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设计思路: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学情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年月日的知识还有着很多的疑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月及每个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及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中国农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归纳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时间单位知识体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大小月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师: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在校表现情况,学校特意举办了此次家长开放周活动,并为此拟定了邀请函。
问:你知道学校是什么时候发放年邀请函的吗?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生:2019年3月29日发放邀请函的,今天的日期是2019年4月4日。
师:这里用到了时间单位,知道是哪些吗?
生:年、月、日。
师:你还在哪见过年、月、日?
生:报纸上、手机上……
2、揭题。
师:年、月、日是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1、介绍年、月、日的年历。
师:一般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人为规定的,但时间单位可不是人为规定的,它与自然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跟随视频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
播放地球自转、公转视频。
师:谁来说年、月、日与自然现象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一日、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为一年。
2、指导观察年历。
师:为了更好地研究年、月、日,老师带来了年历卡,它是将月份、星期、日期印在一张卡片上而制成的。这是一张2019年的年历卡。
师:你能在年历卡上找到今天的日期吗?
生:能,先找到4月,再找到4日。
3、圈出纪念日。
师:人们经常在年历上标出值得纪念的日子,老师相信这一年里一定有你值得纪念和值得期待的日子,拿出你的2019年年历卡,圈出这个日子。
学生在年历卡上圈一圈日子。
4、汇报纪念日。
5、仔细观察年历,探究各月天数。
学生分组观察2016-2019年年历卡,记录每月天数。
师:观察各年每月天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月份有30天,还有的月份是28天、29天。
生2:除了2月,其余每月天数是固定不变的。
师: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还有时……
生1:30天。
生2:31天。
生3:也有可能27天。
师:到底有没有可能变为30天、31天、27天呢?
6、探究2月天数的变化。
逐一出示2009-2019年2月天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观察得出:2月天数是28天或29天。
7、归纳总结各月天数,介绍大小月。
归纳总结: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特别月 28天
29天
8、设疑大小月。
师:观察各月天数表,你有什么疑问?
生1:为什么前几个大月都是单月,后三个大月却是双月?
生2:为什么2月的天数量少呢?
师:是呀!这都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和老师一起去探秘。
播放视频:关于大小月规定的故事。
9、介绍拳头记忆法和口诀记忆法。
三、巩固练习。
1、一个月30页练字帖够吗?
2、每天练一页,连续练习两个月,这本字帖可能有多少页?
3、优惠活动截止到下个月2日,最后四天不容错过,最后四天会是哪四天呢?
四、介绍中国农历。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日历叫公历,它是根据太阳的变化而制定的,也叫阳历,我国从1912年正式使用它。在此之前,我国使用的日历叫农历,它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变化而制定的,是比较科学的日历。农历中还标有24节气,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