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10 10:23:11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二上·靖宇月考)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煤炭、石油、沼气 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2.(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0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3.(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 x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4.(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
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⑦
6.(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电池的正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 +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7.(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Na2S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和分子。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c(OH-) =c(HS-) +c(H+) +2c(H2S)
B.c(Na+) +c(H+) =c(OH-) +2c(S2-) +c(HS- )
C.c(OH-) =c(HS- ) +c(H+) +c(H2S)
D.c(Na+) =2c(S2-) +2c(HS- ) +2c(H2S)
8.(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用0.01mo/L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①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③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
④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
⑤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
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9.(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纯水中加入盐一定促进水的电离
B.同温时,等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的pH大
C.加热CH3COONa溶液,溶液中 的值将变大
D.0.1mol·L-1HA弱酸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2c(H+)+c(HA)=c(A-)+2c(OH-)
10.(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在某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ΔH,符合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1.(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已知某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电子从B极移向A极
B.溶液中H+由B极区移向A极区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区溶液的pH减小
D.A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 - 8e-+ 2H2O = 2CO2 + 8H+
12.(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已知25℃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Ksp(FeS)=6.3×10﹣18;Ksp(CuS)=1.3×10﹣36;Ksp(ZnS)=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除去工业废水Fe2+中的Cu2+,可选用FeS作沉淀剂
C.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mol/L
D.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ZnCl2溶液,则使Ksp(ZnS)变小
13.(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L,浓度均为0.1mol L-1的氨水,其pH为11。①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0.1mol L-1的HCl混合,在混合溶液中:n(NH )+n(H+)-n(OH-)=bmol.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
A.9~11之间;0.1 B.9~11之间;0.05
C.12~13之间;0.2 D.13;0.1
14.(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某温度时,可用K2S沉淀Cu2+、Mn2+、Zn2+三种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sp(CuS)最小,约为1×10-20
B.向MnS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c(S2-)增大
C.可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ZnCl2
D.向浓度均为1×10-5mol·L-1的Cu2+、Zn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二、多选题
15.(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内容 结论
A H2O(g)变成H2O(l) ΔS>0
B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因为ΔS>0
C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反应一定不自发进行
D H2(g)+F2(g)=2HF(g) ΔH= 271kJ·mol 1 ΔS=+8J·mol 1·K 1 反应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
16.(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
②H2(g)+ O2(g)=H2O(g) ΔH=-241.8kJ·mol-1
③CO(g)=C(s)+ O2(g) ΔH=+110.5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
(2)H2的燃烧热ΔH=   。
(3)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4)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 ΔH=-2983.2kJ·mol-1
P(s,红磷)+ O2(g)= P4O10(s) ΔH=-738.5kJ·mol-1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Δ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   。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
a.0.20mol·L-1 b.0.12mol·L-1 c.0.10mol·L-1 d.0.08mol·L-1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   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请在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达新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
18.(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如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2,合并K1,B为   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   ,最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打开K1,合并K2,E为   极,F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检验F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
(3)若往U形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A、B、E、F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   ,原因是   。
四、原理综合题
19.(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水溶液中的行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已知水在25℃和95℃时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或“B”)。
(2)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1×10﹣10 mol/L,该溶液pH为    .
(3)在曲线B对应的温度下,将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5。请分析其原因:   。
(4)电离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化学式 HCN HClO H2CO3
电离常数(25℃ ) K=4.9×10-10 K=3×10-8 K1=4.3×10-7、K2=5.6×10-11
25℃时,将浓度相同的四种盐溶液:①NaCN②NaClO③Na2CO3④NaHCO3,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序号),向84消毒液中通入少量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25℃ 时,将n mol L﹣1的氨水与0.2mol 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 )=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NH3 H2O的电离常数Kb=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煤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A不符合题意;
B、水能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这三种能源不但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而且是来自太阳的能量,C符合题意;
D、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是太阳能、 风能、潮汐能
2.【答案】D
【知识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硫蒸汽的能量比硫固体能量高,则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石墨的能量比生成物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高的物质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应放出571.6kJ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则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硫蒸汽的能量比硫固体能量高;
B.能量越高的物质越不稳定;
C.燃烧热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大量放热量;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氩气后各气体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A符合题意;
B.W为固体,加入少量W,固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故逆反应速率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B.固体没有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D.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
  2A(g)+ B(g) 2C(g)
起始(mol) 4 2 0
转化(mol) 1.2 0.6 1.2
2s后(mol) 2.8 1.4 1.2
所以用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用物质B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s时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段式计算。
5.【答案】A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
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当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④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
⑤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符合题意;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⑤⑥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判定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v正=v逆,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包括某组分的含量、气体的颜色、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体系的总压强等。
6.【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上升,故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A不符合题意;
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 +6e +8H2O=2Fe(OH)3+10OH ,B不符合题意;
C.电池总反应为2K2FeO4+3Zn+8H2O=2Fe(OH)3+3Zn(OH)2+4KOH,因此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 向负极迁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正极和负极;
B.溶液为强碱,不能用H+配平;
C.根据总反应2K2FeO4+3Zn+8H2O=2Fe(OH)3+3Zn(OH)2+4KOH分析;
D.原电池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7.【答案】C
【知识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应相同,氢离子存在形式变化,结合氢离子守恒写出c(OH-) =c(HS-) +c(H+) +2c(H2S),故A不符合题意;
B.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c(Na+) +c(H+)
=c(OH-) +2c(S2-) +c(HS- ),故B不符合题意;
C.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结合A可知c(OH-) =c(HS-) +c(H+) +2c(H2S),故C符合题意;
D.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钠离子和硫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溶液中物料守恒为:c(Na+) =2c(S2-) +2c(HS- ) +2c(H2S),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硫化钠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据此判断;
8.【答案】A
【知识点】中和滴定;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①未用标推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导致标准溶液被稀释,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③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④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⑤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过早判断滴定终点,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
由上分析可知,①②④操作使测定结果偏高,A符合题意;答案为A。
【分析】分析操作对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待测)= 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不当操作导致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的操作,测定结果偏大,反之测定结果偏小,据此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A.在纯水中加入能够水解的盐才会促进水的电离,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同温度时,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因此Na2CO3溶液的碱性强,pH大,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热CH3COONa溶液,CH3COO-的水解程度增大,c(CH3COO-)减小,c(Na+)不变,则 的值减小,C选项不符合题意;
D.0.1mol·L-1HA弱酸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NaA和HA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c(H+)+c(Na+)=c(A-)+c(OH-),根据物料守恒可以知道2c(Na+)=c(HA)+c(A-),两式联立可得2c(H+)+c(HA)=c(A-)+2c(OH-),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能水解的盐可以促进水的电离;
B.根据越弱越电离分析;
C.加热促进CH3COO-的水解;
D.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p3>p4,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增大,同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图像与实际符合,A不符合题意;
B.p3>p4,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质量分数减小,图像与实际不符,B符合题意;
C.p3>p4,压强越大容器容积越小,气体总质量不变,则密度增大;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则容器容积增大,密度减小,图像与实际符合,C不符合题意;
D.p3>p4,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图像与实际符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压强为P2时,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且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越低,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为T1时,压强p2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2>P1,且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越高,故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故x=1。
11.【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通过分析知,A是负极、B是正极,电子从A流向B,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池内电解质溶液中所含的H+由负极A移向正极B,故B不符合题意;
C.B极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正极上消耗氢离子,所以溶液pH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A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A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H-8e-+2H2O═2CO2↑+8H+,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知,A电极上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则A是负极、B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CH3COOH-8e-+2H2O═2CO2↑+8H+,电解质溶液呈酸性,则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12.【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ZnS与CuS的组成结构相同,由于Ksp(CuS)=1.3×10﹣36<Ksp(ZnS)=1.6×10﹣24,则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Ksp(CuS)=1.3×10﹣36<Ksp(FeS)=6.3×10﹣18,CuS的溶解度小于FeS的,所以除去工业废水Fe2+中的Cu2+,可选用FeS作沉淀剂,故B符合题意;
C.H2S是弱酸,硫离子的最大浓度为0.1mol/L,CuS的溶度积常数(Ksp)=1.3×10﹣36,所以溶液中Cu2+的最小浓度为1.3×10﹣35mol/L,故C不符合题意;
D.溶度积受温度影响,与离子浓度无关,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ZnCl2溶液,Ksp(ZnS)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ZnS与CuS的Ksp分析;
B.根据CuS的溶解度小于FeS分析;
C.根据Ksp(CuS)=c(Cu2+)c(S2-)=1.3×10﹣36计算;
D.Ksp只与温度有关;
13.【答案】A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解答】①pH=11的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01mol/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a,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稀释后促进电离,溶液的pH在9~11之间;
②氨水与氯化氢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 )+c(H+)=c(OH-)+c(Cl-),由于在同一溶液中,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NH )+n(H+)-n(OH-)=n(Cl-)=0.1mol/L×1L=0.1mol;
综上所述a在9~11之间,b=0.1,
故答案为A。
【分析】①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会电离;
② 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对于MS沉淀,溶度积常数为Ksp=c(M2+)·c(S2-),所以根据图像可知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sp(CuS)最小,约为10-25×10-10=1×10-35,故A不符合题意;
B.向MnS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仍可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溶液仍能达到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c(S2-)是不变的,故B不符合题意;
C.Ksp(MnS)>Ksp(ZnS),同类型沉淀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溶解度大的容易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所以可以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ZnCl2,故C符合题意;
D.Ksp(MnS)>Ksp(ZnS)>Ksp(CuS),溶解度越小越优先形成沉淀,所以向浓度均为1×10-5mol·L-1的Cu2+、Zn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mol·L-1的Na2S溶液,Cu2+最先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Ksp=c(M2+)·c(S2-)计算;
B.饱和溶液中c(S2-)不变;
C.根据Ksp(MnS)>Ksp(ZnS)分析;
D.根据Ksp的大小分析;
15.【答案】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由气态水变为液态水,为熵减的过程,△S<0,故A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硝酸铵溶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熵变增大的过程,说明该过程的△S>0,故B符合题意;
C、一个反应的△H>0,△S>0,根据△G=△H-T △S,反应在高温下,△G可能小于0,能够自发进行,故C不符合题意;
D、H2(g)+F2(g)=2HF(g)的△H<0,△S>0,根据△G=△H-T △S,△G一定小于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熵减过程;
B.物质溶于水成为离子是熵增过程;
C.根据△G=△H-T △S分析;
D.根据△G=△H-T △S分析;
16.【答案】(1)①②④
(2)-285.8kJ·mol-1
(3)1429kJ
(4)CO(g)+ O2(g)=CO2(g)ΔH=-283.0kJ·mol-1
(5)P4(s,白磷)=4P(s,红磷)ΔH=-29.2kJ·mol-1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1)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 H的符号可知,四个反应的 H①②④均为负值,即都是放热反应;③的为正值,即为吸热反应;
(2) H2(g)+ O2(g)═H2O(l); H=-285.8kJ mol-1,依据燃烧热概念可知H2的燃烧热 H= -285.8kJ mol-1;
(3)已知H2(g)+ O2(g)═H2O(l); H=-285.8kJ mol-1即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 ,10g H2的物质的量为5mol ,则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5= 1429kJ ;
(4)已知③CO(g)=C(s)+ O2(g); H=+110.5kJ mol-1
④C(s)+O2(g)=CO2(g); H=-393.5kJ 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④+③得到CO(g)+ O2(g)=CO2(g) H = - 283.0kJ/mol;
(5)已知①P4(s,白磷)+5O2(g)=P4O10(s) ΔH=-2983.2kJ·mol-1;
②P(s,红磷)+ O2(g)= P4O10(s) ΔH=-738.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4×②可得红磷转化为白磷4P(s、红磷)=P4(s、白磷)的 H=-2983.2kJ/mol+4×738.5kJ·mol-1=-29.2kJ/mol。
【分析】(1) H<0为放热反应;
(2)燃烧热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3)10g H2的物质的量为5mol ,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燃烧热;
(5)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17.【答案】(1)0.025mol·L-1·min-1
(2)ac
(3)向正反应方向;不变
(4)
【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象分析平衡时氨气的 c(NH3)=0.1mol/L,时间为4min,则v(NH3)= =0.025mol/(L min);
(2)初始投料为0.2mol的N2和0.6mol的H2,容器体积为2L,若反应物完全转化,则氨气的浓度为0.2mol/L,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0.2mol/L,温度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仍为0.1mol/L,故答案为ac;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体积缩小一半,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平衡正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改变压强、浓度,平衡常数不变;
(4)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的瞬间氨气的浓度变为0.20mol/L,压强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氨气的浓度逐渐增大,到8min时达到平衡,浓度约为0.25mol/L,则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为 。
【分析】(1)根据计算;
(2)根据极端假设计算;
(3)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4)根据压强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结合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画出图像;
18.【答案】(1)负;O2+4e-+2H2O=4OH-;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阴;2Cl--2e-=Cl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是氯气
(3)A、E;A极上O2放电产生OH-,E极上水放电产生H2和OH-,均导致电极区域呈碱性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打开K2,闭合K1后,构成原电池,B是为活泼金属铁片,作负极,A是正极,由于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因此相当于铁的吸氧腐蚀,A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然后结合OH-生成Fe(OH)2沉淀,最终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实验现象为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即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打开K1,闭合K2,装置是电解池,F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E是阴极,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可利用氯气的氧化性来检验,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F极,试纸变蓝,证明是氯气;
(3)由(1)、(2)分析可知,A极上O2放电产生OH-,E极上水放电产生H2和OH-,均导致电极区域呈碱性,酚酞遇OH-变红,所以溶液变红。
【分析】(1)打开K2,闭合K1后,装置为原电池;
(2)打开K1,闭合K2,装置是电解池;
(3)根据A极上O2放电,E极上水放电分析;
19.【答案】(1)A
(2)4或10
(3)pH=2的HA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pH=10的NaOH溶的物质的量浓度
(4)③>①>②>④;
(5)中;
【知识点】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由于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水的电离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为A,故答案为:A;
(2)根据水电离出的c(H+)=1×10﹣10 mol/L可知,当溶液呈碱性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c(H+)=1×10﹣10 mol/L,则pH=10;当溶液呈酸性时由 可知 ,则 ,则pH=4,故答案为:10或4;
(3)在曲线B对应的温度下 时,pH=2的HA溶液中c(H+)=0.01mol/L,pH=10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H+与OH-恰好完全反应,但是NaOH为强碱不能再电离出OH-,而HA为弱酸,还有HA会继续电离出H+,从而混合后溶液c(H+)大于c(OH-),故答案为:pH=2的HA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pH=10的NaOH溶的物质的量浓度;
(4)由表可知H2CO3的K1大于HClO的K大于HCN的K大于H2CO3的K2,所以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CN溶液的碱性强于NaClO溶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的碱性,则25℃时,将浓度相同的四种盐溶液:①NaCN②NaClO③Na2CO3④NaHCO3的pHNa2CO3溶液最大,NaCN溶液的pH值次之, NaClO溶液的pH更小,NaHCO3溶液的pH最小;所以向84消毒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③>①>②>④;
(5)25℃ 时,将n mol L﹣1的氨水与0.2mol 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其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电荷守恒
当溶液中c( )=c(Cl﹣)=0.1mol/L,则根据物料守恒得 , ,则溶液呈中性; 故答案为:中; 。
【分析】(1)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2)根据计算;
(3)根据曲线B对应的温度下 以及酸碱的强弱分析;
(4)根据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的强弱,再结合强酸制弱酸分析;
(5)根据电荷守恒以及计算;
1 / 1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二上·靖宇月考)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煤炭、石油、沼气 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煤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A不符合题意;
B、水能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这三种能源不但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而且是来自太阳的能量,C符合题意;
D、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是太阳能、 风能、潮汐能
2.(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0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硫蒸汽的能量比硫固体能量高,则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石墨的能量比生成物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高的物质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应放出571.6kJ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则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硫蒸汽的能量比硫固体能量高;
B.能量越高的物质越不稳定;
C.燃烧热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大量放热量;
3.(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 x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氩气后各气体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A符合题意;
B.W为固体,加入少量W,固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故逆反应速率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B.固体没有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D.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
4.(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④2 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
  2A(g)+ B(g) 2C(g)
起始(mol) 4 2 0
转化(mol) 1.2 0.6 1.2
2s后(mol) 2.8 1.4 1.2
所以用物质A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用物质B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s时物质B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三段式计算。
5.(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
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⑦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
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当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④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
⑤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符合题意;
⑥物质C的百分含量,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符合题意;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⑤⑥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判定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v正=v逆,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包括某组分的含量、气体的颜色、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体系的总压强等。
6.(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电池的正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 +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上升,故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A不符合题意;
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 +6e +8H2O=2Fe(OH)3+10OH ,B不符合题意;
C.电池总反应为2K2FeO4+3Zn+8H2O=2Fe(OH)3+3Zn(OH)2+4KOH,因此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 向负极迁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正极和负极;
B.溶液为强碱,不能用H+配平;
C.根据总反应2K2FeO4+3Zn+8H2O=2Fe(OH)3+3Zn(OH)2+4KOH分析;
D.原电池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7.(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Na2S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和分子。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c(OH-) =c(HS-) +c(H+) +2c(H2S)
B.c(Na+) +c(H+) =c(OH-) +2c(S2-) +c(HS- )
C.c(OH-) =c(HS- ) +c(H+) +c(H2S)
D.c(Na+) =2c(S2-) +2c(HS- ) +2c(H2S)
【答案】C
【知识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应相同,氢离子存在形式变化,结合氢离子守恒写出c(OH-) =c(HS-) +c(H+) +2c(H2S),故A不符合题意;
B.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c(Na+) +c(H+)
=c(OH-) +2c(S2-) +c(HS- ),故B不符合题意;
C.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结合A可知c(OH-) =c(HS-) +c(H+) +2c(H2S),故C符合题意;
D. 硫化钠水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钠离子和硫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溶液中物料守恒为:c(Na+) =2c(S2-) +2c(HS- ) +2c(H2S),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硫化钠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据此判断;
8.(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用0.01mo/L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①未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③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
④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
⑤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
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中和滴定;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①未用标推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导致标准溶液被稀释,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③装盐酸的滴定管尖嘴处开始无气泡,滴定终点时有气泡,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④滴定终点读数后,发现滴定管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液液滴,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⑤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内溶液颜色又很快恢复原色,过早判断滴定终点,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
由上分析可知,①②④操作使测定结果偏高,A符合题意;答案为A。
【分析】分析操作对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待测)= 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不当操作导致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的操作,测定结果偏大,反之测定结果偏小,据此分析解答。
9.(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纯水中加入盐一定促进水的电离
B.同温时,等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的pH大
C.加热CH3COONa溶液,溶液中 的值将变大
D.0.1mol·L-1HA弱酸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2c(H+)+c(HA)=c(A-)+2c(OH-)
【答案】D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A.在纯水中加入能够水解的盐才会促进水的电离,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同温度时,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因此Na2CO3溶液的碱性强,pH大,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热CH3COONa溶液,CH3COO-的水解程度增大,c(CH3COO-)减小,c(Na+)不变,则 的值减小,C选项不符合题意;
D.0.1mol·L-1HA弱酸溶液与0.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NaA和HA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c(H+)+c(Na+)=c(A-)+c(OH-),根据物料守恒可以知道2c(Na+)=c(HA)+c(A-),两式联立可得2c(H+)+c(HA)=c(A-)+2c(OH-),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能水解的盐可以促进水的电离;
B.根据越弱越电离分析;
C.加热促进CH3COO-的水解;
D.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分析;
10.(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在某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 xC(g)ΔH,符合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p3>p4,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的转化率增大,同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图像与实际符合,A不符合题意;
B.p3>p4,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质量分数减小,图像与实际不符,B符合题意;
C.p3>p4,压强越大容器容积越小,气体总质量不变,则密度增大;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则容器容积增大,密度减小,图像与实际符合,C不符合题意;
D.p3>p4,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图像与实际符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压强为P2时,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且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越低,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为T1时,压强p2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2>P1,且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越高,故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故x=1。
11.(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已知某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电子从B极移向A极
B.溶液中H+由B极区移向A极区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B极区溶液的pH减小
D.A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 - 8e-+ 2H2O = 2CO2 + 8H+
【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通过分析知,A是负极、B是正极,电子从A流向B,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池内电解质溶液中所含的H+由负极A移向正极B,故B不符合题意;
C.B极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正极上消耗氢离子,所以溶液pH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A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A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H-8e-+2H2O═2CO2↑+8H+,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知,A电极上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则A是负极、B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CH3COOH-8e-+2H2O═2CO2↑+8H+,电解质溶液呈酸性,则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12.(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已知25℃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Ksp(FeS)=6.3×10﹣18;Ksp(CuS)=1.3×10﹣36;Ksp(ZnS)=1.6×1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除去工业废水Fe2+中的Cu2+,可选用FeS作沉淀剂
C.足量CuSO4溶解在0.1mol/L的H2S溶液中,Cu2+能达到的最大浓度为1.3×10﹣35mol/L
D.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ZnCl2溶液,则使Ksp(ZnS)变小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ZnS与CuS的组成结构相同,由于Ksp(CuS)=1.3×10﹣36<Ksp(ZnS)=1.6×10﹣24,则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Ksp(CuS)=1.3×10﹣36<Ksp(FeS)=6.3×10﹣18,CuS的溶解度小于FeS的,所以除去工业废水Fe2+中的Cu2+,可选用FeS作沉淀剂,故B符合题意;
C.H2S是弱酸,硫离子的最大浓度为0.1mol/L,CuS的溶度积常数(Ksp)=1.3×10﹣36,所以溶液中Cu2+的最小浓度为1.3×10﹣35mol/L,故C不符合题意;
D.溶度积受温度影响,与离子浓度无关,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ZnCl2溶液,Ksp(ZnS)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ZnS与CuS的Ksp分析;
B.根据CuS的溶解度小于FeS分析;
C.根据Ksp(CuS)=c(Cu2+)c(S2-)=1.3×10﹣36计算;
D.Ksp只与温度有关;
13.(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L,浓度均为0.1mol L-1的氨水,其pH为11。①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0.1mol L-1的HCl混合,在混合溶液中:n(NH )+n(H+)-n(OH-)=bmol.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
A.9~11之间;0.1 B.9~11之间;0.05
C.12~13之间;0.2 D.13;0.1
【答案】A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解答】①pH=11的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01mol/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a,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稀释后促进电离,溶液的pH在9~11之间;
②氨水与氯化氢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 )+c(H+)=c(OH-)+c(Cl-),由于在同一溶液中,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NH )+n(H+)-n(OH-)=n(Cl-)=0.1mol/L×1L=0.1mol;
综上所述a在9~11之间,b=0.1,
故答案为A。
【分析】①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会电离;
② 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14.(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某温度时,可用K2S沉淀Cu2+、Mn2+、Zn2+三种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sp(CuS)最小,约为1×10-20
B.向MnS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c(S2-)增大
C.可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ZnCl2
D.向浓度均为1×10-5mol·L-1的Cu2+、Zn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对于MS沉淀,溶度积常数为Ksp=c(M2+)·c(S2-),所以根据图像可知三种离子对应的硫化物中Ksp(CuS)最小,约为10-25×10-10=1×10-35,故A不符合题意;
B.向MnS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仍可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溶液仍能达到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c(S2-)是不变的,故B不符合题意;
C.Ksp(MnS)>Ksp(ZnS),同类型沉淀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溶解度大的容易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所以可以用MnS除去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ZnCl2,故C符合题意;
D.Ksp(MnS)>Ksp(ZnS)>Ksp(CuS),溶解度越小越优先形成沉淀,所以向浓度均为1×10-5mol·L-1的Cu2+、Zn2+、M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10-4mol·L-1的Na2S溶液,Cu2+最先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Ksp=c(M2+)·c(S2-)计算;
B.饱和溶液中c(S2-)不变;
C.根据Ksp(MnS)>Ksp(ZnS)分析;
D.根据Ksp的大小分析;
二、多选题
15.(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内容 结论
A H2O(g)变成H2O(l) ΔS>0
B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因为ΔS>0
C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反应一定不自发进行
D H2(g)+F2(g)=2HF(g) ΔH= 271kJ·mol 1 ΔS=+8J·mol 1·K 1 反应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
A.A B.B C.C D.D
【答案】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由气态水变为液态水,为熵减的过程,△S<0,故A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能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硝酸铵溶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熵变增大的过程,说明该过程的△S>0,故B符合题意;
C、一个反应的△H>0,△S>0,根据△G=△H-T △S,反应在高温下,△G可能小于0,能够自发进行,故C不符合题意;
D、H2(g)+F2(g)=2HF(g)的△H<0,△S>0,根据△G=△H-T △S,△G一定小于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熵减过程;
B.物质溶于水成为离子是熵增过程;
C.根据△G=△H-T △S分析;
D.根据△G=△H-T △S分析;
三、填空题
16.(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
②H2(g)+ O2(g)=H2O(g) ΔH=-241.8kJ·mol-1
③CO(g)=C(s)+ O2(g) ΔH=+110.5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
(2)H2的燃烧热ΔH=   。
(3)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4)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 ΔH=-2983.2kJ·mol-1
P(s,红磷)+ O2(g)= P4O10(s) ΔH=-738.5kJ·mol-1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②④
(2)-285.8kJ·mol-1
(3)1429kJ
(4)CO(g)+ O2(g)=CO2(g)ΔH=-283.0kJ·mol-1
(5)P4(s,白磷)=4P(s,红磷)ΔH=-29.2kJ·mol-1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1)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 H的符号可知,四个反应的 H①②④均为负值,即都是放热反应;③的为正值,即为吸热反应;
(2) H2(g)+ O2(g)═H2O(l); H=-285.8kJ mol-1,依据燃烧热概念可知H2的燃烧热 H= -285.8kJ mol-1;
(3)已知H2(g)+ O2(g)═H2O(l); H=-285.8kJ mol-1即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 ,10g H2的物质的量为5mol ,则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5.8kJ×5= 1429kJ ;
(4)已知③CO(g)=C(s)+ O2(g); H=+110.5kJ mol-1
④C(s)+O2(g)=CO2(g); H=-393.5kJ 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④+③得到CO(g)+ O2(g)=CO2(g) H = - 283.0kJ/mol;
(5)已知①P4(s,白磷)+5O2(g)=P4O10(s) ΔH=-2983.2kJ·mol-1;
②P(s,红磷)+ O2(g)= P4O10(s) ΔH=-738.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4×②可得红磷转化为白磷4P(s、红磷)=P4(s、白磷)的 H=-2983.2kJ/mol+4×738.5kJ·mol-1=-29.2kJ/mol。
【分析】(1) H<0为放热反应;
(2)燃烧热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3)10g H2的物质的量为5mol ,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燃烧热;
(5)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17.(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Δ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   。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
a.0.20mol·L-1 b.0.12mol·L-1 c.0.10mol·L-1 d.0.08mol·L-1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   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请在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达新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
【答案】(1)0.025mol·L-1·min-1
(2)ac
(3)向正反应方向;不变
(4)
【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象分析平衡时氨气的 c(NH3)=0.1mol/L,时间为4min,则v(NH3)= =0.025mol/(L min);
(2)初始投料为0.2mol的N2和0.6mol的H2,容器体积为2L,若反应物完全转化,则氨气的浓度为0.2mol/L,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0.2mol/L,温度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仍为0.1mol/L,故答案为ac;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体积缩小一半,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平衡正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改变压强、浓度,平衡常数不变;
(4)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的瞬间氨气的浓度变为0.20mol/L,压强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氨气的浓度逐渐增大,到8min时达到平衡,浓度约为0.25mol/L,则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为 。
【分析】(1)根据计算;
(2)根据极端假设计算;
(3)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4)根据压强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结合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画出图像;
18.(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如图所示,A、F为石墨电极,B、E为铁片电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2,合并K1,B为   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   ,最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打开K1,合并K2,E为   极,F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检验F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
(3)若往U形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A、B、E、F电极周围能变红的是   ,原因是   。
【答案】(1)负;O2+4e-+2H2O=4OH-;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阴;2Cl--2e-=Cl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是氯气
(3)A、E;A极上O2放电产生OH-,E极上水放电产生H2和OH-,均导致电极区域呈碱性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1)打开K2,闭合K1后,构成原电池,B是为活泼金属铁片,作负极,A是正极,由于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因此相当于铁的吸氧腐蚀,A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然后结合OH-生成Fe(OH)2沉淀,最终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实验现象为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即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打开K1,闭合K2,装置是电解池,F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E是阴极,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可利用氯气的氧化性来检验,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F极,试纸变蓝,证明是氯气;
(3)由(1)、(2)分析可知,A极上O2放电产生OH-,E极上水放电产生H2和OH-,均导致电极区域呈碱性,酚酞遇OH-变红,所以溶液变红。
【分析】(1)打开K2,闭合K1后,装置为原电池;
(2)打开K1,闭合K2,装置是电解池;
(3)根据A极上O2放电,E极上水放电分析;
四、原理综合题
19.(2021高二下·新洲开学考)水溶液中的行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已知水在25℃和95℃时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或“B”)。
(2)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1×10﹣10 mol/L,该溶液pH为    .
(3)在曲线B对应的温度下,将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5。请分析其原因:   。
(4)电离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物理量.已知:
化学式 HCN HClO H2CO3
电离常数(25℃ ) K=4.9×10-10 K=3×10-8 K1=4.3×10-7、K2=5.6×10-11
25℃时,将浓度相同的四种盐溶液:①NaCN②NaClO③Na2CO3④NaHCO3,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序号),向84消毒液中通入少量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25℃ 时,将n mol L﹣1的氨水与0.2mol 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 )=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NH3 H2O的电离常数Kb=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A
(2)4或10
(3)pH=2的HA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pH=10的NaOH溶的物质的量浓度
(4)③>①>②>④;
(5)中;
【知识点】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1)由于水的电离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水的电离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为A,故答案为:A;
(2)根据水电离出的c(H+)=1×10﹣10 mol/L可知,当溶液呈碱性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c(H+)=1×10﹣10 mol/L,则pH=10;当溶液呈酸性时由 可知 ,则 ,则pH=4,故答案为:10或4;
(3)在曲线B对应的温度下 时,pH=2的HA溶液中c(H+)=0.01mol/L,pH=10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H+与OH-恰好完全反应,但是NaOH为强碱不能再电离出OH-,而HA为弱酸,还有HA会继续电离出H+,从而混合后溶液c(H+)大于c(OH-),故答案为:pH=2的HA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pH=10的NaOH溶的物质的量浓度;
(4)由表可知H2CO3的K1大于HClO的K大于HCN的K大于H2CO3的K2,所以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CN溶液的碱性强于NaClO溶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的碱性,则25℃时,将浓度相同的四种盐溶液:①NaCN②NaClO③Na2CO3④NaHCO3的pHNa2CO3溶液最大,NaCN溶液的pH值次之, NaClO溶液的pH更小,NaHCO3溶液的pH最小;所以向84消毒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③>①>②>④;
(5)25℃ 时,将n mol L﹣1的氨水与0.2mol 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其反应方程式为: ,根据电荷守恒
当溶液中c( )=c(Cl﹣)=0.1mol/L,则根据物料守恒得 , ,则溶液呈中性; 故答案为:中; 。
【分析】(1)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分析;
(2)根据计算;
(3)根据曲线B对应的温度下 以及酸碱的强弱分析;
(4)根据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的强弱,再结合强酸制弱酸分析;
(5)根据电荷守恒以及计算;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