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亡人逸事》课后训练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机杼 抒情 淑女 毁家纾难 静女其姝
B.负疚 针炙 马厩 既往不咎 鸠占鹊巢
C.慰藉 押解 告诫 戒骄戒躁 心存芥蒂
D.喧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响彻云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逸事 天作之合 恰如其份 可望而不可即
B.遗憾 伶牙俐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姆指 人事皆非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韪
D.临终 猝不及防 怨天犹人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以“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表现可谓半斤八两,势均力敌,所以格外精彩。
B.那个老中医用的是祖传秘方,只用了两种中成药,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老胃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C.在中国田径史上,刘翔的地位自不待言。他能够被选入教科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中国飞人”所取得成绩的意义,是对他的一种肯定。
D.惊蛰刚过,碧沙岗公园内海棠花正在盛开,这些摇曳多姿、让人惊艳的海棠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4月初在伦敦召开的G20财长会议能否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方案,被认为是影响近期全球金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
B.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这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C.成都市龙泉驿素有“桃花源”的美称,种植桃树多达17万亩,其面积之广大,品种之繁多,可以堪称“西南之最”。
D.由于“五一”假期缩水,导致超过5天的旅游线路今年普遍遇冷,但短线出游仍会延续清明小长假的火爆局面。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⑨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5.文中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细节,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6.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
(2)只有太阳悄悄地移过窗前。
7.文章第⑥段写道:“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后面又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8.探究思考:写母亲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本文为什么单单选择写“窗前”的母亲?
三、语言表达
9.目前许多大学都规定,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不能拥有手机。可是现在浙江大学不但没有规定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不能拥有手机,还出钱为这些贫困学生买来了手机并送两年的基本话费。这项举措无疑有其合理的一面,对此,请你阐释其合理性。
要求:①不少于两条理由。②语句通顺连贯,要点突出鲜明。③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一、基础运用
1.C
解析:A项,“杼”读“zhùshūjiùjiǔjiūjièxiāojiàoxiào
2.B
解析:A项,“恰如其份”应为“恰如其分”;C项,“姆指”应为“拇指”;D项,“怨天犹人”应为“怨天尤人”。
3.C
解析:A项,褒贬误用,“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B项,轻重失当,“妙手回春”是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D项,用错对象,“国色天香”原形容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多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4.A
解析:B项,不合逻辑。“干家务活”不能与“买菜”“煮饭”等并列。C项,赘余。“堪称”本来就有“可以称为”的意思。D项,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导致”。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
5.“还”和“已经”。它们简洁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女归家的急切心情。
6.第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它描述了太阳移动的过程,突出了时间慢慢流逝的过程,表现了母亲一个人长时间守候在窗前的寂寞。而第二个句子只叙述了过程,淡而无味。
7.不矛盾。前面说是“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说,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8.(1)因为母亲不便下楼,总是站在窗前,“窗前”是母亲目送我们出去、盼望我们归来的地方,“窗前”是沟通母亲和我们的纽带。
(2)“窗前”又是沟通母亲和外界的纽带,母亲不便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前”,在窗前母亲见到了她认为新鲜的事。
(3)“窗前”还沟通着母亲的过去和现在,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联想起过去的时光。
(4)“窗前”还是我们了解母亲、感受母亲情感的通道。母亲在窗前凝望的身影,传达着她对我们深深的爱和牵念,也传达着她的寂寞孤独。
(5)“窗前”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空荡荡的窗前,还存留着我们对母亲的回忆,勾起我们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语言表达
9.①随着社会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再是奢侈品,没有手机,更容易与社会脱节。
②贫困生因经济压力要参加勤工助学,有了手机可以拥有更多勤工助学机会。
③浙大这一做法,实际是让贫苦生拥有更多改变自身命运的权利,这是对大学生真正的关爱。
④教育改变人的命运,教育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浙大提供手机正是为了改变人的命运,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符合时代特点的好途径。
解析:首先要看清文段的两个关键词:接受资助的大学生、手机。特别要注意大学生前面的定语“接受资助”。然后结合文段中表达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合情合理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