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福建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新高考)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558.3K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1-04-22 16:06:18 |
Ga-P>Ga-As,故熔点降低
(4)12;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1)硒是34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根据分析可知同周期中只有As、Br、Kr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硒, 的空问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故答案为: ;3;平面正三角形;
(2)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因此镓原子的半径大于砷原子的半径,砷原子处于第ⅤA族,其4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较大,因此砷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镓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故答案为:大于;小于;
(3)原子晶体中各原子之间是靠共价键连接的,在成键数相同的情况下,共价键的强度受成键原子的半径大小影响,半径越小则键能越大,N、P、As同属第ⅤA族,因此三种物质的结构相似,而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
Ga-P>Ga-As,故熔点降低;
(4)①从六方晶胞的面心原子分析,上、中、下分别有3、6、3个配位原子,故镓原子的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12;
②根据分析得出化学式为 ,质量为 ,该六棱柱的底面为正六边形,边长为 ,底面的面积为6个边长为 的正三角形面积之和,因此该底面的面积为 ,高为 ,因此体积为 ,代入密度公式可知, 。故答案为: ;
【分析】(1)考查的是基态 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关系,和三氧化硒的空间构型
(2)考查的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和第一电离能的比较
(3)考查的熔点的影响因素是键长,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4)①求出Ga的配位数即可②根虎晶胞占位,求出化学式,求出单个晶胞的体积和质量,根据ρ=m/v计算密度
15.【答案】(1)酯基;碳碳双键
(2)消去反应
(3)
(4)
(5)CH3CH2OH CH3CHO CH3CH2OH CH3CH2Br CH3CH2MgBr CH3CH=CHCH3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芳香烃
【解析】【解答】(1)C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和碳碳双键;
(2)根据E、F的结构简式,E中的一个I原子H原子消去形成一个碳碳双键生成E,属于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的消去反应,则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D→E的反应还可以由D( )中碳碳双键中顶端的碳原子与羧基中的氧形成一个六元环,得到副产物X(分子式为C9H7O2I),则 X的结构简式 ;
(4)F的结构简式为 ,其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醛基;碱性水解后酸化,其中一种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酯基,且该酯基水解后形成酚羟基;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5)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醇和溴化氢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溴乙烷,溴乙烷在乙醚作催化剂与Mg发生反应生成CH3CH2MgBr,CH3CH2MgBr与乙醛反应后在进行酸化,生成CH3CH=CHCH3,CH3CH=CHCH3在加热条件下断开双键结合生成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CH3CH2OH CH3CHO
CH3CH2OH CH3CH2Br CH3CH2MgBr CH3CH=CHCH3 。
【分析】(1)根据C的结构简式分析判断官能团;
(2)根据E、F的结构简式和结构中化学键的变化分析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3)根据D( )中碳碳双键断键后的连接方式分析判断;
(4)根据题给信息分析结构中的官能团的类别和构型;
(5)结合本题中合成流程中的路线分析,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醇和溴化氢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溴乙烷,溴乙烷在乙醚作催化剂与Mg发生反应生成CH3CH2MgBr,CH3CH2MgBr与乙醛反应后在进行酸化,生成CH3CH=CHCH3,CH3CH=CHCH3在加热条件下断开双键结合生成 。
1 / 1福建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新高考)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春季复工、复学后,公用餐具消毒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可直接用作公用餐具消毒剂的是( )
A.95%的乙醇溶液 B.40%的甲醛溶液
C.次氯酸钠稀溶液 D.生理盐水
【答案】C
【知识点】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 95%乙醇使菌体表面蛋白迅速变性凝固,妨碍乙醇再渗入,不能起到消毒的效果,故A不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故B不符合题意;
C.次氯酸钠稀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且产物无毒,故C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不能消毒杀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日常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杀菌;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水溶液,没有消毒杀菌的功效。
2.(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8NA
B.常温下,将2.8g铁块投入足量浓硝酸中,转移0.15NA电子
C.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25℃时,pH=4的CH3COOH溶液中H+的数目为10-4NA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均为CH2,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0.4mol CH2,一个CH2中含有2个C—H键,故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8NA,A符合题意;
B.常温下,将2.8g铁块投入足量浓硝酸中,铁钝化,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C不符合题意;
D.题中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出25℃时,pH=4的CH3COOH溶液中H+的数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考查的是最简式相同的混合物中碳氢键的个数
B.考查的是铁的钝化
C.考查的是可逆反应
D.溶液体积未知
3.(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磷酸氯喹可在细胞水平上有效抑制2019- 病毒。氯喹是由喹啉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得的,氯喹和喹啉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氯喹和喹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喹的分子式为
B.氯喹分子中三个氮原子可处在同一个平面
C.氯喹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中和反应
D.喹啉的一氯代物有5种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氯喹的分子式为 ,A不符合题意;
B.氯喹中支链上所有碳原子和N原子都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N原子都不位于同一个平面上,B不符合题意;
C.氯喹分子中含有苯环和双键,可以与 发生加成反应,氯喹中有亚氨基,呈碱性,故能发生中和反应,C符合题意;
D.喹啉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7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结构式即可写出分子式
B.考查的是氮原子的成键特点,三角锥型
C.考查的是加成反应和氨基的碱性
D.考查的是喹啉的一氯代物,有七个位置可以取代
4.(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下列实验装置及相应操作正确的是( )
A.图甲可用于配制250mL 0.100mol/L硫酸溶液时定容操作
B.图乙可用于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后,直接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
C.图丙可用于胆矾结晶水含量测定
D.图丁可用于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
【答案】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 图甲不可用于配制250mL 0.100mol/L硫酸溶液时定容操作,在接近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故A不符合题意;
B. 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发生水解后,要先用NaOH溶液中和硫酸至中性或弱碱性,再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灼烧固体用坩埚,图丙可用于胆矾结晶水含量测定,故C符合题意;
D. 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用蒸馏的方法,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中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考查的是定容时胶头滴管的使用
B.醛基的检验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加热可以使胆矾中的结晶水失去
D.蒸馏法制取乙醇,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
5.(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某种固体消毒剂广泛用于游泳池消毒,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W和Z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做灭火剂
B.原子半径:W>X>Y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W
D.该化合物中X、Y、Z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碳和氯组成的四氯化碳可以做灭火剂,故A不符合题意;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C>N>O,故B不符合题意;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CO3,选项中没有说明最高价,不能比较酸性,故C符合题意;
D.根据N、O、Cl的原子结构和该消毒剂中各原子的成键特点,该化合物中N、O、Cl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成键情况,可以确定W是C,X是N,Y是O,Z是Cl
A.考查的形成化合物的作用
B.考查同一周期的原子半径比较
C.强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才有意义
D.考查的是否满足最外层电子8个电子稳定结构
6.(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
B.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 溶液:
C.向 溶液中通入 气体: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 溶液与稀硫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 ,A符合题意;
B.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Fe3+先与OH-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B不符合题意;
C.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不发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氢氧根不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考查的硫酸硫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B.考查的反应的先后顺序
C.考查的是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D.考查的是反应中量的问题,1mol碳酸氢根只能消耗1mol氢氧根
7.(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电导率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与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速率有关。图甲为相同电导率盐酸和醋酸溶液升温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曲线,图乙为相同电导率氯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升温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曲线2可推测:温度升高可以提高离子迁移速率
B.由曲线4可推测:温度升高,醋酸钠电导率变化与醋酸根的水解平衡移动有关
C.由图甲、乙可判定:相同条件下,盐酸的电导率大于醋酸的电导率,可能的原因是 的迁移速率大于 的迁移速率
D.由图甲、乙可判定:两图中电导率的差值不同,与溶液中 的浓度和迁移速率有关
【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曲线2电导率增大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促进了醋酸的电离,离子浓度增大,不能推测出温度升高可以提高离子迁移速率,A符合题意;
B.由曲线4可推测温度升高,醋酸钠电导率变化与氯化钠未完全一致,说明醋酸钠的水解平衡可能是影响电导率的因素之一,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甲、乙可判定:相同条件下,盐酸的电导率大于醋酸的电导率,可能的原因是 的迁移速率大于 的迁移速率,也可能是受醋酸电离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电导率的差值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与 的迁移速率和 的迁移速率有关,或与醋酸的电离、醋酸根离子的水解有关,即与溶液中 的浓度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图二只是说明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B.考查的温度变化影响平衡移动
C.考查的阴离子对电导率的影响
D.考查的水解和电离对电导率的影响
8.(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采用(NH4)2SO4和 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平行放置的两块不锈钢板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将废铅膏(主要成分为PbO2)平铺在阴极板上,可得到铅单质。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铅回收工艺,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阴极板的电极反应为
B.电子由阳极板沿阳极导杆移向外接电源正极
C.电解过程中,OH-向阴极板迁移
D.标准状况下,外电路中每转移4mol电子,阳极板产生22.4LO2
【答案】C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题干交待“将废铅膏(主要成分为PbO2)平铺在阴极板上,可得到铅单质”,则阴极板发生PbO2得电子生成Pb的反应,这也是电解回收铅的目的,电极反应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电子由阳极流入正极,再由负极流向阴极,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故C符合题意;
D.阳极发生反应 ,每转移4mol电子,阳极板产生1molO2,即22.4LO2(标准状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的是电解池的原理,阳极聚集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氢氧根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聚集大量的铵根离子,二氧化铅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铅单质。根据阴极的电极式即可计算出生成氧气的量
9.(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工业上利用 对烟道气进行脱硝(除氮氧化物)的SCR技术具有效率高、性能可靠的优势。SCR技术的原理为 和NO在催化剂( )表面转化为 和 ,反应进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反应方程式为
B. 是脱硝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C.升高温度,脱硝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大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D.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是“H的移除”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由已知“SCR技术的原理为 和NO在催化剂( )表面转化为 ”可知总反应的方程式为 ,A说法不符合题意;
B.观察相对能量-反应进程曲线知,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经过一定的反应形成了 , 又经过反应得到 ,所以 是脱硝反应的活性中间体,B说法不符合题意;
C.起始相对能量高于终态,说明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会逆向移动,所以升高温度后,脱硝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C说法符合题意;
D.相对能量-反应进程曲线表明,全过程只有H的移除过程势能升高,这是一个需要吸收能量越过能垒的反应,其速率是全过程几个反应中最慢的,决定了反应的速率,是总反应的速控步骤,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的是用催化剂价格氨气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水的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反应方程式。根据能量的到底,可以确定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逆反应的增大程度大于正反应。
10.(2020高二下·海淀期末)室温时,向 20 mL 0.1 mol·L 1 的两种酸 HA、HB 中分别滴加0.1 mol·L 1 NaOH 溶液, 其 pH 变化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I、I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 NaA 溶液中滴加 HB 可产生 HA
B.滴加 NaOH 溶液至 pH=7 时,两种溶液中 c(A-)=c(B-)
C.a 点,溶液中微粒浓度:c(A-) > c(Na+)
D.滴加 20 mL NaOH 溶液时,I 中 H2O 的电离程度大于 II 中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和滴定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0.1 mol·L 1 HB溶液的pH小于等浓度的HA溶液,说明HB的酸性强于HA,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向NaA 溶液中滴加 HB 可产生 HA,A不符合题意;
B. 由于HB的酸性强于HA,等浓度的HB溶液和HA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pH=7 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不同,溶液中c(Na+)不同,则两种溶液中 c(A-)一定不等于c(B-),B符合题意;
C. a点为等浓度的HA和NaA混合液,溶液呈酸性,说明HA的电离大于NaA的水解,溶液中微粒浓度:c(A-)>c(Na+),C不符合题意;
D. 滴加 20 mL NaOH 溶液时,等浓度的HB溶液和HA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B和NaA,由于HB的酸性强于HA,则NaA的水解程度大于NaB,Ⅰ中H2O的电离程度大于Ⅱ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HB的酸性强于HA,等浓度的HB溶液和HA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7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不同,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分别存在c(B-)=c(Na+)、c(A-)=c(Na+),溶液中c(Na+)不同,则两种溶液中c(A-)和c(B-)不同。
二、综合题
11.(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氨基甲酸铵 是一种易分解、易水解的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难溶于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
反应原理:
实验室可选用下列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 。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其中加入的固体可 (填名称);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a→ →j k← ←b(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2)装置Ⅱ的优点是 。
(3)装置Ⅵ中,采用冰水浴的原因为 ;当 液体中产生较多晶体悬浮物时即停止反应, (填操作名称)得到粗产品。为了将所得粗产品干燥,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标号)
A.蒸馏 B.高压加热烘干 C.真空微热烘干
(4)某同学认为这套装置制得的氨基甲酸铵易变质,同时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改进了装置,具体做法是 ,其作用为 。
【答案】(1)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氢氧化钠(或氧化钙或碱石灰);dc;fe←gh;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2)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 分解
(3)过滤;C;装置Ⅵ中长玻璃管外接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
(4)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仪器A为三颈烧瓶;浓氨水和NaOH固体或CaO等混合可以放出氨气,所以A中加入的固体可NaOH固体或CaO;用碱石灰干燥氨气,通入反应装置Ⅲ,从d口进,c口出,装置Ⅱ生成 ,除去 中的HCl用装置Ⅴ,长进短出,然后通入装置Ⅳ用浓硫酸干燥,则仪器连接顺序为a→dc→j k←fe←gh←b;
(2)装置Ⅱ为简易启普发生器,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3) ,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氨基甲酸铵受热易分解,低温可以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氨基甲酸铵分解;分离固体物质与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氨基甲酸铵受热易分解,所以采取减压低温烘干,即真空微热烘干;
(4)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则应在装置Ⅵ中长玻璃管外接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分析】用装置Ⅰ制备氨气,通过装置Ⅲ干燥氨气,把氨气通过j口通入装置Ⅵ;用装置Ⅱ制备二氧化碳,通过装置Ⅴ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通过装置Ⅳ干燥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通过k口通入装置Ⅵ,在装置Ⅵ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
12.(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镉(Cd)可用于制作某些发光电子组件。一种以镉废渣(含CdO及少量ZnO、CuO、MnO、FeO杂质)为原料制备镉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Cu(OH)2和 (填化学式)。
(2)“氧化”时KMnO4的还原产物是MnO2,该步骤中除铁、除锰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3)“置换”中镉置换率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n的理论用量以溶液中Cd2+的量为依据。
①实际生产中 比值最佳为1.3,不宜超过该比值的原因是 。
②若需置换出112kgCd,且使镉置换率达到98%,实际加入的Zn应为 kg。
(4)“置换”后滤液溶质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5)“熔炼”时,将海绵镉(含Cd和Zn)与NaOH混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反应釜内无明显气泡产生时停止加热,利用Cd与Na2ZnO2的 不同,将Cd从反应釜下口放出,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答案】(1)CaSO4
(2)3Fe2++MnO4-+7H2O=MnO2↓+3 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
(3)锌粉用量过多会增加成本;海绵镉的纯度降低;熔炼中NaOH的用量过多增加成本;86.2
(4)ZnSO4
(5)Zn+2NaOH Na2ZnO2+H2↑;密度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硫酸钙微溶于水,“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Cu(OH)2和CaSO4,故答案为:CaSO4;
(2)“氧化”时KMnO4的还原产物是MnO2,该步骤中除铁、除锰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3Fe2++MnO4-+7H2O=MnO2↓+3 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故答案为:3Fe2++MnO4-+7H2O=MnO2↓+3 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
(3)①实际生产中 比值最佳为1.3,如果超过该比值,锌粉用量过多会增加成本;生成的海绵镉的纯度会降低;熔炼中NaOH的用量过多,也会增加成本,故答案为:锌粉用量过多会增加成本;海绵镉的纯度降低;熔炼中NaOH的用量过多增加成本;
②锌置换镉的反应为Cd2++Zn=Cd+Zn2+,若需置换出112kgCd,且使镉置换率达到98%,实际加入的Zn的质量为 ×65kg/kmol×1.3=86.2kg,故答案为:86.2;
(4)根据流程图,“氧化”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Cd2+和Zn2+,因此加入锌“置换”后滤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ZnSO4,故答案为:ZnSO4;
(5)“熔炼”时,将海绵镉(含Cd和Zn)与NaOH混合反应,锌被NaOH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NaOH Na2ZnO2+H2↑。当反应釜内无明显气泡产生时停止加热,Cd液体与Na2ZnO2的密度不同,将Cd从反应釜下口放出,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故答案为:Zn+2NaOH Na2ZnO2+H2↑;密度。
【分析】根据流程图,镉废渣(含CdO及少量ZnO、CuO、MnO、FeO杂质),破碎后加入稀硫酸溶解,溶液中含有多种硫酸盐,加入石灰乳调节pH=5,沉淀除去Cu(OH)2和硫酸钙,在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将Mn2+氧化生成二氧化锰沉淀;在滤液中再加入锌置换出Cd,得到海绵镉,海绵镉用氢氧化钠溶解其中过量的锌,得到镉和Na2ZnO2,据此分析解答。
13.(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羰基硫(COS)广泛存在于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中,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引起大气污染,石油化工中产生的羰基硫可通过以下方法脱除。
(1)Ⅰ.干法脱除:在催化剂存在下,COS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
i. COS(g)+H2(g) H2S(g)+CO(g)△H1=-17kJ/mol
ii. COS(g)+4H2(g) H2S(g)+CH4(g)+H2O(g) △H2
已知:CH4(g)+H2O(g) CO(g)+3H2(g)△H=+206kJ/mol,则△H2= 。
(2)T1℃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COS和4molH2,发生反应i和ii。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体系压强减少了20%,CO的体积分数为10%且其平衡分压为P1。
①0-5min内,v(COS)= 。
②反应i的平衡常数K= 。
③若在起始温度为T1℃的绝热容器中重复上述实验,H2的平衡分压P2 P1(填“>”“=”或“<”),理由为 。
(3)Ⅱ.湿法脱除:原理为COS+4OH-=S2-+CO32-+2H2O。温度为293K时,将COS以固定流速匀速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测得体系内c(S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增大NaOH溶液的初始浓度,COS的吸收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判断依据为 。
(4)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少量溴水,也能吸收COS并得到澄清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223kJ/mol
(2)0.018mol·L-1·min-1;2.25;>;反应i和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氢气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分压增大;升高温度,气体总压强增大
(3)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c(OH-)不断减小,但曲线的斜率(代表反应速率)不变
(4)COS+4Br2+12NaOH=Na2CO3+Na2SO4+8NaBr+6H2O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Ⅰ. (1)已知i COS(g)+H2(g) H2S(g)+CO(g)△H1=-17kJ/mol;
iii:CH4(g)+H2O(g) CO(g)+3H2(g)△H=+206kJ/mol;
根据盖斯定律由i-iii可得反应COS(g)+4H2(g) H2S(g)+CH4(g)+H2O(g)△H2=-17 kJ/mol-206kJ/mol=-223kJ/mol;
(2) ①根据分析可知平衡时n(COS)=0.1 mol,所以△n(COS)=0.9mol,容器体积为10L,所以v(COS)= = 0.018mol·L-1·min-1;
②根据分析可知平衡时n(COS)=0.1mol,n(H2)=1.6mol,n(CO)=0.4mol,n(H2S)=0.9mol,反应i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所以可以用物质的量来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K= =2.25;
③反应i和ii均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逆移,氢气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分压增大;升高温度,气体总压强增大,所以P2>P1;
Ⅱ.(3)随着反应的进行,c(OH-)不断减小,但曲线的斜率(代表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增大NaOH溶液的初始浓度,COS的吸收速率不变;
(4)溴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COS中S元素氧化成硫酸根,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方程式为COS+4Br2+12NaOH=Na2CO3+Na2SO4+8NaBr+6H2O。
【分析】(2)设平衡时体系内n(CO)=x mol,初始投料为1molCOS和4molH2,根据反应方程式COS(g)+H2(g) H2S(g)+CO(g)可知,此反应消耗的ni(COS)= ni(H2)=x mol,生成的ni(H2S)=x mol;
设平衡时体系内n(COS)=y mol,则反应ii消耗的nii(COS)=(1-x-y)mol,根据方程式COS(g)+4H2(g) H2S(g)+CH4(g)+H2O(g)可知,此反应消耗的nii(H2)=4(1-x-y)mol,生成的nii(H2S)= nii(CH4)= nii(H2O)=(1-x-y)mol;
所以此时容器中n(COS)=y mol,n(H2)=4mol-xmol-4(1-x-y)mol=(3x+4y)mol,n(CO)=x mol,n(H2S)=x mol+(1-x-y)mol=(1-y)mol,nii(CH4)= nii(H2O)=(1-x-y)mol;
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压强减少了20%,恒容密闭容器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 ,CO的体积分数为10%,所以 ,解得x=0.4mol,y=0.1mol;
所以平衡时n(COS)=0.1mol,n(H2)=1.6mol,n(CO)=0.4mol,n(H2S)=0.9mol,n(CH4)= n(H2O)=0.5mol。
三、结构与性质
14.(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镓(Ga)、锗(Ge)、硅(Si)、硒(Se)的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如砷化镓、磷化镓等都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测控、光纤通讯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硒常用作光敏材料,基态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与硒同周期的p区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大于硒的元素有 种; 的空间构型是 。
(2)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Ga As(填“大于”或“小于”,后同),第一电离能Ga As。
(3)GaN、GaP、GaAs都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熔点如表所示,分析其变化原因: 。
GaN GaP GaAs
熔点 1700℃ 1480℃ 1238℃
(4)GaN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已知六棱柱底边边长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①晶胞中镓原子采用六方最密堆积,每个镓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镓原子数目为 。
②从GaN晶体中“分割”出的平行六面体如图乙。若该平行六面体的高为 ,GaN晶体的密度为 (用 表示)。
【答案】(1);3;平面正三角形
(2)大于;小于
(3)三者均为原子晶体,原子半径:N
Ga-P>Ga-As,故熔点降低
(4)12;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1)硒是34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根据分析可知同周期中只有As、Br、Kr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硒, 的空问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故答案为: ;3;平面正三角形;
(2)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因此镓原子的半径大于砷原子的半径,砷原子处于第ⅤA族,其4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较大,因此砷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镓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故答案为:大于;小于;
(3)原子晶体中各原子之间是靠共价键连接的,在成键数相同的情况下,共价键的强度受成键原子的半径大小影响,半径越小则键能越大,N、P、As同属第ⅤA族,因此三种物质的结构相似,而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
Ga-P>Ga-As,故熔点降低;
(4)①从六方晶胞的面心原子分析,上、中、下分别有3、6、3个配位原子,故镓原子的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12;
②根据分析得出化学式为 ,质量为 ,该六棱柱的底面为正六边形,边长为 ,底面的面积为6个边长为 的正三角形面积之和,因此该底面的面积为 ,高为 ,因此体积为 ,代入密度公式可知, 。故答案为: ;
【分析】(1)考查的是基态 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关系,和三氧化硒的空间构型
(2)考查的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和第一电离能的比较
(3)考查的熔点的影响因素是键长,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4)①求出Ga的配位数即可②根虎晶胞占位,求出化学式,求出单个晶胞的体积和质量,根据ρ=m/v计算密度
15.(2021高三下·福建开学考)G是具有抗菌作用的白头翁素衍生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1)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和 。
(2)E→F的反应类型为 。
(3)D→E的反应有副产物X(分子式为C9H7O2I)生成,写出X的结构简式: 。
(4)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碱性水解后酸化,其中一种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请写出以乙醇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答案】(1)酯基;碳碳双键
(2)消去反应
(3)
(4)
(5)CH3CH2OH CH3CHO CH3CH2OH CH3CH2Br CH3CH2MgBr CH3CH=CHCH3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芳香烃
【解析】【解答】(1)C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和碳碳双键;
(2)根据E、F的结构简式,E中的一个I原子H原子消去形成一个碳碳双键生成E,属于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的消去反应,则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D→E的反应还可以由D( )中碳碳双键中顶端的碳原子与羧基中的氧形成一个六元环,得到副产物X(分子式为C9H7O2I),则 X的结构简式 ;
(4)F的结构简式为 ,其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醛基;碱性水解后酸化,其中一种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酯基,且该酯基水解后形成酚羟基;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5)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醇和溴化氢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溴乙烷,溴乙烷在乙醚作催化剂与Mg发生反应生成CH3CH2MgBr,CH3CH2MgBr与乙醛反应后在进行酸化,生成CH3CH=CHCH3,CH3CH=CHCH3在加热条件下断开双键结合生成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CH3CH2OH CH3CHO
CH3CH2OH CH3CH2Br CH3CH2MgBr CH3CH=CHCH3 。
【分析】(1)根据C的结构简式分析判断官能团;
(2)根据E、F的结构简式和结构中化学键的变化分析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3)根据D( )中碳碳双键断键后的连接方式分析判断;
(4)根据题给信息分析结构中的官能团的类别和构型;
(5)结合本题中合成流程中的路线分析,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醇和溴化氢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溴乙烷,溴乙烷在乙醚作催化剂与Mg发生反应生成CH3CH2MgBr,CH3CH2MgBr与乙醛反应后在进行酸化,生成CH3CH=CHCH3,CH3CH=CHCH3在加热条件下断开双键结合生成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