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落日》达标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落日》达标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2 22: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落日》达标练习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咔叽制服(kǎ) 绿呢台布(ní)
笑吟吟(yín) 荣誉(yù)
B哔叽军服(bì) 马厩(jiù)
摄影(niè) 名驹(jū)
C一跷一拐(qiào) 翘首(qiào)
驻屯军(tún) 勋绶(xūn)
D天理昭彰(zhāo) 厥功甚伟(jué)
气氛(fēn) 签字(qiān)
解析:A项“吟”应读“yīn”;B项“摄”应读“shè”;C项“翘”应读“qiáo”。
答案:D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典礼 白浪如炼 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
B寒喧 目不暇接 不可一世 天网恢恢
C羡慕 郑重其事 流血成人 曾几何时
D呜咽 庄严肃穆 普天同庆 情不自禁
解析:A项“白浪如炼”应为“白浪如练”;B项“寒喧”应为“寒暄”;C项“流血成人”应为“流血成仁”。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军坦克进入巴格达的时候,伊拉克的武装力量几乎放弃了抵抗;几天后,萨达姆平时最信任的贴身保镖和护卫也大多作鸟兽散。
B王明在班内是个受欢迎的学生,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不可一世。
C展览会上展出的新产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D台湾民进党上台以来,提出的经济举措名目繁多,“拼经济”拼得人们眼花缭乱,但定睛一看,这不过是为推行“台独”而造势罢了。
解析:B项中“不可一世”的意思是自以为超出同一代人,没有人能同自己相比。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这显然是个贬义词,不符合这里的褒义环境。
答案: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校领导对“减负”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全体教师对教委的有关规定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B今年我市要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年末在再就业托管中心的人数要比去年末减少三分之一。
C足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球迷揭发少数裁判的黑哨假哨的丑恶现象。
D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解析:A项删去第二个“对”,“全体教师”移到“引起了”后,“足够”改为“高度”;C项“揭发”后加“的”;D项递进颠倒,关联词搭配不当。
答案:B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签字用的桌子,原来准备向英舰“乔治五世”号借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案,______太小,临时换用本舰士官室一张吃饭用的长方桌子,上面铺着绿呢台布。
(2)海尔赛将军是美国第三舰队的指挥官,“密苏里”号是他的旗舰,______从来客的立场讲,他是主人。
(3)按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离场,______他们还是站在那里。
A但是 因为 因此
B因为 但是 因此
C但是 因为 因为
D因为 因此 但是
解析:就这种题目来说,究竟选择哪个关联词,关键在于句间关系。(1)是因果关系,(3)是转折关系,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筛选出正确的答案为D项。
答案:D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文字记者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手不停地作笔记。摄影记者千姿百态,或立或跪,相机对准各处镜头,抢拍下这最有意义的时刻。这时候,大家都羡慕四五个苏联摄影记者,其中两个身穿红军制服,仗着不懂英语,在舰上到处跑,任意照相。可是我们这些记者因为事先有令,只能站在原定地点,听候英语命令,无法随意挪动。这时,上层甲板上的人渐渐多了,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这样一块小地方聚集这么多的高级军官。
6将“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改为“伴随着乐队的奏乐声,将领们不断地到来”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这两句是并列分句,若改了,前一分句变为状语,重点语意减少一个。
答案:不好。文中句子两者并重,既点明了气氛,又交代了人物。
7“其中两个身穿红军制服,仗着不懂英语”,怎样理解“仗着”一词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解析:“仗着”是贬义词褒用,联系苏联的特殊地位考虑。
答案:这个词饱含着作者的尊重与羡慕。
8本语段用了两次“高级”,作者为何点明将领、军官的等级呢?请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解析:联系这些人物的身份及全文的主要事件作答。
答案:目的是表明此次胜利的伟大,此场仪式的意义非凡。
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谢 天
陈之藩
在小时,每当冬夜,我们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吃饭。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吃!”
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祖父常年在风雨里辛苦,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可为什么却要感谢天呢?我,一个孩子,混吃混喝,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爷?——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我所看到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的体会。
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耳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耳;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纪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辞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个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不相干似的。就连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也会忽然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种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中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自己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做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多,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与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地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9“谢天”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根据文意,概括说明它的内涵。
解析:联系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我”祖母之于“我”家,答案在倒数第二段中不难找出。
答案:一个人不论他做出多大成就,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需要感谢的人多了,就只得感谢天。
10作者对“谢天”思想的领悟经历了数次嬗变。根据文意,分四点对此概括说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可按时间顺序解答。
答案:(1)孩童时:不屑一顾。
(2)将自己和祖父母对比后:觉得不解。
(3)前年:初步领悟。
(4)自己做出一些成绩后:参透真谛。
11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家,但在作者眼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解析:从“像爱氏这种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中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可概括得出。
答案:爱因斯坦是一位待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的人。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开篇叙述童年往事,旨在引发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B全文以“谢天”为线索,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逐层拓展开全文的主旨。
C第4段“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一句中的“谜”指辛苦勤学者谢天,混吃混喝者不谢天,令人费解。
D “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表现了我对偶像的嘲弄,也为下文觉得祖母的话“既多余,又落伍”作了铺垫。
E第5、6段写作者“浏览”爱因斯坦《我所看到的世界》的感受,既解了上文之“谜”,又引发了下文对主题的升华。
解析:A项旨在引出“谢天”的话题;B项全文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结构;D项表现了“我”的幼稚无知。
答案:CE
二、语言运用
13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能展开联想,隐含哲理并运用比喻、拟人之类修辞即可。
答案:如: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冰——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
读书做人
8月15日晚6时许,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经重庆电台传出,重庆市民大放爆竹,欢欣之状空前高涨。重庆中央社内短而狭的灰墙上,贴出了“日本投降了”的巨幅号外。几位记者驾着三轮车狂敲响锣,绕城一周,向市民报告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满街的人流,狂欢拍手。
著名诗人闻一多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毅然将留了7年以表忧患的美髯剃掉了。
同一天,《成都晚报》以“胜利来临夜,成都狂欢时”为标题,报道了成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满街的人群像洪水般的激流汹涌着,许多人拿着长串鞭炮满街飞跑,敲锣打鼓,有的把洗面盆也拿出来乱拍、乱捶。成都各报发出号外,市民莫不争先抢购,有高出500元买1份的;许多人欲购此号外,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纪念品。许多商店、各重要街道大放鞭炮志庆,直至午夜,尚有游人欢呼庆祝。
晚上,古城西安,人们到处燃爆竹,钟楼附近变成了欢乐的中心。士兵买不到爆竹,就扳着机枪朝天鸣枪以示庆贺。这一夜,茶馆供应免费茶,酒馆供应免费酒。卖西瓜的把像太阳旗般的半截红瓤瓜,操刀狠狠地切成一片片,免费招待路人。
同学们,当读了这些场面描写后,你能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吗?你能用文字表述一下日本投降前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