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入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入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9 11:31:48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入学检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1.(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
2.(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
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
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酒,悲愁难遣。
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
(2)本诗尾联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两处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三、情景默写
3.(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明思考不如学习有效。
(2)杜甫《登高》中“    ”呼应题目,更引出“   ”从而将自身命运和国运交织在一起。
(3)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   ,    ”的缘故。
四、选择题组
4.(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 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 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断言 一目了然 人性化 提高
B.预言 一目了然 个性化 增加
C.预言 了然于胸 人性化 提高
D.断言 了然于胸 个性化 增加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C.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D.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五、微写作
5.(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议论段落写作。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上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啊!
朋友,“慢慢走,欣赏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B
(3)C
(4)①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也”是句中语气词,其后不能断句,排除AC。“先后”是“生”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2)B.“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错误,师襄是名叫襄的乐师。代习惯在人的“名”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故选B。
(3)C.“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错误,第三段是为了阐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故选C。
(4)①是故,所以;第一个“圣”、第一个“愚”,圣人/愚人;所以,……的原因;其,大概。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均为定语后置句;爪牙,爪子和牙齿;上、下,向上、向下;黄泉,地下泉水;用,因为;一,专一。
故答案为:(1)B;(2)B;(3)C;
(4) ①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2.【答案】(1)B
(2)①共同意象:白发。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B.“自怨自艾”错,颈联诗人自伤身世,抒发了飘泊无定,老病孤愁的感情,但并非“自怨自艾”。故选B。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意思是: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意思是: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可见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白发”。《登高》尾联中,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艰难苦恨”“潦倒”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借用古代的人和事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故答案为:(1)B;
(2) ①共同意象:白发。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3.【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臾”“繁”“霜鬓”的书写。
故答案为:(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4.【答案】(1)A
(2)C
(3)D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第一处,“断言”,十分肯定地说;“预言”,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语段说的是国外在百年前就下结论,认为中国人不能自己建铁路,想要强调当时的肯定语气,因此要用“断言”;第二处,“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然于胸”,心里非常明白。此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工作人员能看到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不是只在心里明白,因此用“一目了然”;第三处,“人性化”,设法使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个性化”,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语段是强调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的服务的特点,这里是说以人为本,因此应用“人性化”;第四处,“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此处要选一个能与“安全性和舒适度”搭配的词语,根据两个词语的意思可知应用“提高”。故选A。
(2)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有两处错误,一是“是……也是……”构成的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句子,前后句子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根据逻辑判断,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前,“北京冬奥会”,故排除A、B;二是“成为集大成者”不恰当, “成为”和“集大成者”搭配不当,应改为“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或者“被称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故排除D。故选C。
(3)根据前面句子分析可知,此处要填写的句子主语是“京张高铁”,可排除C;分析A项可知,这个句子的主语虽然是“京张高铁”,但有两个谓语,一个是体检,一个是借助,句子构成并列关系,与文章所要表达意思不符,可排除A;根据“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和“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一目了然”可推断,“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做句子的修饰成分,这个句子的主干应是“京张铁路体检”,而B项,出现了“应用”的“体检”两个谓语,不合语意,故排除B。故选D。
故答案为:⑴A;⑵C;⑶D;
【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5.【答案】【参考例文】
慢慢走
有人说“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而在我看来,纵使商业的车轮肆意的往前奔驰,日落的'晚霞依旧得赏,路边的野花依旧得嗅,给理想一点时间,慢慢走,欣赏沿途的无限精彩。
在这个满耳都是“进取进取”“向前向前”,身体和心灵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奔跑,全员开启“倍速生活”的时代,有多少人会试着放慢脚步?又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其重要性?人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仪式感使人摆脱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而现如今,人们看电视剧与视频会倍速播放,一边吃饭的时候一边做别的事情,他们将生活过成了一种形式而非仪式,形式只是将时间浪费在荒谬而毫无意义的表演上,如此一来,这便不是智人应有的形态,倒更像是没有感情的一味运作的一台机器了。
慢慢走,归根于心灵的平静。身体可以奔跑,但心灵需要安顿。这并非一件困难的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无论外界是否熙来攘往,众声喧哗,保持内心的蕴藉,自然便能欣赏到沿途美景了。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出自于朱光潜先生《谈美》的最后一章,这是朱先生在谈到“人生的艺术化”这一命题的时候所说的一个小故事。关键词是“慢慢走,欣赏啊!”,考生要联系生活,理解“慢慢走,欣赏啊!”的含义,即:人生道路上要懂得欣赏、享受生活。为此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① 要谐和完整地生活;②要随生活发展而发展;③要自然真实地生活;④要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⑤要严肃认真地生活,不轻易放过细节;⑥要学会欣赏,有情趣的生活。此外要特别注意文体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1 / 1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入学检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1.(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答案】(1)B
(2)B
(3)C
(4)①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也”是句中语气词,其后不能断句,排除AC。“先后”是“生”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2)B.“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错误,师襄是名叫襄的乐师。代习惯在人的“名”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故选B。
(3)C.“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错误,第三段是为了阐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故选C。
(4)①是故,所以;第一个“圣”、第一个“愚”,圣人/愚人;所以,……的原因;其,大概。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均为定语后置句;爪牙,爪子和牙齿;上、下,向上、向下;黄泉,地下泉水;用,因为;一,专一。
故答案为:(1)B;(2)B;(3)C;
(4) ①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②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
2.(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
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
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酒,悲愁难遣。
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
(2)本诗尾联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两处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案】(1)B
(2)①共同意象:白发。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B.“自怨自艾”错,颈联诗人自伤身世,抒发了飘泊无定,老病孤愁的感情,但并非“自怨自艾”。故选B。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意思是: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意思是: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可见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白发”。《登高》尾联中,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艰难苦恨”“潦倒”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借用古代的人和事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故答案为:(1)B;
(2) ①共同意象:白发。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情景默写
3.(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明思考不如学习有效。
(2)杜甫《登高》中“    ”呼应题目,更引出“   ”从而将自身命运和国运交织在一起。
(3)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   ,    ”的缘故。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臾”“繁”“霜鬓”的书写。
故答案为:(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四、选择题组
4.(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 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 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断言 一目了然 人性化 提高
B.预言 一目了然 个性化 增加
C.预言 了然于胸 人性化 提高
D.断言 了然于胸 个性化 增加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C.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D.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第一处,“断言”,十分肯定地说;“预言”,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语段说的是国外在百年前就下结论,认为中国人不能自己建铁路,想要强调当时的肯定语气,因此要用“断言”;第二处,“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然于胸”,心里非常明白。此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工作人员能看到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不是只在心里明白,因此用“一目了然”;第三处,“人性化”,设法使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个性化”,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语段是强调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的服务的特点,这里是说以人为本,因此应用“人性化”;第四处,“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此处要选一个能与“安全性和舒适度”搭配的词语,根据两个词语的意思可知应用“提高”。故选A。
(2)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有两处错误,一是“是……也是……”构成的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句子,前后句子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根据逻辑判断,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前,“北京冬奥会”,故排除A、B;二是“成为集大成者”不恰当, “成为”和“集大成者”搭配不当,应改为“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或者“被称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故排除D。故选C。
(3)根据前面句子分析可知,此处要填写的句子主语是“京张高铁”,可排除C;分析A项可知,这个句子的主语虽然是“京张高铁”,但有两个谓语,一个是体检,一个是借助,句子构成并列关系,与文章所要表达意思不符,可排除A;根据“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和“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一目了然”可推断,“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做句子的修饰成分,这个句子的主干应是“京张铁路体检”,而B项,出现了“应用”的“体检”两个谓语,不合语意,故排除B。故选D。
故答案为:⑴A;⑵C;⑶D;
【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3)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五、微写作
5.(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议论段落写作。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上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啊!
朋友,“慢慢走,欣赏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2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慢慢走
有人说“高效率地完成一项任务,其实是一件很有快感的事情”,也有人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获不及预期”,而在我看来,纵使商业的车轮肆意的往前奔驰,日落的'晚霞依旧得赏,路边的野花依旧得嗅,给理想一点时间,慢慢走,欣赏沿途的无限精彩。
在这个满耳都是“进取进取”“向前向前”,身体和心灵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奔跑,全员开启“倍速生活”的时代,有多少人会试着放慢脚步?又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其重要性?人们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仪式感使人摆脱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而现如今,人们看电视剧与视频会倍速播放,一边吃饭的时候一边做别的事情,他们将生活过成了一种形式而非仪式,形式只是将时间浪费在荒谬而毫无意义的表演上,如此一来,这便不是智人应有的形态,倒更像是没有感情的一味运作的一台机器了。
慢慢走,归根于心灵的平静。身体可以奔跑,但心灵需要安顿。这并非一件困难的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无论外界是否熙来攘往,众声喧哗,保持内心的蕴藉,自然便能欣赏到沿途美景了。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出自于朱光潜先生《谈美》的最后一章,这是朱先生在谈到“人生的艺术化”这一命题的时候所说的一个小故事。关键词是“慢慢走,欣赏啊!”,考生要联系生活,理解“慢慢走,欣赏啊!”的含义,即:人生道路上要懂得欣赏、享受生活。为此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① 要谐和完整地生活;②要随生活发展而发展;③要自然真实地生活;④要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⑤要严肃认真地生活,不轻易放过细节;⑥要学会欣赏,有情趣的生活。此外要特别注意文体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