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达标训练
筑基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蓓蕾( ) 便利( ) 毋宁( ) 祈祷( )
答案:bèi biàn wú qí
2.下列各项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凄残 理所当然 B.逻缉 扣人心弦
C.肤浅 爱不释手 D.协音 语无伦次
解析:A项,“残”应为“惨”;B项,“缉”应为“辑”;D项,“协”应为“谐”。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_____________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去了衷心的祝福。
(2)从前年的非典肆虐到目前的禽流感暴发,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_____________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
(3)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十分_____________,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A.一齐 保证 熟识 B.一齐 保障 熟悉
C.一起 保证 熟悉 D.一起 保障 熟识
解析:“一起”强调空间,表示同一处所、合在一处;“一齐”则强调时间,表示同时,据语境,妹妹在新疆,弟弟在广州,显然兄弟三人不存在共处同一空间的可能性,故应选用“一齐”。“保证”指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保障”则指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据“人民的知情权”这一语境,故应选用“保障”。“熟识”着重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悉”则侧重指对与某人相关的情况知道得清楚。据语境,“他”对“人物原型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故应选用“熟悉”。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面面俱到,战斗机的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B.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只有口号而没有行动,否则,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C.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据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现象起到釡底抽薪的作用。
D.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和反思。
解析:A项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含贬义,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
答案:A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从第五大街起,我作一番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门的海外旅行。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以便能够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人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
②我的心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决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有些则极其凄惨,令人伤感。对于后者,我决不闭上我的双眼,因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③我有视觉的第三天即将结束了。也许有很多重要而严肃的事情,需要我利用这剩下的几个小时去看,去做。但是,我担心在最后一个夜晚,我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好领略一下人类心灵中的谐音。
5.第②段画线句子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段中画线部分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中“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5.解析:分析第①②两段,作者“始终睁大眼睛”注视着生活的“全部景象”,不管它们是幸福的还是凄惨的。面对幸福的,她愉快、陶醉,可见其对美的热爱;面对凄惨的,她要深入调查,“决不闭上我的双眼”,她认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可见其博爱,以及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对生活的积极干预,力图生活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展现了她的善良。
参考答案:作者热爱、赞颂生活中美的一面;对丑的、令人伤感的一面,她也积极干预,予以批评和抨击,显示作者的博爱胸襟和不容生活蒙上尘垢的善良之心
6.解析:“谐音”指和谐的音,代表生活中的美好;“热闹而有趣”写出了戏剧的特点,它给生活带来了喜悦;“还会”“再次”强调到剧院去的次数之频繁;“跑”突出了心情的急切。将这些深层含意连贯起来即为答案。
参考答案:表明作者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向往热爱,着意寻求生活中的喜悦和美好
7.解析:连用四个“到……”,句式大致相似,字数大体相同,可知为排比修辞。其作用是强调内容或情感。
参考答案:排比。强调了作者游览范围之广,照应“环城”二字,突出了她对生活的全面关注及博爱的胸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大漠中的生命先锋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幅令观赏者凝眸驻足的迷人画。一望无际的金黄世界,你看不到风沙弥漫,只感到是那么安定纯净:几峰昂首踯躅的沙驼,传来悦耳的丁东驼铃声;夜幕上硕大如磐的月轮,令人憧憬起童话中的意境;在晨晖中跳动的朝暾①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馨……这只是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大漠。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万古流传的浪漫诗篇,诸如陈子昂的“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李白的“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张籍的“无数铃声遥过碛②,应驮白练到安西”;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虽然在这里我们会领略到比任何一幅图画都更深邃的壮观悲凉之意蕴,这毕竟只是诗人眼中的沙漠。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沙漠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沙漠里的生命才知道得最深刻。
对于这里的生命来讲,沙漠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可言,而是意味着罕见的艰难、残酷的生存威胁与随时的毁灭,意味着无边的荒寂、贫瘠与冷漠。因而,我们不能不说,能够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诸如沙棘、怪柳、仙人掌、光棍树等。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在北京林学院进修学习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向我讲起的一种很小很小的植物。它一生中没有固定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沙丘上的每一个脚印、沙坑、驼迹,都可能是它的临时驻地。它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开始,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动、奔波、跋涉到日落。因而,人们称它为走日兰。
也许它并没有什么神圣的目标,命运也注定了奋其毕生也走不到太阳的身边,但是,它却像负了什么使命,矢志不移,忠贞不渝,永远向着光明前进,永远也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脚步,移来移去,却仍是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土……每当我记起那位老师向我讲过的走日兰,便想起了那些在大漠中奋斗的石油工人、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同时也想起了为绿化沙漠而在西北探索了一生的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正是他们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啊,走日兰,如果说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那么,你当是顽强生命中的一族先锋。
走日兰,你虽然生长在大漠沙原中,虽然在植物志上我没有找到你的名字,但你却又是时时在我的身边,你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夸父。但愿在你走过的地方也能够生长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把那些在沙漠中跋涉着的人生之旅辉映得更加绚丽红火。
注:①暾:刚出来的太阳。②碛:沙漠。
8.作家和画家笔下的沙漠是“迷人”的,其“迷人”之处在什么地方?
9.文中说:“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其中“审美的错觉”该如何理解?(不超过70字。)
10.简答。
(1)“走日兰”的特点是什么?用一句话对其特点作一评价。
(2)“走日兰”令作者想起了沙漠中奋斗的石油工人、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及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请你用“也许……但……因为……”的句式为他们写一句赞词。
11.作者称“走日兰”为“心中的夸父”,请从以下各项中选出不能表现走日兰“夸父精神”的两项( )
A.一生中没有固定的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
B.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到日落,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动、奔波和跋涉。
C.像负了什么使命,永远也不停止追求光明的脚步。
D.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土。
E.走过的地方也能够生长出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
8.解析:分析文章第1段,用三个分号,分别从四个方面对“迷人画”加以解释,找出每一方面的关键词即可。
参考答案:具有壮观悲凉的意蕴,给人安定纯净、悦耳、温馨的感受,令人憧憬。
9.解析:联系上下文看,第3段是沙漠真正的内涵,第一句揭示了这一内涵。而第2段指出了产生错觉的人及产生了什么样的错觉。答题时二者必须完整地统一起来。
参考答案:沙漠意味着罕见的艰难、残酷的生存威胁与随时的毁灭,意味着无边的荒寂、贫瘠与冷漠,但在诗人、作家和画家的眼中和笔下,却充满了诗情画意。
10.解析:(1)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开始不停地跋涉到日落,永远向着光明前进。(或“永远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脚步”,或“奋其毕生追随着神圣的目标”。意思对即可。)
(2)解析:分析第4段中评价性的语句。
参考答案:也许在英雄榜上我找不到你们的名字,但你们却早已成为我心中的英雄,因为正是你们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11.解析:A项,只是介绍走日兰的生存状况,不是表现其精神。E项,表达的是作者的祝愿。
答案:AE
二、语言运用
12.写一句话与下面的一句话组成反对的形式。
勤奋乃成功的阶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基本形成对仗句式,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反。
参考答案:懒惰是失败之温床
13.概括出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不超过16个字。)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日前表示,2002年中国的国民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可望突破十万亿人民币,人均接近一千美元。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依然表现强劲,邱晓华用三句话来概括中国经济目前的形势:“昨天干得不错,今天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明天会更好。”
解析:注意抓住语段的关键句,亦即最后一句。
参考答案:中国的经济明天会更好。
14.以“要让作文中的语言亮丽起来”作开头,写一段话。要求:①写出的话构成排比,不超过120个字;②语意贯通,想象合理。
解析:要结合平时对作文的认识,展开充分的想象。
参考答案:就要给语言增添艺术色彩,通过运用比喻、对比、排比、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形象性、艺术性;就要给语言增添个性色彩,通过运用想象、联想,标新立异,增强新鲜感、趣味性;就要给语言增添流行色彩,通过化用流行歌曲、精彩广告、“热点”标题、人生哲言等,增加思想容量,生活气息。
三、写作训练
1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显示了丰富的想象、浓缩的时空和急促的生命节奏,作者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告诉人们要抓住生活,要珍惜生命。文章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感染,更主要的是让我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感激,因为海伦·凯勒给了我们一个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提醒:也许最应该珍惜的就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凡的世界和平常的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每个人都有他们的生命故事,对生老病死都有他们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采访对象,让他(她)讲述最难忘的生命故事,然后整理成文。
写作提示:完成本题,首先要物色一个可以采访的对象,其次要注意营造便于沟通的情感氛围,用启发性的话语,引导被采访者将他们的生命故事、将他们对生老病死的感受叙述出来。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还要围绕中心筛选整理,整理时要注意保持叙述者的口语特点和事件的现场感,整理者也可以在文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注意平凡的人平凡的话语中哲理的闪光之处,要力求使他(她)的生命故事让读者有所感悟。
回顾·展望
16.(2005江苏高考)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 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解析:注意示例格式是“没有……也没有……,但……是……”。内容上要有所比较。
答案:略
17.(2006四川高考)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解析:仿写要注意从形似和神似两方面考虑。这个题目要注意的是前一个暗喻句子和后一分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参考答案: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出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