测定发现猕猴、兔、鸡、金枪鱼体内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序列与大猩猩体内的差异数目为1、6、12、20。
(1)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   (选填“1”或“2”或“3”),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   ;
(2)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   决定的。
2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回答:
(1)18O中的中子数是   。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   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25.(2020九上·秀洲月考)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26.(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所示,大金和小金用一根均匀的木棒抬重物。对于大金来说,这是一个   (选填“费力,省力或等臂”)杠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金为了减轻小金的负担,大金的位置可以   (选填“左、右”)移动;假如大金要承担3/5的力,那么,小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与大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之比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罗兰的新鲜叶放在无色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将它们置于不同颜色的光照条件下(其它条件均适宜并相同)。经过8小时后,测量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据表回答:
(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写2条)
①   ;
②   。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条影响紫罗兰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氧气的增加量(mL)
1 天竺葵 红 120
2 天竺葵 绿 15
3 紫罗兰 红 80
4 紫罗兰 绿 10
28.(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及产物检验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基础上,按图示在各装置中
添加药品;
步骤2:缓慢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甲酸(一种无色溶液,溶质为HCOOH)与浓硫酸在80 ℃水浴的条件下制备一氧化碳(反应原理:HCOOH=浓H2SO4加热CO↑+H2O);
步骤3: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后再点燃酒精灯,当W型管右侧弯管处的氧化铁全部变为黑色时,继续加热2分钟后熄灭酒精灯;
步骤4:撤去酒精灯和盛热水的烧杯,用磁铁吸引黑色物质至W型管左侧弯管处进行固体产物的检验。
(1)进行气密性检查时,可在万用瓶中盛适量水,然后推注射器活塞,当观察到   (填写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的原因   。
(3)步骤3后,W型管左侧弯管处为反应后得到的稀硫酸,若固体产物全部是铁,步骤4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9.(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某小组用耐强碱的反应管等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以研究铜酸钠(NaCuO2)跟H2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固体中出现紫红色物质;②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回答:
(1)经检验紫红色物质为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uO2+3H2=Δ2NaOH+   +   。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①停止通H2;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   (选填“①”或“②”),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
30.(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V,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
(1)若按实物图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2)经检查,是实验电路中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答题卡上×掉错误的连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只允许改动图中的一根导线)。
(3)根据实验目的和已知信息,帮助小金同学设计本实验记录数据所需的表格。
31.(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完成如下操作,回答问题: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M,移动蜡烛 N 直到与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看见它们重合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反射和折射”)。
(2)图乙是记录的实验结果,获得此实验结果的操作   。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2.(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小徐为研究肝脏、胰腺对哺乳动物血液成分的影响,在8:00时同时切除某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胰腺,并测量了7:00~20:00此动物血液中尿素和血糖浓度,测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当日时间 血液中尿素浓度〈mg/100mL) 血液中葡萄糖浓度(mg/100mL)
07:00 7.0 90
8:00 7.0 90
11:00 6.0 97
14:00 4.6 112
17:00 3.2 127
20:00 2.7 138
请回答:
(1)8:00后,血糖浓度偏高的一种原因是   ;
(2)通过口服胰岛素(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来帮助降低血糖浓度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
(3)11:00时,由尿素[CO(NH2)2]推知血液中氮元素的浓度是   毫克/100毫升;
(4)本实验能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杆秤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小金尝试做了如图所示的杆秤.在秤盘上不放重物时,将秤砣移至O点提纽处,杆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将此处标为0刻度.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时,秤砣移到B处,恰好能使杆秤水平平衡,测得OA=5 cm,OB=10 cm.
(1)计算秤砣的质量.
(2)小金在B处标的刻度应为   kg.若图中OC=2OB.则C处的刻度应为   kg.
(3)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时,若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秤砣,移动秤砣使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时,其读数   (选填“<”或“>”)2 kg,由此可知一杆杆秤不能随意更换秤砣
3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9V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0=44Ω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求: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计算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
(3)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Ω时,可使恒温箱的温度保持为   ℃。
35.(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实现的,则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
36.(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某兴趣小组用 10g 存放已久的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 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7.(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水葫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
(2)化学除草剂能有效防治水葫芦的蔓延。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某除草剂溶液1千克。若要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   千克水。
(3)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图甲所示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水葫芦的深度利用。请在图甲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4)如图乙是该地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扇形图,如果在此区域大力推广以作物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请预测未来几年该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碳分子由碳原子构成,因此一个环状碳分子C18共含有18个碳原子,故A正确;
每个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12个电子,那么一个环状碳分子C18含有108个质子、108个中子和216个电子,故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锰元素的化合价;
(2)盐类物质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3)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4)根据反应过程判断。
【解答】A.在 K2MnO4 中,K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价,故A错误;
B.KMnO4由金属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故B正确;
C.反应②中生成物有三种,且不是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得到,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该制法中,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转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重组是指在体外将分离到的或合成的目的基因,通过与质粒、病毒等载体重组连接,然后将其导入不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产生新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解答】A、把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得到了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工程菌”,该过程基因从人到大肠杆菌内,实现了基因的转移和重组;故A符合题意;
B、紫罗兰的叶片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属于组织培养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
C、袁隆平通过杂交、筛选等过程选育出耐盐碱海水稻,属于杂交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返回式飞船搭载种子的方式培育出太空番茄,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
【解答】A、胃具有收缩和膨胀的功能,用来暂时储存食物;故A正确;
B、胃壁的蠕动有助于胃液与食物充分接触,有助于消化;故B正确;
C、胃腺分泌的胃液,是盐酸,强酸性能够杀菌、消化;故C正确;
D、胃部分泌的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响度、长度、功率和质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为60dB,故A符合题意;
B. 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B不合题意;
C.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左右,故C不合题意;
D.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左右,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奶类制品中营养素配合平衡,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且所含蛋白质易消化吸收。
【解答】由分析可知,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解答】A、血液从动脉流出心脏,②和④处于收缩状态;故A错误;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因此其进入心脏的血液量和流出心脏的血液量是相等的;故B错误;
C、①和③与静脉相连,但③是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故C错误;
D、血液流出心脏,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血液进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动脉是指从心脏发出不断分枝成小动脉,而最后止于组织内的血管,它将血液由心脏运送至身体各处,由于内部压力较大,血流速度较快。
【解答】A、显微镜调焦时,注视物镜,防止损坏物镜;故A错误;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是为了保持鱼的正常呼吸;故B错误;
C、血管⑤中血细胞较多,不是单行排列,且后面有分支,因此是尾鳍内的小动脉;故C正确;
D、血管⑥的像在右下方,培养皿向右下方移动即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高山上的岩层中出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在变动这一观点;
峭壁上岩层断裂,说明岩层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菜市场上弯曲的岩层,说明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挤压,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风蚀的岩石,风力导致的,与地壳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难溶的硫酸钙沉淀,它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则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倒入烧杯后迅速下沉,慢慢的上升,因此下面的蜡烛先熄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将两个磁体看作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
【解答】甲、乙两图中均有两块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不是磁体,因此不会受到磁力。将叠在一起的磁体看成一个整体,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们自身的重力,所以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 。
【解答】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故A正确;
B、在A点时,月球、地球、太阳在同一直线,发生月全食,当晚的月相是满月;故B正确;
C、发生月全食时,照射月球的光被地球遮挡,但依然能够看见红月亮,说明光线发生了偏折,即折射;故C正确;
D、月球上没有大气,不会发生空气流动,即不会刮风暴;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生石灰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当温度不变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那么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故A错误;
石灰水原来就是饱和的,当溶剂质量减少时,肯定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故B错误;
温度保持不变,那么石灰水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因为石灰水的溶解度保持不变,且石灰水仍然饱和,那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变的根本原因。
【解答】由实心球的运动曲线可知,该实心球的运动状态时刻在改变,即受力的作用,始终竖直向下的重力,及与空气的阻力;
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分析判断。
【解答】当物体在甲区域内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A正确,B错误;
当物体在丙位置时,u故选A。
16.【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是指有效除去原物质中所含杂质且不与主要成分反应,且不会引进新的杂质成分的过程。
【解答】A、Fe+CuSO4=Cu+FeSO4,铁粉过量可以将全部的铜离子除去,同时生成FeSO4,过滤后溶液中只有FeSO4;故A正确;
B、CaO能与水发生反应,主要物质也不存在了;故B错误;
C、KClO3 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KCl,但MnO2无法除去,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
D、碳酸钠与HCl反应生成CO2,有新杂质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B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指针转动”可知,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闭合开关后,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能够吸引铁屑,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合题意;
B.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这说明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合题意;
D.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说明有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比较两球的密度大小,再根据m=ρV比较质量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比较浮力大小;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的大小;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比较球的重力与它排开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然后再比较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解答】A.A球在水中下沉,那么ρA>ρ水;B球在水中漂浮,那么ρB<ρ水,则密度ρA>ρB。根据公式m=ρV可知,二者的体积相同,那么质量mA>mB,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A排>VB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故B错误;
C.液面相平,那么烧杯底部水的深度h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p甲=p乙,故C错误;
D.A在水中下沉,那么浮力大于重力,即A球的重力大于它所占空间水的重力;B在水中漂浮,那么浮力等于重力,即B球的重力等于它所占空间水的重力,因此烧杯甲内水和A球的总重力大于烧杯乙内水和烧杯的总重力。而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水和球的重力之和,因此这个压力F甲>F乙,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据此分析①中的剩余;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物分析;
(3)注意原来的白色沉淀消失了;
(4)根据三个反应中的现象判断最终溶液中的溶质种类。
【解答】A.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肯定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了,因此实验①中剩余的是稀盐酸,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在实验③中,原来的碳酸钙沉淀消失了,现象非常明显,故C错误;
D.在实验③中,肯定有实验①的反应产物CaCl2;由于①中剩余了稀盐酸,因此②中的反应产物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然后沉淀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机械运动的分类;地球上的水体;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机械运动可依据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3、按水存在的位置分可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4、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的分类依据是是否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解答】A、 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标准与结果对应,A正确;
B、 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错误,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依据是组成物质的种类。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也可以组成混合物,B错误;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错误,可分为咸水和淡水,C错误;
D、 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错误,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D错误。
故选A
21.【答案】(1)⑤→④→③→②→①;传导
(2)A
(3)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解答】(1)由图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反射活动是由感受器接收到外界的刺激,产生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处理后经过传出神经把指令传到效应器,完成相应的活动;先反应后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传导的功能;
(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会比较高,且居高不下,即A是患者;
(3)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会降低到正常的水平;
故答案为:(1) ⑤→④→③→②→① ;传导;(2)A;(3)。
22.【答案】(1)1;有机物
(2)猕猴
(3)基因
【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米勒模拟实验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亲缘关系指的是生物类群在系统发生上所显示的某种血缘关系。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解答】(1)由图可知,1是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
(2)由测定结果可知,猕猴与大猩猩的氨基酸序列只有1个是不同的,所以猕猴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答案为:(1)1;有机物;(2)猕猴;(3)基因。
23.【答案】(1)10
(2)小于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中子数=元素左上角的数字-元素的质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等于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分析比较。
【解答】(1)O元素的质子数为8,那么18O的中子数为:18-8=10.
(2)以一个CaCO3分子为例,
如果由 C16O2 与CaO反应生成,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如果由 C16O18O 与CaO反应生成,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1+18×1+16×1=102;
因为100<102,
所以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24.【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晶体与非晶体;比热容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熔点就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根据晶体的熔化条件分析熔化是否吸热;
(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吸热的过程中,该固体温度达到80℃后就保持不变了,那么这就是它的熔点,则该物质为晶体。该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的加热,因此熔化过程吸热。
(2)根据图像可知,当物质为固态时,加热10min时,温度从30℃升高到80℃,即升高了50℃。当物质为液态时,加热10min,温度从90℃升高到100℃,即升高了10℃,那么△t固>△t液;
根据根据公式Q=cm△t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比热容c固即这中物质液体的比热大于固体的比热。
25.【答案】(1)Fe+CuSO4=FeSO4+Cu
(2)Fe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据此写出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2)“浸铁”前,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离子,即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浸铁”后,会有硫酸亚铁生成,因此比原来多一种离子,就是Fe2+。
【解答】(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2)由于反应后有硫酸铜产生,因此反应后比反应前多了一种Fe2+离子,那么“”表示Fe2+。
26.【答案】省力;左;3:2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大金位置的变化;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重物到肩膀的距离之比。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将小金的肩膀看作杠杆的支点,重物的重力看作阻力,大金的肩膀施加的为动力。
(1)此时大金肩膀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物到肩膀的距离,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L2=F大金×L1可知,要减轻小金的负担,即要增大大金的负担F大金,就要减小动力臂L1,因此大金的位置可以向左移动。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L2=F大金×L1得到:;
解得:;
那么小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与大金的肩头到重物挂点的距离之比为:。
27.【答案】(1)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mL)
(2)8小时内,紫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8小时内,天笠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合理即可)
(3)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叶的幼嫩程度等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测量8小时内容器氧气的增加量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红光照射下,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更快;天竺葵的光合作用比紫罗兰更强;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故答案为:(1)8小时内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mL) ;(2) 8小时内,紫罗兰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 8小时内,天笠葵在红光条件下比绿光条件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 ;(3)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叶的幼嫩程度等。
28.【答案】(1)万用瓶中水进入导管中,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排尽W型管中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导致爆炸
(3)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固体减少)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将压缩空气(或氨、氟利昂、氦、卤素气体等)压入容器,利用容器内外气体的压力差检查有无泄漏的试验法。金属热还原是用金属 A(或其合金)作还原剂在高温下将另一种金属B的化合物还原以制取金属B(或其合金)的一种方法。
【解答】(1)由图可知,万用瓶中是装满水的,推动注射器活塞时,气密性良好,则会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即万用瓶中的水会进入导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甲酸反应会生成CO,可燃性气体,因此要保证W型管中空气是排尽的,从而防止气体纯度不足导致爆炸;
(3)磁铁能够吸引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溶液会变成浅绿色;
故答案为:(1) 万用瓶中水进入导管中,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 排尽W型管中空气,防止气体不纯导致爆炸;(3)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固体减少)。
29.【答案】(1)2Cu;2H2O
(2)②③④①
(3)②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测pH是否等于7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金属铜呈紫红色,而水能够时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据此确定反应产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如果氢气中混有空气,那么受热后很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酒精灯之前要先通入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结束后,生成铜的温度还很高,如果立即切断氢气的供应,那么铜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在熄灭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据此分析解答;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4)如果洗涤液呈碱性,那么说明铜上面还残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当洗涤液的pH=7时,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解答】(1)根据反应现象可知,铜酸钠与氢气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铜和水,
反应的方程式为:。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
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
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①停止通H2。
正确顺序为②③④①。
(3)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说明氢气中的氢元素和铜酸钠中的氧元素反应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②。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测pH是否等于7。
30.【答案】(1)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为3V
(2)
(3)
实验次数 电压表实数(V) 电流表示数(A)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所以通过电路的电流很小,则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电压表几乎分得全部电压,则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只有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其它的元件都是串联,要注意电表量程和接线柱的选择,还要注意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原则。
(3)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确定列数和记录的内容,根据实验的次数确定表格的行数,据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答】(1)若按实物图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会出现的现象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为3V。
(2)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应该与定值电阻R并联。只需将电阻R与电流表连接的导线从电流表上拆开,改接在电压表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3)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记录实验的次数、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因此表格有三列。实验要进行多次,所以表格的行数至少要有3行,如下图所示: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31.【答案】(1)反射和折射
(2)首先在平面镜所在位置画直线,然后确定蜡烛 M 的位置,并在此标 A;移动蜡烛 N,直到与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在蜡烛 N 位置标 A′;改变蜡烛 M 的位置,同上确定 B、B′,C、C′;物距等于像距,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里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乙图可知,白纸上分别记录了平面镜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位置,根据实验过程描述对应的操作即可。根据乙图数据,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二者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的角度描述结论。
【解答】(1)蜡烛M的像由M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而成;我们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N,是N发出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2)图乙是记录的实验结果,获得此实验结果的操作:首先在平面镜所在位置画直线,然后确定蜡烛 M 的位置,并在此标 A;移动蜡烛 N,直到与蜡烛 M 的像完全重合,在蜡烛 N 位置标 A′;改变蜡烛 M 的位置,同上确定 B、B′,C、C′。
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距等于像距,物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32.【答案】(1)切除胰腺后动物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不能正常降低血糖浓度
(2)不合理,胰岛素是蛋白质,会被消化系统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
(3)2.8
(4)切除肝脏和胰腺后,哺乳动物血液中尿素浓度会降低,葡萄糖浓度会上升。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肝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胰是一个狭长的腺体,横置于腹后壁1~2腰椎体平面,质地柔软,呈灰红色。胰可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
【解答】(1)由实验步骤可知,在8:00时切除了肝脏和胰腺,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血糖无法降低;
(2)胰岛素是蛋白质,能够起到调节血糖浓度的前提是保持其结构的完成性,口服后蛋白质会被分解成氨基酸,无法调节血糖;
(3)由表格可知,11:00时尿素的浓度是6.0mg/100mL;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血糖的浓度在逐渐升高,而尿素的浓度却在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 切除胰腺后动物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不能正常降低血糖浓度;(2) 不合理,胰岛素是蛋白质,会被消化系统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3)2.8;(4) 切除肝脏和胰腺后,哺乳动物血液中尿素浓度会降低,葡萄糖浓度会上升。
33.【答案】(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m1gl1=m2gl2,即:m1l1=m2l2,2 kg×5 cm=m2×10 cm 解得m2=1 kg
(2)2;4
(3)<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在秤盘中加上2kg的物体时杆秤平衡,提纽O为支点,物体的重力G为阻力,OA为阻力臂;秤砣的重力为动力,OB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
(2)秤杆上标注的刻度就是杆秤平衡时秤盘中物体的质量。当OC=2OB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再次列式计算即可。
(3)杆秤上,秤砣对应的力臂长度就代表物体质量的大小,再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m1l1=m2l2;
2 kg×5 cm=m2×10 cm;
解得:m2=1kg。
该秤砣的质量为1kg。
(2)因为此时物体的质量为2kg,所以在B处标的刻度值为2kg。
若图中OC=2OB=2×10cm=20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m1'l1'=m2l2;
m1'×5 cm=1kg×20 cm;
解得:m2'=4kg。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m1gl1=m2gl2可知,当物体的质量m2不变时,如果换用质量更大的秤砣m1,那么对应的力臂l2会变小,则其读数会<2kg。
34.【答案】(1)
(2)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
(3)50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而确定工作电路部分的接线情况;
(2)根据功的计算式计算即可;
(3)首先根据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R1=R总-R2计算出恒温器R1的阻值,最后根据乙图确定此时能够达到的温度。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R1的阻值逐渐减小,而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不断增大,磁性不断增强。当电流达到60mA时,衔铁被吸下来,此时工作电路被切断,加热器停止工作,因此衔铁没有被吸引下来时,加热器正常工作,那么上面的静触点与220V相连,中间的动触点与电阻R0相连,如下图所示:
(2)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
(3)变阻器R2与R1串联,
当衔铁被吸下来时,总电阻;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R总-R2=150Ω-50Ω=100Ω。
根据乙图可知,此时恒温箱内的最高温度应该为50℃。
35.【答案】(1)解:∵漂浮 ∴F浮=G=m空g=22 000 kg×10 N/kg=220 000 N
(2)解:∵满载时若要下沉,至少G总=F浮总∴m注水g+m空g+m物g=ρ水gV排 V注水=7.76 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互平衡,即F浮力=G,据此计算空载时受到的浮力即可。
(2)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当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即注入水后的总重力至少要等于它浸没时受到的浮力。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浮总=G总计算需要注入水的体积。
【解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
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m空g=22 000 kg×10 N/kg=220000 N。
(2)当“蛟龙号”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总=ρ液gV排=103kg/m3×10N/kg×30m3=3×105N;
那么需要注水的质量为:
G注水=F浮总-m空g-m物g=3×105N-22×103kg×10N/kg-240kg×10N/kg=77600N;
至少注水的体积:。
36.【答案】设镁元素的质量为x,
由Mg+H2SO4=MgSO4+H2↑;
MgO+H2SO4=MgSO4+H2O;
得:H2SO4~MgSO4~Mg
98 24
70g×49% x

解得:x=8.4g
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镁、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找到稀硫酸与金属镁的质量关系,再计算镁条中镁的质量,得到镁的质量分数。
37.【答案】(1)消费者
(2)2
(3) 化学能-电能
(4)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成分是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因子。任何生态系统都包括两个亚系统,即环境系统和生命系统。环境包括太阳辐射、湿度、水分、空气等气候因子,以及各种无机元素和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类、腐殖质等);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电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答】(1)水葫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而以水葫芦为食的动物则是消费者;
(2);
(3)质子带正电,向b极移动,说明b极带负电,即电子是从a向b移动,电流方向是从b到a,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由图可知,当前此地的能源消耗以石油和电力为主,生物质能相对较少,如果大力推广乙醇燃料,则该地的能源消费中石油受到较大影响而降低,生物质能则会增加;
故答案为:(1)消费者;(2)2;(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