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哪项不属于水螅有利于捕食和防御的特点(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水螅的触手处刺细胞最多
C.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D.有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2.(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身体比较柔软,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B.软体动物都是水生的
C.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贝壳由斧足的分泌物形成
D.缢蛏身体结构中的出水管和入水管是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3.(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壁虎、蜥蜴、海龟等动物的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其意义是( )
①保护身体 ②辅助呼吸 ③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④保温,有助于维持恒定体温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0八上·巫山期中)下列关于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通常左右侧扁,属于扁形动物
C.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的
D.鱼生活在水中,只靠鳍进行运动
5.(2020八上·黑龙江期末)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鱼类的洄游 ②鸟类的迁徙 ③美国红雀喂金鱼
④大山雀偷饮牛奶 ⑤猫捉老鼠 ⑥蜘蛛结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6.(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的是( )
A.一对雌雄企鹅见面时一起摇头
B.萤火虫发光
C.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D.蚊子飞行发出嗡嗡声
7.(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发霉的橘子上生长一种大家熟悉的霉菌——青霉(如图),下列选项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橘皮上的菌斑是青霉的菌落
B.青霉的菌丝和孢子呈青绿色
C.③可以吸收有机物和水分
D.青霉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或抑制细菌
8.(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谈“毒”色变,如新冠病毒直到现在仍然困扰着世界人民,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B.由遗传物质外壳和内部蛋白质构成
C.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
D.有细胞结构,能分解有机物
9.(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聚焦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的多样性
B.为了增加生物多样性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
C.每种生物都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禁止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0.(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不能体现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是( )
A.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B.各种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每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
C.动物的粪便或遗体经分解者分解后,能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的无机盐
D.动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二、综合题
1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动物是我们这学期认识的十一类动物中的几种代表动物,看图并回答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 门,这是因为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的;
(2)蟾蜍和蜂鸟都有辅助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和 辅助呼吸;
(3)用手触摸蜜蜂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包裹着坚韧的 ;
(4)猫在生殖发育方面特有的特征是 。
12.(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慢跑和步行快走都是非常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对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状态效果很好。下图分别是骨骼肌和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骨骼肌一般是由肌腱和 组成,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收缩/舒张)状态。一般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 系统的调控下完成的。
(2)运动离不开灵活的关节,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A 以及B 内的滑液使关节更灵活。
(3)运动不当可能会导致受伤,下面这些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
①运动前应活动关节、拉伸肌肉 ②运动强度要适当 ③为了获得足够能量,运动前要大量进食
④必要时佩戴护腕、护膝等 ⑤运动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骨骼健壮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4)运动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通过 作用直接提供的。
三、实验探究题
13.(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 。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 B.接种
C.观察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其中培养基主要为细菌提供 。
(3)依据丙同学的叙述,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标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设计3号的目的是 。科学的讲,3号能否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理由是 。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利于向各个方向捕食和防御敌害,不符合题意。
B.水螅体表有刺细胞,在触手处刺细胞最多,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不符合题意。
C.水螅生活在淡水中,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此项与捕食和防御无关,符合题意。
D.腔肠动物有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答案】D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A.软体动物身体比较柔软,体外有的有贝壳保护如河蚌,但有的贝壳内化成内壳,如鱿鱼,A不符合题意。
B.软体动物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如蜗牛是软体动物,生活在陆地,B不符合题意。
C.双壳类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外套膜分泌的物质能形成贝壳,C不符合题意。
D.缢蛏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氧气和食物颗粒,排出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3.【答案】A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①③爬行动物皮肤干燥,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有利于保护身体,减少水分散失,故①③正确;
②而鳞片或甲不能辅助呼吸,故②错误;
④壁虎、蜥蜴、海龟为变温动物,无法维持恒定体温,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4.【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的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鱼属于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类,A正确。
B.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而鱼属于鱼类,不属于扁形动物,B错误。
C.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不是同时张合,C错误。
D.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进行运动,D错误。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中间大两头小,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 ,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5.【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分析】①鱼类的洄游, ②鸟类的迁徙 ,③美国红雀喂金鱼,⑥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④大山雀偷饮牛奶 ,⑤猫捉老鼠,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6.【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一对雌雄企鹅见面时一起摇头,属于动物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B.萤火虫是利用闪光(灯语)进行交流的。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雌虫。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蛾类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不属于信息交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7.【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所以,图示表示发霉的橘子,是一个青霉的菌落, 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孢子囊呈青绿色,菌丝无色, B符合题意。
C.青霉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不能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所以,③菌丝可以吸收有机物和水分,C不符合题意。
D.青霉素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故青霉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或抑制细菌,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8.【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A符合题意。
BCD.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不能说每一种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而应该说每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0.【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C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CD不符合题意。
B.各种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每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体现的是动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不能体现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1.【答案】(1)环节动物;体节
(2)皮肤;气囊
(3)外骨骼
(4)胎生哺乳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
(2)蟾蜍属于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需要依靠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蜂鸟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能暂时贮存气体,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3)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但能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利于适应陆地上干旱的生活。
(4)猫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这种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环节动物、体节;(2)皮肤、气囊;(3)外骨骼;(4)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简单,熟记即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2.【答案】(1)肌腹;收缩;神经
(2)关节软骨;关节腔
(3)C
(4)呼吸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骨骼肌一般是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而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一般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
(2)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A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起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
(3)运动不当可能会导致受伤,因此①运动前应活动关节、拉伸肌肉、②运动强度要适当、④必要时佩戴护腕、护膝等,但是③为了获得足够能量,运动前要大量进食不利于消化、⑤运动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越有不利于骨骼健壮。故答案为:C。
(4)人体运动需要能量供应。营养物质与氧一起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3.【答案】(1)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
(2)D→B→A→C;有机物
(3)形成对照;不可以;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会进入培养皿内,因此有两个变量
(4)细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根据甲提出的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我们可以作出假设: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或吸收前细菌较洗手后多等合理的假设。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第二步,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真菌;第三步,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即D→B→A→C。
(3)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1号和2号是实验组;3号是对照组。故设计3号的目的是形成对照。3号和2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否接种细菌。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设计3号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它最适合与2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否接种细菌。②严格讲,对1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因为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必须在无菌环境中操作。
(4)细菌的菌落特点为: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绒毛状或絮状,呈现红、黄、黑、褐等颜色。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 / 1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哪项不属于水螅有利于捕食和防御的特点(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水螅的触手处刺细胞最多
C.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D.有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答案】C
【知识点】腔肠动物
【解析】【解答】A.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利于向各个方向捕食和防御敌害,不符合题意。
B.水螅体表有刺细胞,在触手处刺细胞最多,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不符合题意。
C.水螅生活在淡水中,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此项与捕食和防御无关,符合题意。
D.腔肠动物有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身体比较柔软,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B.软体动物都是水生的
C.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贝壳由斧足的分泌物形成
D.缢蛏身体结构中的出水管和入水管是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答案】D
【知识点】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A.软体动物身体比较柔软,体外有的有贝壳保护如河蚌,但有的贝壳内化成内壳,如鱿鱼,A不符合题意。
B.软体动物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如蜗牛是软体动物,生活在陆地,B不符合题意。
C.双壳类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外套膜分泌的物质能形成贝壳,C不符合题意。
D.缢蛏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氧气和食物颗粒,排出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3.(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壁虎、蜥蜴、海龟等动物的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其意义是( )
①保护身体 ②辅助呼吸 ③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④保温,有助于维持恒定体温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①③爬行动物皮肤干燥,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有利于保护身体,减少水分散失,故①③正确;
②而鳞片或甲不能辅助呼吸,故②错误;
④壁虎、蜥蜴、海龟为变温动物,无法维持恒定体温,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4.(2020八上·巫山期中)下列关于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脊椎动物
B.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通常左右侧扁,属于扁形动物
C.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的
D.鱼生活在水中,只靠鳍进行运动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的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鱼属于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类,A正确。
B.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而鱼属于鱼类,不属于扁形动物,B错误。
C.鱼在呼吸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不是同时张合,C错误。
D.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进行运动,D错误。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中间大两头小,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 ,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5.(2020八上·黑龙江期末)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鱼类的洄游 ②鸟类的迁徙 ③美国红雀喂金鱼
④大山雀偷饮牛奶 ⑤猫捉老鼠 ⑥蜘蛛结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分析】①鱼类的洄游, ②鸟类的迁徙 ,③美国红雀喂金鱼,⑥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④大山雀偷饮牛奶 ,⑤猫捉老鼠,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6.(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的是( )
A.一对雌雄企鹅见面时一起摇头
B.萤火虫发光
C.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D.蚊子飞行发出嗡嗡声
【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一对雌雄企鹅见面时一起摇头,属于动物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B.萤火虫是利用闪光(灯语)进行交流的。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雌虫。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蛾类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不属于信息交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7.(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发霉的橘子上生长一种大家熟悉的霉菌——青霉(如图),下列选项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橘皮上的菌斑是青霉的菌落
B.青霉的菌丝和孢子呈青绿色
C.③可以吸收有机物和水分
D.青霉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或抑制细菌
【答案】B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所以,图示表示发霉的橘子,是一个青霉的菌落, 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孢子囊呈青绿色,菌丝无色, B符合题意。
C.青霉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不能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所以,③菌丝可以吸收有机物和水分,C不符合题意。
D.青霉素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故青霉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或抑制细菌,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8.(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谈“毒”色变,如新冠病毒直到现在仍然困扰着世界人民,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B.由遗传物质外壳和内部蛋白质构成
C.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
D.有细胞结构,能分解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A符合题意。
BCD.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9.(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聚焦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的多样性
B.为了增加生物多样性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
C.每种生物都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禁止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不能说每一种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而应该说每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0.(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下列不能体现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是( )
A.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B.各种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每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
C.动物的粪便或遗体经分解者分解后,能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的无机盐
D.动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C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CD不符合题意。
B.各种动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每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体现的是动物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不能体现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二、综合题
11.(2021八下·江油开学考)如图动物是我们这学期认识的十一类动物中的几种代表动物,看图并回答问题。
(1)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 门,这是因为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构成的;
(2)蟾蜍和蜂鸟都有辅助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和 辅助呼吸;
(3)用手触摸蜜蜂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包裹着坚韧的 ;
(4)猫在生殖发育方面特有的特征是 。
【答案】(1)环节动物;体节
(2)皮肤;气囊
(3)外骨骼
(4)胎生哺乳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在生物分类中,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
(2)蟾蜍属于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需要依靠裸露的皮肤辅助呼吸,蜂鸟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能暂时贮存气体,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3)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但能保护内部柔软的结构,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利于适应陆地上干旱的生活。
(4)猫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这种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环节动物、体节;(2)皮肤、气囊;(3)外骨骼;(4)胎生哺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简单,熟记即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2.(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慢跑和步行快走都是非常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对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状态效果很好。下图分别是骨骼肌和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骨骼肌一般是由肌腱和 组成,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收缩/舒张)状态。一般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 系统的调控下完成的。
(2)运动离不开灵活的关节,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A 以及B 内的滑液使关节更灵活。
(3)运动不当可能会导致受伤,下面这些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
①运动前应活动关节、拉伸肌肉 ②运动强度要适当 ③为了获得足够能量,运动前要大量进食
④必要时佩戴护腕、护膝等 ⑤运动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骨骼健壮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4)运动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通过 作用直接提供的。
【答案】(1)肌腹;收缩;神经
(2)关节软骨;关节腔
(3)C
(4)呼吸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骨骼肌一般是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而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一般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
(2)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A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起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
(3)运动不当可能会导致受伤,因此①运动前应活动关节、拉伸肌肉、②运动强度要适当、④必要时佩戴护腕、护膝等,但是③为了获得足够能量,运动前要大量进食不利于消化、⑤运动量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越有不利于骨骼健壮。故答案为:C。
(4)人体运动需要能量供应。营养物质与氧一起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三、实验探究题
13.(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 。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 B.接种
C.观察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其中培养基主要为细菌提供 。
(3)依据丙同学的叙述,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标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设计3号的目的是 。科学的讲,3号能否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理由是 。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 (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答案】(1)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
(2)D→B→A→C;有机物
(3)形成对照;不可以;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会进入培养皿内,因此有两个变量
(4)细菌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根据甲提出的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我们可以作出假设: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不一样多或吸收前细菌较洗手后多等合理的假设。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第二步,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真菌;第三步,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即D→B→A→C。
(3)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1号和2号是实验组;3号是对照组。故设计3号的目的是形成对照。3号和2号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否接种细菌。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设计3号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它最适合与2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否接种细菌。②严格讲,对1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因为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必须在无菌环境中操作。
(4)细菌的菌落特点为: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绒毛状或絮状,呈现红、黄、黑、褐等颜色。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