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杨柳青》教学设计
【授 课 人】:
【课 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新课程标准使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家乡美》第一课的内容,是一篇歌曲教学。《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同时也是曲牌名。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歌词内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表达,第二部分则全由有着浓郁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形成了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江苏民歌欢快、活泼、风趣的风格特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歌”歌曲旋律的起伏流动,展示着地方民歌“依字行腔”的典型特征。因此,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江苏民歌地域特色,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学生,在一至三年级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体验了多首地方性民歌,例如一年级的江西童谣《小宝宝睡着了》、二年级的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客则》、三年级的四川民歌《放牛山歌》等,并且在三年级下册的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中已经初步接触方言歌曲,对地方性民歌已经有了浅显了解。本课江苏民歌《杨柳青》不仅是方言歌曲,其题目更是曲牌,这是学生音乐小学学习阶段初次接触的名词,对于其背后的相关知识文化理解,还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有效性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歌曲《杨柳青》的学习中,通过诗词“曲牌”——“忆江南”引发学生体验诗歌那水乳交融紧密关系的同时,学习江南江苏扬州曲牌民歌——《杨柳青》,并通过地方语言语调与民歌音调的关系梳理,引导学生理解民歌 “依字行腔”的典型特征。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并通过对民歌相关文化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喜爱。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音乐聆听、节奏感知、歌词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准确把握江苏民歌风格;
2.其次通过诗词《忆江南》,掌握课题“曲牌”意义;
3.并通过旋律线与语音语调线的板书重叠,体验民歌“依字行腔”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能用轻快、活波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通过体会江苏方言特点,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浓郁地方风格特点,并用轻快、活波的声音演唱《杨柳青》。
【教学难点】
了解曲牌,并掌握民歌“ 依字行腔”特点;
2.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民歌。
【教学与学法】
教法:情景创设法、对比欣赏法;
学法:体验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音响、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看江南
情境创设 诗词入课
模仿“春风”发声练习;
创设“江南行”情境,学生在《茉莉花》音乐背景中赏景;
4.吟唱《忆江南》引导学生——对曲牌的认识,引出课题《杨柳青》。
随教师音乐律动走进教室;
发声练习;
体会诗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1.创设“江南行”情境,并通过诗词“曲牌”《忆江南》引发学生相关音乐文化了解。
二、唱江南
二、唱江南 (一)聆听范唱 音乐感知
1.教师范唱《杨柳青》,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绪;
2.引导学生在歌曲xx xo 节奏处拍手,并体验节奏带来的欢快、活泼音乐风格。
(二)乐句学唱 衬词体验
1. 通过师生接龙方式,进行歌曲第二部分——歌曲难点乐句旋律学唱;
2.引导生读歌词,体验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3.演唱衬词——师生接龙演唱衬词,引导生体会歌曲韵味。
(三)内容深入 情感表达
1.聆听歌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再听旋律,师画出旋律线,为“依字行腔”埋下伏笔;
3.引导学生将歌词填入歌曲,自主学习演唱;
4. 出示完整歌谱,引导学生用自然、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全曲;(师进行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倾情演唱,展现民歌风格。)
(四)亲近方言 “行腔感知”
1.师方言演唱,生对比欣赏,体验江苏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zh、ch、sh唱为z、c、s,平舌发音。
2.师引导学生体验方言的语音语调线,语调与乐调相重叠,体验民歌特点——“依字行腔”。
3.引导学生用自然、活泼、欢快的方言演唱全曲。
1.聆听范唱,体验情绪;
2.节奏感知,xx xo 处拍手体验。
1.接龙唱歌谱,学习难点乐句;
2.衬词演唱,体会衬词对歌曲韵味重要性。
1.聆听第一部分,体会歌曲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2.右手画旋律线,感知音乐起伏;
3.自主填词演唱;
4.用自然、活泼、欢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1.对比聆听,体验方言魅力;
2.用方言有节奏读歌词,体会语调起伏,感受“依字行腔”。
3.用方言完整演唱歌曲。
从倾听入手,通过节奏感知,体验歌曲欢快情绪。
以接龙方式学唱旋律、感知衬词、演唱衬词,降低歌曲学习难度。
通过旋律线体会江南民歌细腻婉转的曲调特点,并为民歌“依字行腔”特点埋下伏笔;
从歌曲旋律线与方言语音语调线的感知,体会民歌“依字行腔”特点,了解音乐相关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顾江南
1.在老师引导下,围绕诗词《忆江南》引导学生分组,“依字行腔”创作新曲牌;
2.引导学生尝试演唱自创曲牌。 1.诵读《忆江南》,分组画出语音语调线;
2.尝试演唱自创曲牌。
从了解曲牌,到有方法的自创曲牌,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四、总结 1.情感升华,课堂总结;
2.激发学生课下关注民族音乐文化。 回味思考,体会音乐文化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