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节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节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12 22: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妮日记(节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跛脚 ( ) 匮乏( ) 威风凛凛( ) 瞭望( ) 引擎( )
提示:这一组都是形声字,读准“跛”和“匮”的读音。
答案:bǒ kuì lǐn liào qíng
2.解释下列词语。
(1)欢呼雀跃:
(2)芸芸众生:
(3)肆虐:
(4)瞭望:
提示:做这一题时要注意“欢呼雀跃”的比喻义。
参考答案:(1)欢乐地呼唤,高兴得像雀儿一样的跳跃。
(2)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3)登高望远;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人。
(4)佛教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3.按课文内容填空。
《安妮日记》: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做这一题时应该认真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填空。
参考答案:苦难的生活 所见到的战争 肺腑的情感和思考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要理解安妮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她的内心对善的向往。
参考答案:她知道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要能够了解“极少数人”和“芸芸众生”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提示:做这一题时要把握住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热爱这一点。
参考答案: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4.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下列例句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答案:(1)说明炸弹的密集。(2)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3)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你一定可以想像,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②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
③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
④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我在这里的经验,是一个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碰到最危险的时刻,我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理由——惟一的理由——就在这里。
⑤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整天唉声叹气!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性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
1.这则日记主要传达了哪些信息?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提示:做这一题时从第①段入手,认真审题,可以总结出答案。
参考答案:思考战争的性质,憧憬人生的未来。
2.怎样理解“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的含意。
提示:做这一题时要抓住“本质”上的东西来回答。
参考答案:在安妮看来“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这和发动战争的那些政客资本家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罪过也是一样的。
3.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把这种没有自由的密室生活看作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
提示:作为一个少女,安妮实际上是用一个少年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所以她描写战争的语言并不是显得让人感到恐怖。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精神依托,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住。
4.如何理解“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这句话?
提示:这句话所表明的意思比较明确,只要抓住“成熟”“解放”“美”等词语即可。
参考答案:这句话说明在战争这样的残酷环境中人的成长是非常快的,同时也表明了安妮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944年8月4日,大约十点到十点半之间,一辆车子在普林森葛拉赫特街263号门前停车,车中走下几个人:全身制服的纳粹党卫队中士卡尔·约瑟夫·席尔柏包尔,以及至少三名荷兰籍安全警察,后面这几人武装,穿便衣。一定有人向他们通风报信。他们逮捕了所有藏在密室里的人,以及帮助他们的维克多·库格勒与约翰斯·克莱门两人——没有捕到蜜普·吉斯与伊莉莎白(贝普)——且搜索贵重物品与现金,全部没收。库格勒与克莱门被捕后,送到阿姆斯特丹一处监狱。1944年9月11日,他们未经审判,被解往荷兰阿莫斯弗特一处集中营。克莱门因为健康不良,在1944年9月18日获释。他从此住在阿姆斯特丹,1959年过世。库格勒1945年3月28日被送往德国强迫劳动的时候,和几位囚友逃脱。他1955年移民加拿大,1989年在多伦多去世。伊莉莎白(贝普)·弗斯库吉尔·维杰克1983年在阿姆斯特丹去世。蜜普·桑特洛席兹·吉斯目前还住在阿姆斯特丹;她丈夫詹已于1993年去世。密室八人被捕后,立即送到阿姆斯特丹一处监狱,然后解往威斯特波克,该地在荷兰北部,是专门监禁犹太人的一个中继站。就在这天被解送,三天后抵达奥希维兹集中营(波兰)。根据奥托·弗兰克的证词,赫曼·凡·佩尔斯(凡·丹)1944年10月或11月被送入奥希维兹营中的毒气室毒死,就在毒气室拆除前不久。奥古斯特·凡·佩尔斯(皮特洛尼拉·凡·丹)被从奥希维兹解往贝根贝尔森,再解往布亨瓦德,1945年4月9日送到特雷希恩市,后来显然又转到另一处集中营。可以确定她没有活下来,只是遇害日期不得而知。彼得·凡·佩尔斯(凡·丹)1945年1月16日被迫参加从奥希维兹到矛特豪森(奥地利)的“死亡行军”,1945年5月5日在矛特豪森丧生,距这个集中营获得解放只有三天。富利兹·费弗(杜瑟尔)被从布亨瓦德或萨克森豪森解往纽恩加姆集中营,1944年12月20日死于营中。艾蒂丝·弗兰克1945年1月6日,在疲饿交加之中死于奥希维兹-柏克瑙。玛各与安妮·弗兰克在那年10月底,被从奥希维兹解往德国汉诸威附近的贝根贝尔森集中营。1944至1945年,由于卫生条件奇差,爆发斑疹伤寒,夺走数以千计营囚生命,玛各也在其中,数天之后,安妮也不免。推定她是2月底或3月初去世。两个少女的尸体大概被弃置于贝根贝尔森的乱葬岗之中。这个集中营1945年4月12日被英军解放。1944年9月3日,威斯特波克最后一批犹太人离营,他们八人之中,只有奥托·弗兰克活着走出集中营。奥希维被俄军解放后,他被经由奥德萨与马赛送回阿姆斯特丹。他在1945年6月3日抵达阿姆斯特丹,在这里住到1953年,移居瑞士巴塞尔与他一个姐妹的家人会合,后来他一个兄弟也来此居住。他后来与艾尔傅莉德·马可维兹·盖林格结婚,后者原住维也纳,也进过奥希维兹,丈夫与儿子在矛特豪森遇害。奥托·弗兰克1980年8月19日过世,过世前一直住在巴塞尔城外的柏斯费尔登,在这里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的人共享。
(选自《安妮日记》)
5.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段文字写了许多人的受害经过,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受难的过程。
6.文中一共提到了几个人的受迫害过程?
提示:对照原文就可知道。
参考答案:一共12个人。
7.阐述作者写这篇《安妮日记》后记的目的。
提示:从文提到的“集中营”和“纳粹党人”这些词语可以知道,作者是在揭露纳粹的罪恶。
参考答案:作者写这篇《安妮日记》后记的目的是侧面抨击纳粹盖世太保的罪行。
8.从本文中你能总结出德国纳粹的哪些罪恶?
提示:阅读后认真归纳即可。
参考答案:①建立集中营,②使用毒气,③滥杀无辜。
深层探究
9.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为什么?
提示:做这一题时要能多从几个角度去考虑。要抓住“所有人”和“蜕变”这两个关键词来理解。
参考答案:(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不只是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高考链接
10.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提取最主要、最直接的与端午节相关的信息。首先选好主干句,然后将其他的句子作为修饰成分加进去,并且合并或替换相同的部分。
参考答案: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