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初质量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初质量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9 16:01:43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初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测量液体温度
C.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
D. 盖上盖玻片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解答】A.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故A错误;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能触碰到容器内壁;故B错误;
C.向试管内放入粉末状药品时,应将试管平放,用纸槽或者药匙慢慢伸入到试管的底部,在将试管竖立即可;故C正确;
D.盖盖玻片时,要一侧先接触液体再慢慢放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科学书的面积约为450平方厘米
B.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分钟
C.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0克
D.今天的气温接近30 C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估测科学书的长和宽,然后根据S=ab计算出科学书的面积;
(2)根据计算跑步的速度;
(3)托起两个鸡蛋的力为1N,根据计算即可;
(4)根据温度的知识判断。
【解答】A.科学书大约长30cm,宽15cm,那么它的面积大约:S=ab=30cm×15cm=450cm2,故A正确;
B.该同学的速度为:,太慢了,故B错误;
C.两只鸡蛋的质量,故C错误;
D.今天的气温大约15℃,故D错误。
故选A。
3.(2020七上·江干期末)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科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
B.测一元硬币的直径时,用一把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C.测量地图中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
D.利用一架天平测出一盒回形针的枚数
【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再用总厚度除以张数即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2、刻度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物体的长度比较小时,直接用刻度尺是无法测量出长度的,可用累积法测量;
3、化曲为直方法可测量一些曲线的长度。利用一根没有弹性的线和曲线重合,再拉直后测量出这一根线的长度,即是曲线的长度;
4、先利用天平测出20枚回形针的质量,算出一枚回形针的数量。测出一盒回形针的质量除以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就得到一盒回形针的数量。
【解答】A:测量科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应该除以张数不能除以页数,A错误;
B:测一元硬币的直径时,用一把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一元硬币太薄了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有困难,B错误;
C:测量地图中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应该用一根无弹性的细线实验,C错误;
D:利用一架天平测出一盒回形针的枚数。先利用天平测出20枚回形针的质量,算出一枚回形针的数量。测出一盒回形针的质量除以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就得到一盒回形针的数量。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课间,小科发现同桌趴在桌上,满脸通红。小王说他可能发烧了,提出用体温计测量。对于“提出用体温计测量”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方案 D.收集证据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 质疑 和研究。
【解答】提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环节;
故答案为:C。
5.(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杭州正在修建地铁,在它的四周围栏上而安装了大量的喷雾装置,可见很多的“白汽”,如图。这些“白汽”不断喷洒,不断消失,有关“白汽”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白汽”是水蒸气 B.“消失”是汽化现象
C.“喷洒”是升华现象 D.“消失”时需要放热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白汽”是小水珠,在空气中吸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而消失,这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2020七上·余杭月考)新华社2019年11月20日电:中外科学家在内蒙古的沼泽森林遗址里,发现一种约3亿年前的缠绕植物化石,与现在绝大多数缠绕植物向右螺旋生长不同,这种植物向左螺旋生长,堪称植物界罕见的“左撇子”。有意思的是,包括此次新发现的化石在内,迄今人类只找到两种化石是“左撇子”。这种植物有根、茎、叶,但无种子,据此判断此植物所属种类和对罕见的“左撇子”的猜测“远古植物的生长现象”是(  )
A.苔藓 左、右螺旋生长 B.苔藓 都是左螺旋生长
C.蕨类 左、右螺旋生长 D.蕨类 都是左螺旋生长
【答案】D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
【解答】这种植物有根、茎、叶,但无种子,由此判断该种植物属于蕨类植物,与现在绝大多数缠绕植物向右螺旋生长不同,这种植物向左螺旋生长,堪称植物界罕见的“左撇子”。由此可知,这种植物是左螺旋生长。
故答案为:D
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B.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C.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一定要清洗,再放回原瓶
D.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所称药品的质量一定减少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锥形瓶不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A错误;
B.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故B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回原瓶,防止试剂污染,故C错误;
D.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如果没有使用游码,那么所称药品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和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细胞质 ⑤细胞核 ⑥中央大液泡.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即 ②④⑤;
故答案为:C。
9.(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  )
A.饭量大 B.喉结突出 C.长胡须 D.声调低沉
【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第二性征指男女两性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外貌特征区别,体现出男女在身高、体态、相貌等方面的差异,第二性征在进入青春期后才出现。
【解答】A、饭量大,不是青春期的特征;故A正确;
B、喉结突出、长胡须、声调低沉是男性的第二性征;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经过“豆你玩”、“姜你军”、“ 蒜你狠”之后,近期又迎来了网络新名词“香死你”。这些词语看似很滑稽幽默,但都是农产品商贩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的-种最完美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的农产品价格。下列有关上述词中提到的四种植物(大豆、生姜、大蒜、香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它们都含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D.它们都含有上皮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组织。
【解答】A、豆、姜、蒜都是植物,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A正确;
B、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B正确;
C、豆、姜、蒜都能开花,属于被子植物,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故C正确;
D、植物没有上皮组织,有保护组织;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如果用下图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所示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B 纲 门 目 种
C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组织。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由图可知,1包含2、3、4;2包含3、4;3包含4;
A、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门包含纲;故B错误;
C、植物体包含器官、组织、细胞;器官包含组织、细胞;组织包含细胞;故C正确;
D、上皮组织与肌肉组织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19七上·萧山期末)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
D.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地壳变动是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A、 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是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能作为地壳不断变动的依据 ,故不符合题意。
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那里曾经是海洋 ,地球的内力作用下逐渐变成高山,能作为地壳不断变动的依据 ,故不符合题意。
C、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能作为地壳不断变动的依据 ,故不符合题意。
D、特大泥石流灾害是由于强降水的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的作用而不是内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与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移在海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B.舌羊齿化石的分布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C.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的
【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故A错误;
B、蛇羊齿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说明刚开始这些大陆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该事实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故B正确;
C、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冷却后成为新的大洋地壳,原来的海底则随着新的海底地壳的产生而向两侧扩张,该学说为大陆漂移解决了动力问题;故C正确;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小明要用天平称取10.5克食盐,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分度盘指针向左偏转,要使天平平衡,小明的操作是(  )。
A.移动游码 B.调节平衡螺母
C.向右盘中加砝码 D.减少左盘中的食盐
【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用天平进行定量称量的操作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在使用天平进行定量称量时,首先在天平的右盘放上合适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动到合适位置,此后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的药品偏多,则小明的操作应该是减小左盘中食盐的质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5.(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毫升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水能够蒸发,酒精能够挥发,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的蒸发速率快;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大,蒸发、挥发的越快。
【解答】因为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蒸发的速率快,因此D中的酒精挥发的比C中的水蒸发的快,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A中的水蒸发的快;
因为B中的酒精的表面积比D中的酒精的表面积大,因此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D中的酒精挥发的快,因此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B装置中的液体。
故答案为:B
16.(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种“白气”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气”是(  )。
A.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
B.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冒出“白气”
C.吸烟时, 嘴里喷出的“白气”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一股“白气”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对“白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夏天,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户外的空气温度很低,此时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吸烟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固态小颗粒;
D.夏天,打开冰箱门,里面的空气温度很低,而外面的空气温度很高,外面的水蒸气在冰箱门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而“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那么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1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C)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 C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钨在3410 C可以是液体
【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熔点和沸点之间;
(3)比较两种金属的熔点即可;
(4)晶体的温度为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体或固液混合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固态甲苯的熔点为-95℃,二者都有熔点,都是晶体,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而-40℃低于39℃,此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B错误;
C.金的熔点为1064℃,而钢的熔点为1515℃,因为1064℃<1515℃,所以纯金在钢水中肯定会熔化,故C错误;
D.3410℃为钨的熔点,当钨刚刚完全熔化时,此时它为液体,温度仍然为3410℃,故D正确。
故选D。
1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
B.48 C时的海波是液态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
【答案】A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图像中横线对应的时间就是熔化时间;
(2)根据晶体在熔点时的状态分析;
(3)根据图像确定各个阶段海波的状态;
(4)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海波6min时开始熔化,12min时熔化结束,那么熔化用的时间为:12min-6min=6min,故A正确;
B.48℃时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那么这就是海波的熔点。如果熔化刚刚开始,那么海波为固态;如果熔化已经结束,那么海波为液态;如果熔化正在进行,那么海波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海波在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混合态,CD段为液态,故C错误;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正在熔化,仍然需要不断加热,故D错误。
故选A。
19.(2020七上·临安期末)根据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三者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但是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肯定相同,因此密度随体积变化的图线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C正确、D错误;
根据m=ρV可知,同种物质密度相等,那么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二者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A、B错误。
故选C。
2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的完成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说明错误的是(  )
A.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
B.探究液化时,用过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
C.研究碘的升华、凝华的实验中,用水浴法进行加热,防止液体碘出现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对实验的设计思想,过程和现象的理解判断即可。
【解答】A.温度计表面沾上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会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因此,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无论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水蒸气,都有可能发生液化,只是温度高的水蒸气在明显遇冷时,液化效果更显著。探究液化时,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蒸气,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而不能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因此用水浴法加热,碘不可能熔化,这样可以排除碘熔化再汽化的可能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这样可使物质受热更均匀,从而使探究的效果更合理,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1.(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2)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衡,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填“<”“=”或“>”)。
(3)科学上有些量的大小不容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可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就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_____
A.量筒 B.刻度尺 C.温度计
【答案】(1)3.70
(2)6.8;<
(3)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物体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好将它们相减即可;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首先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确定量筒内剩余液体的体积V2,再根据V=V1-V2分析倒出液体的体积变化。
(3)分析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木块A的长度为:7.70cm-4.00cm=3.40cm。
(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那么液体的体积为6.8mL。倒出液体后仰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V2大于2.8mL,根据V=V1-V2可知,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3)量筒和刻度尺都是对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而温度计则是通过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温度高低的,故A、B不合题意,而C符合题意。
故选C。
22.(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晓利选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
(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   制成的.
(2)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3)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 C;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 C,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 C,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C
【答案】(1)热胀冷缩
(2)②
(3)17.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
,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银的质量不变。液面升高时,水银的体积增大,根据可知,水银的密度减小,故选②。
(3)当显示温度为29℃时,根据得到:

解得:t=17.5℃。
23.(2020七上·临安期末)下面是餐桌上常见的五种植物(海带、食用苔藓、蕨菜、银杏、番茄)的检索表。
(1)检索表中生物的特征或生活环境还未填完全,其中(2)是   。
(2)若将上述五种植物填入表中,则A为   ;E为   。
(3)对于植物,有如下说法: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③都有根、茎、叶的分化;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属于CDE三种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是   。(填序号)
【答案】(1)无种子
(2)番茄;海带
(3)①②④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研究中帮助鉴定动、植物的专业工具书和手段,用于对未知分类地位的细菌、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和鉴别。具体的检索方式有退格式检索,平行式检索等类型。种子植物又叫显花植物,种子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就是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作用于生殖的植物总称,用孢子繁殖的植物。
【解答】(1)陆生生活的植物一类是有种子的,另一类则是无种子的;
(2)由图可知,A对应的分类标准应为有果皮,上述五种植物中陆地生活,有种子,有果皮的是番茄;
植物分两类,一是陆地生活,则另一类是水中生活,对应的植物是海带;
(3)由图可知,C是蕨菜,D是食用苔藓,E是海带,这三类共有的特点:都是多细胞生物,都不产生种子,都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即 ①②④ ;
故答案为:(1)无种子;(2)番茄;海带;(3) ①②④.
24.(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海面上归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的原因是   。
(2)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上涌,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答案】(1)地球是一个球体,海面是曲面(合理即可)
(2)张裂;岩浆;大洋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1)由A向B移动时,铅笔的下端先消失;由C向D移动铅笔不消失;由此可以推知海面是曲面,地球本身是一个球体;
(2)该实验中海绵代表的是板块,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上升的水流模拟的岩浆的上涌;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是裂谷或大洋;
故答案为:(1)地球是一个球体,海面是曲面(合理即可);(2)张裂;岩浆;大洋。
25.(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因冰层消融,科学家预计80年内南极洲半数帝企鹅或消失。人们用显微镜观察帝企鹅体细胞和南洋杉细胞结构,并绘出甲、乙两图,据图填空
(1)帝企鹅体细胞图是   (选填“甲”或“乙”)。
(2)南洋杉是南极比较高大的植物,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填图中的字母)细胞壁有关,它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
(3)帝企鹅或消失除了与冰层消融有直接关系外,还因它是唯一一种在南极冬季繁殖的企鹅,生物种类比较单一。控制这种遗传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A]   。
(4)“企鹅能适应寒冷天气”体现了生物和环境   这一特性。
【答案】(1)甲
(2)E;裸子
(3)细胞核
(4)相适应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种子植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生物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的特性。任何可遗传(即能传递给下代)的特征,无论它是行为的、形态的或生理的,只要它能有助于在特定环境中存活或生殖,就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解答】(1)帝企鹅属于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即甲为动物细胞;
(2)乙中的E是细胞壁,在细胞的最外层;南洋杉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3)图中A代表的是细胞核;
(4)企鹅能适应寒冷天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故答案为:(1)甲;(2)E;裸子;(3)细胞核;(3)相适应。
26.(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人体的生殖细胞是   、   。它们是在母体的   内相遇并完成受精的。
【答案】精子;卵细胞(位置可互换);输卵管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受精是卵子和精子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它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但人们通常提到最多的是指的动物。
【解答】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受精过程是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的;
故答案为:精子;卵细胞;输卵管。
2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金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乙的温度/℃ 25 28 31 34 37 40
(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乙的比热容比甲   (选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1)=
(2)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而这些热量被液体吸收,因此可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体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高,根据公式Q=cm△t可知,乙的比热容比甲小一些。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图示中,图甲①、②、③、④、⑤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
(1)图甲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2)当图乙中出现a的情况时,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换用大光圈
B.重新制作装片
C.再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3)图乙中,要将b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应向   移动。
【答案】(1)③②①④⑤
(2)B
(3)右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1) ①是涂抹细胞;②是取材;③是滴加生理盐水;④是盖盖玻片;⑤是染色;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然后取材、涂抹细胞,其次盖上盖玻片,最后染色;即③②①④⑤;
(2)图乙中的a是气泡,当出现气泡时,装片要重新制作;故B符合题意;
(3)b在视野的右下方,因此要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只需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即可;
故答案为:(1)③②①④⑤;(2)B;(3)右下方。
29.(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金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油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
【答案】(1)托盘天平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方案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大的比热容小;当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的比热容大。据此可知,无论哪种方案,都需要控制质量相同,据此判断补充的器材;
(2)在实验过程中,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对两种液体加热,根据W=P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水和食用油就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热的多少。
(3)根据表格确定实验中保持哪个量相同即可。
【解答】(1)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质量的托盘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表格中统计的是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的温度,而加热相同的时间也就是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温度的变化量判断比热容的大小,因此小金选择的是方案二进行实验。
3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冬天流感高发,医生叮嘱要多喝热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杯子材料有陶瓷,塑料,不锈钢等,于是某课外兴趣小组提出了个探究的问题:哪种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比较好?
他们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取三个大小,厚度相同的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陶瓷,塑料,不锈钢),分别标上A、B、C,向这三个杯子中同时倒入温度和质量都相等的水,每隔5分钟分别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分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塑料 70 64 60 54 52 47 45 43 41
陶瓷 70 64 58 52 48.5 46 43 42 39
不锈钢 70 65 59 56 52.2 49.5 46.2 44.5 42.8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反映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温性能。
(2)由表中数据可得   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较好。
【答案】(1)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多少
(2)不锈钢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当经过相同的时间后,杯子内的水温度越低,说明杯子放出的热量越多,即杯子的保温性能越差;
(2)根据(1)中的方法判断杯子保温性能的好坏。
【解答】(1)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多少来反映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温性能。
(2)根据表格可知,当经过45min后,不锈钢杯子内的水的温度最高,水温下降的最少,那么不锈钢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最好。
31.(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⑴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⑵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⑶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⑷该实验控制的自变量是    。
【答案】青蛙孵化的受精卵数量;污染物的种类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污染物对青蛙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变量是污染物的种类,而实验中了使用了青蛙受精卵,因此统计的内容是青蛙孵化出的受精卵数量,从而比较不同污染物对青蛙孵化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青蛙孵化的受精卵数量;污染物的种类。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32.(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亚运场馆正在有序的施工建设.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96千克的某空心砖,规格如图所示,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3/5。求:
(1)该砖块材料的实心部分体积.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答案】(1)V实=3/5V总=3/5 ×3000cm3= 1800 cm3
(2)p=m实/V实=3960g/1800 cm3=2.2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c计算出砖块的总体积,再根据计算实心部分的体积;
(2)根据公式计算砖块的密度即可。
33.(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镓是银白色金属,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对这种金属很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   (选填“熔化”或“液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这一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为了测出金属镓的密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⒉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左盘放好被测金属,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D.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⒊接着记录金属的质量为    .
【答案】(1)熔化;化学变化
(2)右;B;106.4g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天平的使用及读数;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2)①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②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当放入最小的砝码就偏大,去掉最小的砝码又偏小时,必须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据此分析判断。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解答】(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熔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有新物质生成,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①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左,那么左盘重,右盘轻,则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②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故选B。
(3)根据乙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00g+5g=105g,游码的质量为1.4g,那么物体的质量为:105g+1.4g=106.4g。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初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测量液体温度
C.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
D. 盖上盖玻片
2.(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科学书的面积约为450平方厘米
B.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分钟
C.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0克
D.今天的气温接近30 C
3.(2020七上·江干期末)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科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
B.测一元硬币的直径时,用一把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C.测量地图中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
D.利用一架天平测出一盒回形针的枚数
4.(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课间,小科发现同桌趴在桌上,满脸通红。小王说他可能发烧了,提出用体温计测量。对于“提出用体温计测量”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方案 D.收集证据
5.(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杭州正在修建地铁,在它的四周围栏上而安装了大量的喷雾装置,可见很多的“白汽”,如图。这些“白汽”不断喷洒,不断消失,有关“白汽”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白汽”是水蒸气 B.“消失”是汽化现象
C.“喷洒”是升华现象 D.“消失”时需要放热
6.(2020七上·余杭月考)新华社2019年11月20日电:中外科学家在内蒙古的沼泽森林遗址里,发现一种约3亿年前的缠绕植物化石,与现在绝大多数缠绕植物向右螺旋生长不同,这种植物向左螺旋生长,堪称植物界罕见的“左撇子”。有意思的是,包括此次新发现的化石在内,迄今人类只找到两种化石是“左撇子”。这种植物有根、茎、叶,但无种子,据此判断此植物所属种类和对罕见的“左撇子”的猜测“远古植物的生长现象”是(  )
A.苔藓 左、右螺旋生长 B.苔藓 都是左螺旋生长
C.蕨类 左、右螺旋生长 D.蕨类 都是左螺旋生长
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B.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C.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一定要清洗,再放回原瓶
D.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所称药品的质量一定减少
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和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细胞质 ⑤细胞核 ⑥中央大液泡.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9.(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  )
A.饭量大 B.喉结突出 C.长胡须 D.声调低沉
1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经过“豆你玩”、“姜你军”、“ 蒜你狠”之后,近期又迎来了网络新名词“香死你”。这些词语看似很滑稽幽默,但都是农产品商贩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的-种最完美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的农产品价格。下列有关上述词中提到的四种植物(大豆、生姜、大蒜、香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它们都含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D.它们都含有上皮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
11.(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如果用下图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所示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B 纲 门 目 种
C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A B.B C.C D.D
12.(2019七上·萧山期末)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
D.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13.(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与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移在海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B.舌羊齿化石的分布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C.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的
14.(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小明要用天平称取10.5克食盐,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分度盘指针向左偏转,要使天平平衡,小明的操作是(  )。
A.移动游码 B.调节平衡螺母
C.向右盘中加砝码 D.减少左盘中的食盐
15.(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毫升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A. B.
C. D.
16.(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种“白气”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气”是(  )。
A.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
B.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冒出“白气”
C.吸烟时, 嘴里喷出的“白气”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一股“白气”
1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C)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 C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钨在3410 C可以是液体
1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
B.48 C时的海波是液态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
19.(2020七上·临安期末)根据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三者关系的是(  )
A. B.
C. D.
2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的完成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说明错误的是(  )
A.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
B.探究液化时,用过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
C.研究碘的升华、凝华的实验中,用水浴法进行加热,防止液体碘出现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1.(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2)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衡,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填“<”“=”或“>”)。
(3)科学上有些量的大小不容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可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就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_____
A.量筒 B.刻度尺 C.温度计
22.(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晓利选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
(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   制成的.
(2)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3)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 C;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 C,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 C,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    C
23.(2020七上·临安期末)下面是餐桌上常见的五种植物(海带、食用苔藓、蕨菜、银杏、番茄)的检索表。
(1)检索表中生物的特征或生活环境还未填完全,其中(2)是   。
(2)若将上述五种植物填入表中,则A为   ;E为   。
(3)对于植物,有如下说法: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③都有根、茎、叶的分化;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属于CDE三种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是   。(填序号)
24.(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海面上归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的原因是   。
(2)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   上涌,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25.(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因冰层消融,科学家预计80年内南极洲半数帝企鹅或消失。人们用显微镜观察帝企鹅体细胞和南洋杉细胞结构,并绘出甲、乙两图,据图填空
(1)帝企鹅体细胞图是   (选填“甲”或“乙”)。
(2)南洋杉是南极比较高大的植物,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填图中的字母)细胞壁有关,它属于   植物(选填“被子”或“裸子”)。
(3)帝企鹅或消失除了与冰层消融有直接关系外,还因它是唯一一种在南极冬季繁殖的企鹅,生物种类比较单一。控制这种遗传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A]   。
(4)“企鹅能适应寒冷天气”体现了生物和环境   这一特性。
26.(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人体的生殖细胞是   、   。它们是在母体的   内相遇并完成受精的。
2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金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并适时记录两者的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5 27 29 31 33 35
乙的温度/℃ 25 28 31 34 37 40
(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从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乙升高的温度高,乙的比热容比甲   (选填“大”或“小”)一些。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8.(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图示中,图甲①、②、③、④、⑤表示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
(1)图甲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2)当图乙中出现a的情况时,应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换用大光圈
B.重新制作装片
C.再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3)图乙中,要将b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应向   移动。
29.(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金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油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
30.(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冬天流感高发,医生叮嘱要多喝热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杯子材料有陶瓷,塑料,不锈钢等,于是某课外兴趣小组提出了个探究的问题:哪种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比较好?
他们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取三个大小,厚度相同的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陶瓷,塑料,不锈钢),分别标上A、B、C,向这三个杯子中同时倒入温度和质量都相等的水,每隔5分钟分别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分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塑料 70 64 60 54 52 47 45 43 41
陶瓷 70 64 58 52 48.5 46 43 42 39
不锈钢 70 65 59 56 52.2 49.5 46.2 44.5 42.8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反映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温性能。
(2)由表中数据可得   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较好。
31.(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⑴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⑵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⑶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⑷该实验控制的自变量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32.(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亚运场馆正在有序的施工建设.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96千克的某空心砖,规格如图所示,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3/5。求:
(1)该砖块材料的实心部分体积.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33.(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镓是银白色金属,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对这种金属很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   (选填“熔化”或“液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这一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为了测出金属镓的密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⒉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左盘放好被测金属,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D.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⒊接着记录金属的质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解答】A.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故A错误;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能触碰到容器内壁;故B错误;
C.向试管内放入粉末状药品时,应将试管平放,用纸槽或者药匙慢慢伸入到试管的底部,在将试管竖立即可;故C正确;
D.盖盖玻片时,要一侧先接触液体再慢慢放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估测科学书的长和宽,然后根据S=ab计算出科学书的面积;
(2)根据计算跑步的速度;
(3)托起两个鸡蛋的力为1N,根据计算即可;
(4)根据温度的知识判断。
【解答】A.科学书大约长30cm,宽15cm,那么它的面积大约:S=ab=30cm×15cm=450cm2,故A正确;
B.该同学的速度为:,太慢了,故B错误;
C.两只鸡蛋的质量,故C错误;
D.今天的气温大约15℃,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再用总厚度除以张数即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2、刻度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物体的长度比较小时,直接用刻度尺是无法测量出长度的,可用累积法测量;
3、化曲为直方法可测量一些曲线的长度。利用一根没有弹性的线和曲线重合,再拉直后测量出这一根线的长度,即是曲线的长度;
4、先利用天平测出20枚回形针的质量,算出一枚回形针的数量。测出一盒回形针的质量除以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就得到一盒回形针的数量。
【解答】A:测量科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应该除以张数不能除以页数,A错误;
B:测一元硬币的直径时,用一把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一元硬币太薄了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有困难,B错误;
C:测量地图中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应该用一根无弹性的细线实验,C错误;
D:利用一架天平测出一盒回形针的枚数。先利用天平测出20枚回形针的质量,算出一枚回形针的数量。测出一盒回形针的质量除以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就得到一盒回形针的数量。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 质疑 和研究。
【解答】提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环节;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白汽”是小水珠,在空气中吸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而消失,这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
【解答】这种植物有根、茎、叶,但无种子,由此判断该种植物属于蕨类植物,与现在绝大多数缠绕植物向右螺旋生长不同,这种植物向左螺旋生长,堪称植物界罕见的“左撇子”。由此可知,这种植物是左螺旋生长。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锥形瓶不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A错误;
B.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故B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回原瓶,防止试剂污染,故C错误;
D.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如果没有使用游码,那么所称药品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即 ②④⑤;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第二性征指男女两性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外貌特征区别,体现出男女在身高、体态、相貌等方面的差异,第二性征在进入青春期后才出现。
【解答】A、饭量大,不是青春期的特征;故A正确;
B、喉结突出、长胡须、声调低沉是男性的第二性征;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组织。
【解答】A、豆、姜、蒜都是植物,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A正确;
B、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B正确;
C、豆、姜、蒜都能开花,属于被子植物,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故C正确;
D、植物没有上皮组织,有保护组织;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组织。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由图可知,1包含2、3、4;2包含3、4;3包含4;
A、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门包含纲;故B错误;
C、植物体包含器官、组织、细胞;器官包含组织、细胞;组织包含细胞;故C正确;
D、上皮组织与肌肉组织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地壳变动是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A、 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是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能作为地壳不断变动的依据 ,故不符合题意。
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那里曾经是海洋 ,地球的内力作用下逐渐变成高山,能作为地壳不断变动的依据 ,故不符合题意。
C、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能作为地壳不断变动的依据 ,故不符合题意。
D、特大泥石流灾害是由于强降水的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的作用而不是内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故A错误;
B、蛇羊齿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说明刚开始这些大陆是一体的后来分开了,该事实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故B正确;
C、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冷却后成为新的大洋地壳,原来的海底则随着新的海底地壳的产生而向两侧扩张,该学说为大陆漂移解决了动力问题;故C正确;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用天平进行定量称量的操作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在使用天平进行定量称量时,首先在天平的右盘放上合适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动到合适位置,此后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的药品偏多,则小明的操作应该是减小左盘中食盐的质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水能够蒸发,酒精能够挥发,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的蒸发速率快;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大,蒸发、挥发的越快。
【解答】因为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蒸发的速率快,因此D中的酒精挥发的比C中的水蒸发的快,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A中的水蒸发的快;
因为B中的酒精的表面积比D中的酒精的表面积大,因此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D中的酒精挥发的快,因此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B装置中的液体。
故答案为:B
16.【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对“白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夏天,冰棒的温度很低,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冬天,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户外的空气温度很低,此时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吸烟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没有完全燃烧的固态小颗粒;
D.夏天,打开冰箱门,里面的空气温度很低,而外面的空气温度很高,外面的水蒸气在冰箱门附近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而“白气”就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那么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17.【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熔点和沸点之间;
(3)比较两种金属的熔点即可;
(4)晶体的温度为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体或固液混合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固态甲苯的熔点为-95℃,二者都有熔点,都是晶体,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而-40℃低于39℃,此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B错误;
C.金的熔点为1064℃,而钢的熔点为1515℃,因为1064℃<1515℃,所以纯金在钢水中肯定会熔化,故C错误;
D.3410℃为钨的熔点,当钨刚刚完全熔化时,此时它为液体,温度仍然为3410℃,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A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图像中横线对应的时间就是熔化时间;
(2)根据晶体在熔点时的状态分析;
(3)根据图像确定各个阶段海波的状态;
(4)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海波6min时开始熔化,12min时熔化结束,那么熔化用的时间为:12min-6min=6min,故A正确;
B.48℃时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那么这就是海波的熔点。如果熔化刚刚开始,那么海波为固态;如果熔化已经结束,那么海波为液态;如果熔化正在进行,那么海波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海波在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混合态,CD段为液态,故C错误;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正在熔化,仍然需要不断加热,故D错误。
故选A。
19.【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但是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肯定相同,因此密度随体积变化的图线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C正确、D错误;
根据m=ρV可知,同种物质密度相等,那么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二者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A、B错误。
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对实验的设计思想,过程和现象的理解判断即可。
【解答】A.温度计表面沾上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会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因此,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液化,无论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水蒸气,都有可能发生液化,只是温度高的水蒸气在明显遇冷时,液化效果更显著。探究液化时,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蒸气,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而不能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因此用水浴法加热,碘不可能熔化,这样可以排除碘熔化再汽化的可能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这样可使物质受热更均匀,从而使探究的效果更合理,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1)3.70
(2)6.8;<
(3)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物体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好将它们相减即可;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首先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确定量筒内剩余液体的体积V2,再根据V=V1-V2分析倒出液体的体积变化。
(3)分析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木块A的长度为:7.70cm-4.00cm=3.40cm。
(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那么液体的体积为6.8mL。倒出液体后仰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V2大于2.8mL,根据V=V1-V2可知,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3)量筒和刻度尺都是对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而温度计则是通过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温度高低的,故A、B不合题意,而C符合题意。
故选C。
22.【答案】(1)热胀冷缩
(2)②
(3)17.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
,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银的质量不变。液面升高时,水银的体积增大,根据可知,水银的密度减小,故选②。
(3)当显示温度为29℃时,根据得到:

解得:t=17.5℃。
23.【答案】(1)无种子
(2)番茄;海带
(3)①②④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生物学研究中帮助鉴定动、植物的专业工具书和手段,用于对未知分类地位的细菌、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和鉴别。具体的检索方式有退格式检索,平行式检索等类型。种子植物又叫显花植物,种子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就是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作用于生殖的植物总称,用孢子繁殖的植物。
【解答】(1)陆生生活的植物一类是有种子的,另一类则是无种子的;
(2)由图可知,A对应的分类标准应为有果皮,上述五种植物中陆地生活,有种子,有果皮的是番茄;
植物分两类,一是陆地生活,则另一类是水中生活,对应的植物是海带;
(3)由图可知,C是蕨菜,D是食用苔藓,E是海带,这三类共有的特点:都是多细胞生物,都不产生种子,都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即 ①②④ ;
故答案为:(1)无种子;(2)番茄;海带;(3) ①②④.
24.【答案】(1)地球是一个球体,海面是曲面(合理即可)
(2)张裂;岩浆;大洋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1)由A向B移动时,铅笔的下端先消失;由C向D移动铅笔不消失;由此可以推知海面是曲面,地球本身是一个球体;
(2)该实验中海绵代表的是板块,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上升的水流模拟的岩浆的上涌;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是裂谷或大洋;
故答案为:(1)地球是一个球体,海面是曲面(合理即可);(2)张裂;岩浆;大洋。
25.【答案】(1)甲
(2)E;裸子
(3)细胞核
(4)相适应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种子植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生物具有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与生活方式的特性。任何可遗传(即能传递给下代)的特征,无论它是行为的、形态的或生理的,只要它能有助于在特定环境中存活或生殖,就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解答】(1)帝企鹅属于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即甲为动物细胞;
(2)乙中的E是细胞壁,在细胞的最外层;南洋杉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3)图中A代表的是细胞核;
(4)企鹅能适应寒冷天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故答案为:(1)甲;(2)E;裸子;(3)细胞核;(3)相适应。
26.【答案】精子;卵细胞(位置可互换);输卵管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受精是卵子和精子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它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但人们通常提到最多的是指的动物。
【解答】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受精过程是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的;
故答案为:精子;卵细胞;输卵管。
27.【答案】(1)=
(2)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而这些热量被液体吸收,因此可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体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在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乙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散失)。
(2)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热5分钟后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高,根据公式Q=cm△t可知,乙的比热容比甲小一些。
28.【答案】(1)③②①④⑤
(2)B
(3)右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1) ①是涂抹细胞;②是取材;③是滴加生理盐水;④是盖盖玻片;⑤是染色;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然后取材、涂抹细胞,其次盖上盖玻片,最后染色;即③②①④⑤;
(2)图乙中的a是气泡,当出现气泡时,装片要重新制作;故B符合题意;
(3)b在视野的右下方,因此要想移动到视野中央,只需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即可;
故答案为:(1)③②①④⑤;(2)B;(3)右下方。
29.【答案】(1)托盘天平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方案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大的比热容小;当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的比热容大。据此可知,无论哪种方案,都需要控制质量相同,据此判断补充的器材;
(2)在实验过程中,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对两种液体加热,根据W=P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水和食用油就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热的多少。
(3)根据表格确定实验中保持哪个量相同即可。
【解答】(1)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质量的托盘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3)根据表格可知,表格中统计的是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的温度,而加热相同的时间也就是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温度的变化量判断比热容的大小,因此小金选择的是方案二进行实验。
30.【答案】(1)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多少
(2)不锈钢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当经过相同的时间后,杯子内的水温度越低,说明杯子放出的热量越多,即杯子的保温性能越差;
(2)根据(1)中的方法判断杯子保温性能的好坏。
【解答】(1)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多少来反映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温性能。
(2)根据表格可知,当经过45min后,不锈钢杯子内的水的温度最高,水温下降的最少,那么不锈钢材料的杯子保温性能最好。
31.【答案】青蛙孵化的受精卵数量;污染物的种类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污染物对青蛙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变量是污染物的种类,而实验中了使用了青蛙受精卵,因此统计的内容是青蛙孵化出的受精卵数量,从而比较不同污染物对青蛙孵化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青蛙孵化的受精卵数量;污染物的种类。
32.【答案】(1)V实=3/5V总=3/5 ×3000cm3= 1800 cm3
(2)p=m实/V实=3960g/1800 cm3=2.2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c计算出砖块的总体积,再根据计算实心部分的体积;
(2)根据公式计算砖块的密度即可。
33.【答案】(1)熔化;化学变化
(2)右;B;106.4g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天平的使用及读数;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2)①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②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当放入最小的砝码就偏大,去掉最小的砝码又偏小时,必须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据此分析判断。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
【解答】(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熔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有新物质生成,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①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左,那么左盘重,右盘轻,则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②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故选B。
(3)根据乙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00g+5g=105g,游码的质量为1.4g,那么物体的质量为:105g+1.4g=106.4g。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