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32分)
1.
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成虚像的是
?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
A.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伸
B.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缩
C.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伸
D.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缩
3.
如图所示央视
台直播了“中国万达”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
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大、正立的实像
B.
放大、倒立的实像
C.
缩小、正立的实像
D.
缩小、倒立的实像
4.
李东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
?
A.
放大了的金鱼的实像
B.
放大了的金鱼的虚像
C.
缩小了的金鱼的实像
D.
缩小了的金鱼的虚像
5.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虚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C.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6.
在①小孔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平面镜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照相机成像中
?
A.
成实像的是①③⑤
B.
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D.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③
7.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
B.
一定等于
C.
一定大于
D.
可能小于
,也可能大于
8.
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光学器件的镜头都是透镜
B.
光通过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
C.
光通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
D.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9.
如图所示为—款带拍照功能的手机,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带有由凸透镜制成的摄像头
B.
它带有由凹透镜制成的摄像头
C.
要使拍摄物在显示屏上的像更大一些,手机应远离拍摄物
D.
要使拍摄物在显示屏上的像更大一些,手机应靠近拍摄物
三、填空题(共5小题;共24分)
10.
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填“上”或“下”)移动。
11.
常德市在创建交通模范城市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为市民在交通上提供优质服务。如: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共汽车后门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透镜成
?
像(填“实”或“虚”)。
12.
小明用一个透镜观察“物理世界”时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接着他又用同一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的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透镜的功能相当于
?。(以上两空均只填序号)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13.
“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试穿衣服时很难观察到背面这类问题。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
的范围,能形成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4.
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
?
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成
?
像(填‘‘实”或“虚”)。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14分)
15.
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珠(直径约
〉,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如图所示,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
五、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共26分)
16.
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的模型相机,纸筒
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的纸,纸筒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相机。
(1)应当如何使用这架照相机来“拍摄”景物?
?
A.
.眼睛应对着
端向筒内观察,观察像是否清楚
B.
应把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
应把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
眼睛可以对着
端也可以对着
端向筒内观察景物成的像
(2)通过这个模型照相机看到的是怎样的像?
17.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1)
A.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的同时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
答案
1.
C
【解析】放大镜、平面镜所成的像都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呈现,是虚像;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呈现,是实像。
2.
B
【解析】本题要求在同样大小的底片上,由半身像
改拍全身像,显然要使像由大变小,照相机成像时,要使所成的像变小,必须使照相机远离被拍照的物体,同时缩短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也就是使镜头向后缩。
3.
D
【解析】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物距大于
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
B
5.
B
6.
D
7.
A
【解析】太阳光垂直透过凸透镜时,能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由于题中所述的光斑并非最小,且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开始时纸上的光斑一定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外的位置,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否则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
8.
D
9.
A,
D
【解析】带拍照功能的手机,相当于在手机上附加了一个微型照相机,与照相机一样,它也是利用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实像。手机的摄像头越靠近物体,在显示屏上所成的像越大,但所拍摄的范围越小。
10.
增大;下
【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可知‘‘物近则像远像大’’,所以要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应增大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让图片靠近凸透镜。
11.
凸;实
【解析】在电视监控器上安装摄像头,通过摄像头能把上下车的乘客成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以便于汽车司机及时掌握情况,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12.
A;C
【解析】观察题图甲是成倒立、放大的像,这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观察题图乙是成正立、放大的像,这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13.
凸透;大于
倍焦距;倒立
【解析】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物距大于
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4.
凸透;倒着;实
【解析】实像与物体相比较是倒立的,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像“正立”,幻灯片应倒着插入架上。
15.
放大了,虚像,起放大镜的作用
【解析】本题中塑料纸上的水珠,由于中间厚、边缘薄而形成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对水珠下面的字有放大作用,水珠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16.
(1)
C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成像的,来自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在凸透镜后侧聚焦成一个缩小的实像,用胶片承接,就能将像记录下米。题中模型照相机
端的半透明纸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端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所以应将
端朝向明亮的室外,通过调节
、
两端的距离,将在半透明纸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
??????(2)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17.
A
【解析】物体通过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A选项错误;屏幕表面粗糙,光射到屏幕上发生漫反射,能够让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所以B选项正确;投影仪中的乎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所以C选项正确;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离投影片近一些,同时投影仪离屏幕远一些,所以D选项正确
第1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